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天史:07:布劳恩的选择

闲言少叙,书接上文。上文书讲到了苏联和美国都开始对德国人的火箭技术垂涎三尺,大家都是识货的。英国人已经和苏联人一起先考察了登比察试验场。这个地方在波兰的南部,靠近斯洛伐克边界。他们做实验是朝北打,但是射程一般够不着海边,都是掉在地上的。这火箭控制系统不怎么样,到处乱飞。所以苏联人和英国人看到的那些残骸和弹坑都是发射失败当场掉下来的。发射成功的都不知道打到哪儿去了。

波兰试验场

所以,苏联专家们已经知道了他们和德国人的差距,所以有点火急火燎的。他们更害怕一件事儿,那就是德国人对英美放弃抵抗,转而全力以赴抵抗苏联。那么有可能佩内明德基地就会落入美英之手。即便是按照雅尔塔协定,把地方转交给了苏联。可是好东西一定被美英给刮走了嘛。所以斯大林还下令罗科索夫斯基,加紧向佩内明德进军。苏联人还向德国派遣了专家小组,反正是能捞到什么就弄回苏联。
苏联不知道的是,美国人也是这么干的。美国人当时有好几个计划,比如了解德国核研究的阿尔索斯小组。这个我们以前讲到过。还有一个针对火箭等等高级尖端武器人才的“回形针行动”。针对火箭工程师的,主要就是这个“回形针行动”。当然,这两边都在寻找德国火箭研发的各种资源。德国人也不是傻子,傻愣愣的的等着两家来瓜分,人家自己也会跑啊。
当时美国人打到了基尔港,离开佩内明德200公里左右。苏联人打到了波美拉尼亚,也不到200公里。佩内明德的研究工作已经彻底停止了,就连科学家和工程师们都被组织起来搞军训,每天进行4个小时的巷战训练。官方成捆成捆的发铁十字勋章,这分明是国家即将灭亡的先兆,布劳恩他们知道德国快完了。到了1945年1月,佩内明德的科学家们已经能够听见苏军的大炮轰鸣了。党卫军毁掉了V-2导弹的生产设施。开始计划毁掉这个研发基地。这个基地一幅末日景象,大家全都人心惶惶的。
1月底,布劳恩把大家召集到一个农舍里边开秘密会议,科学家们商量何去何从。大家的意见是一致的,那就是向美国投降。虽然苏联人更近,但是德国人入侵苏联给苏联人造成了沉痛的灾难,布劳恩这帮人怕苏联饶不过自己,这不行。美国是损失最小的国家,毕竟跟德国没有血仇。但是怎么离开佩内明德呢?这个地方全都由军方负责。没有军方的命令,那是一步都走不出去的。
好在那个时期,德国已经管理混乱。各个部门发出的命令是自相矛盾的。其实这都是各部门想为自己捞取筹码。要是你手里没资源,你投降以后,就没人重视你,拿你当回事。军备部要布劳恩他们撤出佩内明德。到南部的哈茨山附近的一个小镇上去工作。布劳恩知道机会来了,带着大队人马和大量物资马上就启程了。
当时德国滨海地区已经完全被军方封锁了,到处都是检查哨。士兵还问呢?你们这都是拿的谁的命令,这是行动代号是什么?布劳恩随口胡诌了一个,我们是执行“特别转移行动”。唬得守卫人员一愣一愣的。士兵还问呢,你是谁啊?布劳恩一拍胸脯:“V-2导弹知道不?我就是总设计师”。这几个警卫士兵一看,怎么连个胡子都没有啊,这么年轻?是啊,布劳恩当时才33岁。拿出证件一看,可不是嘛。这些士兵不知道布劳恩,V-2导弹那是知道的。那还真是肃然起敬,马上放行了。
佩内明德的车辆就这么一批一批的开出去了,从科学家到基层的员工,好几千人就这么溜了。布劳恩负责殿后,他是最后一批离开的。离开佩内明德地区之前,他还开车到周围的村子里转了一圈,和亲朋好友告个别。这都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去见一下表妹,也是布劳恩的女朋友玛利亚,到了表妹家,看见表妹正坐在行李箱上,他们打算躲到荷兰那边去。大家都要逃难了。布劳恩拉着表妹的手,也说不出多少话来,也不知道这一别什么时候才能见面。最后,两个人是洒泪分别。

玛利亚是布劳恩的表妹,后来成为他的妻子

布劳恩最后离开了表妹家,押着车队,冒着美军的轰炸往南走。白天总有轰炸,车队目标太明显了,因此他们只能夜里走车。夜里走车也是相当危险的,因为路上坑坑洼洼的,到处都是被炸出来的弹坑,路灯也都被炸坏了,不怎么亮。布劳恩靠在车上睡着了。司机也睡着了,脑袋都快贴到方向盘上了。这能不出事儿吗?这车马上就翻了,布劳恩的肩膀和胳膊摔了个粉碎性骨折。但是布劳恩是不可能去医院治疗的,他必须押着车去南部的哈茨山。就这么走了1个礼拜,才到了南部的哈茨山。

哈茨山在德国中部

美国人也打到了附近,距离哈茨山南部的这个小镇也只有几天的路程。党卫军下令把所有的图纸和资料都毁掉,布劳恩和多恩贝格负责这件事儿。多恩贝格和布劳恩留了个心眼,没给一把火烧了。在附近找了个煤矿,把文件资料都埋在了矿坑的最底部。这批资料后来都便宜了美国人。
这个地方也不安全了,党卫军把这些人全都扯到慕尼黑南方山区。在路上又走了一个礼拜。卡姆勒,就是负责哈茨山地下工厂的那个卡姆勒,来到这些人之中,告诉多恩贝格和布劳恩,要他们精选500人,不许带家属。进入阿尔卑斯山区,到不受干扰的地方继续工作,于是布劳恩他们就挑选了500人进了山。其实这就是卡姆勒想紧握在手里的一张牌,这样就可以和别人讨价还价。
科学家们在山上的营房里被关起来了,美军经常来轰炸,如果500人都挤在一座营房里,一颗炸弹下来就全报销了。所以布劳恩裹着石膏跟党卫军的看守交涉,不是分散到周围的村子里,避免一锅端。看守同意了。他们就分散到了附近的村子里。布劳恩打着石膏,但是伤还是很严重的,根本就没有好好的医治过。附近有个小医院擅长治疗滑雪运动员摔伤,对付骨折很有一套。于是布劳恩就去那座乡间医院动手术。大夫一看,你的伤需要动两次手术,间隔4天左右,于是布劳恩就先把第一次手术动了。

自行车也成了文物

这段时间,布劳恩就躺在床上养伤。忽然多恩贝格有事儿找他,用救护车把他拉到了多恩贝格住的地方。这儿已经聚集了30多个科学家。他们得到一个消息,德国投降了。5月2日柏林被攻陷,守军彻底投降了。看来不会再有轰炸了,他们算上活下来了。听说山下就有美军驻扎。布劳恩让他的弟弟骑着自行车下山去找美军接洽,他弟弟英语说得不错。几个钟头以后,他弟弟骑着车回来了,这算上接上头了。就这样,布劳恩带着500名科学家向美军投降了。
布劳恩下了山,见到美军,还跟人打招呼呢。他英语不灵,就跟人家磕磕巴巴的尬聊。你确定是美国人,不是英国人吧,哪部分的?44步兵师的,哦,那我就放心了。是啊,要是碰上个英国人,老家被V2火箭炸平了,你看他会不会直接拿板儿砖拍死你。那简直是一天二地仇,三江四海恨。美国人没那么大的仇。

冯·布劳恩就是那个手臂打着石膏的人

你别说,美国人也吃了一惊,V2导弹的总设计师就是个33岁的小鲜肉?不会吧!一群美国兵还围上来照相,布劳恩瞬间收获了一堆的美国粉丝。到了傍晚,情报军官来了,把布劳恩他们带走了。
美国负责执行回形针行动的小组领导是托夫托依。上级给他的任务就是弄几个V-2导弹的实物回去,让美国人也开开眼。等到美国人占领了哈茨山下的工厂的时候,本以为会找到V-2导弹的成品。没想到只有零部件,一个组装完好的V-2都没有。托夫托依就问工厂的人啊,V-2导弹都哪儿去啦?人家说,都打出去啦!你倒是悠着点儿啊,你打那么多干啥啊?你怎么也不剩两颗啊,这下没法交差了。
正在这人发愁呢?有人来报,找到一帮子德国火箭计划的科学家。托夫托依来劲了,所有的秘密都在他们的脑袋里啊。这是天上掉下来的大礼包啊,马上把布劳恩给找来了。正巧有一些技术专家来找布劳恩问话。再怎么优待,你也是战俘。问你什么事儿,你就老老实实的回答吧。
其中一个人长相特别,一看就不是欧美人的长相,这明显是个东方人。这位其实比布劳恩还大着1岁呢,1911年出生,祖籍浙江临安,出生于上海。人家是吴越王钱缪33代孙。到美国进入麻省理工读书,后来转学去了加州理工,老师是著名的科学家冯·卡门,他的名字叫钱学森。大名鼎鼎的喷气推进实验室的创始人之一。
喷气推进实验室最开始是加州理工的一伙人创建的。这个喷气推进,你千万别理解成航空用的喷气发动机,其实这个喷气指的是火箭,火箭也喷气嘛。他们向军方展示了一个火箭助推器,帮助飞机快速起飞,军方还挺喜欢。领头的就是冯·卡门,实验室的成员基本都是他的学生。后来军方委托这个实验室对纳粹德国的V-2火箭进行一下评估。当然少不了要找V-2火箭的总设计师布劳恩来聊聊嘛,就这事儿就交给钱学森了。

最右边是钱学森,旁边是他的老师冯·卡门,白胡子老头是力学宗师普朗特。三代人难得聚首,可惜钱学森是和老师一起来盘问师爷普朗特的

钱学森这些天也够累的,到了德国以后,行踪根本就不规律。说不定刚睡几个小时就被人叫起来开拔了。他们去了德国的好多地方,路线也是一团乱麻。5月5号,在慕尼黑南边的小镇科赫见到了布劳恩,两个年轻人就开始聊啊,具体聊了什么,没有记录。但是钱学森让布劳恩写一份报告,对液体火箭技术做个总结和展望。于是布劳恩就写了一份报告,叫《德国液态推进火箭的发展与未来展望》,后来对美国海军的影响很大。
钱学森不仅仅要了解德国的火箭技术,还要了解德国的空气动力学研究。他见到了鲁道夫·赫尔曼。这个赫尔曼是搞理论研究的。V-2导弹的气动理论就是他搞的。而且他主持建造了一个超音速风洞。赫尔曼对钱学森的印象非常深,因为他搞的超音速风洞要用到钱学森的一篇论文《超音速气流中的锥形体压力分布》,没这篇论文,好多事儿还不好办了。
最令钱学森这个技术小组兴奋的是发现了赫尔曼·戈林空气动力研究中心。这个中心有1000名科学家,但是外界甚至一直不知道有这么个机构,保密工作做的太好了。在这儿看到了一个三角翼的飞机模型,几个月前,琼斯刚刚提出了后掠翼有助于更快的飞行,甚至是超过音速。但是没人喜欢这个理论。现在看到德国人的飞机模型,大家觉得琼斯说的还是有道理的。琼斯的理论是建立在钱学森的一篇论文基础上的。说实话,当时的圈子很小,转来转去也就是这几个人。
反正钱学森所在的小组找到了很多资料。全拍在缩微胶片上,由谢勒带回了美国,这个谢勒也不是等闲之辈。美国第一种后掠翼轰炸机B47的设计师就是他。反正美国人在德国是连铲带哗啦,把一堆宝贝弄回了家。本来诺德豪森这个地方是苏军的地盘,美军提前攻占了,把在这儿能找到的好东西全都带走了,他们带走了不少的仪器和零部件。还有不少的火箭的半成品,算得上是满载而归了。
不过,人才是最重要的财富。美国人决定把布劳恩的团队弄到美国去,这两边一拍即合,这帮子德国专家也都想去美国。托夫托依负责这事儿,他说这必须请示领导,他打报告说要送300人去美国。结果军方和美国国务院只批了100人。布劳恩也没办法,这500人都是他最亲密的伙伴,现在只有100人的名额,选谁不选谁呢,这事儿太头疼了。
布劳恩带着大队人马从佩内明德出来的时候是几千人,然后卡姆勒硬生生给选出来500人。现在又只能带100人走,布劳恩总觉得对不住手下的伙伴们。后来拟定了一个118人的名单,在一个学校的教室里,这118个专家挤在一起听托夫托依的讲话。他们都同意去美国,只是担心家属。托夫托依说没关系,家属留在德国,可以组成家属营,由美军负责安排照顾。你们不用担心他们的生活,这下大家都放心了。你别说,托夫托依为这事儿还挺尽心尽力的,最后找了个兵营,把家属都安置在了那儿了,冻不着饿不着,大家全都放心了。

阿伯丁试验场

于是,布劳恩这一帮人就去了美国,从波士顿下了船。马上坐火车去了马里兰州的阿伯丁武器试验场,这地方就在狭长的切萨皮克湾最顶头,靠近巴尔的摩。到了这个试验场,一帮德国科学家看见那儿堆得整整齐齐的大箱子,打开一看全是文件。就是他们埋在矿坑里的那些,足足有40吨。先要从德文翻译成英文,这就是这些专家们要干的第一件事儿。
但是布劳恩倒是没在阿伯丁试验场久留。他去了德克萨斯的布里斯堡,就在这时候,布劳恩得了肝炎,住进了医院,前面车祸的伤也还没好。托夫托依来布里斯堡陆军医院看望布劳恩,顺便为火箭研究基地选址。结果这位托夫托依一眼就看中了医院所在地,这地方适合当员工宿舍。于是他给五角大楼打报告,医院就搬家了。然后呢,布劳恩的那些伙伴也就全都搬到了布里斯堡,大家又在一起工作了。只不过出来进去的,都有人看着,理论上他们也还是美军的俘虏,有个大兵寸步不离跟着布劳恩。
按下布劳恩他们这群人不表。单说苏联人。罗科索夫斯基攻下佩内明德地区大概是5月2号的事儿。也就是攻克柏林的日子。到了6月1号,苏联专家们才飞过来。在这儿,苏联专家们看到了大型的发电站,已经被完全破坏了。发电站没有什么技术秘密,生产线也被破坏了,零部件倒是有不少。还有两家大型液氧工厂。火箭燃料是酒精和液氧,酒精到处都能搞到,液氧需要专门制备和储藏。苏联人感受到了苏联和德国的差距,这里不仅仅是个研发基地,还是个大型的生产联合体。苏联人的遗憾是没找到多少核心资料,也没找到多少核心研究人员,都是些外围打杂的。大概了解到一颗火箭需要80多个电子管,结构非常复杂。

残留的不完整的V-2火箭外壳

7月14日,诺德豪斯这一块地方也已交给了苏联人,这儿已经剩不下什么有价值的东西了。苏联人找到了一个完好的陀螺仪。倒是有些德国专家没有跟着美军走,他们故土难离。苏军当然不能再放过这些人,也就在德国的土地上成立了拉贝研究机构,就地研究德国的火箭。起码有苏军供应,吃饱穿暖还是不发愁的,很多人也就乐得给苏联人干活。
后来又成立了诺德豪斯研究所,科罗廖夫是副所长。其实也就是尽量召集参加过火箭研究的人,先把缺失的那些资料凑出来。格鲁什科倒是在布拉格找到了不少有关V-2火箭的资料。就这样东拼西凑的开始慢慢的整理资料。
总之,苏联处于不利的地位,一方面最重要的人才没捞到。其次是各个部门分头派人去德国境内搜刮,结果不但没有协调一致,还闹出部门纠纷,接收工作是非常混乱的。所以苏联在起步阶段就落后了。但是苏联人最大的一个优点是他们知道自己落后了,知道自己和德国的的差距,从1945年开始,后边的几年苏联拼命弥补这种差距。

B-29超级空中堡垒轰炸机

就在攻克柏林以后不到一个月,斯大林给图波列夫下了死命令,开始全力以赴仿制美国的B29,一个零件都不许改动,原样1:1仿制。这说明斯大林非常着急,他想以最快速度仿制出这种大型轰炸机。他为什么这么着急呢?下次再说。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