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青藏之旅(09)----青海湖(三)
青海湖151 景区码头附近的游客很多,也打消了我在湖畔静静欣赏青海湖的念头。无意中看见有免费观光车去二郎剑景区,干脆去那里看看吧,反正闲着也是行走,就当是消磨时间吧。
二郎剑又名为“海带”,藏族人称之为“海虎”。位于青海湖南岸,由一条长十公里、宽600多米的、延伸到湖里的沙地组成。其形状恰似一把长的利剑,剑柄与湖岸相连,剑身横卧湖面,剑尖直指碧波。数十里的金色沙滩,多姿多彩的原始生态,美丽的神话传说以及成千上万的鸟儿,使青海湖二郎剑成为闻名遐迩的旅游胜地。
关于二郎剑,也有一个传说。二郎神跑到西海边,累得口干舌燥,想找口水喝,做点饭,于是变作一老牧民,架起三块石头准备生火做饭。当时西海很小,水很咸。二郎神看到海东边有一个大泉,便跑去取水。孙悟空知道这个泉径通东海,因此在上面加了个石板,谁也不能动。二郎神顾不得这些,揭开石板就去舀水。这时孙悟空赶了上来,二人又打了起来,结果,谁也顾不上盖石板。那泉水一个劲地往外溢,不一会儿,西海瑶池变成了一片汪洋大海。孙悟空一看大事不好,赶忙抓起附近的一座小山,扔进海里,这才压住泉水。二郎神见孙悟空神通如此广大,抽出二郎剑,想砍掉小山,孙悟空急了,朝着二郎神的手臂就是一棍,将二郎神的宝剑打落在地。后来,二郎剑便永远留在了西海边。
二郎剑景点的建筑都是为祭海而修建的神台、神塔,五彩的经幡在蓝天下显得异常美丽。二郎剑祭海区是藏族同胞到青海湖祭海的重要场所。祭海是由世代居住在青海湖畔的藏族群众自发的宗教活动。这项活动起源于唐代,至今有1200年的历史。
藏族群众在祭神、煨桑请众山神时要请赤秀嘉摩神和阿尼玛卿神,以求国泰民安、人畜兴旺、五谷丰登,特别是到了藏历新年时,善男信女成群结队来到青海湖边转湖朝拜,祭俄博、向湖里抛宝瓶或金银首饰、煨桑和撒隆达,这种祭海活动不仅民间盛行,历史上中央封建王朝也很重视,具有大规模政治性的祭海活动则始于清代,雍正四年九月,清廷在青海湖东岸立满、蒙、汉三种文字的“灵显青海神”石碑一块;清宣宗道光十二年倒淌河察汗城北修建了海神庙,每年秋季朝廷大员到此祭海会盟。
喇叭里传来憎人诵颂平安经的声音,开始以为这里面有很多喇嘛,结果转了一圈,一个喇嘛没有,完全是在放录音。整个景区只有那个守着商店的喇嘛。
二郎剑祭海处的游人不多,整个景区也没有什么工作人员。还有一点时间,沿着布满沙砾的小路向二郎剑景区码头慢慢走去,一边在心里默默想像着青海湖在祭海时的那种隆重场面。
身后一辆电瓶观光车疾驰而来。招手,停下,问清是去二郎剑码头的,上车(好像是免费的),几里路的地方几分钟就到了。
在二郎剑景区码头的停车场正面,一座“吉祥四瑞”的雕塑呈现在眼前。“吉祥四瑞”由和睦四瑞、莲花、藏八宝浮雕基座组成,雕塑高13.69米,重6.5吨,以藏族民间传说中的大象、猴子、兔子、鸟从纷争到和谐的故事为原型,寓意民族团结,社会和谐。
相传有一只贡布鸟衔来一粒种子。一只兔子看见了,便刨了一个坑把种子埋在土里,不久种子长出了幼苗。一只在山林里玩耍的猴子看见了。为了保护幼苗,它用树枝把幼苗围了起来,并拔去四周的杂草,一头大象看到这一情景后,便每天用长鼻汲来山泉浇灌。幼苗在四瑞兽的精心呵护下长成了参天大树,结满累累硕果。由于树太高,谁也够不着果实。于是大象让灵巧的猴子爬到自己的脊背,猴子让体轻的白兔站在自己肩上,白兔又托起了小鸟,终于小鸟用尖尖的嘴巴摘到一颗又一颗的果实,树下的每一位都吃到了香甜的果实。四瑞兽齐心协力将果子分给山林里所有的瑞禽灵兽共同分享,使地方安宁,人寿年丰。民间以此祥瑞图表达藏族人民要求生活团结和睦、和平宁静的美好愿望。
四动物共同发愿行持善法,贡布鸟鼓励同伴们开始持守五戒,并一直坚持不懈并动员其它众生严守五戒。在它们带动、劝请下,动物们都能渐渐做到互不损害、如理如法在森林中平和度日,因其厉行善法之因,天人降下和合雨水。后来,整个大地之上,庄稼丰熟、植物茂密、鲜艳之花满目盛开,整个国家喜获丰收、财富圆满。
与151景区入口处码头人头攒动的场面相比,二郎剑景区码头显得就比较宁静安祥。在码头广场的四周,建着许多饭店和小卖部,为游客提供各种服务,但明显的生意比较冷清。
在码头附近的湖边,不多的游客在沙滩上玩耍嬉闹着,胆大的游客跳到湖边的焦石上,以青海湖为背景拍照留影。也许游客的喧闹声吵醒了西王母的美梦,她正想掀起大浪进行惩罚,抬头看看是一群慕名而来的游客,转怒为喜,只是轻轻地将小小的浪花拍向沙滩,以提醒游客的注意,然后继续做她的美梦。饶是如此,小小的浪花还是引来打湿了脚的游客的一阵阵惊呼。
站在二郎剑码头的沙滩上,就可以看到151景区入口处码头的所在地。看上去并不是很远的地方,车子绕过去也有十多二十公里吧。在画面中间的山前可以清晰地看到一层白蒙蒙的东西,那里正在下着大雨。我在湖边沉思着,忘却了尘世的纷争,忘却了世俗的烦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