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点工与“社会异化”问题

今天(周日)上午,家里请了一个钟点工,主要是擦玻璃和做厨房的卫生(以往我是自己做的,一周也要做一次,很辛苦的劳动)。她做得比我平时自己做要彻底和干净得多,而且动作非常迅速,劳动的效率很高。从这件事可以得到的结论是,分工有利于提升劳动的效率和质量,专业的事情是需要交给专业的人去做,才能更有效率和效益。
但是 马 克 思 主 义的理论认为,分工导致了劳动的异化,也造成了人的异化,这种异化是社会 阶 级 压 迫 和不 平 等的重要原因,是需要“消灭”的社会不公正现象。
三个小时的钟点工,付出了一百多元劳务报酬支出,钟点工通过劳动获得了生活资料,我则因此得到了“码字”和进行这个“玄思”的时间。显然这种分工,让我们各自获得了“生产”的优化,在各自擅长的领域为社会做出了自己的贡献。但是,从人的全面发展的角度讲,这分工也的确造成了人的“异化”----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某种程度的“固化”现象,对于我们二个人,其发展都出现了某种程度上的“片面”化,即著名的西方马 克 思 主 义 学者马尔库赛所批判的“单面人”的社会现象。
那么,我们应该怎样正确地理解 马 克 思 主 义的这个“异化”理论呢?怎样运用这个理论去分析社会现象,批判和建设社会呢?这是一个值得进一步思考的问题。
这样的一次“玄思”的过程和愉悦的思想体验,让我对 马 克 思 主 义 理论有了更深刻的“体会”,它是一种与日常生活紧密结合的,来自于人的生活、生产实践的理论,是一种思考与批判现实社会和世界的思维工具。这让我对我大学和研究生阶段所学习的专业----马 克 思 主 义 哲学更为“佩服”了,马 克 思 主 义 理论是伟大的、有用的理论,马 克 思 作为世纪伟人当之无愧,坚持马 克 思 主 义理所当然。
“乱七八糟”的“玄思”,带来的感觉很奇妙。不由得想起了法国哲学家笛卡尔的名言:“我思故我在”。成为“思想着的存在”“会思想的芦苇”是一种很独特人生体验,或许就是马斯洛的“自我实现”的体验吧。估计这种体验,那位勤劳的钟点工是不会有的吧?但是她可能获得得到满意的报酬和客户的真诚感谢的“自我实现”体验吧?这是不是正是马 克 思所讲的“异化”的表现呢?是不是社会不够 公 正的表现呢?对此应怎样理解呢?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