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分子的追求:《中国现代思想史论》
李泽厚先生是中国现代非常著名的一位哲学家,20世纪80年代,他对美学和康德哲学的研究名震士林。
他曾经有一本名叫《批判哲学的批判》的书,讲的是康德哲学。
许多文艺青年喜欢拿来看,虽然大多数人都看不懂,但是这本书依然很受追捧。
《中国现代思想史论》李泽厚先生的另外一本书,这本书出版于1987年,里面有一篇著名的文章,叫做《启蒙与救亡的双重变奏》。
“启蒙与救亡”是李泽厚先生对于五四时期中国思想界动向的主题式掌握。
他说新文化运动的自我意识,不是政治而是文化,它的目的是要改造国民性,摧毁旧传统。
新文化运动有所侧重,它把社会进步的基础放在意识形态的思想改造和民主启蒙工作上。
以批判旧传统为特色的新文化运动,在适当条件下,遇上批判旧政权的政治运动时,两者一拍即合,彼此支援。
在救亡主题下,大家都在寻找一个政治上能够解决的方案,比如说一个革命方案。
当时有许多的候选方案,一度最流行的是无政府主义,后来,当然是马克思主义占了上风。
马克思列宁主义有切实可行、已见成效的具体行动。
苏联的十月革命是一个最好的例子,列宁主义是在对各种社会党和修正主义激烈批判中产生的。
列宁主义的一个主要特征就是要建党,建立一支有铁的纪律、全党服从中央、以职业革命家为核心和领导的队伍。
很多知识分子从一开始追求个人启蒙、个性解放,直到后来接触马克思主义才开始改变。
知识分子在加入共产党之后,就开始反对或者颠覆自己过去的想法。
为什么呢?
李泽厚在书中说明了原因:这些否定和批判主要都是救亡——革命——战争的现实要求,而并非学理上的真正选择。
本书谈到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给中国思想界带来了革新和蓬勃是生命力。
在多种思想碰撞的年代,以毛泽东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者,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认识中国国情和中国革命,在思想理论方面成为更加正确的一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