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线上共读书单
时间,从这小小的沙漏里漏出去了
转眼,2020年即将结束
在一场举国大疫里
我们开始或重新思考活着的意义
价值观由此改变
让思考与学习继续
《培养高情商的孩子》
作者:[美] 约翰·戈特曼 带读者:宋丹
“好父母和孩子永远是一头的”
生活中,高智商低情商的人比比皆是。他们过于理性、以自我为中心、不懂得同理别人……尤其,当你的枕边人是这样时,显得尤为痛苦。显而易见,一个懂得与人打交道、有共情能力、能管理好自己情绪的孩子,在人生的旅途中能感受到更多的幸福。
情商是什么?会察言观色、会沟通会表达、会来事儿?或许吧!作者戈特曼指出情商最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共情的能力。因为共情,可以觉察和体会别人的内心世界的情绪,因为能做到更好的理解接纳和应对。这个能力其实每个人都需要学习。
中国的文化是含蓄保守、隐忍拼搏的,那些关于哀伤、抑郁、嫉妒、愤怒的情绪会被贴上消极懈怠、心胸狭隘的标签。而事实上,“所有情绪的产生都是合理的、所有愿望都是可以被接纳的”。当我们因为不敢表达而压抑自己的情绪时,那些不被表达的情绪终会爆发,或被压抑到潜意识中,最终转化为心理疾病。
书中,戈特曼通过情绪训练管理的5个步骤,带领普通父母鼓励孩子情绪的健康表达、帮助划定行为界限、指导做出解决问题方案。
《终身成长》
作者:[美] 卡罗尔·德韦克 带读者:彭芬
“遭遇挫折不退缩的学问”
在用10年时间跟踪研究400人后,斯坦福大学心理学家卡罗尔·德韦克发现了思维模式的力量。
她在《终身成长》中表明,我们获得的成功并不是能力和天赋决定的,更受到我们在追求目标的过程中展现的思维模式的影响。
这两种思维模式是固定型与成长型,它们体现了应对成功与失败、成绩与挑战时的两种基本心态。
成长性思维能够最大程度激发人的潜能和求知欲。而一个人是否能够过上自己理想中的日子,靠的就是对成长的追求,这种追求就叫做成长型思维。
面对挑战,你的孩子是迎难而上还是逃避退缩?你是怎样看待孩子的学习,是努力的过程重要,还是学习成绩更重要?……带着这些问题,让我们一起走进《终身成长》,解锁人生的更多可能,引领孩子不断成长。
《写出我心:普通人如何通过写作表达自己》
作者:[美]娜塔莉·戈德堡 带读者:文子
在写作中,重新发现你自己!
娜塔莉认为写作跟修行一样,都要学会信任自己的心,以专注、创意和开放的态度,回到当下,洞察生活的细节,正视内心真实的模样。写作者对待自我内心的态度,才是决定一篇文章能否打动人心的关键。
娜塔莉认为,不是每个人写作的初衷,都是为了写出传世巨著。有许多人之所以写作,只是为了把自己的故事讲给别人听,或是在碌碌一生中,对我们所思、所想、所见、所闻的一种记录与觉悟。
“写作是一条小径,让我们得以在小径中和自己相逢、相知、相守!”
《写出我心》全书用64篇随笔类的小文章编排而成,或叙述、或议论,如同一位关系密切的街坊老友,同你窃窃私语,话语朴实,却能拨动你内心最柔软的地方。
我们可以随时随地,在任何能写作的空间,记下生命的点滴,我们将唤醒自己,觉察到正在体验的生活......
《不管教的勇气》
作者:[日] 岸见一郎 带读者:达妈
“不批评不表扬的教养法”
“老师,麻烦你提醒**同学把外套穿上,怕他感冒。”
“请问大家,我怎么样才能让我的孩子去上补习班?”
“你再玩手机,我就没收了!”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干过类似的事情,如果有,我建议大家来读一读岸见一郎这一本《不管教的勇气》。
之所以选择这本书,是因为他解读的是阿德勒个体心理学,我们团队践行的体系就是基于阿德勒个体心理学的“正面管教”;此外,《不管教的勇气》这个书名也吸引了我,因为我目前还没有100%的拥有这种勇气。
这本书的核心是“不批评不表扬的教养法”。他认为,无论是表扬还是批评,父母和孩子都处在一种不平等的关系中:父母是高高在上、全知全能的,而孩子是管不好自己、需要被人认可或督促的。
这些年的咨询与讲师生涯,让我看到太多的父母因为“过度管教”而深陷痛苦泥沼。他们一心只想改变这个孩子,而屏蔽掉自己的感受;他们想尽办法直至绝望,都意识不到在另一种视角。
翻开这本书,让我们一起贴近不管教的本质:我们无法控制孩子,没有一个人可以控制另一个人。
《遇见未知的自己》
作者:张德芬 带读者:小吉
“亲爱的,外面没有别人”
我是谁?
当我觉得我是一个想要安身立命的人,想找一份“好工作”,高薪工作将成为我人生的目标;
当我觉得我是个活在社会规则里的人,想不断地提升自己的社会地位,追名逐利累计财富将会成为一生的追逐。
我们人类所有受苦的根源就是来自不清楚自己是谁,而是盲目地去攀附、追求那些不能代表我们的东西!
因为失落了真实的自己,所以无法获得真正的喜悦与宁静。
《遇见未知的自己》告诉我们:连接你的身体,臣服你的情绪,放掉无谓的身份认同。让我们走进名校毕业的女白领若菱生活的起伏以及与老人的对话,借此来表达对人生课题与智慧的理解。
《怦然心动的人生整理魔法》
作者:【日】近藤麻理惠 带读者:达妈
“通过整理,重新梳理人与物、人与人、
人与自己的关系。”
有一段时间,突然发现身边多了好多职业整理师,她们为人整理衣柜、鞋柜,各种居家环境。我不禁感到好奇,这种从小耳濡目染就会的家务活,也需要专程报课学习吗?带着这份好奇,我翻开了这本《怦然心动的人生整理魔法》。
看之前,以为是一本关于收纳技巧的书,看完后,发现这本书其实是在透过对居家环境的整理,来整理自己的人生。
有的人表面穿得光鲜亮丽,去到她的家里,你会发现所有的衣物都在房间里堆成一座小山,所有的物品都是随手一放,堆得客厅杂乱无章,一进门就有一股焦虑感迎面而来。
华德福的老师也会非常关注家庭环境对孩子心理的影响,而在跟诸多家庭工作的过程中,我发现,如果一个家庭的物品杂乱无章,空间太满,会增加孩子的焦虑情绪。
读这本书,除了对收纳整理的爱好,我更多地会从心理角度来看待整理。而我也相信,不同的人,会从这本书里收获关于自己的人生领悟。
希望你每天睁开眼,都拥有令人怦然心动的生活。
《亲密关系续篇:无拘无束的关系》
作者:[加]克里斯多福·孟 带读:文子
“不是同船渡,我和伴侣各有一艘自己的船”
毛毛虫到蝴蝶的蜕变有痛苦、有挣扎,更多的是勇气和惊喜,就像我们常常处于的各种关系中。在关系中,我们经历、感受、学习和成长...所以,2021年,我想要来带领这本《无拘无束的关系》。
为了从伴侣身上寻找快乐,我们真是铆足了劲、全力以赴,用各种手段操控、需索,甚至导致强迫、上瘾等行为。
我们在关系中充斥着条件和期待,在关系中寻求着自己的特殊性和重要性,却也在关系中经常卡住,而无法流畅地互动,并带来不同程度的不适感(痛苦)……睿智的克老师通过本书,带领读者不知不觉走过了一趟改变人生的旅程。
在感动震撼和心生敬爱之余,我也非常认同——“我和伴侣各有一艘自己的船”,“我就是自己一直在寻找的那个人”。这一生唯一可托付的人只有自己,只有自己才能对自己的幸福和快乐负起责任。
亲密关系——无拘无束的关系。当我们不再向外寻找,我便深深的明了所有的事情、关系、问题,都只不过是生而为人的种种体验。人生再没有任何的抱怨,只有接纳、觉知和欣赏。
《热锅上的家庭》
作者:[美] 奥古斯都·纳皮尔 / 卡尔·惠特克 带读者:达妈
“父母一争吵,子女就发病”
你见过跟来访者打架的咨询师吗?
这本书真是让咨询师看得过瘾又刺激。热锅上的家庭已经足够让人焦虑无措、找不着北,而咨询师非要打赢小男孩,又是为哪般?
这是一本家庭治疗取向的书,也是家庭治疗非常经典的入门书籍,普通读者将它当成一个故事读也是相当不错的,因为故事的情节跌宕起伏、反转连连。
从离家出走闹自杀的女儿,到貌合神离的夫妻,再到父母双方的原生家庭……你以为问题基本解决了,却发现那不过是暴风雨前的喘息;你以为这个家难逃分崩离析的命运,黎明前的曙光却不期而至。
书中讲述了布莱斯一家是如何在治疗师的引导下找对方向,化解家庭危机的。借由书中家庭所面临的危机,作者带我们揭开了家庭治疗的面纱,也向我们解释了家庭中存在已久的制衡力量、三角关系以及原生家庭的影响等诸多问题。
一本不容错过的好书,我们一起读。
9月《过犹不及—如何建立你的心理界限》
作者:[美]亨利·克劳德等 带读者:达妈
“学习什么时候说好,什么时候说不”
带领青春期家长课有时是一件非常揪心的事。
因为你会看到一位位青春期的父母陷入痛苦中苦苦挣扎的模样,他们不舍得对孩子放手,一头扎进了孩子的课题。因而换来孩子对他们的冷嘲热讽、甚至横眉冷对。而现实生活中,越是亲近的人,似乎就越难设定界限。
这本书一开篇就介绍了一个过着没有界线生活的妇女,生活一团糟、身心俱惫,情绪常常失控,与母亲、孩子、丈夫、同事的关系都一片混乱。
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我们要知道自己是谁,自己的界线在哪里。而这里所指的界线,是指你心里的“地界”,它定义你是谁,你到哪里为止,而别人又从哪里开始。
书中通过介绍界线十律、界线迷思、界线与家人、与配偶、与子女……以及与自己的冲突,教我们如何设立界线。
《孩子,你慢慢来》
作者:龙应台 带读者:文艳红(文子)
长长的路,我们慢慢地走
2020年10月,我带读完了十八岁的《亲爱的安德烈》,现在,又回过头来分享《孩子,你慢慢来》,有一种时光逆流的感觉。
如果你的孩子在幼儿园里从来没有学习过知识,也没有上过幼小衔接,会怎么样?
如果你的孩子上了小学,拼音拼不过别人,算术也算不过别人,会怎么样?
如果你的孩子成为被剩下的50%,没考上高中,又会怎么样?
……
如果你正经过这些,或为此焦虑,建议你来读读这本《孩子,你慢慢来》,看一位妈妈如何透过柔情似水的笔触,将“慢养孩子”的哲学贯穿到繁琐辛劳的养育过程中。正如文中所言:它不是对传统母爱的歌颂,它是对生命的实景写生,只有真正懂得爱的作家才写的出这样的生活散文。
何止孩子,为人父母,我们也需要——
慢慢地走,慢慢地解释,慢慢地接受,慢慢地懂得。
现在我的孩子已经到了青春期的阶段,在快快的长大,但是我还是想要和TA说,孩子,你慢慢来,妈妈陪着你。
就像龙应台写下的——
我,坐在斜阳浅照的石阶上,望着这个眼睛清亮的小孩专心地做一件事;是的,我愿意等上一辈子的时间,让他从从容容地把这个蝴蝶结扎好,用他五岁的手指。
孩子你慢慢来,慢慢来。
《关键对话》
作者:[美]科里·帕特森 约瑟夫·格雷尼等 带读者:杨娥
人这一生中总有很多次关键对话的时刻
例如:
关键性的面试;
当你面对一个艰苦的商业谈判 ;
当你和同事讨论他的个人行为习惯时,他不认同;
当你和自己的老公吵架……
你有多少次因为不会面对关键对话而丧失机会呢?
尽管你深深自责,但苦于找不到合适的方法来改善自己,只能归咎于自己心理不够强大或者口才不好。
这本书就是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根据这本书的指引,你会发现你也可以很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绪,流畅并且智慧的引导谈话向解决问题的方向前进。
《学习的格局·孩子自主学习的秘密》
作者:黄静洁 带读者:文艳红(文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