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牧旅途中写下一首田园诗, 字字美丽, 宛如一幅画卷
春天是个很美好的季节,代表着希望和温暖。
和煦的春风,吹绿了一望无际的麦田,吹红了漫山遍野的桃花,吹皱了静静流淌的河水。
古往今来,多少文人墨客在这充满生机的季节里写下了美如画卷的赞歌。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朝烟”……
诗人笔下的春天是那样的迷人,令人心醉。
今天要给大家讲的这首田园诗,是杜牧旅途中所写,字字美丽,宛如一幅画卷。
《商山麻涧》
云光岚彩四面合,柔柔垂柳十余家。
雉飞鹿过芳草远,牛巷鸡埘春日斜。
秀眉老父对樽酒,茜袖女儿簪野花。
征车自念尘土计,惆怅溪边书细沙。
点击加载图片
诗题中的“商山”位于丹凤县,在唐朝是出入长安的主要驿道必经之处。
秦汉时期,有四名德高望重的贤人隐居于此,世称“商山四皓”。
因为这两个缘故,所以唐朝很多诗人都曾吟咏过“商山”,有怀古的,例如李白的《过四皓墓》、李商隐的《四皓庙》;也有描写旅途风光,抒发羁旅之愁的,例如温庭筠的《商山早行》、赵嘏的《商山道中》。
杜牧的这首《商山麻涧》写于公元839年,当时他被授予左补阙一职,他自宣州(安徽)送弟弟杜顗至浔阳(江西)后,便沿长江溯流而上,途径经南阳、武关、商山。
当时正是春暖花开的好时节,所以当马车进入商山的麻涧谷,诗人一下子便被眼前清新明媚的风光吸引住了,旅途的疲困顿时一扫而光,于是便有了这首绝美之作。
点击加载图片
诗歌首联由远及近,由上而下,描绘了一幅堪比桃花源的田园风光图。
举目望去,群山环立,白云缭绕,雾霭霏霏,在阳光的照射下,呈现出五彩光芒;不远处,是一片郁郁葱葱的垂柳,掩映着十多户人家。
这开头十四字便将读者摄入了一种春意融融,生机盎然,宁静悠远的氛围中,两句诗足以笼罩全篇,可见诗人之功底。
接着的颔联两句,顺着诗人的足迹,我们看到了这样的画面:诗人的马车在山路上行进着,车轮辘辘,惊醒了草丛中的野鸡和獐鹿,它们飞着,跳着,逃向远处的林子;渐渐地,太阳下山了,牛羊、鸡鸭在夕阳的余晖中回到了各自的窝中。
这两句一直备受后人称赞,一动一静间,便将乡村的升平气象描写到了极致。
点击加载图片
再来看颈联两句,诗人的目光又转向了黄昏中悠闲自得的村民们:只见一位寿眉长髯的老者,悠悠然地坐在大树下,自斟自饮;身着大红色衣袖的少女正将一朵野花插在鬓上,临风摇摇,花香阵阵。
诗人截取了很典型的两个画面,淋漓尽致地展现了村民们的怡然自乐。
前三联,由景及人,无一处不彰显了这个村庄的美好。
而这宛如世外桃源的画面,又激起了诗人怎样的感情波澜呢?
最后的尾联转入抒情,“征车自念尘土计,惆怅溪边书细沙”。
从前三联来看,诗人的感情基调应该是以“喜”为主,否则不会将景色写得如此明丽,那么为何到了尾联又转为惆怅呢?
其实,联想一下诗人此时的身份也就明白了,他是一个天涯漂泊的宦游人,即使此处再美,他也只是个过客罢了,淡淡的羁旅之愁一下子便涌上了心间,于是便出现了“溪边书细沙”这样一个惆怅的镜头。
点击加载图片
整首诗来看,虽然隐隐流露出羁旅之愁,但其实全诗的整体风格还是明丽轻快的。诗人以蒙太奇的手法,通过巧妙的剪辑、组合,将商山麻涧的秀丽风光、村民们安乐的生活呈现在读者面前,有声有色,令人身临其境。
就像清人赵臣瑗在《山满楼笺注唐诗七言律》所言“披之如身入桃源,虽竟日坐卧其中,不厌也”。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