心理专家告诉你:如何让小宝贝不怯场?

生活中,我们观察到,有些孩子在陌生环境下,显得过于拘束、过于胆怯,手足无措。

有一次,我在重庆上督导课,两个学员都带孩子来上课。一个孩子就感到很自在、很自如。甚至我在上课时,他还进来看看、走走。他没有胆怯的心理,能够敢于探索。
但另一个孩子呢,站在沙发的角落,而且基本上背对着我们,面对着墙壁,偶尔转过身来看一下。

从这两个角度你会看到,一个是过于阉割了。这种过度阉割使得小孩对外部世界是拘束的,恐惧的。他不能够很好地展示自己,他的那种儿童的探索性,也下降了。对于另一个孩子,在大人的群体环境下,他依然可以显现得非常自如,这就非常好。

一般来说,培育孩子的超我(超我:心理学家弗洛伊德提出,属于人格中的道德部分),最好的方式是,有关他的事情尽量和他“谈判”。

比如大人给孩子定规矩时,每件事情都要跟他谈判;并且每件事情都跟他讨论:这样做的理由和意义,而且允许他发表不同的建议。

假如孩子说的东西有道理,我们就应该支持他的方法。

所以,对生活中跟孩子打交道的每件事,都应该这样进行。很小的事情同样能够培养出孩子人格的独立性。

大事上,安全和有道德是最低最基本的限

举个例子,有个小孩捕捉昆虫。他对昆虫好奇可以;他把昆虫放到瓶子里也可以。但是,父母需要跟孩子讨论:你可以放在瓶子里面观察他;但观察到一定时间,就得放走它。因为你没法养活他,我们不知道怎么养昆虫。昆虫在这个环境下,它不适应,会死的。

所以,从尊重生命角度而言,我们需要让他明白,昆虫也需要一个自己的自由空间。孩子刚开始肯定有种很强的独占欲,很强的控制欲,有的时候甚至孩子对昆虫,对蝴蝶等动物,会无意中杀害它。因为他不懂,他不知道这样会把虫子蝴蝶弄死。家长需要告诉他,让他知道人和动物一样,是很容易受到伤害的。我们能够减少这种伤害,孩子就能将心比心地了解自己在生活中的境遇了。

安全作为最底层、最基本的需要,孩子培养出来之后,孩子就能明白什么事情是最基本的、不能碰的东西。

比如说,家里的电器、绝对不能碰的高压红线等,要通过比较严厉的方式跟孩子确认好,并且告诉他原因。就像我们前面说的一样。

生命教育中孩子对自己生命的爱惜,实际上是孩子通过保护其它动物,一点点做到;并非通过简单地保护孩子。假如父母只对孩子的安全进行保护,而当孩子伤害、残害其他小动物时,父母完全不当回事。这样孩子就觉得,我能够伤害它们,所以你们告诉他的危险,他也不会当回事。因为他会觉得,动物就是可以被这样伤害的。如果他缺少对生命基本的尊重,他就不能理解,动物也是很容易受伤、甚至死亡的。他就更难理解,为什么父母对他的安全会如此关注、如此在意。

这种基本的安全包括,坐车行车的路上,每件事情的安全红线。在商场、超市里面,哪里是安全逃生、安全标志。所有这些东西,当孩子跟父母从小生活在一起时,如果点点滴滴的,每次走到这样的场合,都让孩子首先去寻找。比如说今天电影院里看电影了,我们看一下,这个电影院的逃生门在哪里。遇到什么情况的时候,我们怎么保护自己。慢慢地这种教育方式,孩子就会建立起一种能够接受的、对安全的类似于阉割情况。

对另外一些,我们简单地分个层次。

比如说,底层的是安全的,另外一些是有一定的重要性的。

比如上学是必须要上;然后哪些事是必须要参加,这样一些比安全要稍微要降低一个等级的环节。

我们要告诉他,学习的目的是什么。

当偶尔的情况,即他不想上学,我们要允许他有一定的活动空间。

比如,刚开始孩子对学校适应不良、对幼儿园适应不良,我们可以跟孩子商量。特别是幼儿园的时候,我们应该允许孩子有时候不去。在小学阶段应该跟孩子说,在个别情况下,比如一个月或者两个月,你可以偶尔有不想去上学的情况。父母可以允许有一个宽容度,孩子可以调整自己。

为什么?

在这点,有些父母可能不太懂,觉得上学是唯一的,第一位的。其实不是的,安全才是第一位的!为什么说上学又可以允许孩子有一天的时间不去呢?因为中国的教育,初级的学校的教育把学习任务安排地很重。

说实话,对一个很小的孩子而言,参加这样的一种很严厉的学习,孩子在生理上其实都不一定能承受得了,包括睡眠不足。所以,有时候一定要给孩子一定的宽松环境。但是这个环境是逐渐地、慢慢地变的。慢慢地就越来越严厉了,比如上了初中他慢慢就知道了,就能够更好地适应了。这就是我们说的生活中尽量去做,尽量要完成的情况下,给他一个宽松的空间。第三种就是我们说的不是必须的,但是我们希望他做的,这种方法就会跟孩子通过一种心理契约的方式来谈判。

小明老师微信号

zhaoxiaoming3

中国心理圈
手把手心理实操训练模式创始人

中国心理圈真正教实操的老师

赵小明导师

【专业成长经历】

心理学、管理学双硕士

12年临床精神分析受训经历

【学会任职】

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心理咨询与治疗专业委员会文化心理组委员

【专业著作】

《聚英国》

《拆掉心里的墙》

《互联网心理学》

《文化艺术符号治疗技术》

《本土化音乐治疗与技术实操》

心理小说《寻宝图~南红教父》

《第三代儿童心理教育》

《和妈妈一起学逻辑学》

《心理安全员》

【业界头衔】

今日头条2017年度心理自媒体金处方奖

今日头条2018年全国科普类自媒体排名11

2016-2018连续3年今日头条心理类自媒体10强

央视财经频道《职场健康课》栏目嘉宾

央视少儿频道《极速少年》栏目心理专家

央视旗下网络媒体央视频,疫情期间特约连线心理专家

作者:赵小明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