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兰芳回忆录第二部第六章新武汉(三)汉剧(1)
汉剧(1)
我们在大众楚剧院看的《太平天国》是一出新楚剧,接着要去美成汉剧院观摩栋联汉剧团表演的是三出旧戏剧。二十一日的上午,交际处方面派人来征求梅先生的同意,因为要招待南洋来的运动员,希望梅剧团在公演以前,先演一场戏。梅先生听了说:“这些海外侨胞很少有机会看到我的戏,我是绝对同意这个演出,不过明天我跟栋联汉剧团约好,要去观摩旧汉剧,而且还特烦了两位汉剧前辈参加表演,我要是不能去看,应该通知他们才对。”双方都用电话先跟吴天保先生联络。下午吴先生来谈,梅先生把临时发生晚会的情形告诉他,托他代向几位老先生道歉。他说:“不要紧,等你家表演完了,在此地多玩几天,我们再来组织,反而比较从容一点。”他们两个人又谈了些关于汉剧的组织。吴先生说:“《扬州画舫录》里说过:'梨园以副末开场为领班。副末以下,老生、正生、老外、大面、二面、三面,七人为男角色。老旦、正旦、小旦、贴,四人为女角色。打诨一人为杂。此江湖十二角色,元院本旧制也。’汉剧的组织是根据旧的规模,把它分为一末、二净、三生、四旦、五丑、六外、七小、八贴、九夫、十杂,十大角色。比较京戏里只分生、旦、净、丑四种,似乎更是细密。我们再从以上十门角色里面,分类来说,还可以看出京戏与汉剧的演变痕迹。
“(1)一末:汉剧的末角就是老生,唱做都很着重。他们带的胡子,大半是苍、白两种颜色。扮的剧中人,可分四派:(一)袍服派,内中又分五类——(子)王帽类,如《让成都》的刘璋;(丑)相简类,如《甘露寺》的乔国老;(寅)纱帽类,如《盗宗卷》的张苍;(卯)纶巾类,如《空城计》的诸葛亮;(辰)儒巾类,如《琼林宴》的范仲禹。(二)苍头派,内中又分三类——(子)义仆类,如《南天门》的曹福;(丑)侠士类,如《四进士》的宋士杰;(寅)皂隶类,如《失印救火》的白怀。(三)衰迈派,内中又分二类——(子)龙钟类,如《扫松》的张广才;(丑)临危类,如《洪羊洞》的杨延昭。(四)靠把派,如《狮子岩》的杨衮。
“(2)二净:汉剧的净角就是大花面(相等于京戏的铜锤花脸),多重在唱功而又文雅一路,扮的剧中人,可分四派:(一)庄严派,如《雁门关》的潘仁美;(二)雄浑派,如《大保国》的徐彦昭;(三)洒脱派,如《黑风帕》的高旺;(四)奸恶派,如《群英会》的曹操。
“(3)三生:汉剧的生角就是正生,也是重唱不重做。不过他们带的胡子,大半都是黑色了。扮的剧中人,可分四派:(一)激昂派,如《击鼓骂曹》的祢衡;(二)潇洒派,如《太白观表》的李太白;(三)庄严派,关云长的戏,是属于三生唱的;(四)堂皇派,凡是王帽、纱帽而带黑须的戏,都由三生应工。
“(4)四旦:汉剧的旦角就是青衣,专重唱工;扮的剧中人,可分三派:(一)徐娘派,如《骂殿》的贺后;(二)闺秀派,内中又分两类——(子)端庄类,如《三击掌》的王宝钏;(丑)流丽类,如《西湖借伞》的白蛇;(三)滑稽派,如《宋十回》的阎婆,《玉堂春》的老鸨,《打花鼓》的丑小姐。
(按)汉剧的四旦分为三派,这里面列有滑稽一派,它跟京戏的组织,就有了很大的出入了。如所举的阎婆、老鸨、丑小姐等角,在京戏是应该列入丑旦,不能与青衣同类的。
“(5)五丑:汉剧的丑角,就是小花脸。扮的剧中人可分五派:(一)冠带派,内中又分三类——(子)纱帽类,如《审头刺汤》的汤勤;(丑)方巾类,如《挑帘裁衣》的西门庆,《活捉》的张文远;(寅)王帽类,如程咬金的戏。(二)龙钟派,内中可分两类——(子)贫婆类,如《天雷报》和《羊肚汤》的张婆;(丑)老翁类,如《琼林宴》的老樵哥。(三)笑骂派,内中可分四类——(子)毛蓝袍类,如《红书剑》的禁子,《状元谱》的朱粲,《打花鼓》的老板;(丑)牛角鬈类,如《游花园》的丑丫头,《看亲家》的乡下大娘;(寅)各色衫类,如《状元谱》的张公道,《犯夜》的忘八;(卯)扁担帽类,如《兴隆庵》《僧尼会》的和尚。(四)雄浑派,如《收痨虫》《扫秦桧》等的济颠僧。(五)幼稚派,如《孟津河》的张义。
“(6)六外:汉调的外角,多演做工戏。限于男脚而带须的演员,不管须的颜色,这大概是补充末与生的不足的。扮的剧中人,可分四派:(一)庄严派,如演关岳等戏(与三生相通)。(二)潇洒派,内中又分两类——(子)纱帽类,如《反八卦》的柴文进;(丑)方巾类,如《宋十回》的宋公明。(三)愁苦派,内中可分五类——(子)方巾类,如《八义图》的程婴;(丑)氅衣类,如《打芦花》的闵翁;(寅)盔铠类,如《杨家将》的杨延昭;(卯)王帽类,如《首阳山》的伯夷;(辰)纱帽类,如《双尽忠》的李广。(四)靠把派,如《太平厂》的花云是长靠,《表功劳》的秦琼是短打。其他凡是一末唱的戏,如《琼林宴》《跌莲花》《狮子岩》等,他也能应工的。
“(7)七小:汉剧称小生的七小;他在台上是永远不带胡子的。扮的剧中人,可分七派:(一)冠带派,内中又分三类——(子)雉尾类,如周瑜、吕布的戏;(丑)纱帽类,如《雁门关》的呼必显,《红书剑》的梅仲;(寅)王子类,如《宫门带》的李世民。(二)靠把派,如《借将》的赵云是长靠,《抢亲》的刘智远是短打。(三)风流派,如《遗翠花》《日月图》等戏。(四)潇洒派,如《贩马记》的赵宠。(五)端庄派,如《天开榜》《少华山》等戏。(六)愁苦派,如《梅良玉》等戏。(七)幼稚派,如《双合家》《跌莲花》《青风亭》等戏。(汉剧的演员描写这一派的剧中人,应该带有憨嬉的样子)。
“(8)八贴:汉剧的贴角就是京戏的花旦。扮的剧中人,可分三类:(一)青衣类,这一类的戏与四旦同工的很多。(二)花衫类,内中又分三派——(子)风骚派,如《挑帘裁衣》的潘金莲;(丑)泼辣派,如《救孤》的程婆,《赴桃》的韩大娘;(寅)玲珑派,如《花田错》的春兰,《打樱桃》的平儿。(三)子类,这一类的戏,分为两派,最重武功——(子)刀马派,如《虹霓关》的东方氏;(丑)跌扑派,如《围峪口》的穆桂英。除了以上三类之外,宫娥与门子,也是附属在八贴内的。
(按)汉剧以青衣列入八贴,与四旦同工;这跟京戏又有了差别。
“(9)九夫:汉剧称老旦为九夫,这是夫人的简称;扮的剧中人,可分两派:(一)贵妇派,如《甘露寺》的吴国太,《探母》的佘太君;也叫做黄包头。(二)贫婆派,如《钓金龟》的康氏;也叫做花包头。
“(10)十杂:汉剧的杂角,就是京戏的架子花脸;净重庄严、杂要雄伟。扮的剧中人,可分三派:(一)袍服派,内分三类——(子)雉尾类,如《救孤》的屠岸贾;(丑)纱帽类,如《三打平贵》的魏虎;(寅)便服类,如《白蟒台》的王莽,《造袍》的张飞。(二)靠把派,如《雌雄鞭》的尉迟宝林是长靠,《斩李虎》是短打。(三)滑稽派,如《三搜索府》的施有纶。还有牛皋、焦赞的戏,都是带着很风趣的姿态演出的。
“以上各角的分析,是根据他们扮演剧中人的性格和服装大略举例言之。至于唱的方面,末生外丑夫,全是用的正嗓;净杂用的是边嗓;旦小贴用的是小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