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中医坐堂 皮肤科病诊治绝招24 瘰疬性皮肤结核
瘰疬性皮肤结核
瘰疬性皮肤结核又称为液化性皮肤结核或皮肤腺病,是发生于颈项和腋下的一种常见病,多发生于儿童和青年,其中以女青年多见。主要是由于有淋巴结、骨或关节等的结核病灶,直接扩展或经淋巴道蔓延至皮肤而发病。
瘰疬性皮肤结核又称为液化性皮肤结核或皮肤腺病,是发生于颈项和腋下的一种常见病,多发生于儿童和青年,其中以女青年多见。主要是由于有淋巴结、骨或关节等的结核病灶,直接扩展或经淋巴道蔓延至皮肤而发病。
有哪些症状?
1.发病的部位多见于颈项部、腋下或腹殷沟处。
2.初起时皮下发生一个或数个结节,如黄豆至蚕豆大小,皮色不变,质地坚硬,推之活动。
3.结节逐渐增大,数目逐渐增多,结节可互相融合与皮肤粘连,推之不动,可有压痛,皮色逐渐变红或紫红色。
4,结节液化后可溃破,破后有干酪样坏死组织,脓水稀薄,形成潜行性窦道。附近淋巴结可肿大、液化、溃破形成新的窦道。
5.可伴有潮热、乏力、盗汗、咳嗽等全身症状。
1.发病的部位多见于颈项部、腋下或腹殷沟处。
2.初起时皮下发生一个或数个结节,如黄豆至蚕豆大小,皮色不变,质地坚硬,推之活动。
3.结节逐渐增大,数目逐渐增多,结节可互相融合与皮肤粘连,推之不动,可有压痛,皮色逐渐变红或紫红色。
4,结节液化后可溃破,破后有干酪样坏死组织,脓水稀薄,形成潜行性窦道。附近淋巴结可肿大、液化、溃破形成新的窦道。
5.可伴有潮热、乏力、盗汗、咳嗽等全身症状。
如何治疗?
基本方一
柴胡6克,薄荷6克,炒白芍1O克,炒白术10克,陈皮10克,生地10克,熟地10克,浙贝母12克,法半夏12克,公英12克,天葵12克,银花12克,郁金5克,石菖蒲5克。
水煎,早晚分服,每日1剂。
基本方一
柴胡6克,薄荷6克,炒白芍1O克,炒白术10克,陈皮10克,生地10克,熟地10克,浙贝母12克,法半夏12克,公英12克,天葵12克,银花12克,郁金5克,石菖蒲5克。
水煎,早晚分服,每日1剂。
外用药:外用黑布膏、绿云膏、消化膏等。
用于瘰疬性皮肤结核结节期。
用于瘰疬性皮肤结核结节期。
基本方二
炙麻黄6克,炮姜6克,炒白芥子6克,熟地30克,黄芪12克,党参12克,银花12克,当归10克,川芎10克,浙贝母10克,甘草10克。
水煎,早晚分服,每日1剂。
炙麻黄6克,炮姜6克,炒白芥子6克,熟地30克,黄芪12克,党参12克,银花12克,当归10克,川芎10克,浙贝母10克,甘草10克。
水煎,早晚分服,每日1剂。
外用药:外用阳和解凝膏或冲和膏。
用于瘰疬性皮肤结核脓肿期。
用于瘰疬性皮肤结核脓肿期。
基本方三
党参10克,茯苓10克,陈皮10克,香附10克,白术10克,黄芪12克,熟地12克,白芍12克,浙贝母12克,川芎6克,柴胡6克,桔梗6克。
*夜寐不安,加炒枣仁10克,柏子仁10克;
*低热,加知母10克,地骨皮10克,银柴胡10克,生地12克;
*结核坚硬难消,加服小金丹、散结灵。
水煎,早晚分服,每日1剂。
党参10克,茯苓10克,陈皮10克,香附10克,白术10克,黄芪12克,熟地12克,白芍12克,浙贝母12克,川芎6克,柴胡6克,桔梗6克。
*夜寐不安,加炒枣仁10克,柏子仁10克;
*低热,加知母10克,地骨皮10克,银柴胡10克,生地12克;
*结核坚硬难消,加服小金丹、散结灵。
水煎,早晚分服,每日1剂。
外用药:用紫色疽疮膏、龙珠膏等。
用于瘰疬性皮肤结核破溃期。
用于瘰疬性皮肤结核破溃期。
有哪些单验方?
1.全蝎末1克,胡桃肉12克,分2次服,每日1剂。
2.野百合捣烂敷患处,每日1次。
3.鲜凤尾草30克,鸡蛋1个,共煮,以蛋熟为度,吃蛋喝汤,每日1剂。
1.全蝎末1克,胡桃肉12克,分2次服,每日1剂。
2.野百合捣烂敷患处,每日1次。
3.鲜凤尾草30克,鸡蛋1个,共煮,以蛋熟为度,吃蛋喝汤,每日1剂。
特别提示
1.保持心情舒畅,避免忧思过度。
2.注意不要过度劳累。
3.加强营养,少食辛辣食物。
4.积极防治结核病
1.保持心情舒畅,避免忧思过度。
2.注意不要过度劳累。
3.加强营养,少食辛辣食物。
4.积极防治结核病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