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中国传统文化的根--农耕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枝繁叶茂。中国人也正是依靠传统文化薪火相传,延绵千年。中国传统文化学说众多,他们的根在哪里呢?有人说在儒家,有人说在道家。我认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根在农耕文化。

中国历来一直是个农业大国,从统治者到普通百姓都是非常重视农业,中国传统文化深受农业生产活动的影响,是在农业生产的基础上产生了农耕文化,人们的行为,生活,思想,思维,心理活动都深受其影响。

农耕文化最早来源于伏羲,当时人们对自然界缺乏认识,对大自然的天气变化,日月运行,风雨雷电,植物生长,等等都是一无所知,农事活动没有规划,生活上也是饥一顿饱一顿,伏羲通过对自然界的观察,发现了日月星辰,山川河流运行,植物生长,动物活动,四季更替的规律,伏羲根据这些规律指导人们进行农业生产,驯养家畜,获得了大丰收,生产出了大量财富,解决了人们的温饱问题,被人们奉为神明。后人根据这些规律,制定出24节气,人们根据24节气安排农事,指导思想及其来源就是在长期的农业生产活动中,人们通过对自然界进行仔细的观察,和自身实践中的感悟,总结出经验和规律,遵循这些经验和自然规律提前安排工作,使人们的日常生活井然有序,社会有序发展。

《诗经》记录了从伏羲到春秋时期人们的日常活动。诗经《鸱鸮》中“迨天之未阴雨,彻彼桑土,绸缪牖户,今女下民,或敢侮予。”这首诗反映了人们根据掌握的自然知识,提前做准备活动,以应对即将到来的天气变化。诗经中《七月》详细记载了人们按照月份天气的变化来安排农事,日常生活以及祭祀等各种活动。诗经中有大量对自然界植物,动物,山川河流,日月星辰的描写,进而由自然界的活动联系到人们的日常生活活动和心理活动。下面列举一些《诗经>中的诗句,看看古人如何从自然界联想到人的日常活动和心理活动。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回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硕鼠硕鼠,无食我黍!三岁贯女,莫我肯顾,

坎坎伐檀兮,置之河之干兮,河水清且涟漪,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廛兮?

绸缪束薪,三星在天,今夕何夕?见此良人。子兮子兮,如此良人何?

鴥彼晨风,郁彼北林。未见君子,忧心钦钦,如何如何,忘我实多。

月出皎兮,佼人僚兮,舒窈纠兮,劳心悄兮。

隰有苌楚,猗傩其枝,夭之沃沃,乐子之无知

这样的诗句在《诗经》中有很多。

人们的日常活动,心理活动和农事活动与自然界变化密切相关,人们是参照自然界生物,山川河流,日月星辰的活动总结出经验和规律,来安排自己的日常活动。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肥水不流外人田,拔苗助长,守株待兔,井底之蛙,脚踏实地,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等等,这些知识都是对自然界仔细观察,再加上自身在实践过程中的感悟,总结出经验与规律,指导人们进行生产活动,进而影响到人们的日常生活,心理活动,思维过程,学说思想。

对中国人影响深远的儒道学说,他们也是从农耕文化上发展起来的,只是发展的方向和侧重点不同。儒家侧重于建功立业,增加财富,维护社会秩序。农耕文化中有两个重要的要素:土地和人口。儒家要发展,出于农事耕种,保护土地的需要,产生了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男尊女卑的家族文化。道家通过对自然界的观察,认为万物都有其发展规律,要“道法自然。”侧重于顺其自然,不要有太多干预。就像地上长出一颗苗子,儒家希望他长成参天大树,所以需要人工干预,该施肥施肥,该浇水浇水,该修剪修剪,甚至该移栽还要移栽。孟母三迁就是例子。道家则是顺其自然,是大树就长成大树,是小草就长成小草,是老鹰就天上飞,是蚂蚁就地上爬,一切都是自然选择的结果,不要人工干预,让其自然成长。道家讲究顺其自然,发展出了隐士,修道成仙文化。

中医也是从农耕文化上发展而来,中草药的种植,采摘,收获,服用都和农业生产活动密切相关,中医讲究的是预防,治未病。“冬吃萝卜夏吃姜”这个指导思想是和诗经中“未雨绸缪”指导思想是一致的。中医教人们按照时令安排饮食,起居也是和农民按照节气安排农事的指导思想也是一致的。

中国的武术也是从农耕文化发展而来,人们在农忙之余练武。《七月》中“二之日其同,载缵武功。言私其豵,献豜于公。”十二月来要集中,练武打猎仍操劳,猎取小兽归自己,大兽要向官府交。虎拳,猴拳,螳螂拳,蛇拳,五禽戏都是人们对自然界的观察,模仿而来。

田园生活是农耕文化的理想状态,没有战乱,没有官府的压榨,牛羊,鸡鸭,粮食,蔬菜自给自足,邻里和谐相处,一家人其乐融融。农忙之余,同族人聚在一起弹琴,唱歌,跳舞,或者找几个志同道合的人聊天,下棋,饮酒。这就是中国人比较向往的生活状态。

陶渊明的《桃花源记》就是描述了这种状态,网络红人李子柒为什么那么火?她拍的视频基本是对田园生活精华的提炼,是田园生活,田园文化的浓缩,正好触碰到了中国人骨髓深处那个农耕文化基因的那个点,引起了情感的共鸣,引来了大批围观。

中国人不管走到哪里,看到荒地,就想种上菜,中国人喜欢去地里挖野菜,摘野果。中国人讲究叶落归根,不管走多远,念念不忘故土,这都是农耕文化的基因已深入骨髓的体现。

我们为什么深爱着这片土地,因为养育我们长大的文化深深地扎根于这片土地,而这个文化已深深地融入我们的骨髓与血液。

#华山论剑英雄汇#

(0)

相关推荐

  • 每日一景|浙江杭州:小满到 农事忙

    小满时节,万物繁茂.在中国农耕文化瑰宝<耕织图>的故乡,浙江省杭州市临安区於潜镇,劳动人民用辛勤劳作再现一幅生机勃勃的新时代"农耕图".

  • 说年味

    年味是个啥玩意 文:未懂未悟 最近几年,一到春节,年味一词就会被粘到人们的口边,被人们循环往复不断地讨论.议论.今天春节已过,元宵未到,关于年味的感叹仍未渐渐隐退. 说年味道年味,啥是年味呢?其实,年 ...

  • 中国传统音乐教育话语的文化哲学省思

    摘 要:任何教育都受到特定话语体系的影响,并随着文化思潮发展而发生变迁,因此,任何教育话语研究,都须着眼于特定的社会文化哲学理论.从文化现代化理论来审思,百年中国传统音乐教育话语,主要呈现出三个方面的 ...

  • 孙晓云:书法是中国文化的根,文化自信基于书法自信!

    文化自信基于书法自信 文 / 孙晓云 今天,我们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其实核心价值观跟传统文化是紧密相连的,国家富强的追求.文明创造的精神.以天下为己任的爱国精神等等都是在传统文化中就有的.因此 ...

  • 探寻中国传统建筑之美 | 耿庆雷教授民居写生集萃

    作者:耿庆雷 本文作品已获得授权 抬笔落腕,墨舞纸端.青丝飞溅,馨幽韵雅.一笔一心语,一墨一飞花.耿庆雷以笔墨绘心中世界,用情谊待世人.他始终坚持初心,在艺术的道路上稳步前行,闯出了属于自己的一番天地 ...

  • 《菜根谭》中国传统文化的经典之作

    <菜根谭>成书于明代万历年间,距今已有近四百年的历史.作者洪应明,字自诚,号还初道人,明代思想家.学者.作者早年热衷于世间的纷华和仕途功名,晚年则归隐山林,洗心礼佛,潜心著述.<菜根 ...

  • 美食荒漠株洲,没有传统文化没有根,是如何成为中国第一的?

    来源 | 湖湘地理 从槠洲到株洲 "泥行复几程,今夕宿槠洲" 南宋乾道三年(1167), 朱熹和张栻同游南岳, 二人在"槠洲"作诗赠别. 这是"槠洲& ...

  • 探索中国传统棋类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2015-12-22 08:39 来源:中国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丰富多彩,精彩纷呈,其中的中国棋类文化历史悠久,博大精深,是中国人民智慧的结晶. 当今世界,经济互通性很强,中国文化也逐渐得到世界各国人们 ...

  • 中国传统文化常识100条,快来提高自己吧!​​​

    中国传统文化常识100条,快来提高自己吧!​​​

  • 中国传统文化知识常识大全!涨知识了

    [祖宗十八代的称谓]上序依次称谓:父母.祖.曾祖.高祖.天祖.烈祖.太祖.远祖.鼻祖.下序依次称谓:子.孙.曾孙.玄孙.来孙.晜孙.仍孙.云孙.耳孙.从小到大为:耳.云.仍.晜.来.玄.曾.孙.子.父 ...

  • 中国象棋为什么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象征呢? ​

    百度网友091fe6d 2010-10-20    因为象棋起源于中国,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  英国著名学者李约瑟博士在其所著<中国科学文化史>中明确提出,象棋是中国人的创造.他详尽地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