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辨证论治过敏性紫癜性肾炎效果与方法、经验

【方术内容】

在治疗过敏性紫癜性肾炎的临床实践中总结出了8个证型和11种治法。

(1)8个证型:风热夹瘀型;里热炽盛、血溢成瘀型;阴虚内热、络阻血瘀型;气阴两虚、湿热夹瘀型;脾肾两虚、水湿夹瘀型;湿热蕴结夹瘀型;气虚兼湿热夹瘀型;肝肾阴虚兼湿浊夹瘀型。

(2)11种治法的适应证及常用药物:

①祛风活血解毒法:针对风热湿毒之邪袭表,里热内蕴成毒,血热妄行成瘀,卫营同病病机而设,适用于紫癜性肾炎早期。症见:皮肤紫癜、发热、鼻衄、咽干咽痛、尿赤、腹痛、浮肿、关节痛、舌红苔薄黄,脉浮或浮滑。常用药:金银花、连翘、桔梗、生地、丹皮、紫草、白茅根、茜草、赤芍、乌梅、僵蚕、薄荷、小蓟、炒荆芥等。

②利湿活血解毒法:本法针对湿毒蕴结下焦,湿浊瘀阻病机而设,适用于过敏性紫癜性肾炎合并泌尿系统感染,常见于湿热毒邪盛于下焦膀胱,以小便黄赤、小腹胀痛不适或尿血为主要症状,舌赤苔黄。常用药:生地、丹皮、茜草、赤芍、当归、小蓟、扁蓄、瞿麦、丹参、薄公英、车前子、白花蛇舌草等。

③凉血活血解毒法:本法针对里热炽盛,血热妄行,血溢成瘀,气营同病兼血瘀病机而设,适用于过敏性紫癜性肾炎中期。症见:紫癜反复发作,退后又起,色紫暗,身发热,腹痛,便血衄血,心烦口渴,血尿,便秘,舌红质暗,苔黄,脉弦数。常用药:生地、丹皮、赤芍、丹参、紫草、茜草、地榆、连翘、败酱草、车前子、白茅根、金银花等。

④祛瘀活血解毒法:本法针对过敏性紫癜性肾炎瘀毒阻络,日久不愈的病机而设,适用于紫癜性肾炎症见皮肤紫癜此起彼伏,色紫暗,尿血色紫有块或有血丝,腰痛固定,舌质紫暗或有瘀斑,脉沉涩。常用药:桃仁、红花、生地、丹皮、赤芍、丹参、地榆、茜草、大黄等。

⑤益气活血解毒法:本法针对素体气虚,毒邪留恋或紫癜、尿血等毒邪日久耗伤正气的气虚毒瘀之病机而设,适用于过敏性紫癜性肾炎。症见:全身乏力,四肢疲倦,懒于言语,面色萎黄或面浮色光,皮肤紫斑色暗淡,此起彼伏,劳则加重,反复发作,尿血或尿少色黄,舌质暗红,苔白或黄腻,脉沉滑。尿检:蛋白、红白细胞、管型均可见。常用药:党参、黄芪、白术、茯苓、丹参、当归、白茅根、半枝莲、白花蛇舌草、益母草等。

⑥养阴活血解毒法:本法针对毒邪久恋、灼伤阴液,阴虚肺热之病机而设,适用于紫癜性肾炎。症见:咳嗽反复不愈,口干咽燥,咳嗽少痰或伴低热,或痰中带血,潮热盗汗手足心热,小便短赤,舌质红,脉细数。常用药:麦冬、生地、元参、百合、杷叶、丹参、地骨皮、当归、青蒿、浙贝母、桃仁、茜草、鱼腥草、白茅根等。

⑦滋阴活血解毒法:本法针对肾阴亏虚,阴虚内热,络伤血瘀病机而设,适用于紫癜性肾炎。症见:口干咽干,五心烦热,头晕耳鸣,腰膝酸软,咽赤咽痛,小便短赤或血尿,皮肤紫癜或兼血压高,舌质红或暗红,脉细数。常用药:生地、丹皮、山萸肉、女贞子、旱莲草、丹参、茜草、知母、黄柏、金银花、连翘等。

⑧化浊活血解毒法:本法针对浊毒中阻,化热上逆的病机而设,适用于过敏性紫癜性肾炎、肾病综合征或氮质血症期及尿毒症。症见:水肿、胸脘痞闷、纳呆呕恶、头晕头闷、口干咽燥、小便短赤、便干或便稀不爽,舌苔黄腻或白腻,舌质暗红,脉濡数或脉滑。常用药:半夏、陈皮、猪苓、茯苓、丹参、益母草、槟榔、大黄、藿香、车前子、紫苏、连翘、白花蛇舌草等。

⑨滋肾养肝,活血解毒法:本法针对肝肾阴虚,毒瘀交阻之病机而设,适用于紫癜性肾炎病程长,日久热毒致瘀,耗伤阴液,或素体禀赋不足再加久病致肝肾阴虚,阴虚内热。症见:口干口苦,头晕耳鸣,咽赤咽痛,心烦易怒,尿血腰困,血压增高,齿衄鼻衄,皮肤紫斑或点,恶心呕吐,舌红苔薄黄或舌质暗,脉细弦。血中尿素氮、血肌酐升高。常用药:生地、丹皮、丹参、菊花、枸杞子、赤芍、当归、竹茹,栀子、女贞子、旱莲草、车前子、连翘、薄公英、茯苓、龙胆草等。ID益气养阴、活血解毒法:本法针对气阴两虚兼湿热夹瘀之病机而设,适用于紫癜性肾炎、肾病综合征及氮质血症期。症见:神疲乏力,头晕耳鸣,五心烦热,汗出咽干,水肿,尿血或尿黄赤,舌质暗红,脉细滑。常用药:黄芪、党参、生地、丹皮、当归、赤芍、旱莲草、丹参、茜草、紫草、白茅根、白术、茯苓、车前子、龙胆草等。

四健脾益肾、活血解毒法:本法针对紫癜性肾炎日久不愈,损伤脾胃,致脾肾两虚,兼水湿夹瘀之证而设,适用于紫癜性肾炎病程长,反复发作不愈。症见:身疲乏力,少气懒言,水肿,面色白光白,易汗出,四肢肿胀,颜面及下肢水肿,腰膝酸软,舌质紫暗或有瘀点,苔白或白腻,脉滑等。尿检:蛋白长期不消,红白细胞少量。此型多见于肾病综合征及氮质血症期或肾功能中度受损甚至重度受损者。常用药:生黄芪、党参、茯苓、白术、山药、当归、川芎、丹参、益母草、蒲公英、山萸肉、车前子等。

【临床疗效】

治疗后病人症状体征明显改善。

【治验点评】。

过敏性紫癜性肾炎是一种免疫复合物性肾炎,据国内文献报道发病率为37.6%。好发于冬春季节,多见于青少年,约30%患者有细菌、病毒等先驱感染,约25%的患者与食物或药物的过敏有关。按照儿童肾病国际研究会的意见,其病理改变可分为6级。主要的病理变化是肾小球细膜细胞增殖,同于本病肾脏组织学改变不一,所以临床表现轻重悬殊,可分为5型,或表现为无症状性血尿、蛋白尿;或表现为急、慢性肾炎综合征,肾病综合征,急进性肾炎综合证。多数反复发作、缠绵不愈,15%最终发展为慢性肾衰竭。根据其病症特点,我们将其归属于祖国医学肌衄、发斑、尿血、水肿、血症、虚劳等范畴。如《医宗金鉴》说:“皮肤出血曰肌衄。”《证治汇补》说:“热则伤血,血热不散,里实表虚,出于肌肤而发斑。”紫癜性肾炎多由于先天秉赋不足,复感风、热、毒、湿之邪,内扰血络,络伤血溢所致,血溢于外发为紫斑,溢于内为尿血、便血,急性期多为实证,恢复期多虚实夹杂。本病病机多为素体不足,感受风热湿毒之邪,热毒内蕴,久郁生湿化热,热人营血,血热互结,气阴耗伤,络阻血瘀,热毒可灼耗津血,紫癜迁延不愈,反复发作,或因湿热毒邪耗伤正气,致脾气亏损,脾不统血,而血不循经,或脾肾两虚致水湿停聚不行,脏腑经络水停瘀阻不畅,出现瘀血症状;或热毒久恋,灼伤阴液,致肾阴亏损,阴虚火旺,而血不循经,形成瘀血,或因气虚或气阴两虚致卫气不固,使外邪易于侵袭,致病情几经反复,临床常见紫癜性肾炎常因外感而使疾病反复发作,所以外感也成了整个治疗过程中较为严重的干扰因素。毒、瘀、虚是紫癜性肾炎的主要病机,本虚标实是紫癜性肾炎的病机特点,本虚多为气虚、阴虚,标实多为瘀血、热毒、水湿、湿热。机体的高敏感度、过敏源的存在、上呼吸道感染以及劳累等皆为紫癜性肾炎发病的诱因,而以上呼吸道感染最为多见。临床上常见本病因外感而反复发作或急性加重,致血尿等症状迁延不愈;随着外感的控制,皮肤紫癜、血尿、蛋白尿、水肿等均会逐渐消退,疾病趋于缓解,说明外邪侵袭是影响本病发生发展的重要致病因素之一,故在治疗过程中应抓住这一关键环节,增强机体卫外功能和抗病能力,预防外邪人侵,减少疾病复发。遣药组方上适时加人清热解毒之品,有利于疾病的控制和恢复。在临床观察中发现,所见邪气以热毒、瘀血最为多见,是贯穿疾病始终的因素,故应重视活血解毒法。瘀血是影响肾病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首创以活血化瘀、清热解毒法,治疗肾小球肾炎。实践证明,治疗过敏性紫癜性肾炎,中医辨证施治为主。注重解毒、利湿、活血,同时辨证与辨病有机结合,宏观与微观密切联系,并利用现代药理学观点指导用药,可以达到提高疗效的目的。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