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鸣式学习,实现知识的穿透和迁移
关于能力的提升方面,很多人都有自己的方法和策略,这里介绍一种基于目标的学习方法,但是与普通的目标式学习又有区别。
所谓目标式学习,就是你确定一个目标后,围绕这个目标寻找材料并在一段时间内持续聚焦、学习,缺啥补啥。
例如你所在单位要在半年后进行一次技术骨干的晋升考核,你对照标准一看,发现自己在人员管理方面的能力比较欠缺,尤其是缺少一个证书的支撑,正好半年后有个人力资源的职称考试,只要通过这个考试,这方面就能获得巨大的加分。
于是你围绕人力资源管理进行学习,缺什么就学什么,例如针对安全法、合同管理、工资管理、职业培训等方面进行专题学习,这种方式可以快速补齐你的短板,在短期内获得证书、建立个人优势。
这种方法有一个不足之处,就是为了学习而学习,可以应付考试,但无法形成实际的应用能力,也没有更多的创新和突破。而共鸣式学习,则可以解决这个问题。
围绕目标,进行共鸣式学习
什么是共鸣式学习
共鸣式学习是针对某个具体的目标,将其他领域的知识迁移到当前领域中,从而实现更多的创新和突破。
1、通过历史上的案例和经验进行共鸣
例如你在学习人力管理方面的内容,但是同时又看了《资治通鉴》,里面有大量古代帝王管理国家的经验,有些案例会与当前正在学习的人力管理的某些特点类似,很容易引发你的共鸣和顿悟,从而拥有更深的管理心得和经验。而且通过学习历史上的成功案例,可以帮助我们站在几千年历史的肩膀上与竞争对手PK、应对各种复杂的管理问题。
2、利用业界的成功案例进行共鸣和思考
移动互联网普及的一个优势就是我们可以随时查询到各种行业信息和故事,这些内容能够极大地拓展我们的视野和格局。
一次在讨论某个宣传主题的会议上,半个小时之后大家陷入了沉默,因为在这个主题方向上的内容和厂家就那么几个,前面几年的内容翻来覆去地使用,类似的观点都已经被炒了几次冷饭了。
这个时候一个同事在手机上看到远程养鸡的案例,受到启发,突然找到一个突破方向:基于最终效果的展示方案。这个观点与以前的基于功能的展示方案有了截然不同的视角,而且展示的内容更贴近客户。
借鉴和复制
3、以不一样的结果为导向,实现学习效果的飞跃
今天刚看到京东养鸡的案例,非常受启发。
传统的养殖是按照最终的重量来计算结果,例如养猪要达到100公斤以上才出栏,养鸡要达到2.2公斤以上才有收益。
这种按照重量为结果的导向制定会推动养殖户竭尽全力地硬灌各种催肥饲料,以期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增加重量。
而京东养鸡的案例中,则是修改了结果,他们给鸡带上脚环,用于记录鸡的步数,达到100万步的鸡才被收购,这样就推动散养鸡的发展,养殖户会尽可能地让鸡运动、自己找食,这样的散养鸡更有营养,也更环保。
这种修改结果导向的方式,就是将人员管理的思路应用到养殖管理中来,实现了同样知识在不同场景的穿透,最终的效果也是飞跃式的提升。
不同的结果导向,不同的最终效果
类似的案例还有很多,最著名的就是运奴船的奴隶死亡数量问题,如果按照出港时的奴隶数量计费,那么船主收到钱后就不会关心奴隶的死活。后来改为到达目的地进港时按照奴隶数量计费,船主会竭尽全力地保全奴隶的生命。
4、深入一层思考,了解知识背后的源头,提升学习的穿透力
在读这篇帖子的人应该都看过“时间管理”方面的内容,也知道一些常见的知识管理方法,例如番茄工作法、二八原则、要事为先、碎片管理、漏斗原理、能量管理、克服拖延等,这些方法都非常好,在学习、工作、生活中我们或多或少都会用到了一些。
但是,这些方法都是“针对时间”进行管理,通过各种方法和技巧合理地组织时间、使用时间,却没有思考“为什么要用这些技巧来管理时间”。
管理时间的目的不是为了减少我们的“时间损耗”,而是为了“提升我们的工作效率”,以期在同样的时间长度内产生更多的效果,这才是“时间管理”背后的目的。而且这个时间管理背后的效能,是可以进行量化和对比的。
例如马斯克的时间管理模式就与众不同,在组装汽车方面,他用自动化技术平均3秒完成一辆汽车的组装,而传统方法则需要3分钟,他的时间性价比就是1:18。再例如制造全自动驾驶的汽车,他的时间与福特相比是1:4。
即所有的“时间管理”都应该服务于最终的效果,这样的时间管理才有意义,否则最多算是减少时间的损耗而已,这才是时间管理背后的源头和动力所在。
每一次的学习和提升,都要反复确认“为什么要这么做”,而不是“应该怎么做”,没有源头只有方法的学习,只是一种奇技淫巧,可能会有一些提升效果,但是不会持久,也不会真正出现飞跃式的提升。
总结
学习能力的提升,可以通过一些方法和技巧达到目的,例如历史经验、行业案例、结果导向等,更需要我们深入思考,发掘问题的源头,从而有效实现飞跃式的效果提升。
(请关注镭师兄,优势强化师,华为2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