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玫瑾:对孩子要做到“两不管三不惯”,孩子将来能少走弯路

家长对自己的孩子都抱有很大的期望,可是想要教育出一个优秀的孩子,难度真的很大。

很多家长在教育孩子的时候摸不清头绪,走进一个又一个教育误区,原本是为了孩子好,最后却被孩子记恨,甚至有些家长形容自己“一片好心喂了狗”。

但其中最常见的一个误区就是李玫瑾教授说的:“有些家长在该管的时候不管,不该管的时候却开始管”。

李玫瑾作为犯罪心理学的教授,为什么开始讲育儿呢?

想必很多家长都有这样的疑惑,为什么一个犯罪心理学的教授这么关注家庭教育?开始给家长讲育儿呢?

原来李教授在研究犯罪心理的过程中,李教授发现这些人的问题都和他们早年的经历关系密切。也就是说,这些人孩童时期的心理问题,是导致他们走上犯罪这条路的一个主要原因。

中国有句古话“三岁看大、七岁看老”,李教授接触过太多走在弯路上的人,所以这激起了她对家庭教育的重视和关注,开始向家长普及家庭教育的一些知识。

李教授曾经举过很多例子,但其中一个在现在的社会真的是很常见的现象。

“一个12岁的孩子,就因为妈妈的几句唠叨跳楼自杀。”

相信很多家长都好奇,这么小的孩子怎么就知道寻死呢?但其实大家搜一搜就不难发现,很多家长都面临这个问题,甚至有些家长在网上提问:“孩子5岁就会以死相逼了?我该怎么办?”

李教授给出的答案是这样的:“孩子并不知道死亡的真正含义,在他们眼里那只是一个名词,一个用来威胁父母达到自己目的的名词。而他们之所以这么有恃无恐,是因为知道父母的爱是无限制的。”

李玫瑾教授这段话反应里很多家庭的现状,孩子从小犯错,家长的错误做法,让孩子的想法发生了变化,形成了坏习惯;当你真正想要管教的时候,孩子已经长大了,他们更擅长抓住你的软肋,用行动来达到自己的目的。

李玫瑾:对孩子要做到“两不管三不惯”,孩子能少走弯路

两不管1.孩子能独立的事情不能管

很多中国家长存在的通病就在这里,孩子年纪小,包办孩子的一切,事无大小,都是父母亲劳亲为,不让孩子动一点。久而久之,孩子完全依赖父母,自己什么都不会做,孩子的独立自理的能力就会丧失。

父母要学会放手,孩子自己能完成的事情,就让孩子自己去做;如果特别担心,最初在旁边关注就可以。

2.孩子能自己解决的事情不能管

人为什么能成长?因为失败会给孩子教训,让孩子从失败中获取教训和经验,变得更强更优秀。

为什么那么多孩子因为一点点从挫折就要跳楼,是因为每次家长从来不让孩子遇到失败,孩子缺乏逆商,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

父母要给孩子犯错的机会,孩子自己能解决的情绪和问题,就让孩子自己去处理;当真的遇到不能处理的时候,家长再出手相助也不迟。你现在不培养孩子的受挫能力,孩子以后只会越来越脆弱。

三不惯1.孩子不尊重人不能惯

中国是礼仪大国,尊重别人是最基本的素养。如果孩子在家不尊重老人,成为家里的“小霸王”,对别人呼来喝去,家长一定要及时管教,让孩子知道这种行为是错误的。

2.孩子没有责任感不能惯

很多孩子在做错事,为了避免受到惩罚就会推卸责任。当发现孩子出现这种问题时,家长一定要及时纠正,时间长了,孩子会变得没有担当、爱抱怨。

家长也要反思自己,是不是教育方式存在问题,是不是过度帮孩子承担了太多的责任,导致孩子没有责任感。

3.孩子触碰底线不能惯

法律的存在就是将不能做的事情通过一种方式进行扼制,当孩子出现触碰底线的问题,家长一定不能妥协让步,你这次让一步,孩子就可能继续试探。

只有将这种行为扼杀在摇篮状态,才是真正的对孩子好,否则孩子将来很容易犯更大的错误,反过来埋怨你,为什么第一次纵容他?

孩子在成长难免会犯错误,出现很多问题,家长一定要关注孩子的行为;将错误分成几个层次,帮助孩子形成好性格、好习惯以及正确的三观。

给大家安利我反复翻阅一套的书,帮助我处理了很多教育孩子的难题。

《正面管教》、《听孩子说胜过对孩子说》、《好妈妈胜过好老师》、《好父母不吼不叫》、《好性格让孩子受用终生》

这5本书结合了生活的实际案例,从孩子蛮横、叛逆、孤僻、自卑、厌学等一系列问题出发,教会家长如何正确引导孩子,不吼不叫把话说到孩子心去,走进孩子的内心,帮助孩子健康成长!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