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独处的时候,更能够看清楚自己,进步更大

文章作者:琢磨君

《百年孤独》中有这么一句话:生命从来不曾离开过孤独而独立存在。无论是我们出生、我们成长、我们相爱还是我们成功失败,直到最后的最后,孤独犹如影子一样存在于生命一隅。

的确如此,孤独是生命的本质,我们要学会适应孤独,并找到藏在内心精神世界的“自我”,这样才能不感觉孤独,反而更加充实。

我们要怎么去判断一个人究竟有没有“自我”呢?其实检验的方法很简单,就是看他能不能独处。一个害怕独处的人,其灵魂必然贫乏,其为人也肤浅。人独处的时候,更能够看清楚自己!

1、独处的时候,看一个人有没有自我‍‍‍

有些人,善于与自己独处,也很享受独处的时光。比如,散文家朱自清在《荷塘月色》中所描绘的独处的妙处:

路上只我一个人,背着手踱着。这一片天地好像是我的;我也像超出了平常的自己,到了另一个世界里。我爱热闹,也爱冷静;爱群居,也爱独处。像今晚上,一个人在这苍茫的月下,什么都可以想,什么都可以不想,便觉是个自由的人。白天里一定要做的事,一定要说的话,现在都可不理。‍‍

一般来说,当一个人独处的时候,内心感觉宁静、充实和满足,这种人的思想境界和精神世界更加丰富多彩,他们的灵魂更加有深度、更有趣。他们可以在善待自己的同时,再去善待他人;也可以先自爱,然后真正爱他人。

沉默是金,独处是一种能力,耐得住寂寞,才能有作为。独处是灵魂生长的必要空间!一个人与自己灵魂的交流越是广泛,越是有深度,越能呼唤其藏在内心的“小宇宙”,让自己的人生释放出巨大的能量。

相反,有些人非常害怕独处,不敢面对自己的内心世界,喜欢用虚假的外界热闹来填补内心的空虚与寂寞。

他们只要闲了下来,就必须去找朋友一起玩,或者找个地方消遣。这种人的日子表面上过得十分热闹,实际上他们的内心极其空虚。他们越是逃避,不敢面对真实的自己,就内心越是肤浅、贫乏,最后就越是没有自我。

因此,作家周国平在《当你学会独处》一书中说道:

独处的确是一个检验,用它可以测出一个人的灵魂的深度,测出一个人对自己的真正感觉,他是否厌烦自己。对于每一个人来说,不厌烦自己是一个起码要求。一个连自己也不爱的人,我敢断定他对于别人也是不会有多少价值的,他不可能有高质量的社会交往。他跑到别人那里去,对于别人只是一个打扰,一种侵犯。

可见,不喜欢独处的人,内心其实非常空虚和贫乏,其灵魂也是空洞与寂寞的。这样的人,往往是喜欢随大流,人云亦云,没有自己的主见和思想,活得如行尸走肉一般,也就是罗兰罗曼所说的“有些人”:20岁就死了,等到80岁才被埋葬。

2、独处的时候,看自己是君子还是小人,‍‍

古人非常提倡“慎独”,即:一个人在独处的时候,即使没有人监督,也能严格要求自己,自觉遵守道德准则,不做任何不道德的事。所以,我们可以通过独处的时候,扪心自问,看自己是君子还是小人。

曾国藩在《挺经》中写道:“小人以其为独而生一念之妄,积妄生肆,而欺人之事成。君子懔其为独而生一念之诚,积诚为慎,而自慊之功密。”

也就是说,小人认为自己是独自一人时会产生一个非分的念头,非分之想积聚多了就会任意妄为,由此欺人的坏事发生。

而君子忧惧自己是单独一人时,内心会生出许多真诚的意念。真诚的念头积聚多了就会处事谨慎,由此对自己不满意的德行下功夫匡正。

君子独处的时候,严格约束自己,不让内心的歹念起来,因此能够做到人前人后一个样。慎独的人,问心无愧,心胸坦荡,因此能够心安理得,心平气和。君子做人做事毕恭毕敬,不敢放纵自己,所以内心一天天强大,正如《礼记》中所说:“君子庄敬日强”。

小人独处的时候,感觉没人约束,就肆意妄为,放纵自我,逐步养成了自欺和欺人的毛病,内心也一点点受到毒害而不知。正如《礼记》中所说:“安肆日偷”,小人经常在主观上对人对事对物态度傲慢无礼肆意而为,就会一天比一天消亡自己。

所以说,我们不妨扪心自问一下,看自己独处的时候,是真诚还是虚伪,是放肆还是自律,是否内心生出了许多邪念,等等。如此这般,我们便可做到“自知者明”,对于自己是君子还小人,做到心中有所知晓。

结语:

一个人的人品和能力,其实是在独处反省的时候培养的,所以古人强调要“一日三省吾身”。独处是人生中的美好时刻和美好体 验,虽则有些寂寞,寂寞中却又有一种充实。正如周国平先生所说:一切严格意义上的灵魂生活都是在独处时展开的。

猛兽总是独处,牛羊才喜欢成群结队。独处以寂寞为代价,但是其收获就是不断成长进步;一味的合群要以牺牲自我为代价,最后收获的是安全感。

值得注意的是:独处与一个人的性格完全无关,喜欢独处的人同样可能是一个性格活泼、喜欢交朋友的人,只是他无论怎么擅长与别人交往,独处始终是他生活中的必需。比如说,许多企业家喜欢早起冥想,每周都会留下空余时间用来独处。朋友,你是一个爱独处的人吗?


琢磨君——剖析人心冷暖,解读人性规则,品味人生智慧。

每天学习一点,每天进步一点,与君共勉!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请帮忙点个赞哟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