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梭:读书就是要多思考
朋友,如果我们学习的目的是为了长学问,是为他人而不是为我们自己增长知识,那我的计划就毫无用处,因为结果很可能是:读的书很多,而得到的益处却很少,只不过从一大堆书中收集到一点儿材料而已。
在大多数从事科学研究的人看来,科学同钱币一样,只有把它给予别人,才于人的幸福有利;只有用它进行交易,它才能发挥作用。不让我们的学者把他们的学问讲给别人听,他们的学问就没有用处。他们在书斋中做学问的目的,是为了在公众中传播,他们一心想让别人把他们看作是智者,如果没有人敬仰他们的话,他们也就不搞什么学问了。就我们而言,我们的目的是想从学习中受到教益,我们做学问的出发点,不是为了把学问转卖给别人,而是想把它加以运用;不是为了收藏,而是为了从中得到营养。对于书本,我们要少阅读而多思考,或者换句话说,就是要在我们之间多加讨论,这才是很好地消化书本知识的办法。我认为,当我们养成思考的习惯而智力大增的时候,我们最好是自己去发现我们在书中学到的东西,这是用自己的头脑去获取知识,并把它化为自己的东西的窍门。如果人家怎么讲,我们就怎么接受的话,那就不可能把它变为自己的东西了…… 我承认,这个办法,对许多需要多读书而少思考的人来说是有害的,因为他们的头脑不健全,他们自己想出来的东西反而很糟糕。我要你反其道而行之,要少读书而多思考,因为你思考的东西比从书本中学到的东西多。你的思想活跃,读了书,可以举一反三,提出自己的看法,而且你的看法还往往比书上的好。我们应当交流思想,我把别人对某个问题的看法告诉你,而你也把你对那个问题的看法告诉我。我常常发现,上完一堂课之后,我得到的教益比你得到的教益多……
我始终认为,我们所说的“好”,就是见诸行动的“美”;两者是互相深深地联系在一起的,在井然有序的大自然中它们有一个共同的源泉。认识到这一点,就可以知道:对于我们的鉴赏力,也要采用培养智慧的办法,使之得到提高。一个对道德的美深有感触的人,对其他的各种事物的美,也应当有同样的感触。我们要像锻炼我们的感觉力那样,锻炼我们的眼力;更确切地说:深刻的观察力,就是细致入微的感知力。一个画家在观赏美丽的风光或美丽的图画时,他赞叹的美,往往和一个普通的观赏者所说的美不同。有许许多多的事物,我们对它们虽有所感知,但无法说明其中的道理。有许许多难以名状的事物虽一再出现,但只有凭我们的鉴赏力才能了解它们的底蕴!如何培养我们的鉴赏力呢?培养的方法是:多观察和多接触。
(节选自《新爱洛伊丝》)
卢梭(1712—1778),法国启蒙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文学家,民主政论家和浪漫主义文学流派的开创者,启蒙运动代表人物之一。主要著作有《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社会契约论》《爱弥儿》《忏悔录》《新爱洛伊丝》《植物学通信》等。
读书微刊 | 专辑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