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阳古战场,发现宋代投石机“石弹”,它究竟是怎么使用的
在襄阳古战场遗址中考,古专家发现了古代投石机所投石弹,它们圆滚滚的外表上满是伤痕,显得尤为恐怖。然而考古专家却认为,最恐怖的石弹并非是实心弹,而是一种特殊的空心弹。这究竟是怎么回事?看来,让我们猜不透的秘密太多,太多:
(本文所有图片,全部来自网络,感谢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本号作者删除。图片与内容无关,请勿对号入座)
13世纪时,我国境内正是四国争霸时期,大宋、大辽、大金、西夏四国相互攻伐,可四国君主却没有意识到,一个真正恐怖的敌人在逐渐崛起,他们便是生长在辽阔草原上的蒙古人。蒙古铁木真,在极短的时间内统一蒙古各部,并迅速建立起一支强大的部队,东征西讨平灭各国。在蒙古骑兵的攻击下,西夏、辽、金相继覆灭,只剩下南宋一国偏安一隅,奋力抵抗着侵略者的掠夺。
咸淳三年,即公元1267年,蒙古大将阿术带兵长驱直入,来到南宋重镇襄阳城下,对城池展开包围战。南宋守将吕文焕带领部队开始实施反包围计划,与蒙元军队展开大战。一边是擅长防守且火炮力量强势的南宋军兵,一边是百战百胜的蒙元虎狼骑兵,二者相持不下,促成了长期对峙的局面。但不幸的是,由于襄阳城已成为一座孤城,且救援部队迟迟未能赶来,在敌方的强大攻势下,南宋部队最终力竭,守将吕文焕也被迫投降。历时近6年的襄阳保卫战,以南宋襄阳失陷而告结束,从此南宋门户大开。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纷乱的战争年代早已经过去,但书写在史书上的屈辱仍刻骨铭心,襄阳城也从此成为了南宋王朝悲情覆灭的代名词,令后世之人感慨叹息。时隔千年之后,考古专家们重新来到襄阳古战场,试图寻找当年血与火的痕迹。在考古发掘过程中,考古专家们意外找到了不少古代兵器、人骨、马骨等文物,即使已经飞跃千年,战争的洗礼仍如此清晰。
值得注意的是,在此次考察中,考古专家们还找到了一种特殊的文物,该类文物是一种圆形的石球,石球上遍布破损的痕迹,此种痕迹明显是遭到过严重撞击而形成的。经过研究鉴定,考古专家确定了石球的身份,它们应该就是古代投石机投掷的石弹。
投石机是什么?可能我们会在各类战争电影中见过它们的身影。如果贴切一点形容的话,投石机其实是一种巨大的“弹弓”,但它的力道却要比弹弓恐怖一万倍。投石机其实就是利用了物体的弹性形变原理,用人力将投石臂扳到最大弹性位置,并在其尾部置弹器位置放置石弹,一旦将固定投石臂的绳子砍断,巨大的石弹就会被高速抛出,其巨大的动能完全可以砸毁敌方的军事设施及士兵,是古代当之无愧的攻城利器。据《元史·阿里海牙传》载:“会有西域人亦思马因献新炮法,因以其人来军中。”“机发,声震天地,所击无不摧陷,入地七尺”。书中详细介绍了投石机的威力,其所用“声震天地”、“无不摧陷”、“入地七尺”等词语,无不展示着投石机巨大的威力。
不过有趣的是,在考古专家们研究石弹的过程中,他们惊讶地发现,原来并非所有的石弹都是实心弹,其中空心的石弹也不在少数,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为了弄清空心石弹的用途,考古专家采用先进仪器对石弹进行了化验,发现其内部含有大量黑色火药的残留物。由此考古专家们得出一个结论,空心石弹也是一种投掷弹,但它们的威力绝对要远远大于实心石弹。原来,蒙元士兵在制作石弹时,会将其内部全部掏空,并添置大量黑色火药。如此一来,在投石机发射石弹之前,士兵们就可以点燃引信,让空心弹在飞行的过程中发生爆炸,造成弹片杀伤的目的。毫无疑问,空心石弹应该就是古代开花炮的原型,它为后代军事武器的发展提供了理论及实践基础。
石弹与空心石弹的出土,让我们感受到了战争的恐怖,更能知晓南宋士兵们面对的巨大心理压力。战争年代虽早已远去,但作为现代人,我们既要享受和平,更要铭记战争,因为所有的战争都是为了构建和平,所有的和平都是为了消除战争。
参考资料:《南宋之殇》张建军著 湖北出版社出版
文澜海润工作室主编文秀才,本文撰写:特约历史撰稿人:常山赵子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