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兰克林:令我终生受益的3个习惯

文:小火苗

标题头图

培根说,“习惯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他可以主宰人生。”

人从起床起就开始按照自己的习惯来生活、工作、学习。每日如是,用公式表达:人生=习惯1+习惯2+习惯3+习惯n。

哪怕是下班地铁上,要不刷朋友圈,要不追剧,好像不干点什么对不起时间。

你说是不是这样呢?

一切源于你无意识的习惯,这些大大小小的习惯便造就了今天的你。

既然习惯有如此大的魔力,推动我们前进。与其被坏习惯推着向前进,不如自己主动养成一些好习惯。

今天我想给大家分享的是读富兰克林自传这本书的收获,我学到了令我受益终生的3个习惯。

我为什么要读《富兰克林自传》这本书?

第一、看到朋友圈和关注的公号朋友都提到了以富兰克林为榜样,出于好奇,他身上有什么特别的闪光点呢。

第二、我自己本有计划阅读人物传记,借鉴学习伟人的智慧和经验,以此反思自己的人生。

出于以上2点原因,我翻完了富兰克林自传。

读完这本书我有什么收获呢?

这本书主要有三个部分,我主要阅读第1部分和第2部分。第1部分主要是讲富兰克林早年的经历、遇到的困境以及他对自己过错的反思。第2部分主要是他本人逐渐走向成熟并在经济上获得成就的故事,自述生平经历。

第3、4部分主要是他与社会的关系,也就是对公共领域作出的贡献。这一块由于不太感兴趣,我大致浏览未细看。

我最喜欢的是第2部分,他将个人的美德化为具体的行为习惯,并按日日进行反思。

为什么特别喜欢呢?他打动我的有两点。第一,他是把知行合一做到极致的人。第二,他的这一举动令我有需要改变自己的欲望。

从富兰克林身上我学到了这3点最重要的习惯,令我受益终身,具体如下:

1.读书。

什么是读书呢?顾名思义是阅读书籍。是把一整本书看完才算读书吗?当然不是。在我看来,读书应是以为我所用为原则,以书籍作为获取信息的媒介,获取对自己有用的知识,化作行动,以此改变自己。

富兰克林自小便爱读书,但凡手头有点零钱,便会拿去买书。并且做到了活学活用。

1)学习写作。他想学习如何写出优雅的文字,将喜欢的文章,单独拎出来理解其中的意思,再将自己所写与原文对比,找出差距,予以纠正。他也会按照自己的写作方式重写,例如把故事,以诗歌的形式写出来,过段时间,又将诗歌,还原成散文。如此改进他的写作章法和语言。

2)辩论。当他每与人辩论,总是会赢,为什么呢,这得益于他在书中所学的辩论方式,他丢弃原来那套贸然反驳的架势,用一副不耻下问和满腹疑团的方式替代,与朋友辩论,甚至有时候是学识渊博的对手,也会陷入僵局。

3)扭转思想。富兰克林提到有两本书扭转了他的思想,指导他的行为,从而影响了他未来生活的一些重大事件。一本笛福的《论计划》,一本是马瑟博士的《论行善》。也就是说,他之所以能改变自己人生的轨迹,多亏自己读到了这两本好书。

遇到一本好书,如遇知己。读书,并不是说捧着书本读,就算读书,而是将书中所学化为己用,富兰克林就做到了活学活用,知行合一。

读书为什么如此之重要?正如股神巴菲特的合伙搭档穷查理说过,“我这辈子遇到的聪明人(来自各行各业的聪明人)没有不每天阅读的——没有,一个都没有。沃伦读书之多,我读书之多,可能会让你感到吃惊。我的孩子们都笑话我。他们觉得我是一本长了两条腿的书。”

所以,想要变聪明就多读书吧。

2.反思

什么是反思?思考过去的事情,从中总结经验和教训。

它跟今天我们提到的复盘类似,却又不同。在《复盘》一书中的定义:“所谓复盘,就是在头脑中对过去所做的事情重新“过”一遍。它通过对过去的思维和行为进行回顾、反思和探究,找出原因,找到规律,从而指导我们解决问题,帮助我们提升能力。

对于复盘来说,回顾、反思、探究、提升,一个都不能少。”

可见,反思是复盘的一个步骤,就是反思原因,从而为后面更好地解决问题。

富兰克林是如何反思自己的呢?

当富兰克林谈到自己的计划时,他是将自己编的祈祷书《信条与教义》中的美德的简化成13个来帮助自己约束行为习惯的词,每个词后附上一条简短的规戒,指导具体行动,并按照重要性排序后一一践行。

这些美德名目及其规戒是:

一,节制。

饭不可吃胀。

酒不可喝高。

二,缄默。

于人于己不利的话不谈。避免碎语闲言。

三,秩序。

放东西各归其位,办事情各按其时。

四,决心。

决心去做该做的事情,做就做到心想事成。

五,节俭。

不花于己于人没有好处的闲钱,杜绝浪费。

六,勤奋。

珍惜时光。手里总忙有益之事。剪除一切无谓之举。

七,诚信。

不害人,不欺诈。

思想坦荡,公正;说话实事求是。

八,正义。

不损人利己,伤天害理的行为永不沾边,利公利民的应尽义务切勿放手。

九,中庸。

避免走极端。忍让化冤仇。

十,清洁。

身体、衣着、居所,不许不干不净。

十一,平静。

不可为小事、常事或难免之事搅乱了方寸。

十二,贞洁。

少行房事,除非为了身体健康或传宗接代;千万不可搞得头脑昏沉,身体虚弱,或者伤害自己或他人的平静或声誉。

十三,谦卑。

效法耶稣和苏格拉底。

他是如何做的呢?

他清楚地知道一个好习惯的养成,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循序渐进的过程。

故而他并不是要求自己同时养成13个习惯,而是每周一个习惯,当第1个习惯养成之后再重点关注,第2个习惯以此类推,直至最后一个习惯养成。

同时,为了让他自己更好的执行下去,他做了以下3点:

1)他在表格开头题词,并写下祈祷文。类似今日的执行宣言,以此作为精神信仰让自己有意志力完成下去。

2)建立习惯养成反思表,类似于今天的习惯养成打卡表。如图

习惯反思表

横排为星期,以每周为一个单位,纵向为13个习惯。每当一个习惯有瑕疵或是没有做到,它便会标上一个黑点,直到习惯完全养成便擦出黑点。

3)定时反思回顾。

习惯养成不是一个单一的行动,而是一个闭环的过程。正如PDCA——计划、行动、检查反馈再行动,如此反复,每日精进。

他每日固定的时间,对照习惯检查表格,反思自己的行为。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原意是每日从三个方面检查自己,后来引申为每日多次自觉检查自己。可见,自古以来的聪明者都重视反思自己的习惯。

不妨从现在起建立反思的习惯,把每个小问题看成自己进步的阶梯。

3.规划。

没有规划的人生,是没有方向的人生。事前规划有助于自己有充足的准备,更好地达成目标。他是如何做规划的呢?

富兰克林作为一个普通人家庭的孩子想要过得更好,必须充分利用时间,他的大部分时间需要用于工作,没有读书怎么办呢?

他评估了自己的时间,只有早起和下班后的时间用于读书。

他开始规划自己的作息。如图

日程规划

早上:规划要事,我今日将做什么好事?

上午和下午:主要用于工作

晚上:轻松的事,比如娱乐、音乐、与人交谈等

睡觉前:反思成果,我今日做了什么好事?

从他的规划表就能看出他作息规律,而且计划中的事情都属于重要的事情。可见做计划还有一个好处是帮助自己思考一天是如何度过的?是否一天基本按照自己的计划进行?如此可增强对自己人生的掌控感。

他将人生要事都列入他的规划日程中,严格执行进行反思,这样的人想不成功都难,你说呢?

我希望读到这篇文章的你,能将美好的生命浪费在美好的事情上,以至于在你走到人生的后半生路程,少一些后悔,少一些遗憾。

读完这本书我有哪些行动呢?

抱着试试的心态,我也开启了我的计划。

我评估了一下自己的时间。哪些时间完全属于我自己呢?上午大概一小时,下午大概两小时。也就是说重要的事情,需要整块时间集中精力完成的事项。我要在这两块时间内完成。

上午:起床仪式,晨起瑜伽,专注时间:写作半小时,锻炼半小时。

下午:修改文章。阅读解决自己困惑的书籍,停下来思考令自己烦心的事情,又或是抽空去看看爸爸或者是妈妈。

晚上后:基本不干太动脑筋的活,主要用于反思和记录一天的成果和想法,跟家里人聊天、陪娃或读娱乐的书籍。

好啦,今天的文章分享完,我想告诉你的是别小看这些不起眼的小习惯,行动起来才真正发现它的力量。

王尔德说过,“起初是我们造就习惯,后来是习惯成就我们。”如果你觉得改变自己太难,不知从何下手,不妨这三个小习惯开始吧,一次只攻克一个,先持续30天再说。

我已经开启了我的习惯养成计划,你呢?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