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立意贵在集中、明确 |《读<朝花夕拾>有感》刘洁霓

读《朝花夕拾》有感

潍坊诸城市明德学校八年级(4)班 刘洁霓

曾有一个人,醒在浑浑噩噩的乱世,夹在麻木不仁、贪婪愚昧的国民里,不堪其堕落,他竭力呐喊着,企图叫醒这沉醉的人;【鲁迅先弃医后从文,本句放在后一句更好】他曾远渡大洋,希冀学医所得用医术来救治国民,最终看破,要想拯救一个人,便只能从其灵魂鞭挞,于是愤然拿起了笔,以笔为矛,同旧社会的黑暗作斗争,写下了篇篇经典的著作。他,就是鲁迅。

【先评述作者,为写他的作品读后提供依据】

弗·培根曾说:“书籍是在时代的波涛中航行的思想之船,它小心翼翼地把珍贵的货物运送给一代又一代。”在一次次的反复阅读中,我像是在与鲁迅的灵魂对语,有他对童年欢乐时光的怀念,有他对当时的批判。

【总体写读后的感受——应该尽早点出《朝花夕拾》】

《朝花夕拾》又名《旧事重提》,是鲁迅先生的散文集,它叙叙了有关鲁迅先生从少年时到青年时片段的十篇散文。从以牲物来讽刺为引,到旧社会繁文缛节与中医的无能,最后由对24孝故事的见解引发而来的教育的愚昧,都将当时的黑暗剖在日光之下。不同于《呐喊》中直白的讽刺,读时,虽能窥见隐含着的理性批判与不满,但在这部散文集中,流淌的,还有脉脉温情。

【概述《朝花夕拾》的题材、主题及表现特点】

《藤野先生》这篇让我感触颇深,藤野先生是鲁迅在日本留学时候的导师。他一视同仁,并没有那个时代通病的民族歧视;他治学严谨,比如他把“我”的讲义都用红笔添改过了,血管移了一点位置也要指出;待人平和,与鲁迅先生亦师亦友。通篇对于藤野先生的描述中,充满了鲁迅对藤野先生的尊敬和怀念,细节的刻画,使藤野先生的形象跃然纸上。

【读《藤野先生》后的感触,重点评述藤野先生的为人——本段与文章中心不够吻合】

这篇中还有一段让我记忆犹深,“第二年添教霉菌学,细菌的形状是全用电影来显示的,一段落已完而还没有到下课的时候,便影几片时事的片子,自然都是日本战胜俄国的情形。但偏有中国人夹在里边:给俄国人做侦探,被日本军捕获,要枪毙了,围着看的也是一群中国人;在讲堂里的还有一个我。”这是鲁迅在回忆学习霉菌学时看电影的回忆。读到这里,我仿佛也随着这段文字,深深体会了鲁迅当时浓浓的无力感。

【对《藤野先生》重要片段的感受——鲁迅对当时病态社会的无力感】

鲁迅的那个年代,正是我国一切都不甚发达的时代,一种种病态骄横着,西方列强也争相垂涎、掠夺,将地广物博的中国当作一块“肥肉”,一次次公然入侵抑或不宣而战的侵略,一场场单独入侵甚至合伙劫掠的战争,这是中国历史上永远抹不去的耻辱,为此签订的不平等条约也深深地烙在每个中国人的心里。中国人民为彻底摆脱这种资本主义的掣付与本身封建主义的压制,进行了长期的斗争。

【联想鲁迅生活的那个社会的病态】

时代在进步,21世纪的中国迈开大步奔跑在前沿,华为5G的研发,让我们终于扬眉吐气;“山东舰”航空母舰的问世,再次证明了我国雄厚的科技实力;新冠疫情的有效防控,让世界为之瞩目,纷纷作为榜样学习……

【联想当今社会的发展进步——与上段形成对比】

鲁迅曾在《热风·随感录四十一》中说过:愿中国青年都摆脱冷气,只是向上走,不必听自暴自弃者流的话。能做事的做事,能发声的发声。有一分热,发一分光。就令萤火一般,也可以在黑暗里发一点光,不必等候炬火。青春韶华的我们也不能忘记落后曾带来的屈辱,让我们以史为鉴,不忘国耻,以此勉励,从现在开始勤奋学习,将来为祖国的繁荣锦上添花。

【引用名言,启发、号召青年们为国奋斗】

(指导教师:王芳)

赛作文点评

鲁迅先生的回忆性散文集《朝花夕拾》是深受青少年喜爱的作品。本文小作者在阅读了文集以后,用读后感的形式,表达了自己的阅读感受和收获。文章先介绍作者情况,接下来介绍自己的总体阅读感受,主体部分介绍《朝花夕拾》散文集的内容和主题,重点介绍《藤野先生》一文的阅读感触,然后联想到鲁迅生活的时代的病态,再联系当今我国科技的发展的现状,最后,启发青年人为国奋斗。文章总体思路清楚,内容丰富,立意比较高远,反映了小作者对阅读内容把握较准确,收获颇丰。不过,文章的立意不够明确、集中。

一篇文章(或一部文集),内涵丰富,可以感受点很多,但写读后感,要根据自己的阅读感受情况,选择某一方面表达自己的看法、感受,有明确的感受点和集中的文章立意,不能面面俱到。

文章提升建议:

1. 给文章确定一个正题。题目是文章的眼睛。读后感属于议论文,题目拟定不可忽视。通过文章的正题,涵盖文章的思想,表达明确的立意。本文主要介绍在那个病态社会里我们中华民族遭受的屈辱和鲁迅先生的斗争精神,从而号召青年为国奋斗,文章可以用“青年的责任”“做大有作为的时代青年”等命题。

2.将“读《朝花夕拾》有感”改为“读《藤野先生》有感”。《朝花夕拾》散文集有十篇文章,题材不同,立意迥异,难以选择一个合适的感受点。本文主要是有感于《藤野先生》一文,用“读《朝花夕拾》有感”一题,就显得题大文小了。

3.将文章前三段内容压缩,重点突出鲁迅先生的斗争精神和国家民族责任意识,并简要介绍《藤野先生》一文的内容和阅读感受。这样更有利于突出青年人的责任担当这个中心。

4.将文章第四段内容删去。第四段介绍藤野先生的为人处世以及鲁迅对老师的尊敬之情,与文章中心没有必然联系。如同一棵大树,旁逸斜出的多了,主干反而被遮住了,影响了中心思想的表达。

(点评:徐东祥)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