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末复习 | 《中外历史纲要》下册知识点融合——世界古代史【提纲】
历史园地 中学历史教学第一公号220篇原创内容公众号世界古代史一、世界史的概念世界历史是以世界全局的观点,综合考察世界各国和各地区、各民族的历史,研究和阐明人类历史的演变,提示演变的规律和趋势。(温馨提示:中国史是世界史的一部分,在学习过程中要有意识的注意纵横联系、比较归纳。)二、对世界史的总认识世界史的编写体例是通史知识结构,也是高中世界史的学术体系和呈现方式,特别注重揭示世界历史发展的大趋势,有助于理解唯物史观关于人类历史纵向发展与横向发展、以及它们之间相辅相成辩证关系。纵向发展:描述社会发展阶段,即我们通常所说的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引起生产关系变化从而引起社会形态变化。横向发展:描述人类历史是如何从原始的相对孤立的分散的人群发展到今天全球密切联系的整体的过程,即世界历史的形成过程。纵向发展与横向发展的关系:纵向发展与横向发展相辅形成,前者加强后者,后者发作用与前者,两者共同推动历史前进。三、世界历史的分期世界古代史:公元前3500年左右一-15世纪。 讲述古代文明( 包括早期文明和中古文明)呈现除的多元发展格局;由于农耕文明生产力的发展而促成的欧亚大帝国的形式以及这些地区文明的相互交往;解释人类从原始社会发展为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的基本过程。世界近代史:15、 16世纪一19世纪末。 重点讲述新航路开辟与世界历史形成过程中古的重要意义;西方人文主义和思想解放运动与资本主义制度建立之间的历史渊源。工业革命与马克思主义诞生的伟大意义;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不断扩大和全球联系的不断加强。世界现代史::19世纪末 至20世纪初一-21世纪。 重点讲述两次世界大战;十月革命和苏联社会主义建设与改革;国际秩序的演变;二战后国际关系中的冷战特点以及社会主义、资本主义和新兴民族独立国家(发展中国家)发展的历史进程,关注世界日益联成密不可分的整体,构成世界各国相互依存、相互竞争相互影响的复杂局面。四、教材结构第一単元 古代文明的产生与发展第二単元 中古时期的世界第三単元 走向整体的世界第四単元 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第五単元 工业革命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第六単元 世界殖民体系与亚非拉民族独立第七単元 世界大战、十月革命与国际秩序的演変第八単元 20世紀下半叶世界的新变化第九単元 当代世界发展的特点与主要趙勢第一单元古代文明的产生与发展课程标准1、知道早期人类文明的产生;2、了解各文明古国发展的不同特点,并分析、认识这些特点形成的不同时空条件;3、认识古代各大帝国的区域性影响和不同文明之间的早期联系。重点、难点1、早期人类文明的产生的过程及其主要的文化成就。2、了解各文明古国发展的不同特点,并分析、认识这些特点形成的不同时空条件。第1课文明的产生与早期发展知识点一 人类文明的产生(一)人类文明产生的前提:1.农业和畜牧业的产生①早期人类生活:原始社会时期,生产力低下,人类主要依靠采集和渔猎为生,没有私有财产,也没有阶级。②最初的农业和畜牧业:西亚地区的居民最早培育出大麦、小麦和豆类作物。后来,南亚、中国和中南美洲等地也培育出各自的农作物,例如南亚的芋头、中国的水稻和粟、中南美洲的玉米和南瓜等。同时,在这些地区,人类还驯养了羊、猪和牛等动物。③深远影响:人类丛食物的采集者变成食物的生产者,定居生活出现,一-些较大的居住点逐渐发展为早期城市。2.农业和手工业的分工①原因:随着农业的发展,人们要求有质量更好、更方便实用的生产工具和生活用品。①表现:一些人从农业中分离出来,专门从事手工业生产。③影响:不同地区的产品互通有无,促进了交换和贸易;一部分人脱离社会生产活动而丛事专门的管理和文化创造工作; 一些较大的居住点逐渐发展为早期城市;(二)文明诞生的基本标志1.阶级的产生①阶级的产生条件:社会分工的发展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使人类有了剩余产品;_部落酋长和首领把一部分公共产品据为己有,私有制逐渐产生;_②阶级的产生表现::1 .社会分化成统治者和被统治者两大阶级; 2. 贫富差别明显; 3.部落战争中,被征服者往往成为征服者的奴隶; 4.奴隶进行反抗奴隶主的斗争。2.国家的形成①国家的形成成因:在阶级矛盾和部落战争的双重作用下,逐渐出现了政府、军队和监狱等强制机关。②国家形成的影响:原来的部落首领演变为阶级社会中国家的统治者,人类由此进入奴隶社会。3.文字的产生文字的产生原因:出于记事和管理的需要。知识点二 古代文明的多元特点1.基本概况①文明的诞生地:西亚的两河流域、北非的尼罗河流域、南亚的印度河和恒河流域、中国的黄河和长江流域,以及欧洲巴尔干半岛南部和爱琴海地区;②基本特点:1.奴隶主占有生产资料,把持国家权力,剥削奴隶和平民; 2.由于生产力发展水平和交通条件的限制,古代各个文明基本独立发展,表现出明显的多元特卖铺征;2.独立发展(一)两河流域文明1.地理环境:两河流域大部分地区干旱少雨,但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提供了充足的水源。2.兴起过程①公元前3500年左右,两河流域产生了最初的文明,约公元前2900年,两河下游的苏美尔地区出现了一系列城市国家;②约公元前18世纪,古巴比伦王国国王汉谟拉比基本统一了两河流域,建立君主专制制度;3.古巴比伦王国①国王是国家最高统治者,下有各类官员管理政务和军事。②原来的城市大多失去独立地位,成为必须服从国王命令,向宫廷纳贡的地方行政单位。③颁布了世界,上现存最早的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汉谟拉比法典》,该法典涉及古巴比伦王国的社会结构、婚姻、土地租赁和借贷等多个方面,宣扬君权神授,维护奴隶主的利益和权威。4.文化成就:①楔形文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吉尔伽美什》 是且前所知最早的史诗。②在与经常泛滥的洪水斗争的过程中,诞生了著名的洪水和方舟传说。③苏美尔人发明了60进制,用于测量土地,计算粮食产量和人工。(二)古代埃及文明1地理环境:东北非的埃及同样地处干旱地区,但尼罗河的定期泛滥,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尼罗河还提供了连通上下埃及的交通条件。2兴起过程:公元前3500年左右,埃及文明兴起;公元前3100年左右,埃及初步实现统一,建立起比较完善的官僚系统。3古埃及王国①法老被视为神在人间的代表,掌握着政治、经济和军事等最重要的权力; ②法老之下,设有官员分别处理政务和地方事务。4文化成就①古代埃及有丰富多彩的神话和文学故事,古老的象形文字。②制定了世界上第一部太阳历,将一年分为三季,每季四个月,年末另加五天为节日。③金字塔的建造体现了法老的至上权威,而且证明了埃及人在建筑和数学方面都达到了较高的水平。④尼罗河的特产莎草被加工成莎草纸,是古代埃及主要的书写材料和重要的出口物资。(三)古印度文明1.诞生:公元前3千纪,诞生于印度河流域,的大平原上;2.国家:到公元前6世纪,恒河流域形成一系列国家;3.种姓制度:①特点:贵贱分明、职业世袭、法律地位不平等②等级构成:第一等级:婆罗门,主掌宗教祭祀;第二等级:刹帝利,主要由以国王为首的武-土集团构成,负责统治和保卫,国家;第三等级:吠舍,大多数是普通劳动者,少部分是富有的商人;第四等级:首陀罗,地位最低,需要为前三个等级服务;四个种姓之外:贱民,社会的最底层,被认为是“不可接触者”。4.文化成就:①佛教是印度重要的思想流派,对种姓制度形成了一定程度的冲击;②创始人:释迦牟尼;③基本主张:众生平等,抨击种姓制度高下分明的等级体系;④《摩诃婆罗多》和《罗摩耶那》是世界上著名的史诗。⑤创造了从1到9的数字,发明了0,提出了按位计值的方法。(四)古代希腊文明1.地理环境:地处巴尔干半岛南部和爱琴海中的部分岛屿,这里多山少平原,陆_上交通不便,不利于地区性大国的兴起;2.兴起过程:公元前2千纪,这里曾诞生克里特文明和迈锡尼文明;公元前8-一前6世纪,城邦逐渐发展起来,它们数量众多;3.特征:小国寡民,公民直接参与国家管理;4.著名城邦:①斯巴达:少数人堂握政权的寡头政治的代表;②雅典:多数公民堂握政权的民主政治的典型。5.文化成就:①古希腊的神话、悲剧和喜剧等是世界文学的瑰宝;②希罗多德首创“历史”一词,在西方,他被认为是“史学之父”;③修昔底德成为政治史传统的奠基人;④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土多德奠定了西方哲学的基础。6.局限:是建立在奴隶制基础.上的成年男性公民的民主政治。第2课古代世界的帝国与文明的交流知识点一 古代文明的扩展1.背景:农耕文明区比较发达的社会分工、相对较高的劳动生产率、复杂的社会组织和管理系统,使其具备了稳步扩-大范围和影响的潜能。2.表现①古代埃及文明的扩展:主要向叙利亚和巴勒斯坦扩展;新王国时期,势力曾达到两河流域,并与西亚地区的大国争霸;_②西亚文明的扩:主要从两河流域南部向周边地区扩张,古巴比伦王国首次实现了两河流域的统一, 把势力伸展到地中海沿岸;亚述帝国不仅统一了整个两河流域地区和小亚细亚的一部分,而且一度征服埃及。③古代希腊人的移民:凭借自己的组织能力、航海技术和武器,向地中海和黑海周.边地区殖民,在200年左右的时间里,他们在东起黑海东岸、西到西班牙的广大地区建立了数量众多的城邦国家。知识点二 古代世界的帝国(一)波斯帝国1.发展概况:公元前6世纪,波斯兴起于伊朗高原,迅速征服了包括两河流域、埃及、小亚细亚和巴尔干半岛北部在内的广大地区,建立起地跨欧亚非三大洲的帝国。2.国家治理:①君主专制制度:国王是整个政权的核心和最高主宰;②行省制:在地方,行省总督和军事长官相互监督和制约;③官僚体系和税收系统:帝国从中央到地方建立比较完善的官僚体系和税收系统,由波斯人担任最重要的职务。(二)亚历山大帝国(马其顿帝国)1发展概况:公元前4世纪晚期,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率军侵入波斯帝国,历经10年征战,亚历山大建立了地跨欧亚非三大洲的帝国;2国家治理:1.继承波斯帝国的基本制度,宣布君权神授,将政治、军事等大权集于一身;2.地方实行行省制,任用马其顿人和希腊人担任主要职务,推广希腊文化;(三)罗马帝国1.发展概况:古代罗马原是意大利中部的一个城邦,在成功解决内部矛盾后,它凭借着强大的军队首先征服了意大利;此后不断向外扩张,征服了整个地中海地区,把整个地中海变成罗马的内海。2帝国的强盛①奴隶制的发展:在扩张中,把大批战俘和居民卖为奴隶,奴隶制迅速发展起来;②帝国统治下的和平:因为奴隶和平民的辛勤劳动,帝国内不同地区经济联系的加强,以及贸易的发展,帝国在1-2世纪空前繁荣;③基督教的兴起: 1世纪,基督教产生于巴勒斯坦,影响逐渐扩大,到4世纪末成为罗马帝国国教。3.帝国的衰落:①在3世纪后,官僚体系和职业军队使人民的负担不断加重,同时,边境压力也逐渐加大,帝国陷入危机;②在4世纪,帝国分裂为东西两部分;②在5世纪后期,在内外矛盾的夹击下,酉罗马帝国灭亡。知识点三 文明的交流1.概况:在人类文明发展过程中,不同地区之间始终存在着一定程度的联系和影响;文明之间交往的总趋势是不断增强,相互影响也不断扩大;2.技术的传播①农耕技术:西亚的农耕技术,逐步传到中亚、欧洲和北韭一些地区;②冶铁技术:起源于西亚,扩散到埃及和希腊等地;③神话:西亚的神话传入希腊,成为希腊神话的重要内容;④雕刻艺术:希腊最初的雕刻艺术,特别是人像雕刻,在很多方面都模仿埃及。3.字母文字的流行①起源:西亚地区的腓尼基;②原因:腓尼基地处埃及和西亚文明的交汇点,商业比较发达,为方便记录,人们发明了由22个字母组成的文字;③演化东方:演化为阿拉马字母,由阿拉马字母发展出古代西亚、埃及以及印度等地的多种字母;④演化西方:传入希腊,形成希腊字母,在演化出拉丁字母,二者成为今天欧洲几乎所有字母文字的祖先;4.丝绸之路的开通①早在波斯帝国时期,中国的丝绸已达到地中海东岸;①东汉的班超为经营西域,曾派甘英出使大秦(大秦是古代中国对罗马帝国及近东地区的称呼);罗马在征服地中海东部地区后,当地商人也有意向东,尝试与汉朝建立直接联系;③2世纪,已经有来自罗马的商人到达洛阻。此后,罗马商人不断东来,与中国进行贸易。第二单元中古时期的世界课程标准1、通过了解中古时期欧亚地区的不同国家、民族、宗教和社会变化,以及世界其他地区的社会状况,认识这一时期世界各区域文明的多元面貌。重点、难点1、古代帝国的兴衰及文明交流。2、认识古代各帝国的区域性影响和不同文明之间的早期联系。3、分析帝国战争在文明交流中的作用并形成正确认识。第3课中古时期的欧洲中世纪:约从公元500年至1500年西罗马帝国灭亡(476年)至文艺复兴和大航海时代(14—15世纪)知识点一 西欧封建社会(一)政治:封君封臣制度1、形成条件:①自然经济和社会动荡的产物;②8世纪逐渐与封土联系在一起(法兰克王国宫相查理·马特改革) 2、内容:①国王或地方领主为其家族和亲兵提供土地作为给养。授予土地者为封君,领取土地者为封臣。②封臣必须效忠封君,主要义务是服兵役。3、特征:“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一方面 国王仅仅是名义上的全国最高土地所有者,实际权力有限。另一方面 封建领主各自为政,分裂割据)4、封君封臣制度的影响:①封建等级制度;②分裂割据注意:封建制度在西方的概念中,是一种贵族拥有许多特权,而中央权力弱小的制度,封建和专制正好互为排斥,与东方的封建专制主义是有区别的。(二)经济:庄园与农奴制度1、形成发展:9世纪逐渐流行,11世纪遍布欧洲各地2、土地组成:领主自营地、农民份地(自耕农份地、农奴份地)3、居民构成: 领主:主持法庭、维护秩序 自耕农:法律上自由、缴纳地租、服劳役农奴:法律上非自由、为领主服劳役地租5.基本特征:(1)庄园是中古西欧基本的农业经济组织。①领主的自营地由领主直接经营,由农奴耕种,收入归领主所有。②农民份地是农民从领主处领有的土地,分为自由农份地和农奴份地,自耕自收。③庄园中的自由农民,也要为领主服一定时间的劳役。(2)庄园秩序的维护:领主或其管家主持的庄园法庭审理庄园内的各种案件,维护庄园的秩序。知识点二 中古西欧的王权、城市与教会(一)中古西欧的王权(1)西欧王权的衰落①封建制初期,权力分散,王权软弱。②国王作为国家名义上的最高统治者,被视为最高的领主,拥有高于般封臣的权力。(2)西欧主要王权国家①英国:到15世纪晚期都锋王朝建立后,英格兰逐渐形成了较为强大的王权。②法国:法国国王击败各地封建主,逐步扩大王室领地,到15世纪晚期,基本完成了法兰西的统一,王权得到强化。③西班牙和葡萄牙:到15世纪末,在伊比利亚半岛形成了西班牙和葡萄牙国家。(二)中古西欧的城市(1)城市的兴起时间:10-11世纪起,西欧各地兴起了众多城市。动因:①随着欧洲社会走向稳定,封建经济获得一定发展。②工商业逐渐复兴和繁荣。(2)城市争取自治权目的:争取自治。方式:-些城市通过与封建主谈判,或以金钱赎买,或武装暴动,赢得一定程度的自治权。(3)城市兴起的影响:①经济:有利于城市经济发展;②文化:兴办大学,培养人才;③政治:促进国王的统一事业。3.中古西欧的教会(1)教会的经济特权教会拥有大量庄园和广袤土地,并向信徒征收什一税。(2)教会的等级制度①教会是最大的有组织的力量。形成了从教皇到各级神职人员的等级制度。②教会控制着西欧居民的精神生活,宗教戒律严重束缚了人性的发展。注意:中古西欧封建社会是二元社会以国王为代表的王权和与以基督教教会为代表的教权互相依存,共同维护封建秩序。王权与教权既依存又斗争(1077年德皇亨利四世与教皇英诺森三世矛盾:卡诺莎之辱)。(四)封建制度的衰落11、12世纪西欧封建制趋于完型,与此同时出现了许多新变化,最终导致封建制度的衰落。一大变化趋势:中古西欧孕育着统的力量。二大变化动因:中古西欧社会走向稳定,封建经济获得一定发展。三大变化表现:中古西欧逐步形成王权比较强大的国家,基督教会在中古西欧地位显赫,西欧各地兴起了众多城市。知识点三 拜占庭与俄罗斯(一)拜占庭帝国(1)拜占庭帝国的扩张1、476年,罗马帝国分裂为东西罗马帝国。东罗马帝国都城君士坦丁堡,称为拜占庭帝国。2、6世纪查士丁尼在位时,拜占庭一度扩张,先后占领北非和意大利等地,并编纂了《查士丁尼法典》使罗马法成为系统、完整的法律体系。公民法万民法时间罗马共和国罗马帝国适用范围罗马公民罗马境内一切自由民结果万民法逐步取代公民法,成为巩固罗马统治的工具3、《罗马民法大全》内容:《查士丁尼法典》、《法学会纂》《法理概要》《新法典》地位:古代世界最系统、完整的法律体系。影响:巩固了帝国统治,对后世法律制定影响深远。(2)拜占庭帝国的衰亡①帝国陷入混乱,拜占庭的连年战争严重消耗了自身的资源。6世纪中期之后,由于游牧部族冲击和内部矛盾,帝国陷入混乱。②帝国的灭亡,奥斯曼土耳其兴起后,逐步蚕食小亚细亚和巴尔干地区。1453 年,拜占庭首都君士坦工堡被攻陷,帝国灭亡。[特别提醒]拜占庭帝国独具特色的文化(1)特点:拜占庭帝国地跨欧、亚、非三洲,对基督教、希腊、罗马的古典文化传统和西亚、北非等地的东方文化因素兼收并蓄,创造出了独具特色的拜占庭文化。(2)影响:拜占庭帝国保存的希腊、罗马古籍,为后来西欧的文艺复兴提供了丰富的精神财富。(二)俄罗斯帝国1、9世纪基辅罗斯建立。2、13世纪成为金帐汗国的臣属;在反抗蒙古国的统治时,莫斯科公国兴起。3、1547年伊凡四世加冕称帝,进行改革。伊凡四世改革:①建立专制制度;②颁布新法典,改组中央机关,镇压大贵族(实行“特辖领地制”),巩固和强化中央集权;③对外扩张。4、到17世纪末,俄罗斯成为地跨欧亚两洲的庞大帝国。第4课 中古时期的亚洲知识点一 阿拉伯帝国1、伊斯兰教的创立背景:多部落并存、相互混战发源地阿拉伯半岛时间7世纪初(622年)创立者穆罕默德经典《古兰经》2、阿拉伯帝国的建立622年,穆罕默德在麦地那建立政权,势力逐渐扩大。7世纪前期,阿拉伯半岛基本统一,到8世纪中期建立起地跨亚非欧三洲的大帝国,都城巴格达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之一。3、阿拉伯帝国的政治制度最高统治者哈里发掌握政治、军事和宗教大权,下设官僚机构辅助,最重要的是宰相、枢密院和财政部等。宰相协助哈里发统管政务,枢密院掌管令状与文告,财政部负责收支。其中以掌管财政和税务的部门]最为重要。
4、阿拉伯帝国的经济阿拉伯帝国经济繁荣,手工业和商业得到很大发展,阿拉伯商人在东到东亚、西到西欧、南至韭洲的广大地区从事着陆.上和海上贸易。阿拉伯商人和旅行家成为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中国的造纸术、印度的数字先后经阿拉伯人传入欧洲,促进了西欧文化的发展。5、阿拉伯帝国的文化①阿拉伯人广泛翻译古代波斯、印度、希腊和罗马的古典著作,融合东西方文化。②阿拉伯商人和旅行家成为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中国的造纸术、印度的数字先后经阿拉伯人传入欧洲,促进了西欧文化的发展。知识点二 奥斯曼帝国的兴起(一)兴起与征服活动:1.概况:13- 16世纪,奥斯曼土耳其人在攻灭拜占庭帝国的基础上,建立起一个地跨亚非欧三大洲的大帝国,定都伊斯坦布尔。(二)帝国的统治1.政治:最高统治者是苏丹,他既是宗教领袖,也是国家和军队的主宰,还是全国土地的最高所有者。2.阶级关系:宗教上层和封建主是统治阶级,工商业者和农民承担各种苛捐杂税。3.经济状况:15—16世纪,帝国一度经济繁荣,首都伊斯坦布尔成为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中心。帝国控制了连接亚欧的商路,对过往商品征收重税,东西方之间的贸易受到一定影响。知识点三 南亚和东亚的国家(一)南亚国家(表1)
中古时期的印度1.笈多帝国: 建立时间:4世纪 宗教:印度教2.德里苏丹帝国: 建立时间:13世纪初 宗教:伊斯兰教政治统治:最高统治者——苏丹; 地方制度——行省制度(二)东亚国家1.日本(1)兴起:秦汉之际中国移民迁入,把冶铁和水稻种植技术带到日本,推动了日本社会的发展。(2)大化改新:646年,日本孝德天皇颁布改新诏书,开始改革,史被“大化改新”。经过约半个世纪的改革,日本模仿隋唐律令制度建立了中央集权制国家。时间646年特点模仿隋唐制度、学习中国结果建立了中央集权制国家(3)武士和武士集团:1、武士集团兴起:10世纪,日本的中央集权体制开始瓦解。随着新土地的开垦,贵族、佛寺和神社广占土地,形成庄园。贵族及庄园领主为保护财产豢养武士,武士集团的重要性日益增强。2.幕府统治:12世纪末,武士集团的首领源赖朝在镰仓建立了自己的军事机构——幕府,并从朝廷获得了镇压叛乱、征收赋税等权力,日本进入幕府政治时期。特点:天皇——无实权,只保有名义上的中央政府称号 将军——掌握实权,以将军为首的幕府掌握实权 武士与将军——主从关系,成为将军的家臣。将军赐予武士官职和俸禄,武士对将军宣誓效忠,并承担纳贡和兵役等义务。(4)德川幕府的统治:17世纪——19世纪 对外实行“闭关锁国”政策。(三)中古时期的朝鲜(1)历史概述:7世纪末,新罗初步统一朝鲜半岛, 模仿中国建立中央集权国家; 10世纪初,新罗人王建建立高丽王朝,全面学习唐朝制度文化; 14世纪末,高丽大将李成桂建立自立为王,迁都汉城,改国号为朝鲜。(2)1 6世纪末,日本丰臣秀吉派大军侵略朝鲜,应朝鲜请求,中国明朝派军队赴朝鲜作战。明朝大将邓子龙、朝鲜大将李舜臣在战斗中装死牺牲。经过7年的艰苦战斗,中朝军民取得抗击且本侵略的胜利。补充资料:越南秦汉至唐末,越南北部- -直处于中国中央政权管辖之下。1010年,越南建立李朝,定国号为大越,并模仿中国制度设置从中央到地方的官吏。在历史上,越南长期与中国中原王朝维持着宗藩关系。第5课古代非洲和美洲知识点一 古代非洲文明(一)古代非洲班图人1.贡献:培育出了甜高粱、西瓜和棉花等重要农作物,驯养了牛,引进了绵羊和山羊等,掌握了冶铁技术。2.活动区域:班图人原是西非居民,后逐渐扩展到撒哈拉沙漠以南地区,到11世纪,成为当地的主要居民,农业、畜牧业和冶铁技术也传播到非洲大部分地区。3.推动了非洲文明的进步(二)古代非洲文明区域(1)东北非:阿克苏姆王国。①出现:公元前后,在今埃塞俄比亚地区兴起。②发展: 4世纪,进入鼎盛时期,一度成为地区强国。(2)东非①代表: 10-1 5世纪,在东非沿海地区产生了一系列国家。比较著名的有桑给巴尔、蒙巴萨和摩加迪沙等。②原因:农业的进步、环印度洋贸易的发展和伊斯兰教的传入。③兴盛:广泛使用奴隶,经济上以园艺业为主,对外贸易发达,城市繁荣。(3)西非①马里:征服加纳后,进- -步扩张,逐步把塞内加尔河和尼日尔河流域纳入版图,成为西非最强大的国家;城市和文化相当繁荣。廷巴克图成为西非重要的文化中心。②桑海:攻灭马里,确立西非的霸主地位; 16世纪达于极盛; 16世纪末,因遭遇外来入侵而逐渐衰落。(4)南非①建立: 11世纪末,班图人建立了津巴布韦国家。.②鼎盛: 14-15世纪,进入鼎盛,包括今里南非的部分地区都被纳入其统治之下。知识点二 古代美洲文明(一)古代美洲印第安人:创造了灿烂的文明,独立培育出马铃薯、玉米、番茄和花生等农作物。(二)古代美洲文明的代表(1 )玛雅文明1 5世纪中期衰落①政治统治:建立了众多城市国家。氏族首领、贵族和祭司构成了统治阶级;一般氏族成员成为平民。②农业和手工业:以种植玉米为主的农业;制造精美陶器。玛雅人培育的农作物,传播到世界各地,极大地丰富和改善了人类的生活③建筑及艺术:城市建筑精美,建造用于祭祀的金字塔庙宇。④自然科学:发明了独特的文字,用复杂的历法纪年,并采用20进位制,也知道'零”的概念。(2)阿兹特克文明14世纪,兴起于今墨西哥地区;16世纪,进入鼎盛时期。①政治统治:上层阶级垄断官职,掌握军队。被征服者由原来的部落首领管理,但需向阿兹特克人缴纳贡赋。1 5世纪时,通过武力征服周边其他的印第安人部落,建立“阿兹特克帝国”。②经济基础:阿兹特克人的经济基础是农业,他们发明了“浮动园地”,扩大了耕地面积。③城市建设:特诺奇蒂特兰作为都城,全城水渠和道路纵横交错,承担着城市的交通和运输。(3)印加文明.①兴起:12世纪,印加人以库斯科为都城,建立国家,13世纪逐渐崛起。1 5世纪末16世纪初,发展到鼎盛时期。是当时最为强大的印第安人国家。②统治:最高统治者是国王,世袭继承,拥有行政、立法和军事大权。地方美洲印第安社会中最严密的统治机构分四大政区,由贵族充任长官。编制详细的人口调查表,修建完善的道路系统,迁移被征服地区的居民。补充:印第安文明的相关知识点1、美洲的地理位置特征及其对印第安文明发展进程可能产生的影响。美洲位于太平洋与大西洋之间,远离欧亚大陆。印第安文明的发展长期处于独立形成、独立发展,与外界尤其是与文明发展较早的欧亚大陆缺乏交流的状况。美洲三大文明中心多处于热带雨林、热带高原气候的高原、峡谷、盆地地带,三大文明之间也几乎没有交流,因此印第安文明发展.相对缓慢。2、印第安文明对现代人类生活的影响。印第安人培育了玉米、马铃薯、西红柿等40多种农作物,奎宁等药物至今仍在医药领域广泛应用。这一-切都大大地丰富了人类的生活。同时,印第安人修建的金字塔、神庙、城市等建筑今天也成为人类宝贵的文化遗产。3、美洲印第安文明衰亡的原因有哪些?西方殖民者的侵略;疾病瘟疫等灾害的破坏;缺少与外界的沟通和交往;内部之间。的交流也几乎为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