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富贵 | 商都县地域娱乐习俗简语四则
商都地域娱乐习俗之一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商都地域乡村有这样一种娱乐习俗,将自然界的青石块做成形如“锅奎饼”状大小的长方体,称“钢”。
其玩法:在平坦的大街上,七、八米远的两头,一头画一横线为起点,另一头画一50公分左右的正方形。然后,在正方形中间画一小圆圈,圆的左右线上画两个小圆,形如有两个小耳朵的人物头像。
如果有五个人玩此,就在人物头像放上四粒小石子,分别放在左右耳朵以及前、后位置上。准备完毕,就开始排号,五个人分别站在横线上,扔自己的“钢”,谁的“钢”接近正方形前横线,谁就排为一号,依此类推。然后,五个人按号扔自己的“钢”,打正方形内的小石子。如其中一个人没有打出小石子,为败者。那就站在正方形横线上,其他四个人打出左耳朵的小石子,就用手拉住败者的左耳朵,打出右耳朵的小石子就拉右耳朵,打出前、后小石子的称为━━前拉拉,后揪揪,就这样一边拉,一边慢步走到起点的横线上为止。
这就是那个年代,既有趣、又搞笑的娱乐游戏━━打王爷。
商都地域娱乐习俗之二
早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商都地域乡村,因物质匮乏,生活用品不发达,就拿担水使用的水桶,也是用木板儿做成的木水桶。其形状圆柱体,下有木底,上有木耳,中间有三道铁箍。
那年代,儿童们根本没有娱乐玩具,,就将剩余的铁箍或者多年不能用的旧木水桶上的铁箍取下来玩耍。用一根粗铁丝做一个手推钩,形如“U”带把的长钩。
其玩法:一手提铁箍,一手拿铁钩,把铁箍卡在“U”形铁钩内,弯腰,使铁箍接近地面,猛放铁箍与地面,拿铁钩的手顺势向前推走,其间铁钩与铁箍不能分离,保持连接状态。当熟练地掌握了操作技巧,能推跑很远的距离。那时候,小学举行运动会,设为50米推铁箍的一种比赛项目。
这就是当年的儿童娱乐习俗━━推铁圈儿。
商都地域娱乐习俗之三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商都地域乡村,每年过大年期间,家人买红纸,写对联、剪窗花。
这时,家里的孩子们,将剩余的小块红纸剪两个直径10公分左右的半圆形,把半圆边上剪成齿状的毛边边。再找一根麻杆,截取20公分长一小节,剖开两片,将其中的一片中间,用烧红的细铁丝烫一小眼儿。然后把剪好的毛边半圆红纸粘贴在小眼儿左右两侧,半圆形的红纸方向相反。再找一支枳芁棍穿入小眼儿,一头插在麻杆上固定,一头用生山药(土豆)切成小方丁穿入固定。
其玩法:将此玩具迎风慢跑,可以快速旋转。不玩的时候,把它迎风插在院外墙上或者柴垛上,也可快速旋转,能听到“唿、唿、唿”的旋转响声。
这就是那个年代儿童们最喜爱的自制娱乐玩具━━风车车。
商都地域娱乐习俗之四
上世纪七十年代前,商都地域有这样一种习俗。每到中秋节前,家家户户的孩子们用缝衣白、黑线绾成一个圆柱状的小网袋。其制作方法:先用线做一个圆形手提环,然后在圆环上穿入8股线,每相邻的两股线绾在一起(1股和2股),第二圈错位再绾(2股和3股)。就这样,以此类推,绾到最后,把8股线绾在一起,下面留有底穗,上面圆环可以收缩,为网口。那年代,中秋节最时髦、最有果香味儿的怀来槟果,孩子们舍不得吃,就装在自制的小网袋内玩耍。
这个小网袋,就是当年孩子们最时髦、最喜爱的小玩具━━绾果笼。
投稿微信:nmrwsd
牛富贵
【作者简介】牛富贵,原商都县供销系统职工,现已退休。初、高中就读于十八顷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