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车马的发现及出土情况

【秦俑百问微讲堂】铜车马的发现及出土情况陕西学习平台2021-03-29订阅

铜车马坑发掘现场。

切割、装箱、提取。1974年秦兵马俑坑发现后,秦始皇帝陵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为了解陵园的布局和地下埋藏情况,自1977年起,秦始皇陵兵马俑考古队对陵园展开了一次大面积的考古普查和勘探。1978年6月,考古钻探工作转移到陵园西侧区域。这天,炙热的阳光烘烤着大地,在紧挨着陵墓封土的一块刚刚收割完小麦的农田里,钻探队员杨绪德用力地操作着手中的探铲,当他又一次将探铲从地下7米提出时,一个栗子般大小的圆形金属件随着土块被带了出来,他擦去粘在上面的泥土,金光闪亮直刺眼睛。他快步拿给钻探领队程学华看,程学华看后心中一惊,随即来到钻出那枚金属件的地方,拿起探铲亲自探了起来。很快,一个圆形银质构件和一个金片又相继被探铲从地下带出。凭着多年的考古经验,程学华知道这三件器物应是古代马车上的配件,具体说是马头上的装饰品,据此可以判断地下应该埋藏着车马。经过进一步的钻探,考古人员分析认为这里应当是一座包含车马随葬品在内的大型陪葬坑。陪葬坑位于现封土边沿以西20米处,平面形状呈“山”字形,东西和南北均为55米,总面积为3025平方米。“山”字形陪葬坑南侧“底边”的南北向长方形区域,是一组并肩排列的5条东西向耳室(一端开口的窄长坑道)组成的车马坑。1978年7月,考古队对该区进行了试掘,共开挖了5个探方,面积为136.4平方米,在自北向南的第3个耳室内,发现了面西前后排列的两乘[shèng]彩绘木车马。木车马的形制与后来出土的铜车马相似,大小也是真车真马的二分之一,出土的金银车马器也与铜车马上的相同。两年后,经国家文物局批准,考古队又于1980年11月5日至12月底,对这处车马坑的最北边的一个耳室进行了发掘,从中出土了两乘彩绘铜车马,按照车的前后摆放顺序编为一号车和二号车。埋藏铜马车的1号耳室是一个长方形竖穴土圹,秦代的坑口开在距现地表深3.8—4米的生土层上,东西长11.8米、南北宽3.1米。坑口之下东、西、北三面筑有夯土二层台,二层台距坑口1.8米,距坑底2米。坑的底部东西长7米、南北宽2.1米,距现地表深7.8米。根据坑内残存的朽木灰迹和木板的印痕可知,两乘铜车马是一前一后放置在用木板砌成的长方形椁室内。由于椁室腐朽,坑顶的填土塌陷,两乘铜车马被压碎。值得高兴的是该坑未遭盗扰,破碎的车马部件齐全,并且没有大的移位,从而为铜车马的修复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也为今天的研究提供了清晰、可信的证据。铜车马的结构非常复杂,破碎又很严重,如果现场进行文物清理、提取和记录,必将花费很长的时间,这既不利于文物的安全和保护,更不利于接下来所要进行的修复工作。于是,经过考古和修复专家协商并报请陕西省文物管理部门同意,决定采取整体切割法,将铜车马堆积层连同土遗迹一起从坑底切离并装箱,待搬运至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后,再进行后面的工作。整体切割的方法是:第一步,根据铜车马被压碎时的断裂状况,将两乘车的堆积体分作4块,即将两乘车分别从舆前的断折处分成前后两块。第二步,制作既作为切刀又作为箱底的大型钢板基座和箱体构件。第三步,先用木板对堆积体进行围挡加固,然后扩大坑下的空间,同时挖低堆积体周围的地面,使堆积体下方形成土台。第四步,将提前制作好的大型钢板切刀从扩大的一侧放入坑下,用两台手动千金顶同时将钢板缓缓地水平压入铜车马堆积体下方的土层中。第五步,钢板完全切入后,在钢板四边预先加工的钮孔上安装角钢立柱,然后装上木板,由此就构建成一个方形的木箱。第六步,在箱内填充木屑,对装入的铜马车堆积体进行加固,再将箱顶用木板封盖。逐一完成4块铜马车堆积体的整体切割及装箱后,用吊车将木箱从坑下吊出,用卡车转运到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至此,经过前期周密的实施计划,扎实的实验测试,稳妥的精细操作,两乘大型彩绘青铜车马的发掘和整体切离、装箱、搬运工作顺利完成。作者单位:秦始皇帝陵博物院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