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秦书day86:《授课后记》之如何理解供给侧结构改革~
今日5月18日,是为国际博物馆日。今年博物馆日的主题是恢复与重塑。虽然是博物馆日,没有能好好参观参观博物馆,净忙些琐事,也是无奈。晚间快十点的时候,想到一件事,我要写一篇《授课后记》。
这周一和周二分别给20级电商和市营班讲授了《“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在这章的第一节里,重点讲述了“贯彻发展新发展理念”与“深化供给侧结构改革”。其中,“供给侧”的理解,我当作了难点之一。理解“供给侧”,可以先来想一下,这里面的“侧”是什么意思。
我们通行的理解,“侧”,从人则声,《说文》解释为“旁也”。清人段玉裁进一步解释道,“不中曰侧”。今天从金文字形来看,似乎只能看出“侧”表示倾斜之义。照《说文》的解释,侧,意味“旁边”之意。我们或许这么猜测一下,“侧”表示倾斜在一旁之意。我们今天有“侧重”一词,虽然是双音节词,但表示的也是有所倾斜的意思,与单音节“侧”字相去不远。
如此来看,“供给侧”可以理解为倾斜于“供给”这一边,进而引申为“侧重于供给”。这是我对“侧”的理解。另外“供给”就不难理解了,自然表示的是“提供与给予”之意。这样连起来,“供给侧”即为从供给这一方来想办法(转发展方式)。与“供给侧”相对,是“需求侧”,即从人们需求这一边考虑问题。
世纪之初的一些年,我们国家发展靠三样,分别为“消费”、“投资”、“出口”这三样,这三样又形象地被称为拉动国民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我记得,我在高中的时候,我们政治老师在讲到国民经济的时候,常这么说。那时候,国家想拉动经济增长,多是想如何刺激消费者拉动内需,比如国家出台个降低银行存款利息,再或者国家自己砸钱搞基建投资,再或者国家出钱鼓励出口企业走出国门。总之,那个靠“三驾马车”的时代,基本上等同于国家依靠多花钱来刺激市场中的各种需求,这便是传说中的“需求侧”。我们得问问,那样的“需求侧”好不好呢?
举个例子来讲,某甲开一家餐馆。从需求侧考虑,他可以采取打折的方式,也可以采用搞促销活动的手段,比如进店消费满多少元送相应的礼物等等。这么来做,一次两次效果很好,但长期这样干,定要吃亏的,因为耗不住呀。人们都是喜欢贪便宜的,肯定喜欢天天打折促销的餐馆。问题是,开餐馆是需要成本的,若只是一味砸钱卖吆喝,只会朝不保夕。在我身边,就有这样的例子。若从供给侧考虑的话,即是从自身这一端出发,主动去研发菜品、提高服务、改善环境,即便在消费者看来,价格是高了一些,但消费者还有一个心理——一分钱一分货。所以呢,从供给这一端来做,着力提高质量,优化菜品结构,最终自己会持续得到受益的。
还可以举个例子。有两家面包点心店,一家价格特便宜但味道不怎么好,另一家价格虽然贵但口感颇佳,结果不出意料,消费者仍然愿意多花钱去口感好的店里购买。这个例子再次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唯有注重质量才是王道。
好了,写到这,我要说的问题答案就出来了。我们国家一开始是“需求侧”,现在逐渐转为“供给侧”,原因就在此。我们需要的增长是一个持续而深远的增长,而不能仅仅是数量上的,这也就是我们在面对“需求侧”带来的问题而作的转变。差不多2008年以来,到如今,我们国家提“供给侧”的次数越来越多,这也一次一次地表明我们国家越来越注重高质量发展,而不仅仅是曾经的高速度发展,从这几年我们的经济增长速度也可以看出这一点。
所以,“供给侧”说得再直白些,即为“生产侧”、“企业侧”。我们国家要转型,就必须冒着降低经济增长的速度这一代价。从这些年转型过程来看,我们国家持续推行“供给侧”改革,持续推行“三去一降一补”做法,不断优化市场供求结构与经济结构,不断培育高素质的人力资源,我们收到的效果也是越来越明显。
进入新时代以来,我们国家的经济已然处于由高速增长转为高质量增长的阶段。我们的核心竞争力在逐渐变强,曾经世界上最大的“中国制造代工厂”慢慢蜕变为“中国创造主工厂”,我们“供给侧”改革的效力正不断得到显现。在未来,我们国家将会继续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继续激发各类市场主体,积极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信明日的中国必将取得新的成就,且让我们拭目以待吧。
授课后记就到这,明天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