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双重专注,成为最厉害的1%
导读:创造高绩效的七大心智之首就是“双重专注”:不仅要懂得取舍,选择最重要的目标,更要将注意力集中在你的选择上,全力以赴,如此才能出类拔萃,创造最大的价值。
01
第一支征服南极点的队伍
1911年10月,两支队伍竞相成为踏上南极点的第一批人。在此之前,地球的各大陆块都已被征服,只剩这个冰封大陆。
第一支团队的领导人是英国皇家海军司令史考特。他是个探险老将,曾经带队前往南极洲考察。虽然那次远征没能攻下南极点,但英国民众已认定他是英雄。史考特回国后,承蒙英王爱德华七世在巴尔莫勒尔城堡召见,并获颁皇家维多利亚经勋章。
第二支团队是由挪威人亚孟森带领。他是通过西北航道的第一人;这是大西洋和太平洋之间最短的航道,经加拿大北部北极群岛到阿拉斯加北岸。为了缔造历史,他对南极点早已虎视眈眈。
登上南极大陆几个月后,双方各自扎营,接受极地之冬的考验,并准备继续往南推进。史考特和亚孟森都知道彼此的存在,但不知对方确实位置。他们没有地图、没有通讯工具,也没有救援。
在出发的前一刻,亚孟森在日记里匆匆写下:“视线不佳。南方吹来的风极冷,摄氏零下52度。显然,连狗都受不了。尽管我们身上的衣服都冻到硬邦邦,却还是比昨晚好一点,我怀疑天候会变温和......”想要到达南极点,看来比登天还难,说不定连命都保不住。
这场极地竞赛开始了。两队都须跨越400里的冰障,在登上南极高原之前,须攀爬一万尺的高山。上了南极高原之后,要再前进400里,才能到达南极点。届时,他们还得忍耐华氏零下60度的酷寒、吹得人分不清东西南北的暴风雪,以及时速百里呼啸而过的狂风。
一开始,亚孟森领先。他和队友爬上山巅,跨越深不见底的冰缝,在暴风雪中求生,甚至杀狗果腹。52天后,离南极点只剩55里。亚孟森没看到史考特的踪影,一行人继续向前,两天后,亚孟森和队友终于站上南极点,在那里插上挪威国旗,然后再跋涉1,600里平安回到基地。
三十四天后,史考特和队友才终于抵达南极点。他们累到虚脱,饿得半死,却发现挪威国旗已经在风中飘扬。隆冬逼近,得赶紧踏上回程,他们在风雪中忍受饥饿,用最后剩余一点气力前行。但希望终究幻灭。一场暴风雪来袭,他们的尸骨,连同帐篷,都被埋在大雪底下。下一个补给站就在11里外。
02
专注投入,想方设法做到最好
一个杰出领导人和他的团队缔造壮举,另一支同样声誉卓越的团队却在极地的寒夜里含恨而终。是什么原因导致这样悬殊的结果?
史考特的人手是亚孟森的三倍,经费是亚孟森的两倍。史考特利用五种交通方式:狗、摩托雪撬、西伯利亚矮种马、雪地滑板和人力拖拉。要是任何一种出了状况,就用其他方式做后援。亚孟森则孤注一掷,只用一种交通工具,也就是狗,用狗来拉雪撬。万一这些雪撬犬耐不住或不肯前进,他的团队就完了。但亚孟森的狗勇往直前,拖着雪撬,带他们奔向南极点。为什么亚孟森的雪撬犬这么厉害?
不是选择用狗就赢了,不用狗就输了,史考特也有用狗。亚孟森会成功,一大关键是他只用狗,放弃了其他交通工具。在他越过西北航道那三年,有两个冬天和因纽特人学习用狗拉雪撬。要驾驭一群狗可不容易。雪撬犬不好控制,有时会钻到雪堆里,不肯拉雪撬,亚孟森从因纽特人那里学到如何驱策这些狗快跑、如何驾雪撬,以及在雪地里调控步调。
亚孟森极讲究狗的品种。根据他的研究,格陵兰犬在极地拉雪撬的能力胜过西伯利亚哈士奇犬。因为格陵兰犬体型更大,也更强壮,腿更长,能超过冰障,在极地高原上奔驰。亚孟森特地到哥本哈根请一个很会挑狗的丹麦人,去格陵兰北部帮他买狗。他在一封信上说:“就拿雪撬犬来说。我绝对要找到最好的狗。当然,我知道所费不赀。”
他甚至邀陪狗跑步的高手加入他的团队。雪撬犬训练大师哈瑟尔原本拒绝前往,但亚孟森不放弃,不肯妥协去找次佳人选。历史学家亨特福德说:“为了打动哈瑟尔,亚孟森使出浑身解数,恳求哈瑟尔跟他去南极。亚孟森锲而不舍,说什么都不肯放弃,哈瑟尔最后终于同意一起出航。”
反观史考特却忙着准备五种交通方式,他不是自己去西伯利亚找矮种马,而是派他的助手米瑞斯前去,但米瑞斯对矮种马根本没研究,他是挑选狗的专家。结果,他帮史考特团队找来了二十只矮种马,拖慢了这趟极地探险的速度。
光是协调各种交通方式,就让史考特大伤脑筋。由于摩托雪撬速度最慢,所以先出发,七天之后,矮种马才上路。狗拉雪撬速度最快,因此最后出发。每一组的出发时间和行进速度都得互相配合,但史考特在日记写道“这支队伍实在百太混乱了。”最后,整个队伍都被拖慢了。
于此同时,亚孟森只采用一种交通方式,而且一路领先。前八周,他和四个专家队友组成的小型团队,驾着四部雪撬,由52只身强力壮的格陵兰犬拖行,每日前进15里。史考特的团队每天落后至少4里。当亚孟森抵达南极点时,已超前对手300里以上。
亚孟森只选择一种交通方式,但想方设法做到最好。相对于史考特的团队,他没有花费较多气力,但更专注投入,把所有资源全都投注在他选定的要事上。
03
尝试做愈多,实际上完成的愈少
这个南极竞赛的故事,挑战我们对工作的两大迷思。
其一,不管做什么,我们都以为更努力准没错、多劳才是能者。就像史考特费尽心思准备五种交通工具一样,我们深信做得愈多,成就愈大。但你肯定早已发现,当你尝试做愈多,实际上完成的可能愈少,做得愈多,并不保证结果愈好;想以多制胜,通常并非明智之举。
另一个误解,则是关于专注,这是越来越多的人最迫切的想要拥有的能力之一。高曼、柯维等大师都曾说过,要事第一;想要成功须懂得取舍,选择最重要的去实行,其他的放下。这个观点极为重要,但似乎不够完整,太过强调选择,并不是选对了就赢了。
你需要的是双重模式的专注:
一方面根据重要少数法则,找出少数几个对你而言最重要的目标,确立你的优先要务;
另一方面严格要求自己将注意力集中在你的选择上,对你所选投入时间,全力以赴,专注投入,才能出类拔萃。
亚孟森先驰得点,不是因为他会挑狗,而是一旦挑选出最好的雪撬犬,就倾注全力训练。如果他对雪撬犬和驾雪撬的人没有严格要求,认为“够好”就可以了,在极地的移动速度将会大打折扣,也就无法赢得这场比赛了。
04
地铁通道里的寿司之神
数寄屋桥次郎寿司是一家有五十年以上历史的寿司老店。现年九十一岁的小野二郎仍在为客人做寿司。
这家寿司店就在银座一间与地下铁相通的旧大楼地下室,拉开木门就是可容纳十位客人用餐的长条原木吧台。用餐空间狭小。素朴。菜单或许也会让你失望——这家寿司店根本就没有菜单,全部是主厨调度的料理,视当日在筑地鱼市场采买到的食材,提供二十贯寿司。没有餐前酒、没有天妇罗,也没有小菜。对了,如果要上洗手间,必须走到店外,利用车站的厕所。
这样的餐厅,看来没有成功的希望?
然而,这家店的寿司完美细致,举世闻名。小野二郎是全世界最厉害的寿司师傅,已连续十年荣获米其林三星的殊荣。他穷尽毕生之力,就是为了准备这二十贯寿司。他能如此不同凡响,不只是选择做出什么样的寿司,而是他的专注已到出神入化的境界。
2011年上映的纪录片《寿司之神》,拍摄了小野二郎如何准备当日要给客人吃的寿司。一大清早,二朗的长子祯一就去筑地鱼市场选购最好的一块鲔鱼(他已在父亲底下工作了三十年,二郎在七十岁那年心脏病发,才不得不把到鱼市场采购的重责大任交给祯一)。这块鲔鱼不只是上等货当中的一块,而是整个鱼市场最好的一块鱼,如果买不到这样的鲔鱼,他就不买了。要是买不到全市场最好的一块鱼,要如何做出最棒的寿司?
要准备章鱼了。为了让章鱼吃起来柔嫩,二朗会用手按摩章鱼。但要按摩多久?二郎说,他以前按摩30分钟,后来发现按摩40到50分钟,肉质最柔嫩。现在,按摩章鱼的工作是由店里的一个学徒负责。
另一学徒已在店里工作了十年,前八年只能拧热毛巾、刷刷洗洗和准备食材,之后才能学习煎玉子烧。在他做的玉子烧可放在吧台上献给客人前,二朗已磨练他许久;每一块玉子烧背后是苦练了200块玉子烧的成果。二郎只提供二十贯寿司给客人,每一贯都是他的心血结晶。这二十贯不只是美味的寿司,里面藏着二郎毕生对完美的追求。
专注与痴迷的表现方式有很多种,视你从事什么样的工作而定。这些人都追求卓越的品质。不管是智能型手机不同凡响的界面设计、百货公司贴心的顾客服务、一块软嫩得令人惊异人章鱼寿司,杰出表现需要持续不断的对细节着魔般的专注。
双重专注,才能突破极限,创造卓越,实现最有意义的人生。
05
保持双重专注的三个策略
祭出奥卡姆剃刀:去除不必要的任务、表单、会议、流程、指标和程序。把所有力气都放在最重要的事情上。问自己:如果我要有出类拔萃的表现,能再放弃什么?切记:任务愈少愈好,能割舍的都得尽量放下。
把自己绑在桅杆上:事前确立规则或建立仪式,最能帮助你有效隔绝诱惑、抗拒分心。
有勇气说「不」:太多工作会影响表现。不是讨人喜欢就能踏上成功之路,要有勇气说「不」,把心力投注在最重要的事情上,才能脱颖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