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祭祀祖先,他们同样要被祭祀,他们是霍去病陈汤耿恭窦宪
一年一度的清明节到了,又到了祭祀祖先的时候,清明既是24节气之一,又是一个有着文化气息,让所有华夏族人祭祀祖先的时间,到了这一天,人们会来到安葬祖先的地方,摆上供品,点上香烛,烧上纸钱,只是为了祭拜九泉之下的无数祖先,但你知道清明节的由来吗?
相传清明节来源于春秋时期,晋国国君晋献公听信自己宠妾骊姬的话,废长立幼,并且直接迫害自己的几个儿子,太子申生被害,公子重耳与夷吾逃出晋国,重耳就是后来的晋文公,重耳出逃时,身边跟了一批忠心的大臣。
清明节
在这些人当中有一个人叫介子推,有一次重耳在逃亡时,有一个随从偷走了所有粮食逃走了,这事直接导致重耳一行人没有东西吃,重耳饿得晕了过去,这个叫介子推的人就从自己的大腿上割了块肉,再加上采摘来的野菜一起炖汤给重耳喝,救了重耳一命,重耳后来听说是介子推从腿上割的肉,非常感动,难得有这么忠心的人,重耳信誓旦旦说将来富贵了,一定报答介子推。
公子重耳在外流亡了19年,后来回到晋国做了国君,这就是晋文公,重耳当了国君之后,事务繁忙,一下子就把当年介子推救他的事情给忘记了,其他跟随重耳的人都得到奖赏和重用,就是介子推没有,但是介子推并不介意,后来隐居起来,住在深山之中。
介子推割肉救重耳
后来有人为介子推打抱不平,写了一封打油诗挂在晋国的城墙上,重耳看到这诗后,想起了介子推,于是亲自到介子推隐居的绵山来找,但是没有找到,于是晋文公就放火烧山,也没能找到介子推,三天之后,人们发现了介子推与母亲的尸骨,他们已经在绵山死亡多时了,除此之外,介子推的身边还有一首诗,内容是这样的:
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柳下作鬼终不见,强似伴君作谏臣。倘若主公心有我,忆我之时常自省。臣在九泉心无愧,勤政清明复清明。
这首诗的意思是:割肉侍奉国君以尽自己的心意,但愿主公能够经常保持清楚明白,柳树下做鬼终究不能相见,硬要当做陪伴在君主身边作谏臣一样,如果主公心中真的有我,只希望想起我的时候能够自我反省,我在九泉之下也会问心无愧,勤于政治一定要清楚明白。
晋文公
介子推的这首诗就是以自己的身死劝谏晋文公得耳一定要勤政,一定保持清楚明白,这诗中反复出现了三个“清明”,就是告诫晋文公一定要保持初心与勤政,晋文公为了纪念介子推这样高风亮节的人,于是把介子推去世的那一天(每年的3月5日)作为寒食节。
并且在那个月只吃生食,而不生火,吃饭也是吃冷饭,寒食节最早在清明节的前二天,后来改为前一天,为了方便,后人干脆把寒食节与清明节统一为清明节,同时把这一天定为祭祀祖先的节日,于是清明节就这样流传下来了。
在华夏,祖先祭祀是一种文化,华夏子孙都是炎黄子孙,对于我们最著名的祖先炎帝和黄帝,还包括九黎族的蚩尤,直到今天仍然还在祭祀,华夏五千年文明是没有中断的文明,所以四千多前的炎帝、黄帝、蚩尤的祭祀能够流传到今天,除了他们,我们的历史上有太多为了国家、为了民族而需要祭祀的祖先。
清明祭祖
我们被称为汉族,讲汉语,写汉字,来源于刘邦所建立的汉朝,而之所以是汉朝,又来自于项羽分封刘邦为汉王,当时刘邦的封地包括汉中、巴、蜀等地,所谓的汉王其实可以理解为汉中的王,这是项羽分封的,历史就是如此巧合。
汉朝之所以伟大,是因为有无数仁人志士创造了震惊世界的壮举,比如霍去病的封狼居胥、禅于姑衍、饮马瀚海,年仅22年的霍去病率领大汉铁骑出代郡,向北长途跋两千多里,深入漠北蒙古高原,与匈奴左贤王部交战,此战霍去病歼敌70400人,俘虏匈奴都尉以上的贵族83人,并且缴获了匈奴的祭天金人。
同时霍去病在狼居胥山举行了祭天仪式,在姑衍山进行祭地仪式,霍去病的兵锋一度到达了瀚海,也就是今天的贝加尔湖,这是从黄帝到汉朝,华夏族人第一次到达如此之远的北方,想想在2140年前,一个年仅22岁的青年将军带领一批意志高昂的汉军战士,在遥远的北方,匈奴人的腹地进行祭祀,那就是一种自豪,所以我们要祭祀霍去病,在清明节这个举家祭祀的日子里。
霍去病
我们还要祭祀卫青,他是汉朝对匈奴作战以来,第一个取胜的将军,这给了汉武帝对匈奴作战的勇气和信心。我们还要祭祀张骞,是他打开了丝绸之路的潘多拉魔盒,他让华夏头一次把眼光伸向遥远的西域,他是华夏民族第一个睁眼看西方的人,他所开创的丝绸之路直到今天还在被使用。
我们还要祭祀苏武,作为汉朝的使者,被匈奴扣押19年,抱着对国家的信任,以坚持的意志,在19年的时间里,受尽折磨与委屈,他是汉朝节气的代表。我们还要祭祀陈汤,他说的那句”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的话,成为华夏民族抵御外敌、不惧强敌的名言,流传至今,同样是陈汤,斩杀了与汉朝为敌的北匈奴郅支单于,彻底解决了自汉武帝以来的匈奴之祸。
我们还要祭祀马援,他的那句”男儿要当死于边野,以马革裹尸还葬耳“,给了守卫边境的战士以热血英勇来抵御外敌的勇气,哪来的岁月静好,不就是这些守卫过疆的勇士在一路风雨中度过换来的。
陈汤: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
我们还要祭祀耿恭,他是东汉历史上鼎鼎有名的十三壮士归玉门的主角,他率领数百汉军勇士在遥远的西域,坚守疏勒城一年之久,面对匈奴的强攻、招降,耿恭坚贞不屈、誓死不降,朝廷以不抛弃、不放弃的心态,派出七千援军不计代价地救援相隔数千里之外的汉军战士,上演了一幕绝不抛弃一个汉军兄弟的深情相救,这是华夏的传统,也是根植于血脉之中的文化。
耿恭同时还是岳飞创作满江红中的主角,”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这句话讲的就是耿恭,因为他真的吃了胡虏肉,喝了匈奴血,这在史书上是有记载的,耿恭同样是汉朝的节气与不屈精神的写照,更是华夏的英雄。
我们还要祭祀窦宪,尽管这个人作风不检点,做了不少坏事,但是他创造了与霍去病同样战功的燕然勒石,窦宪率军联合南匈奴骑兵、羌胡骑兵、东汉骑兵一起出击攻打北匈奴,出塞三千多里,斩杀匈奴一万三千多人,迫降北匈奴八十一部20多万人,彻底一劳永逸地解决了北匈奴问题。
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从此北匈奴消失在中国的历史上,并且窦宪在今天蒙古国的燕然山上的石头上刻字记下自己的功劳,这段刻字的文字直到今天还存在,2017年,中蒙联合考察队确定了蒙古国杭爱山一带的一处摩崖石刻是东汉史学家班固所作《燕然山铭》,这里也是1932年前汉军勇士作战的地方。
从汉朝到现在,时间过去了一两千年,我们需要祭祀的历史人物太多了,我们的历史渊源流长,五千年文化从未中断,我们还要祭祀无数为了祖国、为了人民壮烈牺牲的无名英雄们,我们还要祭祀抗美援朝牺牲在异国他乡的志愿军战士,我们还要祭祀编号为81192的战机飞行员王伟,我们还要祭祀邵云环、许杏虎、朱颖三名牺牲在南联盟的英雄。
因为我们的文化是一脉相传的,因为我们都是华夏人,此生无悔入华夏,来世还做中国人,值此清明节之际,祭祀一切为祖国做出贡献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