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帆齐微刊:心理学辟谣:什么是“最佳生育年龄”?
今天我们来谈一个严肃的问题:
什么时候生孩子最好?
近日,在国家卫健委的新闻发布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院长乔杰介绍称,要想生一个健康的宝宝,最重要的是适龄婚育。专家表示,女性从22岁到28岁都是生育的良好时机,生育健康孩子的机会也更多。
这段“最佳生育年龄”的发言,很快登上微博热搜,引发热议,甚至被一些人认为是“催婚”信号。
1
到底什么是最佳生育年龄?
国家卫健委(原国家卫计委)数据显示,我国女性的最佳生育年龄为24-29岁,而35岁以上高龄妇女生育,发生妊娠期合并症、并发症以及出生缺陷的风险将会显著增加,可能影响妇女和子代健康。
我国民间也素有“超过35岁生的娃没有年轻时生的健康”“生孩子越早越好”的说法。
然而,近几年,越来越多的人对此产生了质疑。
有专家指出:
在讨论“最佳生育年龄”时,只是一个概率上的“最佳”。
目前普遍建议的“最佳生育年龄”是以妇产科操作为基准的,说得通俗一点就是,从受孕、难产发生率、婴儿存活率这些方面来综合评估的结论。
而这些并发症的风险都是以“千分之”为基础的。即使是并发症发生率最高的年龄组,出现任意一种并发症的概率,也没有超过30%;而就算是风险最低的年龄组,也有超过18%的几率出现并发症。所以,“最佳”的优势并没有比“非最佳”明显很多。
相反,过早生育为女性带来的风险却是呈指数倍增长的。
现代妇产科学指出,女性晚婚晚育有利于生殖系统健康,推迟初次性生活和推迟初次生育,可以极大地减少宫颈癌等疾病的发生率。
国外研究发现,相比年轻人,30岁以上的女性生育并不会对自身造成多大伤害,反而会对健康和寿命有益。
在“生育如何影响女性健康程度”的研究中,科学家对一批45-95岁女性进行了调查,发现那些自述在中年、老年感到十分健康,且没有慢性长期疾病的女性,拥有第一个孩子的年龄平均是34岁。
在“生育如何影响女性寿命”的研究中,科学家对1890名妈妈做了深度访谈,询问了她们当前的健康状况(慢性疾病、身体灵活性、自测健康程度),并取得了一系列数据。在对社会经济地位、学历水平做了调整后,最终得出结论:第一次生育年龄在34岁的女性,要比18-20岁生育的女性,拥有更长的寿命和更健康的身体。
不难理解,过早生育造成对身体的过早、过多损耗,健康程度自然不如身体条件成熟的妇女好。
那为什么临床确实有“高龄产妇”胎儿流产、早产以及畸形率明显升高的说法呢?
那是因为我国有老夫少妻的传统,高龄产妇的老公往往年龄更大。英国《每日邮报》指出,97%的基因突变都是因为父亲的年龄导致,母亲的年龄则完全没有影响。一名40岁父亲的子女拥有潜在破坏性基因突变几率是一名20岁父亲的子女的2.5倍。
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医疗技术不断提高,很多传统生育风险都可以通过孕期保健进行规避。
数据显示,高龄产妇在健康的维护和产检方面的重视,可使妊娠及分娩期并发症的风险降低一半以上。
甚至有专家提出“对不吸烟、血压血糖正常的妇女,40岁以前都不划为高龄”的意见。
因此,你应该明白,抛开男性的年龄以及生育对母体的影响等因素,只以妇产科作为标准的“最佳生育年龄”并不科学。
2
生和育是两件事情
生孩子简单养孩子难。
然而现实是,很多老人把“谁不是一边上班一边把娃养大,怎么到你这就那么矫情”挂在嘴边,这是对女性和孩子极度不负责
生和育到底还是两回事。
一个22岁的刚毕业的大学生,可能还是个职场新人,刚工作就怀了孕,这意味着她的工资可能连自己都养不活,她的父母还没有退休,她和老公还是两个没玩够的“孩子”。一下投入到育儿的行列,谁带孩子、谁赚钱、谁做家务……一大堆现实问题堆在眼前。
哥本哈根商学院的一项研究发现,女性在25岁及之前生育的话,基本不会再有机会赶上不生育的女性所获得的收入,而35岁之后生育则影响不大。
有人说:这个社会需要的妈妈,是既能站着把钱赚了,又能站着把娃带了,既要赚钱养家,又要貌美如花。
“妈妈是超人”,这种说法本身就是对女性的绑架。
女性的黄金就业年龄是22-35岁。在这13年内,怀孕+产假+哺乳假,至少有两年时间是无法正常工作的。
即便是孩子不需要哺乳了,随之而来的是早教、幼儿园、小学……操不完的心。
姚晨曾在一次节目中谈到生育对于女人事业的影响:
事业和家庭是无法兼顾的。
工作时,你根本无暇顾及家中幼小的孩子;而在家中享受和孩子在一起的快乐时光时,却是无法工作的。
职场从来不会因为你是女性而更优待你,时间也不会因为你要生孩子养孩子等等你。
等你拖着个娃娃,多年奋斗换来的文凭因“太麻烦”而被众多用人单位婉拒时,你才发现:一旦职场受阻,就难以从头再来。
所以,每一个选择生育的妇女就必须面对“抱起砖就无法抱你,放下砖就无法养你”的残酷现实。
当然,如果你家里有矿或者老公有矿会赚钱,有不工作,养得起小孩的资本,那你也没必要考虑最佳生育年龄的问题了。
3
生理健康不等于与心理健康
纪录片《奇遇人生》中,26岁的金像奖影后春夏,谈到自己面对亲密关系时,眼里透露恐慌和不安。
她说:“幸福的婚姻是什么样子的,我没见过。”
春夏出生在云南,自小父母离异,父亲坐牢死在狱中。读书的时候成绩差,很小的时候就学会了偷窃,早恋被男友欺骗,她偷走了钱和手机,被家里人关在家里打。在缺失父爱的童年里,她被孤立过、欺负过,长大之后的她,敏感又脆弱。
心理学发现,幼年缺爱的人会有两种心理状态:一种是拼命寻求“真正的爱”而陷入焦虑,一生都在寻找真正爱他的人;另一种是接受了“没有人爱自己”而陷入抑郁,认为自己不配得到幸福,于是选择了回避亲近他人。
曼彻斯特大学心理学教授埃德·特洛尼克曾做过一个非常有名的实验——静止脸实验。
实验开始,教授先让母亲先和孩子热情互动。孩子非常开心,积极响应。
然后母亲再换成一个没有表情的脸,无论孩子怎样做,母亲都一直面无表情。孩子一开始会持续尝试吸引母亲的注意,但最后因为没有得到母亲理睬崩溃爆哭。
经过采集大量的样本后,他发现:0-6岁的孩子会以父母,作为自己的镜像,喜怒哀乐、心理状态都与他们紧密相连,童年时期父母的影响十分重要,尤其是人格成长之前,他们的一举一动影响着孩子的心理健康。
研究发现,如果如果一个人,从小有一对充满爱,能及时回应他的感情需求的父母,则他的性格会多一些阳光的特质,充满自信和安全感。反之,从小没有得到足够情感需求和安全感,那么长大之后,他要么通过各种方式,弥补这份缺憾;要么认为自己不值得被爱,逃避那些想爱他的人。
现在年轻的父母由于生存压力大,忙于工作,选择把小孩子交给爷爷奶奶带,无论爷爷奶奶如何宠爱他,但终究抵不上父母的陪伴。
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
父母高质量的陪伴,就是对宝宝最好的爱。
对于孩子而言,陌生的世界,有很多未知。有父母在身边,孩子会觉得他们就是安全的“源泉”,让他们有勇气探索这个未知的世界。
但是,当父母不在身边的时候,即使有其他人陪着,他们依然没有十足的安全感,这是人类与生俱来的天性。
一个小朋友曾经写过一篇作文,戳中了很多人的心。
他说:“爸爸,你再不陪我玩,我就长大了。”
自从有了孩子,我们就有了软肋,有了铠甲。作为父母,我们总是想要拼尽全力给孩子最好的生活,天价辅导班,昂贵学区房······拼命赚钱,为了孩子,我们可以倾尽所有,哪怕是付出生命,可是结果不是我们想的那个样子。
我们爱孩子,但却没有时间和心思去陪伴孩子。可为什么我们宁愿付出生命,也不愿意多花时间陪在孩子身边呢?
多少孩子明明父母双全,却活成了“孤儿”!
或许有人会说:
我们需要赚钱养家啊!
还房贷需要钱,
给孩子买奶粉需要钱,
孩子上学更需要钱,
赚钱养家和陪伴孩子似乎成了不可两全!
是啊,确实不容易,但这样的难题,不该由孩子来解!
我们没有经过孩子的同意,就让他在这个世界降临,我们给与了他健康的身体,但我们也得给他健康的心理。这个世界很美好,但同样也很复杂,没有强大的自我,健全的人格,你让他如何应对人生的坎坷,人心的险恶。
现在,我们再回到一开始的问题,什么才是最佳的生育年龄呢?
我想你现在已经知道了答案。
可能你会觉得生孩子要考虑这么多真累,不想生,所以文章的最后,分享一个知乎最高赞的故事,也许你会有所改变。
-作者-
水灵威
一个励志做奶爸的男人
《齐帆齐微课学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