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灾害中,为什么在国内较少看到出动直升机救援?

据四川省政府新闻办公室消息,6月24日凌晨6时许发生在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茂县叠溪镇新磨村的高位山体垮塌,目前造成141人失联。灾情发生后,各方力量立即展开紧急救援。

不言而喻,直升机救援已然成为抢险救灾不可或缺的力量。***陆军第***某陆航旅于12时组织力量赶往救援现场,首批次两架直升机搭载直升机野外指挥组和15名成都军区总医院医疗队紧急前往塌方现场展开救援。此外,在民用直升机方面,金汇通航、驼峰通航、西林凤腾通航等公司的直升机目前都正在待命。而在6月25日,中飞院所属的三星通用航空公司的一架Y-12飞机(B-3840)腾空而起,紧急飞赴茂县山体垮塌地区,实施航测任务。

民航西南局也紧急通知:各单位全力配合地方政府做好救援航空运输工作。其中第三点要求,各通用航空公司要立即启动应急救援预案,全面检查飞机状态,配足配强机组成员,完善应急救援方案,细化飞行计划和保障措施。

由此可见空军直升机在第一时间对灾区进行了空中救援,而民用直升机却依然在待命(除了航测)。为什么呢?

我国是个多灾的国家,我看到我们的救灾方式还是官兵负重徒步运送救灾物质,我国已经是世界第二的经济强国了,三公消费更是水涨船高,为什么不多买/多造一些救援直升机?是资金问题还是技术问题?

事实上,直升机的出动,要受到许多客观条件的限制。低空空域天气往往复杂多变,飞行事故往往出现在这个空域。许多地区地理位置多背山临水,既是山谷也是河谷,其间变切风多,对于低空飞行器杀伤力极大,而直升飞机结构复杂脆弱,因此飞行风险巨大。

特别是地质灾害发生后天气、地磁情况往往异常,对于直升机飞行干扰严重,总不能救人不成自己反成救助对象吧;如果灾区海拔有点高,很多直升机飞不了。

美国国家运输安全委员会(NTSB)提出了直升机发生事故的21种第一事故原因,它们是:发动机动力丧失,飞行中与物体相撞,失去控制,机身/部件/系统失效/故障,硬着陆,飞行中与地形/水面相撞,侧滚翻转/飞机颠覆,天气,失速/带动力下沉,螺旋桨/旋翼与人接触,空中相撞,在地面/水面与物体相撞,起火/爆炸,突然机动,轮式起落架损坏,机翼/旋翼、吊舱、浮筒或尾翼/滑撬被物体挂住,下冲/过冲,失踪,多种原因/其他及不确定因素。

陌生的山区飞行,高海拔、气流这些一不小心就会引发坠机。这些有限的资源怎么用,这需要指挥部做统一的分配协调。比如第一时间飞机主要用于勘察,了解受灾面和损伤度,勘察道路情况、是否有堰塞湖等等。飞行员同时会了解气流情况,留意着落点情况,将这些信息整理以便后续支援赶到的直升机部队尽快熟悉,降低风险。空军指挥部门还要建立临时空管系统,避免飞机多的时候安全飞行,撞机的危险不是没有的,尤其在山区。后续随着资源的丰富,直升机肯定会用于运输救援人员和医务人员及重伤者。事实上现在已经用上,说明支援已经陆续到达,可调配空间已经增大。

而且飞机首先应该是运送救援物资、通讯基站而不是人,因为相对道路受阻的情况下,人员可以徒步进入,而物资很难。所以很多时候部队是先头小分队先进入,然后建立通讯点、着落点,然后定坐标通知直升机投放物质。适当的时候搭载最急需的求援人员。

另外,在民用方面,直升机出动起降费用颇高。欧美主要是靠商业保险来支撑商业的空中救护。我国大陆方面,山东九九九空中救护推出的最低99元/年/人次的空中救护保险,但是仅限于山东地区的高速公路事故,北京999与中国人寿保险联合推出了航空转运急救险,一年保费分299元和999元两档,中国人寿和安联保险分别与金汇通航签约,在国内推出专门针对直升机救援的保险取名“非常救援”等等,但是目前来看应用和推广都不够,并没有让大众普遍了解。

除此之外,非政府企业需要独立购买航空器,成本高,一般企业无力独立承担其相关费用,财务压力较大,负担大;没有航空救援及相关的行政管理职能,不便于组织、协调及管理航空救援所涉及各主体,飞行员以及机务人员,随机医生、护士等资格标准较高,企业招聘困难,还有就是低空飞行审批流程复杂,中国作为通用航空救援发展中国家,各种通用航空救援模式正在逐步摸索之中,以建立适合中国自身的航空救援模式。(部分内容整理自网络)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