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真香啊……
文:彭韬烨 聂传安
几天前,推送过三班彭韬烨的一篇文章,名为《食在一中边》。文章重点写了一中旁边的两种美食:蚬与羊肉串。“舌尖上的中国”似的文风再加上切身感受,把美味写得让人口生津液,垂涎欲滴,大有不去尝尝就活不下去的感觉。我有时在想:那两家的老板是不是要给点小烨同学一点代言费呢?
把美食写得人人胃抽筋是一种能力;把科目写得如同美食,同样是种能力。而这两种能力韬烨同学居然都有,就让人无限慨叹:吃货,难道是物质食粮与精神食粮通吃么?
且看他近期的一篇小文:
学好语文,不是一件易事。(有点道理!)
要熟背字词、名著格式,又要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切身体会啊!)
这些认识,是在老聂教我们之后得出的结论。(这个结论来得有点迟啊!)
物理老师说:物理全方位覆盖了所有科目,如读题是语文,计算是数学,单位符号是英语……(别听物理老师吹牛!)
可我认为,语文才包含了所有科目。(这话……才是真理!)
第一次觉得语文有趣,是老聂在上《三峡》。他带领我们真的仿佛进入三峡,坐在作者的船上,体会作者当时情感。“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在三峡中,天是如何?一片天?不,是一“条”天!“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阴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因为水涨起来,所以千二百里路程也可一天走完。《三峡》里猿鸣“属引凄异”,而《早发白帝城》“两岸猿声啼不住”,那么欢乐,因为李白被贬至蜀地刚又遇赦,快乐地飞向中原大地。从各个历史背景、时间、日期才能读透一篇文章,读书味儿才觉得有趣。(化身作者,进入现场,去感同身受。“一条天”、一日千里、路同而情异等等,都有不同的背景。了解这些,就是我们常说的“知人论世”。)
老聂一再强调两个字——语感。何为语感?对语言文字的敏锐感觉。譬如在《记承天寺夜游》中,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夜”字似乎另有深意。晚上,月亮样子如何?圆的?弯的?何时呢?一更,还是未过半夜?只有你凭借语感,从各个角度考虑,才能读出、读透韵味!(这孩子仿佛在说,只有凭借你的味蕾,从各个角度考虑,如色、香、味、形、保鲜时间、来源地等,才能尽品羊肉串的韵味!)
任何一门学科的真正学好,离不开喜爱,那种发自内心的欲罢不能的喜爱。看此文,我们仿佛看到韬烨同学对语文的感觉就像看到他笔下的那些充满蛊惑力的蚬肉与羊肉串一般,先定住,然后闭上眼睛,长长地吸了一口气,叹道:“真香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