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清明到来时
清明是为春天而来,它将蓬勃的生机暗自酝酿。从这一天起,阴气衰退,阳气生发,万物吐故纳新,天地明净清和。清明不仅有深绿浅绿,还有新雨洗春天。每年这天,像是约定俗成,多少会有点零星小雨,出门一般无需打伞,空气湿润而不冷。自己虽然远离故土在外打拼二十多年,但故乡依然是我魂牵梦萦的方向,是生我养我的地方,那是先人安息之地。故乡在,梦就在;老屋在,心就在;记忆在,根就在。清明,是寄托哀思的时节,也是开启春天新篇章的日子,哀思过后,且歌且行,生活将翻开美好的一页。心若向阳,方能守得云开雾散,春暖花开时!好好活着,就是对先人最好的祭奠;好好活着,人生才有精彩的未来;好好活着,爱才会绵延不绝,生生不息。
清明节气,正是桃花初绽,杨柳泛青的时节。就中医养生来讲,清明也是一个重要的节气。《黄帝内经》中写道:“寒气生浊,热气生清。”从立春到清明整60天,其间经过雨水、惊蛰、春分,到此时节春光灿烂,艳阳高照,天地之间阳气上升,阴气下沉,万物复苏,生气勃勃。天地之大德曰生,所谓养“生”,养的即是天地之大德。故清明时养生,应顺应天地,合乎自然之道。踏青郊游,不但能感受春天的生机,让身体顺应天地气机而阳气升发,更让人充满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清明对于健康有着重要的意义,因此时正处于春夏交替之时、冷暖空气交替相遇之际,时热时冷,细雨纷纷,湿气较重,人体容易感受湿邪,尤其是体质偏弱的老人,更易出现关节疼痛、风寒感冒等,也可诱发心脑血管等病症。再者,清明也是繁花盛开、树木葱绿之际,是花粉、昆虫引发过敏的高峰期。怎么办?只能戴着口罩踏青赏花吗?我认为,过敏的根本原因是阳虚。应该首选中医,或服汤药,或用其他疗法,配合养生,改善阳虚体质,使人体阳气健旺,过敏自然不会发生。另外,人体内的肝气在春季日渐旺盛,在清明之际达到最高峰,此时不宜大量进补,否则便是火上浇油。患有高血压的人群要格外注意,尤其是老年人,容易出现头痛、眩晕、失眠一类的症状。
清明时节,民俗有踏青、祭祀祖宗等活动。古人语“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因此,清明前后阳气渐长,气温升高,雨量增多,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故农谚有“清明前后,点瓜种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等说法。从中医来看,清明在春分之后,阳气已经升浮于地面。因“春与肝相应”,且肝气随着春日渐进而加强,故此时节当以调肝为主。“肝属木,性喜条达,恶抑郁”,清明前后乃是祭奠亲人的时节,如果情绪激动或过度悲伤,可使肝气过旺或郁结,都会导致肝气受损。又容易肝木克脾犯胃,或食欲不振,或情志不调,或失眠、头痛、眩晕、胸闷等等,使人的气血运行不畅,引发各种疾病或加重原有疾病,尤其是心脏病、脑血管病。因此,应适时注意控制情绪,这才有益于健康。
总之,从文化上来分析,清明节的内涵不仅是缅怀故人,也有亲近自然、珍爱生命的意味。《内经》云:“苍天之气清静,则志意治。顺之,则阳气固,虽有贼邪,弗能害也”。故而从中医来分析,清明时节应该快乐起来、运动起来。因为清明节的本质是“清新明洁”,此时天地气机生发,人气亦生发,保持快乐的心态,积极运动即可让人顺应天地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