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非遗 武当丹剑
剑,古之圣品也。至尊至贵,人神咸崇。剑为短兵之祖,近搏之宗。以其道艺精深,遂习着需有坚韧不拔之志,卫道护国之心。故历朝历代,王公帝侯,文士侠客,莫不以佩之为荣,习之为耀。武当丹剑,剑术也。习剑术者,弱可强身,强能御敌。剑与术,自古以来,或驰骋沙场,或立身庙堂。故剑又得名,是曰:“百兵之君。”
武当丹派剑术,是武当剑术的一派,传自祖师张三丰,至今已六百余年。祖师创立之武学,上汲取中华武学千年之精华,下结合自身武道之所悟。凡太极拳、形意拳、玄武棍及武当剑术种种,以太极拳为首,现今都是中华武术中的经典。
作为武当剑术一脉的丹派剑术亦是如此,在继承中国古代剑术的精华外,外兼各家拳术之长,内练阴阳中和之气。剑术以敏捷、迅猛为长,兼具炼胆、定心之效。丹剑剑术,法无成法;因时制宜,因敌变幻;刚柔相济,虚实互用;阴阳交织,端倪莫测。全套单练剑法共计三路,每一路四十九式。
练剑时外要掌握剑法基本要素即:眼、手、身、步四法;内要掌握练剑精神即:胆力、内劲、迅速、沉着,才能使内外精健,表现出武当剑的风格。
其中,丹剑剑法基本要素即:
眼法,指剑法中的眼光。所谓心为主帅,眼为先锋。剑未到而眼已至,敌未动眼已预见。
手法,运手之法也。武当剑的手法更与普通执剑手法也不同。剑主灵动,敏捷灵活,手法分阴阳灵活善变。以圈、点、崩、刺练法提高掌指控制握剑能力,使剑力浑实完整。
身法,乃剑法中进、退、旋、转变化四法之表现。其身法奇正互生。身催剑往,剑随身转,融为一体,不牵强,无停滞,随机应变。其含胸菝背、脊梁中正、活腰转身、气沉丹田均称为身法。
步法,身剑运转的基础。剑术中的步法最广,极尽变化之能,较任何器械之步法更为精妙。在实战中若步法不纯,身法手法虽精,仍不能克敌制胜。胯、膝、踝三节锻炼不纯熟者,腿即不会轻灵速捷。
而其练剑精神即:
胆力,胆识也。但是内在精神因素,决定着技术水平的发挥。武当丹剑的内涵精神要素把胆量放在首位。胆量不大,信心不足;信心不足,胆气皆虚,进则剑技不能充分发挥。这就是精神在则胆力生,胆力生则精神满,精神满则气势显,无惧无畏,勇往直前。
内劲,乃动用意气,为刚柔变化之力,而非蛮劲拙力。要求心力、体力融于剑法之中,由内而外,由下而上,劲力自然统一,顺达完整,使剑法与力点相合,权衡刚柔,恰到好处。
迅速,乃剑短路而捷。“快”、“变”是剑术中的要领。武当丹剑的“快”在于“捷”。即走捷径,取短路,以守为攻,以攻代守。后发先制是武当丹剑战术的一大特点。
沉着,心定神安,不浮不躁;泰然自若,冷静自信;临敌不惧,胆大心细。气沉也可使桩步稳固,定势深沉,劲力充实。武当丹剑在某些急速转折、翻腾、平衡等动作时,都要与顺乎自然呼吸相结合,以求达到“气力相合”、蓄劲助势的效果。
综上,即为武当丹剑之外四要与内四要。而练习剑术,只有内外精健,方能进入剑术之道。习剑则是一个漫长而又艰苦的过程,正所谓师父领进门,修行在个人。剑术的辛苦,体现在既要外练其筋骨,又要内练其精神。
举一个简单的例子:篮球场上,进一次篮很容易。难的是打了一下午,要在重重防线中,突破并在短暂的几秒钟迅速投出。而篮球运动,分解开来,即运球、传球、投球以及在这些动作中的身法。运动员们在日日夜夜的训练中,只是练习自己的体能,以及在训练中不断形成自己的“肌肉记忆”。
而练习剑术,则是要在锻炼自己身体的基础上,磨砺自己的精神,即练外与练内。在冷兵器时代,精神到则剑到;精神不到,也许会在对敌中命丧于此。丹剑剑法共计三路,每一路四十九式。若是仅练习“肌肉记忆”,便如竹篮打水一般。剑意的养成,对剑术能否练成,具有决定影响。
2018年,在武当人的努力之下,武当丹剑,终于成功申遗。入选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但这,仅仅只能作为一个开始。
众所周知,进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大多都是有着失传、断代风险的珍贵文化。丹剑亦不例外,在内仅武当门人所习,在外少有人所熟悉。对于武当剑术,人们只知“武当剑术”,却不知武当剑术,丹字在内,足足九派。
唯有后来者,方知前人之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