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续到现代的管仲难题:在齐桓公身后应验,却在魏文侯时期失灵

号称“千古第一相”的管仲,辅佐齐桓公创下了“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的伟绩,不但让齐桓公坐上了霸主之位,也让管仲赢得了“圣人”的名头。

公元前645年,管仲病重,卧床不起。

齐桓公心急如焚,亲身前往探视,并询问管仲还有什么后事要交代。管仲慎重地正了正衣冠,然后回答:“我希望您辞退易牙、竖刁、堂巫和公子开方。易牙善于烹饪;您说唯有人肉未尝过,易牙就将他儿子蒸熟了献给您。人情来说,没人不爱自己儿女,易牙连自己儿子都不爱,能爱你吗?您好女色而且好妒,竖刁就自宫来替您管理后宫。人情来说,没人不爱惜自己身体的,竖刁连自己身体都不爱惜,能爱您吗?公子开方侍奉您,十五年都没回家探望过父母,而齐、卫两国不过相距数日路程。人情没人不爱惜自己父母的,公子开方连自己父母尚且不爱,能爱您吗?人常说,虚伪难以长久。在您生前弄虚作假之人,在您死后必定不会做出好事。”

听了这些话,齐桓公虽然有些不以为然,但面对病榻前的“仲父”,也不忍拂逆他的心意,只得承诺道:“好!”管仲去世后,齐桓公果然辞退了四人。但辞退堂巫后,齐桓公却突然生了怪病;辞退易牙后,齐桓公就饮食不调;辞退竖刁后,后宫就陷入了混乱;辞退了公子开方,朝堂之上就显得杂乱无章……。

辞退了四人却事事不顺,齐桓公深为懊悔,感概道:“哎!圣人也会有错误之处吧?”于是,他又启用了四人。可一年后,齐桓公病重,这四人就趁机作乱,混乱了整个齐国。被众人抛弃在深宫的齐桓公知道后,惭愧不已:“圣人实在是有远见啊!要是死后没有知觉还好,如果人死后有知,我怎么去面对地下的仲父啊!”

说完,奄奄一息的齐桓公就艰难地拿过头巾,蒙着脸去了另一个世界……。


管仲遗言,在先秦文献中存在多个版本。这个版本,到底是战国游士们编造出来还是真有其事?这确实难以查证了。然而,这一故事中管仲提出的难题却从此闻名于后世:人臣如果违背人性来侍奉国君,他会是真心爱护国君吗?

“管仲难题”在齐桓公身上应验后,就对后世诸多国君形成了挑战。

魏文侯执政初期,看中了中山国的大片土地。为此,在翟璜举荐下,魏文侯任命乐羊为将,前往攻打中山。

中山国是由春秋时期鲜虞发展起来的国家;春秋中晚期时,鲜虞屡遭晋国打击,几乎灭国。魏文侯原本以为,吞并中山不过是举手之劳。不曾想,魏国军队出征两、三年,中山国的城池却迟迟未能攻破。此时,朝中对主将乐羊不满情绪高涨,大夫纷纷上书诋毁他。幸好,魏文侯将这些谤书都扣下了,并没有因此而临阵换将。

就在这时,前线又发生了一件大事。

乐羊虽然在魏国出仕,可他的儿子却在中山国做官。乐羊率魏氏大军猛攻中山城池,一攻就是两三年,让中山国损失惨重。情急之下,中山国君便以乐羊儿子为人质,屡屡威胁乐羊退兵。在威胁失效后,中山国君最后竟杀了乐羊儿子,然后煮成肉汤,派人送给乐羊去吃!

中山人这么做,明显是希望失子之痛会令乐羊崩溃,让他无法再指挥作战。

残酷的战场上,人人都杀红了眼,人人都成了疯子。

儿子被杀,常人都会悲痛欲绝。可乐羊此时却显得太过冷静,冷静得让人可怕。他坐在大帐下,端起中山使者送过来的肉汤,一口就喝完了一满杯!

乐羊居然当众吃下了儿子的肉!

万般惊恐的中山使者将这一消息带回了国,中山人顿时失去了最后抵抗的信心——乐羊这次是绝不会放过中山国了!

不久后,乐羊就率魏氏大军成功攻破了中山!

听说此事后,魏文侯高兴地对身边大臣睹师赞说:“乐羊为了我,竟然吃了儿子的肉!”睹师赞却高兴不起来,说出了一句葬送乐羊后半生的话:“自己儿子的肉都能吃,那还有谁的肉不能吃?”

魏文侯一怔,脑海中冒出了“管仲难题”。

结果乐羊回国后就被魏文侯闲置不用,直到老死也没能再走上战场。一代名将,就此蹉跎了后半生,岂不可惜?


魏文侯这么做,就是为了防止重蹈齐桓公覆辙:易牙、竖刁、堂巫、公子开方四人,在齐桓公失去自理能力时混乱齐国,让齐国彻底与霸业无缘,岂能不谨慎?乐羊为赢得战功,不惜吃下儿子的肉,足见他心肠有多么狠毒——谁能保证他将来不会成为下一个易牙、竖刁、堂巫或公子开方?

不光是乐羊,另一位魏国名将吴起,也是有“管仲难题”前科之人。早年间吴起外出求学时,曾当母亲面发下毒誓:“我吴起不作卿相,誓不返回卫国!”后来母亲去世,吴起却只是哭了几声就继续苦读,始终没有回家。吴起学成后在鲁国出仕,因为鲁君怀疑他妻子是齐人,吴起又悍然杀死妻子以求将!

虽然吴起也有“非人情”之举,可他的才干也极为突出:在鲁国,他率鲁军大败齐军;在魏国,他创立“魏武卒”,在黄河以西攻城略地,让秦人不敢向东窥视;在楚国,吴起又大胆改革宗法制,明法强兵,使得楚国南平百越、北却三晋、西伐强秦……。

一方面,吴起野心勃勃,为成功不择手段,显得不讲人性、残忍无情;另一方面,吴起又是位鹤立鸡群的人物,是文武双全的卿相之才。那么吴起这样的人才该不该用?该不该重用?

以管仲观点出发,乐羊、吴起这样的人,他们确实才干出于众人之上,重用他们必定能做出一番事业。但正因为他们的“非人情”之举,失去了人性底线,那么一旦他们做起坏事来,也必将惊天动地。因此,这样的人才即便是聘用了,也不能重用,以防后患。所以,乐羊被长期赋闲,在魏国时吴起始终难以更上层楼,某种程度上都是“管仲难题”所致:人臣违背人性来侍奉国君,能真心爱护国君吗?

然而,怀疑始终是怀疑,并不一定变成事实。

多年以后,乐羊与吴起两人直到去世都没有欺君犯上之举——魏人的防微杜渐之举,反倒是让魏国失去了两位将帅之才,岂不太令人可惜?


易牙、竖刁、堂巫、公子开方四人,以“非人情”之举侍奉国君,后来混乱了齐国;乐羊、吴起二人同样有“非人情”之举,但他们却终身遵守臣道,丝毫没有犯上作乱之举。以此而言,“管仲难题”在齐桓公身后应验,却在魏文侯时期失灵了。

更何况,即便是违背人性之举,历史评价也是因人而异。

史料记载,为测试周文王是否真为圣人,商纣王将他大儿子伯邑考杀死后,做成了肉汤,然后送给周文王去吃。结果,周文王却将商纣王送来的肉汤一口气全吃了。后人在评价此举时,大多是谴责商纣王的残忍无情,却更加同情周文王的忍辱负重!

由此可见,对于“非人情”之举,古人确实存在着争议。不仅是古人,现代人对“管仲难题”这一争议性话题也是褒贬不一,缺乏共识。

有部美国大片,讲述一位美国间谍被苏联人捕获而进了监狱。后来前苏联解体,监狱长却依然不肯放过这位间谍,单独将他带到遥远的西伯利亚进行监禁。为表现这位监狱长的残酷无情,电影透过这位监狱长异常冷静的自述,揭示了一件往事:为支持新成立的苏维埃政权,监狱长曾当众杀死了自己的父亲!

在这部电影中,明显对这种违背人性之举持谴责性态度。

然而,《读者》曾刊登过一篇讲述美国南北战争的散文:身处北方阵营的儿子埋伏在战线上,突然看到自己父亲穿着南方军队军官的战服出现在正前方;这位儿子经过一番激烈的思想斗争后,毅然以忠于职守的名义开冷枪狙杀了父亲!

同样是彼此政见不同,苏联人杀死父亲就是残忍,美国人狙杀父亲就是忠于职守——足见,“管仲难题”,在现代人眼中也存在着完全不同的解读方式。而且,这种解读还往往带着政治偏见,成为贬低敌人的政治手段。

“管仲难题”,不但难倒了众多古人,其实也难倒了诸多现代人!


那么“管仲难题”究竟该如何看待?

个人以为,最好还是换个角度来看其实质。

易牙、竖刁、公子开方等人,付出了种种违背人本性的巨大代价,却只是为了讨好齐桓公来赢取富贵,这就是所谓“以大博小”,这是真真切切的“非人情”之举。因此,只要有人能让易牙等人得到比齐桓公更大的回报,他们就会轻易背叛齐桓公。

乐羊、吴起等人同样也付出了种种违背人性的巨大代价,可他们渴望得到的回报,却不仅仅是富贵,还有成功所带来的被人尊重和自我实现的需要。古人云,“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如此巨大的回报,并非每个人都能轻易赐予他人。因此,一旦乐羊、吴起等人在某位国君之下取得了成功,他们反倒不会轻易背叛这位国君——错过了一位伯乐,再找到下一位伯乐,那可真是千难万难了!

不过话虽如此,那些能违背人性底线去追求成功的人,谁心里不会对他们惧怕三分呢?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