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怎样“管”学生》之纪律管理(一)
一、纪律管理的普遍原则
1、要有一个好的开始
在教师接手一个班的开始一段时间,学生为了给教师留下好的第一印象,通常会表现得比较规矩,这是师生之间的“蜜月期”。但好景不长,很快就会进入学生的“试探期”,学生想探明教师的底细,即教师对他们的容忍度。在这个时候,教师应该及时给全班学生定下基本的课堂规矩。
2、掌握学校政策
在教室第一次接触学生之前,应该熟悉学校有关学生行为规则和纪律处理的规定。教室应该明确知道,在纪律问题上,学校对教师和学生各有什么要求。
3、建章立制
及早为学生制定一套指导他们课堂行为的规则。和学生讨论这些规则背后的道理,确保他们对之真正的理解,并认识到每条规则的必要性。规则不能太长,通常涉及集中注意力、尊重他人、保持安静、带齐学习用具、完成家庭作业等。
4、为教学做好充分的准备
前两周一定要为教学做好充分的准备。一开始就要让学生感到,这位教师是有底气和章法的,且对他们完成教学任务的能力充满了信心。
5、学会叫学生的名字
尽快学会叫学生的名字,这会拉近教师和学生的距离,同时也更有利于维持课堂纪律。比如,点名叫学生不说话,就比泛泛地叫大家安静下来更管用。
6、说一不二
一个教师说一不二能够给学生提供一个有安全感和确定感的环境,同时也不妨碍他跟学生友好相处。很多教师的经验是,先紧后松容易,先松后紧难。
7、其他原则
避免朝令夕改,且对所有学生一视同仁,保证规则前后的一致性和稳定性。
让家长成为你的同盟,经常给家长电话沟通,用“关心”这个字眼。当你向家长传递你的关心时,要努力做到客观、具体、最好就事论事,避免上纲上线。
将一节课划分为两三个活动时段,确保活动之间的过渡流畅。
上课、下课不拖沓。
始终让学生都有事可做。例如,当某个学生再作陈述时,让其他学生准备对之进行评价。
对个别学生的纪律问题,要不动声色、单独地与之进行沟通。千万不要在有其他学生在场的教室里进行有关纪律的对话。
尽量使自己做到全面地看问题,保持自己的幽默感。
任何时候都要以对课堂教学的影响最小的方式来处理学生的纪律问题。
当教师需要阻止学生的不良行为时,倾向于采取“设限行为”,当设限行为不起作用,或学生的不良行为是故意的且持久时,才诉诸惩罚。
需要帮助时,别忘了求助。
二、学生通向自律的四个阶段
教师都知道,不同学生对学习任务的掌握有先有后,每个人都处在不同的能力水平上,但却很少考虑到,在纪律问题上,学生也是有先有后的,同样处于不同的水平。因此,一方面教师要一视同仁,用同样的规则要求每一个人,同时,也应该充分考虑每个学生所处的不同水平,鼓励他们朝着各自的更高水平努力。
在具体的纪律举措上,我们经常会有一些争执,其实,很有可能大家都是对的,只是针对的学生并不相同。劳伦斯*科尔伯格的研究应该牢记在心。他发现,每一个人,无论其文化、种族、性别如何,都要从低到高经历不同的道德阶段,不过每个人的速度并不相同。因此,在处理学生纪律问题时,我们也应该照顾到学生所处的不同阶段。教师看学生,应该看到,他们每个人分别处在通向自律的各级阶梯上。
第一阶段:力量对抗阶段
处在第一阶段即最低阶段的学生在行为上是桀骜不驯的,他们往往拒绝服从命令,需要成人操很多心。他们没有自己的内在规则,却因惧怕报复,可能听从他人的指令。大多数孩子到了四五岁就跨越了这个阶段,但也有少数孩子停留在这个水平上。
在这个阶段,由于家长和孩子的力量悬殊,因而基本上还能控制住他,但如果没人把他带入更高的阶段,等他年龄稍长,与成年人的力量差距缩小之后,他就会不断地挑战权威,难以驾驭了。
面对这样的学生,不能让他们在跟教师的力量对比上占上风,否则,教师稍有疏忽,他们就会失控。而且,他们几乎想要什么就拿什么,不会考虑他人的感受。他们往往还寻求力量的发泄,铅笔、剪刀和尺子在他们手中都会变成武器。
第二阶段:奖惩依赖阶段
处在第二个阶段的学生就要好对付一些,他们只占全体学生的少部分,他们特别以自我为中心,类似科尔伯格所说的个人主义道德。
对这个阶段的学生,起作用的是奖惩。他们要么为获得奖励而做什么,要么是为避免惩罚而不做什么。大多数孩子八九岁就超越了这个阶段,对于仍处在这个阶段的学生,教师需要对他们保持强势。
这个阶段的孩子几乎没有自律,就像对第一阶段的孩子一样,不能放松对他们的监督。他们很可能刚在教室里表现得很好,而一出教室就乱了套。
第三阶段:取悦他人阶段
大多数初中和高中低年级的学生处在第三阶段。他们开始有了一些自律能力,但总的来说,他们需要成人对他们提要求,他们在乎其他他人对自己怎么看,且希望得到成人的喜欢。
对这个阶段的学生,你需要对他们进行温和的提醒。最好不要对他们保持强势,这虽然也起作用,但并不是他们真正需要的。
有的学生在不同教师的课堂上表现不同,因为他们觉得自己与不同的教师关系不一样。他们还没有完全学会如何与他人建立起互信关系,对于他喜欢的教师,他会表现得好,但对于自己不喜欢的教师,或者感到对自己不好的教师,他们则是另一种表现。
第四阶段:自律自觉阶段
处于第四阶段的学生基本上不会出什么问题。他们已经有对错的观念。尽管很多初中生和高中生偶尔能达到这个水平,但能长期保持的只有少部分人。他们是老师特别喜欢的学生。无论教师是否在场,他们都会很自觉,因为他们知道,这样做是对的。
这个阶段的学生并不欣赏强势的管理,他们对其他学生迫使教师利用太多的课堂时间来处理纪律问题感到厌烦。
尽管大多数学生并没有完全达到这个水平,但有关的道理都是知道的。教师在课堂上安排的合作学习对他们来说是个促进,有助于培养他们的自觉和自律。
三、教师怎么面对学生的四个阶段
科尔伯格描述的道德发展水平不止这四个阶段,但更高的阶段很少在中小学学生身上出现,事实上,很多成人的发展水平也不过如此。
教师应该意识到,我们所有人在成长的过程中都要经历这几个阶段。因此,你首先要确定学生处在哪个阶段,然后帮助他进入下一个阶段。无论是家长还是教师,最不该犯的错误,同时也是最容易犯的错误,是对孩子的越级要求。比如,对处于第一阶段的任性的孩子,要求他们有自控能力,这犹如一步登天,是不可能实现的任务。但如果你把第二个阶段作为目标,用奖惩的方式来对待他们,效果就会明显得多。
教师还要意识到,由于诸多原因,学生时不时地出现倒退也是有可能的。当你发现学生出现倒退时,一定要为他找原因,跟他谈心,并密切观察。学会自律,就像学习其他本领一样,学生不会一开始就上路,需要教师帮助他们重新爬起来。如果学生还没有做好进入第三或者第四阶段的准备,你就需要在第二阶段多花一些时间。无论哪一科的教师,教的并不是哪一门学问,而是学生。因此,都需要高度重视学生的纪律问题。看着学生一天天地进步,你会忘记你是语文教师、数学教师、物理教师,而真正感到自己是一名教师。
四、跟纪律有关的四大基本现实
我们往往都不愿意做他人迫使我们做的事情。
我们都喜欢贬低、质疑权威。
每个人都有不同的需求、需要和价值观,以及兴趣、能力和学习风格。
儿童在长大的过程中,为了充分发展自己的潜力,需要经历心理断奶。
有效纪律管理的四个思想准备
明确你想要什么,不想要什么。
告诉你的学生你想要什么。
当你得到了你想要的,对之表示认可(不是表扬)。
如果不是这样,要迅速采取合适的行动。
五、中学纪律管理要点
为了教学,你必须控制好课堂。但这并不意味着你要成为一名独裁者。
为了获得学生的尊重,首先你要尊重他们。但这并不意味着你能够在课堂上接受不良行为和言论,也不意味着不可以让学生为自己的言行承担后果。
为了使课堂有纪律,就必须使违规行为受到惩罚。但这并不意味着一定要实施严厉的惩罚。严厉的惩罚并没有多大帮助,除了培养仇恨。惩罚应该适合违规者。
为了成为教室里的权威人物,你需要给自己画一条不可逾越的边界。这是否意味着你不能成为学生的朋友?不是的。这意味着如果师生之间的友谊成为了教育的障碍,你就逾越了边界。比方说,如果你跟部分学生的友谊被其他学生视为偏爱、偏袒,那就会影响你和学生的关系。
一名教师不可能在任何时候都能做到公正,但应该努力公正地实施规则。
不要威胁学生。一个充满积极氛围的课堂,要比一个消极情绪的课堂更有活力。
如果你在气头上维持纪律,你的判断会出现失误。学会在问题面前保持冷静。这对你来说是一个更健康的方式,而你的学生会学习你的问题解决方式。不要把学生的话当真,这个阶段的学生很可能昨天恨你,明天就爱你。这是他们这个年龄的标志,而不是对教师的全部评价。
处理问题时,要给学生选择的机会。比如,你可以对课堂上违规的学生说:
1、你可以离开教室,到……去;
2、你可以留在原位,但必须改正;
3、你可以留在教室,但把你的桌椅挪到别的位置上,保证不会再出这么多的问题。
当你给学生选择的机会时,他们就获得了一种权利,一种做出明智选择,继续上课的权利。
如果有学生的身心健康面临危险,就必须把冒犯者清除出教室——没有别的选择。
照搬其他教师的纪律管理风格很可能不管用。纪律管理和教学一样,需要个性化。对你最合适的,就是你应该做的。
六、如何制定纪律规则
对规则的七大常见误解及正解
1、误解:有了规则之后,学生就应该知道怎么做了。
正解:学生从小学一年级起就知道该怎么做了。他们只不过是要试一试水,看看你的容忍度有多大。以及你对规则的执行尺度是怎样的。
2、误解:我不能花太多的时间在规则上,因为我的教学任务很重。
正解:常言道,磨刀不误砍柴工。研究显示,课堂上用于教学的时间最多,用于处理纪律问题的时间最少的教师,在新学年的前两周花在教学生纪律规则、程序、标准和要求上的时间最长。
3、误解:规则宣布了即可。
正解:规则是教出来的。
4、误解:规则是总的指导大纲。
正解:规则必须明确成文,详细具体。指导大纲是目的和目标。
5、误解:如果你一开始很好地把规则教给了学生,你在一学年中就不用反复地重复它们了。
正解:必须在一学年中经常跟学生系统地复习规则。
6、误解:教学生规则必须严格。
正解:教学生规则是为基于相互关爱的合作打下基础。
7、误解:学生不喜欢且怨恨规则。
正解:学生欣赏且尊重课堂纪律严明的教师。
《今天怎样“管”学生》之纪律管理(一) - 教育星空 - 教育星空
《今天怎样“管”学生》之纪律管理(一) - 教育星空 - 教育星空
七、关于规则,教师应该告诉学生什么
教师可以告诉学生:规则是指对某个行为的要求和标准,以及发出这个行为的条件。我们每时每刻都会遇到规则,小到“红灯停,绿灯行”,大到国家法律法规,社会的任何方面都是由规则来规范的。每一个机构、每一场比赛、每一项活动都有自己的一套特殊规则。任何时候我们都不能完全脱离规则的束缚。
此外,规则不仅仅是用来约束人的,设计合理的规则还对学生的课堂行为有指导作用,对于师生间的互动与教学是有益的。一堂组织良好的课,不仅意味着学生确切地知道他们应该遵守哪些规则,还意味着他们训练有素,能主动遵守这些规则。
八、制定规则的原则
规则必须能够接受,并且从学生的角度看是合理的。
重点聚焦于可观察的行为,应该对具体的恰当的行为进行概述。
所有的规则都是公开的,规则制定之前的违规行为不予追究。
规则必须是可执行的。
规则应该清晰,让学生确切地知道教师对他们有什么要求。
规则应该尽可能地简洁(在不影响清晰的前提下),这样,学生理解、记忆和遵守起来相对容易。
规则应该是对行为的合理要求。
规则的措辞应该有利于积极、安全的课堂氛围的形成。
尽可能地对规则进行正面表述。
应该把规则及其道理认真地讲给学生听。
纪律规则应该与学校和学区的有关政策保持一致,但并不是对它们的简单重复。
纪律规则应该贴在教室的显著位置并被教室经常提到。
有的教师让学生参与纪律规则的制定,但无论规则是怎么制定的,都应该把规则正式地教给学生。
不同的场景,如教室和操场,使用不同的规则。
规则的实行、违反所带来的结果,必须始终保持不变。
全校性的规则,特别是有关安全的规则,应该向学生作详细说明。
不要制定你不愿意执行的额纪律规则。
在能达到目的的前提下,规则的条数要尽量地少。如果用一条规则涵盖多项内容,则在给学生讲解规则时,要多举例。
由于不同教学环节和教学活动对学生有不同的行为要求,因而需要分别制定具体的规则和程序,以确保课堂的顺利运转,这些环节包括:
一节课的开始和结束,出勤管理程序,在这段时间学生可以做什么,不能做什么;
对学习用具的使用要求;
主要由教师讲解时的要求;
做课堂作业时的要求;
回答问题的要求;
分组活动的要求。
九、制定规则应如何措辞
在制定纪律规则时,要尽量用正面词语描述你希望看到的行为,而不是列举禁止学生做的事情。比如,“不在教室里奔跑”应该替换成“在楼内有秩序地行走”,“不要打架”应该替换成“以恰当的方式处理冲突”,“禁止嚼口香糖”应该替换成“把口香糖留在家里”,等等。
负面的表述容易使学生产生不好的反应,比如,“不要打闹、推搡、奔跑”易让学生理解为“老师以为我们要胡来”……
对于正面表达的规则,教师要让学生明白其中包含的“不”。比如,“尊重教室里的每一个人”,教师可以组织全班学生讨论“尊重”意味着什么(其中包括了很多“不”的内容),通过这种方式可以让学生知道负面措辞的规则,具体内容可以根据不同的年龄、不同的班级的学生而定。
十、如何把规则教给学生
将规则陈述给全班学生。
逐条讲解规则,使用正面和负面的例子。
征求全班同学的修改意见。
将规则展示在一个显著的位置上。
经常对学生进行规则提醒。
表达你对学生遵守规则的信心。
强调学生遵守这些规则的重要性和益处。
重点关注并向学生强调符合规则要求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