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期一字】说“书”

2018年1月已过半月有余,【每期一字】系列也出来两期了,本期继续这个系列吧。每日晚上出去闲走,当走在人行天桥之上,望着那桥下夜景,想起一句话,繁华之后也尽是落寞,道不尽也说不完。千古之下,唯有书纳万言。那就来说说这个“书”字吧。

说起“书”,可谓是家喻户晓。“书”,分有形之书与无形之书。有形之书,自然是有其实际载体为依托,比如龟甲、兽骨,比如竹简、木椟与绢帛,再比如纸张,等等;无形之书,自然也是包罗万象,口耳相传也是一种书。有人说,人活一辈子就是在写一本书。言而总之,书,对于人们来说,很重要性。

“书”,有记载、书写之意,可以指称书写之动作,亦能指称书写之物,即谓之“书籍”。关于“书”,可以想起很多,有成语,有名言,也有谚语和歇后语。有反映人世至理的,如“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尽信书,不如无书”;有形容学问渊博的,如“博览群书”;也有形容人世罪恶的,比如“罄竹难书”;还有的说明人世之刻苦的,比如“映雪读书”。如此种种不胜枚举。由此也能看得出,“书”与人世结下的渊源可谓之深,联系可谓之紧。

闻古人云,“仓颉造字,天雨粟,鬼夜哭”。何至于此?其实想来说复杂也复杂,说简单也简单。文字是神秘的,人类掌握了它,鬼神便不能“欺骗”,鬼神焉能不怕?这自然是虚妄之言,但文字自诞生那一日起,便成了人类自我表达的工具,以及言语交流与信息传递的载体,当然就是人世间最为重大的一件事,怎么能亵渎它呢?故而古人如此想象鬼神闻之的态度。

从远古的陶土、瓦片或树叶,到龟骨、兽骨,再到竹简与木牍,甚或丝质绢帛,以至于后来的纸张,随着这些人类记录言语载体的变迁,人世之“书”悄然形成,累积而来。可以说,它们内在蕴藏了人世之沧桑与繁华,阅尽了悲欢与离合。如果要说,天地之间谁最胸怀广大,我想非“书”莫属。“书纳百言”,确非虚言;同样,“书藏至理”,亦是真事。大凡历史上博学之人,必是与书为友之人,诸子百家不说了,秦汉之后众多的文人墨客所留下的宝贵文献便可为证。

几天前看过一部纪录片,叫《读书的力量》。从名字来看,此纪录片必然讲述与读书相关的事。记得第一集《文明的根脉》开头定场的几句话说得特别好,“千百年来,在中国的很多地方都承续着'敬惜字纸’的文化传统。有些城镇还有专门焚烧字纸的'惜字塔’。人们对于纸片上的文字保留着敬畏之心,他们相信,字为世间至宝,能使凡者圣、愚者智,贫贱者富贵、疾病者康宁。这些附着着字符的纸张,不但记录着历史、传播着文化,还印刻着人类文明的密码,蕴藏着改天换地的神奇力量。”这么一段话给予带字的纸片和“书”籍以充分的肯定和评价。诚然,历经百年千年,任人世之流转,唯有它们与天同在,又怎么能不伟大呢?

古人还有言,“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这话最初产生大概也是深知“书”藏智慧,一种可以改换人间的智慧。不过,“书”,在我看来,就是前人经验的留存,没有那么厉害的地方,人们只当有敬意即可。还有一句歇后语,这么说的,“孔夫子搬家——尽是书(输)”,这可以从侧面形容一个人拥有的藏书之多,但是否博学就不得而知了,因为总有些人喜欢拿着“书”来装裱门面,显摆而已,不值一提。

说到这,其实还有一句话,人们常挂在嘴边的,“尽信书,不如无书”。这告诫人们,“书”虽珍贵,其传承的先人与前辈之智慧和经验,毕竟还是前人之遗存,是前人根据其经历而得,切不可“迷信”之,否则就是“死读书”。有个成语就是来形容这个的,“纸上谈兵”便是,这个成语通常用来形容只会记书上之话而不知因地因人而异变通之人。

有些时候吧,“书”是好是坏,是对是错,并不在“书”本身,关键还在看书的人。其实这道理,谁也都懂。至于为何还是会有“纸上谈兵”或“死读书”之人,恐怕也不能尽以愚蠢而论之,毕竟每个人的经历或阅历都是不同的。就拿赵括来说,后人尽可以嘲讽他不知变通,但也许只有他自己最知道,倘若有时日,他未尝没有成功之时。说到这,有些命运主宰的味道。但我要说的是,我越来越明白,“书”可以使人明理,也会使人陷入一种“执着”,当无法从书中“跳出”之时,人便会被“书”绑架,那样就是人类最可怜之时。

就像如今的AI技术,它固然给人们带来各种各样的便利,但谁人能预测未来的AI,到底是人在操控它还是它在操控着人。这样说有些悲观,我还是相信,人类将始终是主宰者,不管AI发展到何种地步,都比不上人类大脑之精密。有些扯远了,说回“书”上。

刚说的这些是“有形之书”,还有“无形之书”。这“无形之书”常听长辈说,“我吃过的盐比你走过的路还多”。这可以说是一种阅历的体现,这“阅历”便是“无形之书”中较大的一类。前文说及,人活一辈子犹如写一本大书,这自然也是“无形之书”。“无形之书”虽然无实体来承载,但其自身之分量却依然不减。

当今互联网技术普及,各类电子书盛行于世,与纸质书并肩而立,此是技术的进步,也是人类的福音。除了携带的方便,还有传阅之便利。只要有网,无论何时何地皆能做到。然而总有人感叹纸质书的衰落,大可不必过分担心,两物并存,各取其长而已。纸质书也好,电子书也罢,如果说电子书之前,“无形之书”是口耳之书,那这之后,“无形之书”便通过新技术实现的自我更新而和“有形之书”搭上了关系。

无论怎么说,我们对于“书”的态度还应是一如既往的,谨慎待之,善以用之,唯此,方不辜负其价值。本期的一番【书论】,且到此,多半还是笔之所触,甚或闲谈。望您喜欢,下期见。

(0)

相关推荐

  • 《淮南子》卷15兵略训诗解13胜定后战无为应变

    <淮南子>卷15兵略训诗解13胜定后战无为应变 题文诗: 权势必形,吏卒专精,选良用才,官得其人, 计定谋决,明于死生,举错得失,莫不振惊. 攻不冲隆,而城拔也,战不接刃,而敌破也, 明必 ...

  • 精神气

    精神气,是古代哲学的重要术语,也称精气神. 精气神的哲学前提认为:世界上的一切,从微观上讲,都是由精微物质构成的,比如基本粒子.关于有形与无形,是与主体观点相关.比喻当人们从形态结构时所观察到的是物质 ...

  • 无形的东西能卖出去,卖有形的东西还算个事吗

    我对赚钱的理解是什么?先卖思想.先卖价值观,思想价值观卖出去了,才能考虑卖产品卖服务. 无形的东西能卖出去,卖有形的东西还算个事吗? 赚钱靠脑子. 先有一个花钱的脑子,才会有一个赚钱的脑子 有用的信息 ...

  • 365天,365个字,读字感悟(第323天,“巫”字)

    巫 阿基耐 - 阿基耐 第三百二十三天,"巫"字 巫(wū)字,由工字和两个人字组成.工字上横代表天,下横代表地,中间一竖代表人.顶天立地,沟通天地:在工字左右有两个人字.指巫师是 ...

  • 周易:字含书韵品自高

    经常拿一些拙作请教前辈与同道,诸师友看过作品后,都不约而同地劝告于我,目前的书写技法已然成熟,接下来就不要再把全部的时间和精力耗在研究和书写技巧上,为一技一法而计较无休,会使眼光逐一时之利而轻视致远之 ...

  • 【凡夫沙龙】你会看书名长达20字的书吗

    [读者来信]最近在网络书店里发现一些书名特别怪异,比如<你要爱上自己,给她饭吃,给她水喝,给她情书><如果你爱上了藏獒,就不能指望他像鸡一样给你下蛋>等.想想以前接触过的图书, ...

  • 4000字小红书视频笔记运营干货,教你快速打造爆款笔记

    2021年仍然是短视频快速发展的一年,小红书平台也给予了短视频笔记巨大的流量扶持. 根据千瓜数据统计,视频笔记在近7天.近1个月.半年内.近一年的笔记最高赞和热度笔记前十条平均点赞数量都高于图文笔记. ...

  • 4.23世界读书日 | 上苍赐人以三书:有字之书,无字之书,心灵之书。

    上苍赐人以三书:有字之书,无字之书,心灵之书. <书生> 上苍赐人以三书, 一曰有字之书,二曰无字之书, 三曰心灵之书. 有字之书,文章著述也. 往圣先贤著经典,诗仙词圣书佳句. 以文章传 ...

  • 画眉深浅入时无,双鸳鸯字怎生书 宋·欧阳修

    <南歌子·凤髻金泥带>宋·欧阳修 凤髻金泥带,龙纹玉掌梳. 走来窗下笑相扶.爱道"画眉深浅,入时无". 弄笔偎人久,描花试手初. 等闲妨了绣功夫.笑问"双鸳鸯 ...

  • 【每期一字】说说那些年关于“雪”的故事,忆忆那时之岁月!

    今冬的第一场雪,准确来说,是雨夹雪,纷纷扬扬地飘洒着,想起了路遥在<平凡的世界>里开头的那段话,"细蒙蒙的雨丝夹着一星半点的雪花,正纷纷淋淋地向大地飘洒着".那本期就来 ...

  • 【每期一字】如果历史会说话,它会说些什么呢?今天我们就来聆听一番吧!

    一个人有了坚实的自我,他在这个世界上便有了精神坐标,无论走多远都能够找到回家的路. --周国平 我有一个梦想,那是与历史对话,与历史交流.曾记得郭德纲经常引用的一首定场诗,"道德三皇五帝,功 ...

  • 【每期一字】说“和”

    提起"和",你会想起什么?也许你会想起一堆与"和"有关的成语,比如以和为贵,和气生财,和而不同--也许你会想起与"和"有关的故事,比如&qu ...

  • 【每期一字】说“年”

    提起"年",每个人都能想起很多与"年"相关的.不同的民族里,迥异的文化中,西方有圣诞节,而我们有春节,"年文化"可以说是有着异曲同工之妙.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