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唯一的“加拿大村”,空置了半个世纪的游子之痛
1、
中国唯一的“加拿大村”
广东省开平市赤坎镇,是中国“五大名镇之一”,而赤坎镇最出名的一个村落,也就是中国唯一的“加拿大村”。
这里最出名的,是独一无二的村民豪宅,和豪宅背后的一场族群迁徙故事。
一说到开平,很多人都知道,这里最出名的建筑就是碉楼。一种集防御和居住为一体的建筑,盛行在兵荒马乱、土匪横行的年代。“加拿大村”的豪宅也属于碉楼,但又与一般的碉楼不同,这里属于中西结合,既有中国传统的灰塑、雕花,还有西方的罗马柱、圆顶、塔尖,远远望去,有一种欧洲中世纪小城堡的感觉。
这些碉楼都是在上个世纪20年代开始修建的,而在全部建成的数十年之后,这个村庄却成为了一座空村,没有一个人居住,这背后究竟有什么故事呢?
“加拿大村”原本叫做虾村,全村人都姓关。它所地处的开平市,是中国最出名的华侨之乡,祖籍开平的海外华侨共有75万人,而现在开平市的常住人口不过68万人。而虾村所处的赤坎镇,更是侨乡中的侨乡,常住人口4.8万,而华侨人数却有7.2万。
虾村就是这座侨乡最具代表性的村庄。
民国初年,虾村迎来了一位海外游子的归乡。这名游子名叫关国暖,多年前独自一人跑到加拿大闯荡,如今衣锦还乡。关国暖回乡之后兴建起了虾村的第一幢豪宅,之后带领着村民们一起去加拿大淘金,典型的一人带动一村,先富带动后富。
关国暖故居
全村人在关国暖的带领下都在加拿大赚到了钱,纷纷回乡买地建房,因为全村都成为了加拿大华侨,所以外人都不再管这里叫虾村了,改成了“加拿大村”。
“加拿大村”的人家不过20户,全部都姓关,他们在海外发财后不仅仅是给自己盖豪宅,还花费了许多精力和财力来建设家乡。
2、
数十年建设家乡
想要“落叶归根”
“加拿大村”所属的开平市,在当初不过是一个中国沿海落后的小县城。在中国历史上,开平一直都是蛮荒之地,这里地理位置特殊,处于“三不管”地带,长期以来都是流寇和反政府人士的藏身之地,地方官府鞭长莫及。
为了镇压流寇和反民,大明洪武九年,官方在这里设立了军屯,称“开平屯”,意思是是“开通敉平”,敉的意思是就是安抚和安定。开平市的名字也由此而来。
明朝灭亡后,大量反清复明的人士又聚集到了开平,因为这里进可以组织反清活动,退可以出海避难。
而到了清末民初,这里又经历了太平天国和各种土匪的洗劫,长期处于动乱和贫穷之中。
为了活下去,开平的村民们不得不抛下故土和亲人,远赴国外打工。
所有人都怀揣着衣锦还乡的梦想,但真正能够做到的还是少数。
但这些少数衣锦还乡的人,对于家乡的建设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开平一带,民风彪悍,教育匮乏,各种陈规陋俗严重影响了当地的发展。那些从海外归来的开平人,不仅带回了财富,也带回了当时先进的国外文明。
比如当时开平的学校多为私塾,教授四书五经和八股文章。而在1905年,清政府就已经废除了科举,但中国的很多地方还是和开平一样,依然在使用应付科举的为目的的教育。
华侨们觉得这种教育不仅落伍,而且是荼毒下一代,于是他们大力倡导新学。1926年,开平的第一座新式小学“小海平学”正式开学,致力于培养“具备民主精神之群众,适应社会需要之公民,校里的各种东西,都致力于平民化、科学化、艺术化、秩序化。
当时开平的教育有多先进呢?他们引进了法国启蒙时期的思想家卢梭关于教育的理论作为教学指导。当地华侨将卢梭的教育理论编成书,大力宣导,对开平的教育改革起到了重要作用,其中最重要的一个观点,就是“给儿童自由发展的空间”。
比如当地笃信风水,华侨直指这种愚昧行为的危害,“不过是一种愚民政策,蛊惑人心,行欺诈取财之术”。
比如当地宗族村落之间经常械斗,这都是多年来为了争夺有限的资源而造成,经常只因为一点小事,就纠集宗室村民进行械斗,互相残杀。最为严重的一次,就是“骑龙马事件”。当地的关、方两姓村民,因为骑龙马村一条道路的归属问题发生大规模械斗,最终方姓村民纠集了300多名暴徒,对关姓村民进行了残忍的报复,将全村25座民宅洗劫一空后烧毁,打伤村民多人。
华侨们指出这种狭隘的宗族观念,只会令社会动乱、固步自封,影响发展。于是大力呼吁:“进一步打破宗族的狭隘观念,联合起来,共同肩负建设责任,扩充宗族竞争心为民族竞争心。”
诸如此类,华侨从文化精神思想上带给家乡的改变,好处丝毫不亚于他们带回的金钱。
3、
一夜之间全部搬走,
人去楼空
1951年的一个夜晚,加拿大村的全体村民在关国暖的带领下,做出了一个决定:全村搬到真正的加拿大。
这里的村民本来都是加拿大华侨,在海外打拼多年,本来回乡是想在老家安定下来,落叶归根。但是当时特殊的历史环境,使得只要有海外身份就是一种罪行,更何况,他们家家都有豪宅、土地,又都被划分为“地主阶级和资产阶级”,更是罪上加罪。
无奈之下,只好舍弃了花费数十年盖起的碉楼豪宅,舍弃了他们建设多年的家乡,全村移民加拿大,几十年杳无音信。
现在加拿大村的碉楼,已经属于公共资源,免费对外开放,当初它们的主人,如果想走进这些碉楼,也只能以游客的身份。
这样对待华侨的政策,一直持续了30多年。华侨们被视为是典型的资产阶级群体,甚至只要亲人中有华侨的,都是被排斥和可疑的人。
尽管这个政策有着特殊的历史环境,但是在今天看来,这个政策过于简单粗暴,令华侨们伤心和委屈。1978年之后,对待华侨的政策才开始“拨乱反正”,进入到了新的时代。
在中国改革开放之初,如何筹集第一笔启动经济发展资金遇到难题时,首先想到了海外华人群体。在设立经济特区的时候,邓小平就说了:“那一年确定四个经济特区,主要是从地理条件考虑,深圳毗邻香港,珠海靠近澳门,汕头是因为东南亚国家潮州人多,厦门是因为闽南人在外国经商的很多。”
华人毕竟是血浓于水,当祖国需要他们的时候,是义不容辞。
从1978年至1993年,中国接纳国外直接投资达600亿美元,其中70%来自包括港台资本和海外华资,1996到1997年间外资直接投资更达875亿美元,其中75%也是华资。
华人资本助力了中国的改革开放,当然,中国广阔的市场也给予了华人资本丰厚的回报,这就是最好的结果。大家少一点阶级对立,少一点意识斗争,少一点内耗,才能“团结起来向前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