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位明星医疗企业共话上市地选择及行业同质化竞争破解之路

5月27日,2021启明创投第十二届人民币基金年会投资人高峰论坛上,多家已上市头部药企董事长或高管对上市地的选择以及未来药企的出路等问题分享了自身的经验和观点。他们多数认为,上市地的选择各有利弊,关键在于企业的发展思路。上市只是开始,估值并非越高越好。国内创新药得益于资本、人才和生态环境改善等得到了快速发展,但行业内高度同质化的激烈竞争成一大问题。出路在于,抓住国内高增长和国际化的机遇。

上市只是开始

甘李药业首席执行官都凯表示,甘李药业当时选择在A股主板上市,主要有两点考量,一是对企业在国内的知名度、影响力有一定的助力;另一个是,早期相关费用相对较低。对希望增加国际化影响力的企业而言,可能A+H是一个更好的选择。

在加科思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王印祥看来,上市地的选择各有利弊。 公司成立时,搭建了红筹架构,最终主动和被动地选择了在香港上市。他认为,未盈利的早期生物医药创新公司,在香港上市更有优势,由于香港的市场化程度非常高。公司IPO阶段,真正投资加科思的以美元基金为主,华尔街的投资人更多,在中国面对面接触的中资机构投资反而很少。中资基金目前投资早期项目的经历、经验不够充分,更擅长投资后期的项目。

神州细胞董事长谢良志认为,企业选择上市地往往有三方面问题需要考虑。一是信用和股权结构,股东的诉求和意愿;二是再融资的诉求等;三是创始人未来或者团队退出时在哪个市场更好。“所以我们现在在A股上市了,未来不排除在适当的阶段,我们也可能考虑到港股二次上市。”

诺辉健康联合创始人兼首席科学家陈一友表示,上市地的选择主要看企业的发展思路。对于诺辉健康来说,虽然公司目前的业务都集中在中国境内,但公司从来没有对自己未来的发展设限。考虑到在香港上市的沟通成本更低,最后公司选择到香港上市。

康乃德生物联合创始人兼董事长潘武宾表示,公司考虑在纳斯达克上市主要有两个因素。一是创办公司时,公司就制定了产品开发全球市场定位策略,原因是,创新药只做中国市场的产品,很难维系高成本、长周期的投入;另外一个原因是上市的过程比较简单。当然,上市只是第一步,今后的关键还在于公司能推出高质量和满足患者需求的产品,只有这样,公司的价值、市场的潜力也会释放出来。

康希诺生物首席财务官王靖认为,公司相继在H和A股上市,最大的感受是,公司得到了锻炼。上市只是开始,估值并非越高越好,股东的选择、对长远策略的定位以及对企业家价值观的认可,比估值要重要得多。

国际化是出路

都凯表示,中国医药板块的资本非常活跃,资本对科技创新、中国实体经济的发展,有很大的帮助。同时,我国医药领域的人才越来越多,中国现在远超韩国,同时新药也看到了很好的苗头。中国的实力在全球越来越强,影响力越来越大。这些对于中国制药企业带来了很大的影响。

都凯表示,总的来说,在中国做新药研发,开始最大的短板是数据,我国的临床数据、研发数据,不太受其他国家认可。现在随着中国加入ICH,加入国际组织,数据也逐渐得到认可。同时,中国的产品质量,也普遍受到认可。因此,通过创新和保证质量,通过中国人的勤劳,包括扩展到全世界的销售网络,中国药企在国际上的竞争实力会越来越强。

王印祥表示,“中国企业近几年慢慢有资本的支持,人才、生态环境等各个方面得到了改善,中国企业逐步的开始在某些细分领域参与全球竞争。”

当然,王印祥认为,中国药企目前参与全球竞争还有距离,中国药企现在必须要做以全球市场为目标的项目。在项目进行海外授权的过程当中,除了项目有坚实的科学基础,还不能有同质化的竞争,项目要做到全球前三,如果不满足这三个条件,跟国际谈基本上没太多机会。如果想获得全球市场份额,对于制药企业来说,不可能在全球布局销售网络,目前还得靠专利授权给全球知名的跨国药企,以赚取全球的市场份额。

谢良志表示,尽管我国现在可能有个别企业在个别领域,在技术和产品上得到了跨国公司的一些认可,但整体水平跟欧美发达国家典型的制药企业,最起码还有20年至30年的差距。医药行业最终靠本事和积累,中国企业还得好好学习跨国公司的经验,相信总有一天,中国会有在技术上有独特优势跟长远发展的企业,利用中国的资本、市场、成本优势,把中国市场做好,然后再到国际上去占领国际的市场,跟国际竞争。

谢良志表示,“out licensing deal”是中国企业需要走的过程,作为一个过渡阶段。再过10年,相信中国有一些企业会在美国建自己的临床基地,真正去做大规模的临床三期试验,建自己的销售团队,这需要时间,但我们有信心,中国的企业会走出去的。”

潘武宾表示,“国内做新药确实有了很大的进步。中国药企赶上了好时代,上市不成问题,新药上市也不是问题。但医药行业内高度同质化的激烈竞争,是一大问题。90年代-2005年之间是中国仿制药巨大的同质化竞争,2010年之后到现在,进入了一个在热门靶点上同质化激烈竞争的时期。”

要打破这一困境,潘武宾认为,出路在于国际化,同时积极抓住国内医药市场高速增长的机遇。只要能做到具体细分行业或者相关重要靶点新药开发的前三名,就会有机会。

王靖认为,未来所有的核心竞争力是国际化,真正的国际化,不止能够做产品输出,还能够做工业输出、研发输出,最后到管理输出,理念和愿景的输出,拥有这些综合能力才能最终成为一个走国际化发展道路的企业。

原文链接: http://www.zdm5.com/article-9310.html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