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又出个“范雨素”,这次是男的
别山举水老师,是我在简书上关注最早的签约作者,前后已有一年多时间,从他没签约开始,他的每篇文字,我都必看,有的都反反复复的看,虽然之前互动很少,但一直在默默关注。
从文字中了解到,他是湖北黄冈人,是70后,本名,黄亚洲。他在上海维修空调。炎炎夏日,他顶着烈日当空,冬天他冒着寒风刺骨,往往走街穿巷,飞檐走壁,可想而知他的艰辛劳累。
他一直坚持写散文,字句斟酌、用词考究,就连标点符号都认真对待,他从身边的小事着眼,文字真挚朴实,心思细腻、直击人心,总能让人忍不住落泪。
我常想这文字的背后,究竟是怎样的一个人?怎样的一张面孔?
某天,看到他早晨更新一篇《等》,熟悉的文字,熟悉的风格,有种忧伤蔓延开来。后面写到,他今天要做手术,那一刻,我本能的反应就很想去看看,都同在上海。
之前他曾在文章和微信群里都有提到,他修空调从高处摔了下来,造成手臂处粉碎性骨折。
短短几年,他的脚折了(右腿髌骨粉碎性骨折),最近手又折了(右手尺桡骨粉碎性骨折)
一个挣扎在底层为生活奔波劳苦,仅为生存就耗尽了所有的精力心血。
何况他却能坚持在简书写作一年半,没有电脑,用手机一笔一划地写。不追热点,不写鸡汤,不哗众取宠,坚持自己的风格,是简书的一股清流。
悲催的是这次他粉碎性骨折的还是关键的右手,最近他却用左手坚持在写文章回复信息。
当我发信息说我已经上了地铁,一个小时后会到,是宜山路那个对吧?老师回复,嗯,不用麻烦,现在他很落魄。
我回复老师,不会呀!谁都有不顺利时,我又不是特意爬山涉水从外省赶来,巧合都在上海,也是缘份,千万不要有任何心理压力。
其实我之前从没有想过,也不曾见过任何网上认识的人。
那天,简信问他在上海哪里时,老师回复六院,我就用手机导航查了下,是在徐汇区宜山路,上海第六人民医院,距离我一个多小时车程,也不算远。
一路紧张激动不已,找到骨科大楼,前台护士说14号往最里面走,昨忘带眼镜,眯着眼边走边看门牌,老师在走廊上用左手举起向我打招呼,哦,就是他了,没有他文字里说的瘦小呀!
见到他的那一刻,倒并没有什么生疏感,仿佛是认识很久的老朋友,抑或是邻家大哥,我开始竟都说家乡话,直到放下背包,坐稳在病房里的椅子上,才想起我们并不是一个地方的。
老师问我,是从哪里过来的,我答“浦东”。
病房里有三张床位,其中有一个是我老乡,我在窗口朝外看了看,感觉这医院好高大上,先找了好几圈,像人迷宫,老师说,这里很不错,骨科更是国内有名。
哦,那就好,你的手感觉好点了吗?
他说,好点了,当时手术整整做了六个多小时,痛不欲生,当晚痛得整夜没合眼,根本就无法入睡……
我可以想象,因为我也做过手术。
关注你文章,知道你26号手术,但我没有简信问候,是怕你刚手术后种种不方便,老师说,许多简友都很关心他,很真诚热心,有的甚至说要从外地来看他,他觉得自己认识的好人真多。
是你的磁场啊!我说,是因为简书这个平台,我们才得以认识,而且还从线上走到了线下,还结识那么多志同道合的朋友,这也是文字的强大力量。
老师说,他当初是在公众号上知道简书app,是从2016年1月开始在简书写作,专写散文,他的文章70%都上了首页,去年12月份老师成功签约作者,虽然当时他的粉丝还不过千,但文章都是同一个方向,专题篇幅足够。
希望有一天,我也能写得像你那么好。
我都是自己的阅历,是吃的苦太多,每次在看到一点希望曙光时,命运又让我狠狠地跌一跤。
他说自己文字受席慕容影响很大,喜欢唐诗宋词,并喜欢做摘抄背诵。
“上天是要磨练你啊!每个人都有他的发展时区,相信你以后的岁月一定顺风顺水,有的人很年轻就有成就,但很容易沉不住气。你不写鸡汤,不搞噱头,你的文字是属于纯文学,可能不会一下爆红,但是可以留给后人,能一直一直流传下去的,是中国文学的希望。”
就在我们说话那会,有人发信息说,别山老师的那一篇《蘑菇》被选为初三语文阅读理解题,真替他开心。
别山老师说,文字要么优美,感情要么真挚,思想要么深邃,文无暖意便是失败。
我们又聊了各自的家乡,我提起湖北黄冈很有名啊!学生试卷都是你那里的,黄冈中学声名在外,如雷贯耳,老师说,现在差多了,以前进黄冈中学,就是一只脚踏进了清华北大。
我提起我的家乡是安徽安庆桐城,老师竟然对桐城非常了解,说桐城出才子文人,清朝有个“桐城派”,对中国文坛影响深远,惊讶于老师的见多识广,博学多才。
但聊得最多还是关于写作,和一些共同关注的朋友,爱文字的人多是感性、良善、敏感的。
别山举水老师92年高考,因临时身体状态不好,只差几分落榜,让全村人倍感意外,从此命运走向了不同的方向,许多比他成绩差的经过复读,都考上了好大学,生活得光鲜体面。
而他父亲病危,家庭条件不允他复读,尽管他升中学曾是全镇第一,读的是县重点高学,那又如何?浮生的悲欢不由自主。
当他踌躇满志的前往沿海广东寻梦,梦想能闯出一片天地时,谁知到达的第一夜,高中毕业证,身份证,全被小偷偷走,任何稍好点的正规工作场所,都不肯给他一个试试的机会。
无奈,十几岁淡薄身躯的他,只能在私人小工地上挖土方,靠出苦力蛮力维持生计,辗转在各城市的夹缝中求生存,鞠躬于社会的最最底层。
在不可抗拒的命运洪流里,一点点与自己妥协,与命运妥协,文字曾一度离他渐行渐远,环境氛围能逐渐磨灭掉一个人的所有激情和梦想,让人变得麻木,所谓“人穷志短”,这都是命运的捉弄安排啊!
司马迁曾说过,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衣不蔽体,食不饱腹的他哪里还有空余的心力去练习写作呢!
高考的几分之差,一生就是不一样的活法,毕业证身份证的丢失,让本来起点就低的他,更加卑微如蝼蚁,强悍的终究是命运!
96年,别山举水老师辗转又到武汉菜行做了两年搬运工,起早摸晚,省吃俭用,终于积攒了一些钱。他用这些钱,在一家职校简单地培训了两个月,掌握了一些电子基础知识,也认识了一些朋友。
97年再去广东时,很顺利在一家电子厂谋了份技术工的活。工作轻松,时间充裕,他可以有更多的时间做自己喜欢的事。
在这期间,他的父母相继过世,哥姐早已成家,各自有各自的生活。除了老家一幢破旧的土坯瓦屋,他什么都没有了,形单影只。
他开始把业余时间都用来写文字,文章也曾被东莞电台和武汉电台多次播出,2000年时,曾获广东东莞某电台征文大赛一等奖,有文字见于《外来工》杂志,也有文字被当作中学阅读理解题。《读者》《青年文摘》意林也都有转载。
在广东的那一段生活,让他形成了自己独立的性格,穷人的孩子早当家,有了当家的意识。他以自己的视角看待这个世界,不再轻易盲从,清楚自己需要什么,该要怎么去做。一个人不一定适应每种土质,但总有一种合适的土壤最宜于自己生长。
在这人世间,有些路是非要单独一个人去面对,单独一个人去跋涉,路再长再远,夜再黑再暗,也得独自默默走下去。此后的年月,他一个人拼搏,当然也离不开朋友的帮助,慢慢的积攒,盖了房子,成了家,还有一对可爱的儿女。
成家立业后,忙于生计,各种压力琐碎,他的生活里没再写文字。直到2016年1月才再次拿起笔,拾起十几年前的梦想,这次,他不打算放弃了。
听完老师对往事的诉说,我感慨万千,有种同病相怜,惺惺相惜的感觉。
我在医院待了近一小时,看到有护士拿盐水过来,要挂三瓶,让他躺在那里,心想我作为一个网友、一个学生,看着他这个样子,是不是不妥,会让他觉得尴尬,就起身告辞了,后又后悔怎么那么快就走了呢!
唉,或许不会再相见了,我在上海不会待很久,老师说,此生,不管在何处,希望彼此一生平安!
我说,好的,后会无期!但文字的路上,会一生追随!
第二天,别山举水老师同病友们都被搬到另一处的分院,因为总院床铺严重不足,做完手术的统统都另移他处。老师在群里说,分院环境极其糟糕。
至少还要在医院待一周消炎观察,鉴定伤残等级,可能达九级,听着都让人心惊,心痛,老天!你何苦要这么一而再的折磨他,即便是铁打的身躯,也难以承受几年内的连续事故,对身体和精神都是巨大的摧残啊!
端午节也就跟平时一样就吃点医院餐,毫无任何仪式感,在冷漠寂寥充满药水味的病房里,想必,他心理一定是倍感寂寞,思念亲人的。
希望别山老师好好休养,保持乐观心态,能完完全全康复,不要对未来生活工作有任何影响就好,惟有为他祝福祈祷。
愿他余生都是鲜花和掌声,平安喜乐围绕,所到之处,都是光明和爱!不再有坎坷,不再有伤痛……
有文友说,别山举水的文字有梁实秋风格,也有人说像莫言,许多人把他文章打印出来收藏学习,觉得他文字有大家风范。
希望他的文字能被更多人发现喜欢,而不是埋没在人海里,愿他不用为生存被迫谋生,可以主动选择生活,体面且光鲜。
欢迎在下方留言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