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评:怎么处理对材料的复述?

前几日抽空赶回英国,参加了毕业典礼,第二次硕士研究生生活也算是真正的画上了句号。同上一段中传的研究生培养相比,西方的传播学科教学还是有着许多不同的,今后有机会时希望能和读者们分享我的感受。

这段时间由于人在旅途,也没能及时回复读者的留言,向发来信息的朋友致歉。在这两天发来的留言里,有读者提问说:

老师,对于材料即评,按新闻六要素讲出来,也要150字左右,而有时在给你一分钟即评里可能还没听到精彩处就卡掉了,怎么处理对材料的复述引用,比方高铁霸座,可以说我抽到的是高铁霸座,然后发观点巴啦巴啦呢?

她提到了很多学习评述的同学们,都会遇到的一个难题——如何处理考试所给的新闻素材。

我来谈谈我个人的看法。

如她所言,在大多数的考场中(尤其是校考中),留给考生自由发挥的时间往往很短,可是,你稍微留心一点也会发现,在这之中也还是有着细微不同的——有人可能三十秒,有人可能能说到一分钟。是什么原因造就了这种差异?

显然是考生的表现,而放置于评述的考场中,这个表现则可以理解为说的方式(比如对逻辑的组织、对段落结构的安排),以及说的内容(比如如何复述所给材料、对观点的选择等等)。

针对读者的提问,我着重回答对复述材料的处理原则:

1、不要以大段的复述材料开场

换位思考,如果你是考官,你便能理解这点:很可能你是今天第三十个考这道题目的人,此刻你再来复述它,你觉得我的心情会是咋样?其二,毫无疑问,材料只是引子,我期待听到的是你在对材料消化之后,你产生的新内容,而以复述材料来开场,对考官期待值的构建,似乎不是很好的选择。

2、如果一定要复述的话...

首先是不要绕圈子,你的复述一定要建立在你对你的评述观点非常明确的基础上,去选择你认为最为重要的内容进行复述,你复述的意义在于“各位考官,敲黑板划重点了!你们听这两句我对材料的复述,我觉得它们对我观点的形成非常有用”。你复述的意义并不是“考政治so简单,遇到不会的,把题目抄一遍解释一下,说说车轱辘话就好了”。

另外,复述材料要尽可能打破原有格式,比如对词语进行替换,比如对语序进行调整,尽量不要拿着原材料去读。这是口语表达类考试对考生素养的基本要求之一:要让语言有变化。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