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是最完美的自组织自修复系统

受精卵早期的细胞分裂称为卵裂,卵细胞在受精后72小时已分裂出12-16个细胞,约在第五天已分裂成107个细胞。

当受精卵继续分裂到第二周至第四周期间,就开始分化出上皮与间充质等具有一定形态特征和排列方式的两种胚胎组织,以后就再进一步分化出各种组织和器官。从第九周至出生,此时期人体的器官及组织迅速地生长发育,机能上逐渐完善,为适应出生后的生活做好了准备。

人体的细胞是成团分布的,并由此造成人体的等级结构。

细胞是组成人体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大量的细胞互相协同,共同完成某种或某些相同或相似的功能,我们把这样的一个细胞集体称为组织;人体组织可归纳为上皮组织、肌肉组织、结缔组织、和神经组织。肝脏、肾脏、心脏等这些能进行一定机能活动的器官就是由几种不同的组织在一起通过协同作用构成的;消化系统、泌尿系统、神经系统等这些能完成一系列连续性生理功能的系统又是由多个相关器官通过协同作用构成的。

“协同”这个概念是系统科学中协同论的中心概念,由德国理论物理学家哈肯提出。哈肯认为:在一个多层次的巨系统中,同一层次的子系统之间只有通过物质、能量、或信息交换等方式相互作用,才能使上一层次系统形成一种整体效应,或一种新型结构,子系统之间的这种作用就叫做协同作用。

依据以上分析,我们可以把人体生命系统的层次分为孙系统“细胞”、子系统“组织”、小系统“器官”、大系统“系统”、巨系统“个体”等。由于细胞、组织、器官以至生命个体等不同层次的生命系统都是时空结构和衍生结构的高度统一体,所以同一层次之间的协同作用,以及上下层次之间的控制作用都是由这两个结构共同参与完成的,并遵循着生物全息律的规律。

细胞与细胞之间通过时间结构进行着营养物质交换,以满足自己新陈代谢、自我更新的需要。

同时进行激素、淋巴因子、神经递质、炎症介质等化学物质交换,以满足自我调节、适应协同的需要。

细胞与细胞之间还通过生物场与生物场之间的相互作用,以适应协同需要。近年来,生理学大量资料表明,细胞间可通过电信号直接联系,这一现象在神经及平滑肌细胞中普遍存在。

这是使一群机能上相似的细胞能进行同步性活动的基本保证,实际上这也是细胞与细胞之间生物场相互作用的一种表现。

细胞与细胞之间生物场相互作用除表现为电信号的直接传播外,还有磁场、电磁波的相互作用,以及万有引力的相互作用。细胞间的引力作用虽然很微弱,但如果离开地球的引力场,我们就会发现细胞与细胞之间引力作用的重要性了。

依据生物全息律,我们依此类推,就可知道组织与组织之间、器官与器官之间、系统与系统之间的协同作用都是由它们各自的时空结构和衍生结构共同参与完成的。

生命个体对系统的控制、系统对器官的控制、器官对组织的控制、组织对细胞的控制,同样也是由各自的时空结构与衍生结构共同参与完成的。

维纳认为,生命机体由于存在着自镇定、自修复、自适应、自学习、自组织等高级行为,同时人体巨系统又具备多层次的结构特征,这就决定着人体巨系统遵循自组织控制原理。它的合理控制方式是集中控制与分散控制相统一,同一级的各控制中心可以相互独立地工作,但都要接受上一级的控制管理。

当人体感觉到寒冷,体温开始下降时,由神经系统的神经递质将这一信号传递到体温调节中枢。经中枢确认得到的反馈信息后,再通过神经系统的神经递质的传递,使机体产热增加,散热减少,从而维持体温的恒定。

然而,对于健康人体来说,在遭遇寒冷时并没有出现先体温下降,而后再回升现象。体温调节能在体内外各种因素不断干扰的情况下较好地保持稳态,这说明还有另外一种控制方式同时参与了稳态的维持。

冬泳时并没有出现体温下降后再进行反馈调节现象,而是至少在下水的同时就已经开始了增加产热和控制散热,以保持体温相对恒定。这种状态就是显性思维控制体系和隐性思维控制体系同时参与发生作用的结果。

依据自然全息律我们不难理解,人体与宇宙有着许多惊人的相似之处。早在中国汉代的董仲舒就悟出了这一道理,并提出了“人天相应”的思想。1937年著名物理学家狄拉克曾比较了一些基本的自然常数,提出了大数假说,并由此断定宇宙是一个和谐的系统,人与宇宙处于一种不可分割的联系之中。

人体是一个小宇宙,宇宙所遵守的一切规律,人体也在不同程度地遵循着。因此,研究人体生命巨系统时,就不能单指望现在我们所认识到的医学规律和生物学规律。

为什么有些人一个劲地节食,可还是发胖?有些人坚持锻炼身体,却还是不如别人强壮?您是否注意到,有些人从不吸烟,肺部癌变还是防不胜防;有些人天天吞云吐雾,却依然健康。

同样一种疾病发生在不同人的身上,为什么临床表现各有不同,就连对治疗的反应及其预后也存在着明显的不一样。

生命不是机器,二十一世纪需要的是以全身性调节为中心,辅以局部治疗的整体医学疗法。

然而,这一整体医学治疗模式必须是建立在对生命系统正确认识的基础上。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