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字品人
嗨,我是哈哈大笑,欢迎阅读!
缘起,我为什么 要写这篇 文章
丑 傻 缺 怪 憨 呆 涩 匪 拽 潮
今天是八一建军节,朋友圈被很多“伪军人”刷屏。我也找到了N多年前,身着戎装的一张照片,然后,征集了一个问题——用一个字来形容那年那时的我。结果,朋友圈好友脑洞大开,从来不知道,原来自己可以被这么多形容词同时“加身”。
一定很好奇吧,让我来告诉你吧,它们是——傻、丑、酷、缺、真、涩、帅、萌、呆、潮、怪、憨、囧、飒、嫩、匪、拽、鲜……
有人说,这才是仅限一个字,如果是放开,你会应接不暇的!我照单全收。然后想到了一个很好玩的命题,如果,让我用一个字来评点这几天授课的老师,我会怎么概括他们呢?
瞬间想起哥晓东同志的“一字立骨”,我不禁笑了。不妨,这篇文章的题目,就叫做《一字品人》吧!括弧,不申请专利,纯属自娱自乐一番!
首先,来写一写肖培东
我不是一个跟风的人,所以当大家一致地称呼他为“男神”时,我还一点感觉也没有,更谈不上狂热的崇拜了。但是,课一结束,肖培东也马上成为了我的“男神”!
先喜欢他的课,顺带喜欢他这个人。有人告诉我,去年湿地年会上的课比今年的还要好。不想再去探寻那究竟是怎样的好了,这一节课,已然满足了我的所有想象。如果用一个字来形容肖培东,我会用——“敛”这个字。
南方的水滋养了这样一个男人,他不彪悍,不热烈,不张扬,他就那样稳稳的,稳稳地讲课,稳稳地说话,稳稳地在文本中当中走来走去,“敛”住了一切风华。听肖培东的语文课,我不用再去刻意地去寻找语文味,他从来都不曾脱离文本,没有旁的别的东西,他就是语文,连同孩子也变成了语文。
他执教了贾平凹的《一棵小桃树》一文,文章里有这样一段文字——“那个春天的早晨,奶奶打扫院子,突然发现角落的地方,拱出一点嫩绿儿,便叫道'这是什么呀?’我才恍然记起了是它:它竟从土里长出来了!它长得很委屈,是弯了头,紧抱着身子的。第二天才舒开身来,瘦瘦的,黄黄的,似乎一碰,便立即会断了会,大家都笑这它,奶奶也说……”
再来回味一下肖老师是如何层层点拔的——
读读看,哪个词体现出了小桃树“没出息”的样子?不相信的仅仅是作者吗?把委屈换一个词还可以怎么形容?人什么时候会紧抱起来?朱自清的小草是从土里“钻”出来,为什么要用“拱”?“恍然”说明了什么?和“瘦瘦的、黄黄的”相对的是什么?你会怎样读出它的无助?奶奶的"也说"是在笑话它吗?
我观察了,肖特手里只有一支话筒,他像高手一样,达到了一种无物的境界。许是武侠迷的缘故,我深谙高手的出场,他们向来都是“敛”住内力和气场,没有施展功夫之前,你根本看不到他的功力有多深,而一旦出招,你只有瞠目结舌的份儿。所以,《一棵小桃树》结束了,我还处于一种流连忘返的状态。
这样的一个名师,时时刻刻被掌声、鲜花和尖叫包围着,但是,感觉他像个单纯的孩子,在课下,又“敛”去了那些光环。温润的,平和的,低调的,和任何一个人合影,给任何一个人签名,不说话,只微笑,配合地摆好动作。晚会的现场,他就在喧闹的人群背后,间会坐着,站会儿,悄无声息的,如果不是记住了那张脸,我恐怕以为他不叫“肖培东”!
君子,谦,尊而光,卑而不可逾!
接着写写窦桂梅吧
我知道窦校长网名的来历——那一年,她在“教育在线小学教育论坛”注册网名,把自己的“桂”和“梅”颠倒了过来,于是桂梅变成了“玫瑰”。她说,作家冰心只钟情于玫瑰,冰心老人认为玫瑰有刺,那是风骨,玫瑰的芳香艳丽就是冠艳群芳,还给自己取名叫“冰心玫瑰”。她坦言自己不敢奢求如“冰心玫瑰”那样绚烂,但是,她喜欢这个名字。我能想到最贴合窦桂梅的一个字,就是——“绚”!
真的是一朵绚丽的玫瑰花呀!不知道什么原因,她的授课提前了一天。当后面老师在窃窃私语讲课老师是谁时,我抬眼一望,那般的雍容大气,不是窦桂梅是谁?五十岁的校长,一如三四十的样子,端庄的、美丽的,光彩照人的……
她的课堂是语文课,又超越了语文课;她的教学语言如同演员一样,是随着场景和人物转变的;她的教学风格时而深沉时而激昂还时而伴随着活泼。因为,我觉得,她是一朵与众不同的玫瑰,美在她的绚烂多姿。
《大脚丫跳芭蕾》实际上是则绘本阅读。她在课堂上带孩子们多角度、多渠道地走近文本,获得了积极的情感体验。课堂上的师者,是一个富有激情、善于点拔、易于感动的伙伴,当孩子简单直白地回答出老师的问题——这是关于一个大脚丫女孩跳芭蕾的故事时,老师不急,它的滋味、情节和故事留着慢慢体味——
于是,“优美”和“优雅”被提了出来。一字之差,境界不同。这是何等的敏锐?
于是,画面颜色灰暗代表心情沮丧被发现了出来,进而有了结尾的粉色代表开心,黄色代表梦想成想,原来,颜色也会说话!
于是,费莱迪和贝琳达的释义被挖掘了出来,找不到求助对象转向老师何尝不是教学智慧作用在学生身上的体现?
于是,一帮孩子的表演天赋被展现,原来,感动有着多重表达方式,那个摘掉眼睛再扭头悄悄擦拭双眼的小男孩,真的进入了情境,摇身变成了大脚丫的伯乐!
以前,我只知道,一个特级老师的课堂是有着深度广度和高度的,却从来不知道,这后面原是有着许多细节的铺垫,比如“玫瑰”为什么要穿花裙子,比如她为什么没有让学生给贝琳达选择合适的芭蕾配乐,还比如,“见缝插针”的时机在应该哪里?“雪中送炭”到底怎么送、送多少才为合适……
窦桂梅的主章是“让儿童站立在课堂正中央”。可我分明看到,课堂正中央是一朵硕大的玫瑰,她“绚”烂之极,吸引着,喜欢她的老师和孩子!芳香四溢、沁人心脾!
再写一下董一菲
恕我孤陋寡闻,这次“湿地之约”才知晓董一菲这个名字。她是全国著名特级教师,是“诗意语文”的倡导者。王君老师说,遇见一菲才知道什么是诗,她整个人就是诗,而自己充其量是则童话!果然,一袭红色开衫,一头乌黑长发,在讲台上站定,用诗的节奏缓缓开口,那一双秀目,更是如同诗的眼睛。
董老师执教的是《涉江采芙蓉》,那是一种全方位、立体化的解读。她从《古诗十九首》之一向前追溯、往后推移,跨越先秦两汉直至唐宋。情感与语言的交织、细腻而独特的解读,把语文的诗意和诗意的语文巧妙地融合在了一起。无怪乎别人都叫她“神仙姐姐”,我觉得,她就是“仙”儿,出尘的仙、仙得不能再仙的仙——“一身诗意千寻瀑”,也许林徽音不介意有人和她共享这样的评价。
听董一菲的课,我把关注点放在了她的评价语言。因为太过于经典,我渴望从中咀嚼到一份别样的“诗意”。这一节课,她的问题不多,主要集中在为什么要采“芙蓉”?芙蓉者何?所思何人?为什么涉江去采?芙蓉仅仅是一朵花吗?
第一次听高中语文课,我不晓得别人是如何讲的,但是猜想可能不会有很多人讲出这样的诗的味道。比如说,当老师问到“采不得芙蓉,芳草不一样吗?”那个孩子产生了这样的体会,说,“芙蓉是珍贵的,唯一不可替代的。”神仙姐姐只给出了四个字的评价——这就足矣!我一边记笔记一边想着这简短的评价——“这就足矣!”同样四个字,出现在了别人的口中断然得不到这样的韵味。她说,《古诗十九首》其实唱的是同一首歌,唱出的是痛和无奈;她说,声音和自信是女人独立的宣言书;她说,热烈往往不隽永,无法回味,因此太过短暂;她说,打动人心的未必是词语的美,恐怕真情更重要;她说,有的绝望是不动声色、静水流深的,好比悲伤的时候却道声“天凉好个秋”!
我陶醉于这样的随性点评,我想董一菲是从诗的河流中浮游过来的;从诗的气息中氤氲过来的;从诗的丛林里生长出来的;所以,仰是诗、俯是诗、开口也是诗、即使在那里站着,她也同样是首耐人寻味的诗。
我查了一下诗意语文的内涵——
她是一种境界,是教师看语文的角度。引领学生用诗意的眼光领悟汉语、传承文化、欣赏春花秋月、感受人性人情人生之美;
她是一种姿态,关注的是一个优雅而诗意的人的成长,意在学生整个人生精神底色的铺就;
她是一种品味,在教学中呈现出一种审美抒情,诗意、诗境、诗韵都是她的追求,悠然而有余韵的优美和精神就在其中。
这样的诗意,我们都值得拥有,只不过神仙姐姐不同,她生就具备了这样的天赋,课堂于她是蕴藉隽永的诗,生活于她,是错落有致的诗。她是诗,她也是仙,她是有着诗意的仙!
结尾,想玩个文字接力
写文章的时候,我很少有过构思,因为不知道如何构思。但是这篇文章,我倒是想了一下,初步打算写几个小片面,除了以上三点,还准备记叙女神王君的“俏”,大哥晓东的“痴”,文召姐姐的“雅”,慧莹妹妹的“慧”,翠红姐姐的“真”,还有竹子姐姐的“暖”、小马弟弟的“精”。结果,刚写完三段,就发现好长好长了。其实,描述一个不熟悉的人比熟悉更加省力,我好像有些畏难情绪了,怕写不好他们,于是决定搁笔了,如果,看客中的某位亲也有兴趣,可以接力下去,一个字来形容,你想形容谁,会用什么字呢?
喜欢您就使劲赞!还可以疯狂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