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可争议!杜牧笔下的清明时雨,书写节气与古典美学的经典之诗
清明,三月节。按《国语》曰:时有八风,历独指清明风,为三月节。此风属巽故也。万物齐乎巽,物至此时,皆以洁齐而清明矣。
初候 桐始华。桐,木名,有三种,华而不实者曰白桐,《尔雅》所谓荣桐木是也。皮青而结实者曰梧桐,一曰青桐。《淮南子》曰:梧桐断角是也。生于山冈子大而有油者曰油桐。《毛诗》所谓梧桐不生山冈者是也。今始华者乃白桐耳。按《埤雅》,桐木知日月闰年,每一枝生十二叶,闰则十三叶,与天地合气者也。今造琴瑟者以花桐木,是知桐为白桐也。
二候 田鼠化为鴽。按《尔雅》注曰:鼫鼠形大如鼠,头似兔,尾有毛, 青黄色,好在田中食粟豆,谓之田鼠。《本草》《素问》曰:鴽,鹑也, 似鸽而小。
三候 虹始见[去声]。虹,虹蜺也。《注疏》曰:是阴阳交会之气,故先儒以为云薄漏日,日照雨滴则虹生焉。今以水噀日,自剑视之,则晕为虹。
清明时雨,最有灵气。
那年清明,西子湖畔,断桥相遇,油纸伞下,海誓山盟。从此,山长水远,恩情不绝,世间有了书生与白蛇的传说。杭州城的清明细雨, 是缅怀他们的前生擦肩。镇江城的水漫金山,是祭奠他们的今世重逢。雷峰塔的死别生离,是囚拷他们的人妖殊途。面对爱,有时人不如妖。最是唏嘘。
岁月徙转,“清明”在中国人心里,已从二十四节气变成一个郑重的怀缅之节日。它天然与生死靠近,一念哀痛,一念喜乐。世事无常皆寻常。日光之下,并无新事。逝者如斯,永不再回。人世杂浊,唯有清明一日,人最清醒。明白,以失去之悲,换拥有之贵。所有被辜负的, 都将永不复回。
恽寿平 王翚合画山水画册
唐代大诗人杜牧的这首《清明》,是写中国二十四节气与古典美学无法避开的经典之诗。杜牧,字牧之,号樊川居士。虽出身仕宦之家, 祖父杜佑乃唐德宗时宰相,但仕途平淡,倒是文名远播。这首《清明》是杜牧代表诗作之一。它干净而深邃,简洁却有力量。没有丰盛的意象点缀,亦无须繁复的情感渲染。
如家常闲话,娓娓道来。
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行人欲断魂。
杜牧笔下的清明时雨,不似孟浩然“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之汹涌,不似王维“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之缥缈,也不似李清照“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之愁寂,它更像韩愈“天街小雨润如酥, 草色遥看近却无”那般闲静。“纷纷”二字正有“细雨如织”之感。这场雨,下得绵密、细腻、轻盈。
每逢清明,扫墓怀人,诸人沉重。半是感伤,半是迷惘。从前,一颗心与另一颗心的距离,走近过,便一生。世间琐碎,除却生死,都是闲事。苏轼那两句“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写透古人怀缅之心。杜牧所见所遇之羁旅行人亦不例外,为亡人扫墓,与往事倾谈, 逝去之痛,从未消淡。慰藉之馀,犹如魂断。
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旧日清明,不似而今,它更盛大。除去扫墓、祭祖一类留存至今的风俗之外,还有踏青秋千之欢、插柳蹴鞠之乐。合家相聚,共享天伦。并非只是追怀之痛、祭奠之悲。
如此情形之下,孤行之路人冒雨趱行,更显凄清。世事热闹,与己无关。唯能客途孤旅, 唯能怀念亡人。
不如陈酿一坛,不如醉卧一场。自斟自饮亦无妨。可是,酒家又在何处?他寻牧童来问。只见牧童遥遥伸手,指往杏花村的方向。那便是山野酒肆,供他饮醉入梦的地方。清明山野,时雨纷纷。孤旅之人, 寻酒而去。如果可以与岁月推杯换盏,请一口饮下往事,请一杯饮尽离殇。
只愿,岁月一盏即倒,而你千杯不醉。
-
END
文:王臣
图:《日月书:古诗词里的二十四节气》插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