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疾控:本次疫情病例的平均潜伏期为2

广州市疾控中心副主任张周斌介绍广州“防控抢在锁定前,扩大排查跑在先”防控新策略的具体内容。

张周斌介绍,核酸测序结果发现,引起本轮疫情传播的新冠病毒属于印度变异株。这一变异株有着传播速度快、潜伏期短、病毒载量高的特点,病例的平均潜伏期为2-4天,核酸CT值在20左右,这些特点都加速了代际传播的速度。而这三个特点与去年广州应对过去的输入疫情完全不同。三者叠加的效应,使得疫情加速发展。

因此,针对变异株新的流行特点和当前的疫情形势,就要求我们在常态化精准防控的基础上,要主动提级,再加速、再加码、加量。这就是“防控抢在锁定前,扩大排查跑在先”防控新策略。

围绕这一策略,广州主要采取了以下的具体措施。

一是在流调和密接甄别上加速,形成第一道防护网

全市目前启用了300多人的流调队伍,采取分片包干的工作模式,设立4个片区13支流调队伍。核酸初筛阳性不等复核结果立即启动现场流调、甄别重点场所和接触人群。让流调和甄别工作做在病例确诊和锁定前,提高管控速度,形成了防控的第一道防护网。

二是在核酸排查上加量,形成第二道防护墙

根据当前感染个案呈区域聚集;密接次密涉及区域跨市跨区;续发病例人群结构和活动场所类型复杂等特点。在5月26日,果断决定启动荔湾区全员大筛查,各区也根据病例涉及的重点场所陆续启动有针对性的排查,做到应检尽检。核酸排查范围的扩大、排查人数的加量,形成防控的第二道防护墙,为的就是提高病例早发现的能力和潜在感染者早隔离的速度。

三是在人员管控和场所限流限上加码,形成第三道防护墙

为了快速控制疫情发展,我们将常态化防控阶段以病例为中心的防控模式升级为现阶段以感染风险圈为中心的防控模式。5月29日,发布全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第13号通告,在精准防控的基础上,采取分级分类管控措施,形成了高风险核心圈、中风险警戒圈和外围圈的差别化管控模式,对各个防控圈内的人员外出活动和场所限流提出了具体的、差异化措施,形成了防控的第三道防护墙,为的就是最大程度上遏制病毒传播,将风险控制在最小的范围。

我想说,在这个与病毒赛跑的关键时刻,只有大家共同努力,切实行动起来,才是尽快控制疫情、尽早恢复正常生产生活。这需要我们大家一起努力。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