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二团 姚尚明——战斗过的地方最难忘(上)

永远的铁道兵

战斗过的地方最难忘(上)

作者 | 二团 姚尚明

一、五山啊,我们回来啦!

《中原筑路》首发式嘉宾小分队寻访故地散记之一

小分队在杨家老湾村党群服务中心、铁二团团部旧址照一张“全家福”

5月9日,阳光灿烂。

上午七点半,《中原筑路》首发式嘉宾寻访故地小分队,从十堰铁二处出发。根据安排,当天要寻找的第一站——谷城县五山区铁二团团部。这是五十二年前铁二团从援越抗美前线回国后,参加襄渝铁路建设第一个团部所在地。

中型大巴载着小分队一行29人,沿“武十”高速,风驰电掣。担任向导的张恒志、吴世昌两位战友,是当年团首长的警卫人员,参加援越抗美刚回国。当时的五山区,漫天飞雪,严寒彻骨。五山区政府和人民群众,为了迎接从国外征战多年凯旋的英雄部队的英雄儿女,把凡是机关、学校、民居能腾出的地方,都腾出来让部队居住,把羊啊、猪啊、鸡啊……宰杀后送到部队。接着,从中央到湖北各地的文艺团体,接连不断地前来慰问演出,祖国和人民给予出国部队官兵的关怀和温暖,深刻地印在了张恒志、吴世昌等同志的脑海里。离别五十二年了,五山啊五山,现在你是什么模样?

司机刘师傅仅用一小时十分钟,根据GPS(北斗)导航,准确地把车停在了五山镇政府的大门前。

五山啊五山,我们回来啦!战友们从心底发出呼唤。

眼前的一切面目全非,当年的土墙平房变成了高楼大厦。张恒志、吴世昌下车后,直奔镇政府,他俩希望找到年岁大一些的同志明了当年的情况能给予指点,但当天是星期天,只有一位年轻的女同志值班,一问旧事只摇头,但她很热情,到处打电话询问,又带他俩去找老人了解,但都无果。他俩急得冒汗,只好谢了这位女同志,匆忙到街上打听,一出镇政府大门,迎面见到一位老年妇女,头戴草帽,提着水桶,是准备下地干活的,张恒志上前说明情况,希望她帮助找到当年0247部队的团部。这位妇女说,0247,我知道,就在东边不远处的学校边。张恒志一听,高兴的不得了,交流中,得知这位老年妇女姓袁,是这所学校的退休老师,当年14岁,记得当年许多情况。

袁老师带着小分队向前走着,途中又遇上一位60多岁的老同志,一听说找0247旧址,他也清楚的很,滔滔讲起了当年,于是袁老师和这位老同志一起将小分队带到了杨家老湾村一处庭院,张恒志、吴世昌惊喜地叫起来:“就是这地方,这是政治处住地!”

电影组两战友在有“团结紧张、严肃活泼”的老屋前合影留念。右为:陈先龙,左为:廖学明

一九六九年五月十日,铁二团转业干部在这里合影。“团结紧张、严肃活泼”八个大字清晰可见。

这庭院正在改造,院内陆面摆放不少刚被加工过的木料,正屋房顶已被拆除计划重做,面貌虽有变化,但大门两边“团结紧张、严肃活泼”八个大字,仍然鲜活地存在,和50年前一批铁二团转业干部在这里留影的照片对比,是一样的。正门上方的红五星仍在。走过天井,后排的老屋还非常完好。电影组长陈先龙更是高兴得不得了,他清楚地记得,他曾经在这里住过。

五山镇杨家老湾村,现在成了旅游的一处景点。在介绍杨家老屋村一个大幅标语牌上,清楚地记载:上世纪七十年代,英雄0247部队曾在这里驻扎……

照个相吧,人们纷纷拿起手机,在后排老屋和没有房顶但有“团结紧张、严肃活泼”八个大字的门前拍照留念……小分队也在庭院前拍下了“全家福”。张恒志说:“今天的运气真好,出镇政府就遇见了袁老师,感谢啦,袁老师,咱们照个相。”

司令部的住址已经没有一点踪迹,那原来的操场被一堵围墙阻隔。后勤处和工通连所住的供销社也不是过去的模样,现在变成了商场。唯有司令部门前不远的一棵大树,已长得粗壮、苍老而挺拔。这是一棵有500年树龄的皂角树,多年前已被谷城县文物局列为珍稀树木标注加以保护。人们相信,0247在谷城的旧址,也会像这棵古老的皂角树一样,与世共存……

小分队成员先后各自在认为有意义的标志前留影,然后和袁老师及那位老同志告别,和五山镇告别。

第一稿完成于2021年5月14日凌晨于十堰

第二稿完成于2021年5月23日21点30分

第三稿完成于2021年5月24日下午6点30分

二、今非昔比六里坪

《中原筑路》首发式嘉宾小分队寻访故地散记之二

从五山往回走,先走一段省道,其中一处隧道足有千米。

这是当年为保证襄渝铁路按周总理要求于1972年底接轨通车、保证二汽大型设备早日进场安装而修建的铁路便线隧道。过了隧道,上了316国道,一路顺畅。过了孙家湾,就到了六里坪的地界。

六里坪,是铁二团团部在襄渝铁路的第二个驻地。

六里坪,和五十年前相比,变化可大啦!

在孙家湾和六里坪街中间偏北的位置,兴建了武当山西站。这是一座高铁站,它算不上雄伟高大,但它的建筑和武当山古建筑浑然天成,很有灵动感和节奏感。临近中午,太阳火辣辣地挂在天空。人们匆匆在这里拍照留念。学兵唐西蕙老俩口还趁机走进车站买了回程的车票,因为从这里乘车比去十堰东站更方便些。接着,小分队继续前行。

襄渝铁路通车后的很长时间,官山河大桥是这个模样。

铁二团修建的六里坪官山河大桥周围,近十多年,不断变化,现在大桥的下部是十堰通往房县的高速公路。

官山河大桥到了。它是铁二团官兵的杰作。但这里的一切都不是从前的样子了。十堰通往房县的高速公路,从大桥的正下方通过,为防止火车上物件掉落,高速公路在大桥的下方位置安装了数十米长的罩子。从六里坪街老公路桥往铁路官山河大桥望去,只能望见两头的钢梁,其余进入眼帘的全是高速公路圆滑的桥墩。因为时间关系,大巴车只在这里拐了个弯,在大桥下方不远的地方掉头,没有下车,战友们只坐在车内,向历经五十年风雨、在外围打上多道加强围箍的官山河大桥粗大的圆墩投去深情的一瞥……

寻找六里坪铁二团团部位置,似乎没有什么困难。通信股张安龙科长对这里十分熟悉。几年前,勤务连的战友在十堰聚会,他带队来过这里。团部两层小楼已没有踪迹,多年前拆除,现在是当地的派出所。这次,又经一位80岁的老大娘和一位60多岁的店主进一步确认。小分队在派出所门前——铁二团团部旧址,照相留念。

过去的六里坪站,“站”字和站房未变,但“六里坪”三字改成了“武当山”。这站房是铁二团官兵和民兵一起制砖盖起来的。小分队有成员试图进站参观,因为疫情,被车站工作人员婉拒。

武当山站向东约百米,是经扩建但总体面貌没有大变的六里坪军供站。陕西学兵陈明霞、唐西蕙和闻祥云三战友对军供站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当年他们从陕西出发,乘火车经洛阳、襄樊到六里坪站下车,然后乘铁道兵47团派来的马槽车一路向西……,这里,是他们第一次远行乘火车到达终点又开始亲手为祖国铁路建设添砖加瓦的起点。

笔者对六里坪军供站也记忆犹新。那是1970年12月22日下午2点,江苏灌云县铁二团新兵列车到达军供站下车吃午饭。先是米饭、一盆菜,被风卷残云,多数人并没有吃饱,米饭没了,不一会,上来了一大盆热气腾腾的面条,身穿棉衣棉裤、头戴棉帽的战友们一拥而上,“哎呀,我的帽子呀!”一位战友尖叫起来,原来,他被后边战友拥挤,棉帽掉进面条盆子里了。这里先后有七八个年度的新兵在这里训练。因此,这里是很多铁二团战友军旅生涯的起点。实现从老百姓到真正军人的转变,新兵训练是必不可少的阶段。六里坪在许多铁二团官兵的心中,有很厚重的份量。

小分队成员、1973年从江西入伍的电影组战友廖学明,还在六里坪站工作过,对这里很熟悉。怎么回事呢?那是1974年冬天,襄渝铁路通车一年多的六里坪站,站内各类布置不达标,原因是没有这方面的人才,车站领导到铁二团求援,团领导很支持。政治处主任武裕文点名廖学明去车站助勤,他用两个月的时间,手工绘制列车时刻表、旅客须知、目标管理、火车站地形图、站牌以及上墙的各类规章制度。受到车站领导高度赞扬。电影组长陈先龙也很器重廖学明,把他列为入党积极分子培养,1975年转为正式党员。他俩分别几十年感情依旧,一路上交流最多,在原六里坪站、现在的武当山站和六里坪军供站合影留念。

十堰市为推动旅游事业的发展,多年前与铁路部门协商,将六里坪站改为武当山站,原武当山站废弃。建设十堰机场的初期论证阶段,据说六里坪是备用选址之一。但山区的平地十分宝贵,最终距离六里坪仅有10多公里的白浪方块村成了十堰机场所在地。小分队在十堰机场作短暂停留,大家分头拍照留念。然后从十堰新城转一圈返回住地,结束了第一天的行程。

第一稿2021年5月15日于十堰

第二稿完成于2021年5月23日21点30分

第三稿完成于2021年5月24日下午6点30分

三、红号村 ,一块红色的土地

《中原筑路》首发式嘉宾小分队寻访故地散记之三

红号村是陕西省旬阳县的一个自然村,它依汉江而建。铁道兵二团1971年底奉命支援襄渝铁路中段建设,团部就驻扎在这里,到1973年8月离开红号村,整整一年零八个月。时间虽短,但对于许多铁二团官兵及其配属的学兵、民兵战友,却有刻骨铭心的记忆。

回首当年,可以用“交通不便,生活困难,时间特紧,任务艰巨”这十六字概括。由于襄渝铁路中段因交通等问题困扰,开工最晚。铁二团支援中段的任务,主要是由铁道兵十师已经施工一小部分移交下来的展园、罗向岩、磨子沟、沙滩沟四座隧道,全长6.5公里。由于交通不便,当年主要工程、生活物资,大都靠汉江船运,从江边船上卸水泥、大米,扛着爬山坡,这需要足够的体力,但十五六岁的学兵男娃、女娃硬是用稚嫩的肩膀,一次次出色完成任务。十连班长冯晓光,当年体重110斤,一次扛着180斤大米麻袋走在颤微微的跳板上,重心不稳,一下子连人带大米摔落江中,副连长何发荣把惊魂未定的他拉上来,连说:“人没事就好!人没事就好!”这句温暖的话,让他记了一辈子。时间紧怎么办?只能靠抢,三线建设,就是与帝修反抢时间,不抢咋行?!1972年2月23日,一营四连搬家到达红号村住地,这是一座山头,坡度60度长80米,全连物资扛上山,两天安家尚未利索,25日晚营里下达月进度5米并理顺现有下导坑的任务。连长王世贵心急火燎地带着排长黄家满及风枪手王金堂等多人,开始战斗,连续在100多米弯曲的坑道上打小炮眼,由于太急躁点炮时协调不够,王世贵、黄家满均受轻伤还遭到批评。展园、罗向岩隧道,是有名的烂洞子,塌方严重,展园隧道九连施工地段塌得冒顶,夜晚,能从洞里看见天上的星星。没有进度,对于各级都是不能接受的现实。于是,师、团工作组加设计单位的领导和技术人员,一起进驻现场,检查指导,督促施工。十二连前往支援,四班倒乘车5公里昼夜兼程,十分辛劳。四营十九连一次蹋方,牺牲6人。四连副连长黄利启刚探家归队就进洞上班被落石砸亡。还有我的同乡战友兄弟、一连炊事班战士姚为连为追回连队养的鹅和鸭子,不幸淹亡。女学兵陈明霞推斗车手被挤压那哭天呼地的叫喊……至于生活,由于交通不便,蔬菜供应极为紧张,压缩干菜因油少实难下咽。而学兵,供应粗粮,常常饿肚子成了他们终身难忘的记忆……

司机刘师傅按GPS(北斗)定位,在“本次导航结束”的语音提示下,停下了车。红号村到啦!

停车点是一处多是两三层小楼的民居地,哪还有48年前土墙石片当瓦的痕迹?眼尖的战友说,红号村委的房子已经过了几百米啦!那么,曾经的铁二团团部位置,在哪儿?

下车后,战友们不顾疲劳,头顶烈日分头寻找。笔者走进一间民宅,说明来由。80岁的李大爷不紧不慢地说:“0247,我知道,这部队是后来的,驻地是原来5846的驻地。”他边说边用手向西一指“没有多远。”笔者希望他带着我们去看个究竟,他说:“好,我先把屋子收拾一下就走……

突然,前方来电话,说是团部位置找到了,让大家赶紧过去。电话是一营教导员杨远春打来的。杨远春当年在司令部管理股担任多年管理排长,他对这里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太熟悉了。一下车,他认为,团部位置还未到,独自一人向前方疾步而去。一处大弯道前方,那山坡引起了他的注意,走到近前向当地老乡一打听,这里正是0247(铁二团)团部的位置!

当年团部所有油毛毡平房已不见踪迹,取而代之的是旬阳日升工贸公司的加工厂房。当年的球场也没有了球架,但一副当年的显得十分陈旧的球板和球框,静静地躺在房屋的一角……人们为找到了当年的老地方兴奋地交流、拍照。更惊奇一幕出现了:80岁的李大爷居然认出了电影组长陈先龙,他拉着陈先龙的手说:“你是放电影的。”陈先龙激动地说:“真是缘分啦!”哈哈哈……笑声悠扬地传出好远好远。

五十年前铁二团在红号村操场一付篮球板、篮球框静静地躺在房屋的一角,它无声地诉说历史的变迁。

难忘当年留在红号村的青春岁月,难忘红号村的乡亲们。小分队下山后,又在红号村村委会驻地拍照留念。突然,村民赵从胜风尘仆仆地回来了,他家就在村委会隔壁。听说是当年修路的铁道兵、学兵、民兵故地重游,他高兴得不得了,说:这几十年,变化可大了,蜀河电厂,建起来好多年了,回程路上,你们去看看……”我连忙表示感谢,接着招呼大家上车。刘师傅按了一声喇叭,队员们纷纷挥手,依依不舍与红号村告别,与红号村村民赵从胜告别……

第一稿2021年5月16日于十堰

第二稿完成于2021年5月23日21点30分

第三稿完成于2021年5月24日18点30分

第四稿完成于2021年5月26日4点30分

校对(张润洲)

责任编辑:梦醒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