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饶风物
一地有一地的风物。
所谓“风物”,倒不仅仅是指具体的风景与物品的集合,而是观感上给人的别有不同。
两趟古饶之行,最开心的就是可在它开阔、平整的道路上飞奔。
车不多,道路通畅,一脚油门就是一个景点。
和我们印象里的拥堵、颠簸、狭窄、破旧大不相同,一马平川,麦子熟透的季节,路边的风景也是好看。
不由得会想起南湖南面的那条插过“中国烈山”大牌子的煤矸石大路,灰尘漫天,小心翼翼的避着坑坑洼洼,一辆大货横冲直闯贴着你的过去。
境遇极为相似,都是千年的老妖熬成了仙。
交通的便利之于古饶尤其重要。
它是烈山区的南部边陲,尽管此地到宿州繁华处比如万达广场也就开车十来分钟,但咱毕竟是淮北人,心里惦记着的总是相山,那是我们的城。
从相山自驾游过到古饶这边来,如今也只是四十分钟的车程,小城的好玩者游淮北人的“红旗渠”,攀飞石山,赏十里长山画卷,等同于说说说笑笑的事情。
交通的通畅、便利,把相山人与古饶的心理和空间距离拉近了。
“古饶”之名雅,小城地名显文雅的都有历史文化底蕴,比如临涣,比如百善,比如柳孜。
有说古饶的“古”通“谷”,谓“谷物丰饶”之意。此说当然有一定的道理,此地为皖北著名粮仓。
老话说“民以食为天”,对老百姓来说啥“饶”都是弯弯绕,唯有谷饶最踏实。
五月底收割的季节,田野里忙碌着的联合收割机,唱的就是“谷饶”之曲。
但谷饶之“饶”却不单一,例如古饶张庄所辖自然村周庄的西瓜,在小城里也是大名鼎鼎。
大号叫“冰糖麒麟瓜”,文绉绉的绕口,都喜欢喊它的小名“8424”。
我知晓它的名声是在小区的购物群里,不断听到有人嚷嚷要买西瓜就买8424。
没想到在这里见到了本尊。
在合作社里帮着打理的赵师傅,说今年刚入夏昼夜温差太大,一茬瓜的味道受到些影响;这几日温度上去了,二茬三茬瓜味道会更好。
8424这瓜果然不同凡响,头茬瓜打开个个红瓤,汁水满溢;瓜子少且小,似有若无。
入口甜味厚重,瓜汁润喉。
我是头一回进瓜棚,也是刚刚知道西瓜可以一茬茬的出。
一个棚子也就是一亩多地的面积,瓜果万余斤,想想收入也不是个小数目。
去古饶的草庙村,为的是看它的红色景点。粟裕带着他的指挥部在这里住了三天三夜。
同时入驻的还有部队医院,存留了一些至今让百姓传诵的故事。
指挥淮海战役的几个主要将领,只有粟裕将军的骨灰部分撒在了他曾经战斗过的地方萧县蔡洼,他的纪念地也因此备受淮北人民尊崇。
给我们讲解的是草庙的村主任,叫赵先强。小伙子利索,红色故事、背景摸得清,对这处红色景点的打造花了心思。
古饶这地方有意思,每个地名都有故事。
小赵村长出生在草庙下辖的鸳楼村,村名就是鸳鸯栖息的往事。
鸳楼村也有名气,曾是十里八乡出了名的豆腐村,早前家家磨豆腐,鸳楼村的地锅豆腐有一种特殊风味。
它创立了一个品牌叫“银洁”,成为了地锅豆腐的翘楚。
小赵主任的小名就叫“毛豆”,也是磨豆腐得名的缘由。
听说我周日在石山孜那边看遗迹,便千呼万唤的邀着到家里来。
我怕扰人麻烦就想走,他说都是地里的东西,随便拔几样新鲜的吃个烙馍。
进屋看见桌面上摆得真还是新摘的豆角、黄瓜,加些芝麻盐、豆豉。
小院灶火烧出了烙馍香。
久违的气息,闻着便满心欢喜。
小赵的父亲是乡间办厨事的大师傅,过去是走村串巷给亲朋帮忙,现在拉了个队伍,包办个上百桌流水席驾轻就熟。
如今风气大变,周日中午喊着到家里吃烙馍就是吃烙馍,客气一下问你可喝酒,你摆摆手他就不再让了。
以往跑乡间跟朋友在家里喝酒,正着身姿进来,你要不喝个东倒西歪的,主人是绝不会放你出门的。
这个简单的烙馍餐吃得我是心满意足。
古饶的赵集街上有个民俗馆,吾友李原野题的馆名和门对子,写得肉乎乎的耐人寻味。
民俗馆不大,石墙老院老屋,另搭些棚子,一棵老树遮天蔽日。
它的味道正宗,显得故旧的环境里放着许多农具、家什老件,墙壁上配着相关的老照片。
很真切,没有将过去的日子的痕迹放到殿堂里的那种虚幻的炫耀感。
让我略有些诧异的是村级民俗馆里,竟存有汉画石像,还有些陶器、瓷器,看着很像文物。
都是地里捡来的,或是庄户人家捐赠的。小小的村级民俗竟有如此的底蕴,古饶之古,也是名不虚传。
最感不可思议的就是十里长山,它是如此美貌,却叫古饶藏掖得那么严实。
简直就是小城的一处暗香盛景,带着梅花的墨痕。
平原地区是少有深潭的。
山是新开凿的剖面,嶙峋峻拔,而潭水碧绿。
你会想到李白的句子: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那是皖南山区的景。
沿山沿水栽满桃树吧,或是种些梅花。
若是有雨,水面笼罩上朦胧;或是月上山巅,倒印于潭中。
定是美得不可想象。
作者相关文章
关注马尔的视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