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孩子的方法(3)
爱的方法之三:用爱的心情倾听孩子
一位著名的心理学家认为,父母让孩子通过语言把所有的感情——积极的和消极的——都表达出来,是送给孩子最好的礼物。
孩子常常希望父母能分享他的快乐、分担他的烦恼,而我们这些当父母的,却往往只爱听“好消息”,不爱听“坏消息”。长此以往,孩子失望了,觉得有什么事情对父母说了也是白说,不如埋在心里。久而久之,消极情绪找不到发泄和化解的渠道,积累到一定程度就可能爆发,变成一种对抗情绪,给孩子和家庭带来伤害。
初一女生小雪吃安眠药自杀,经过抢救醒来的第一句话就是要见“知心姐姐”。事情发生后,她拒绝跟爸爸妈妈对话。我赶到她家,走进了她的房间,小雪对父母说:“你们先出去吧,我想跟知心姐姐单独谈谈。”
我们俩面对面地坐着。“真没想到,我还能见到您。我吃了半瓶安眠药,早应该死了。不知道为什么没有死,可能是我不该死吧,死了我也见不到您了。”
我什么也没说,只是静静地听着。
“我是分两次吃的。第一次吃完,我想起爸爸妈妈都很爱我,我有些舍不得离开他们。可又一想,活着也太没意思、太累了!我又一次把药倒进嘴里。以后,我就什么都不知道了……”小雪平静地说着,好像是在讲别人的经历。
“死是很痛苦的,下决心死也不容易。你为什么想死呢?”我心疼地问。
“活着更痛苦……”她接着说。
我俩谈得很投机,但实际上主要是她在讲。小雪表达能力很强,思维也很清晰。“你很有能力,讲的故事可以写部小说了。如果真死了,怪可惜的,也许中国因此就少了一位女作家呢!”我情不自禁地说出对她的看法。
“我妈可不像您这样看。她对我要求很高,整天催着我学习、学习,弄得我很烦也很累。”说起妈妈,她眼圈红了,“妈妈为我操碎了心,老想让我为她争光,她活得也挺累。”
不知不觉,我们谈了将近两个小时。“好了,我心里的话都跟您说了,我觉得好受多了。我妈从来没有这样跟我说过话。”她是一边打着点滴一边跟我谈话的。
无论是大人还是孩子,只有觉得对方能真正理解他的想法时,才听得进对方的话。父母作为倾听者给予孩子的关注、尊重和时间,是对孩子最有效的帮助。
倾听,是一门艺术。如何听孩子说话呢?我提几点参考意见。
一、做出听的姿势
·与孩子平视,不可居高临下。
·身体稍稍向前倾,这是表示有兴趣的姿势。
·不要制造“墙壁”。如两手抱着胳膊或边听边翻着书,这些举动对孩子来说,都是一种障碍。
·用眼睛“听”。睁大眼睛看着说话的孩子,很自然地用眼睛来表达你的兴趣和愉悦。
二、表现出听的兴趣
让谈话者最扫兴的是听到对方说:“我早就知道了。”
记得有一次,我大嫂津津有味地向我大哥讲一部电影的故事情节。这部电影大哥已经看过了,可他竟然听得非常入迷,还不时地问:“后来怎么样了?”我觉得好笑,暗地里问他:“你不是看过了吗?”哥哥笑着说:“如果我说看过了,你大嫂该多扫兴!”我对大哥的敬佩油然而生:他是多么懂得尊重人啊!
有些父母,对孩子就缺少这种尊重。孩子才说两句,大人就不耐烦了:“知道了!知道了!别烦我!”“该干嘛干嘛去吧,谁有工夫听你神侃!”
于是,孩子十分扫兴。我们当父母的关心孩子,不应只是关心他的冷暖、吃住,还要关心他感兴趣的事。对孩子关心的话题产生了兴趣,你同孩子谈话的兴趣便也具备了。
三、将你专注倾听的态度传达给孩子
送给孩子最好的赞美是让孩子知道,他所说的每一句话,你都认真听了。
·用表情变化来传达。比如:保持微笑,并常常做出吃惊的样子。
·用语言表达。听孩子说话时,用简单的话语来表示你的兴趣,诸如“真是这样吗?”“你的想法太好了,请继续说!”等。
也许你会发现,不论孩子的话题多么简单,如果你想要表现出有兴趣的姿态,那么兴趣就会自然而然地产生出来。如果你总是沉着脸,一言不发,一副漫不经心的样子,就会令孩子十分失望。
俄国伟大的作家契柯夫说过这样一句话:母亲之所以在教育子女方面不能由外人代替,就是因为她能够跟孩子同感觉、同哭、同笑……单靠理论和教训是无济于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