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讯】名家荟萃话丰年——《丰年之路》新书发布暨研讨会在在郑州举行

立足河南面向全国的原创文学平台

用文字温暖世界

—微信号—

本刊网络所发作品,同步在微信公众号、今日头条、搜狐号、网易号、百家号、知乎号六大平台推送。敬请关注!

——《丰年之路》新书发布暨研讨会在在郑州举行

蓝岛

5月15日,《丰年之路》新书发布暨研讨会在郑州举行。此次活动由河南省社会科学院主办,由河南文艺出版社、河南省社会科学院文学院、河南省文学学会、弘润华夏文学艺术中心等承办。《丰年之路》是南阳作家曾臻创作的一部以郑州城郊宋砦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宋丰年为主人公的传记文学,由河南文艺出版社出版发行。

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河南社会科学院、河南文艺出版社、郑州大学出版社、河南省作家协会、河南省文学院、郑州大学、河南大学、河南师范大学、花城出版社以及《世界文学》《花城》《作家》《上海文学》《北京文学》《天津文学》《钟山》《莽原》《文汇报》《中华读书报》《文艺报》《文学报》《河南日报》《河南文学》《外国文学动态》《青春》《文学港》《诗江南》等文学期刊与新闻媒体的作家、诗人、评论家、翻译家、编辑家、新闻工作者嘉宾100余人齐聚一堂,以《丰年之路》为切入点,来探讨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农业、农村、农民与现代化进程的问题,探讨以文学的形式再现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人的精神状态与生存状态的问题。

宋砦村党总支书记宋丰年

1948年1月出生的宋丰年,自1988年被乡亲们推举为村委会主任后,他将自己经营多年价值达100多万元的中州油漆厂无偿捐献给了村集体,带领宋砦村民群众开始了艰苦创业之路,使宋砦村由一个默默无闻的贫穷落后村变成了规划科学、环境优美、人人安居乐业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和法治示范村,村民人均年收入8万多元,每户资产超千万元,在“三个文明建设”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先后被评为河南省明星村、全国文明村和全国十佳小康村。

作为全国十佳小康村的郑州市金水区的宋砦村,是中国农村改革开放的一个成功范例。“宋砦模式”是一个广泛的社会科学话题,也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关于人的生存状态”的文学话题。作家曾臻以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全国人大代表、宋砦村的带头人宋丰年丰富曲折的人生经历,创作纪实文学《丰年之路》,讲述了宋丰年带领父老乡亲放胆改革,艰难蜕变,实现整体富裕,在全国城中村改造中独领风骚、华丽转身,从容完成融入都市的时代性跨越的经历。

《丰年之路》一书分上、下两部。上部十一节讲述了宋丰年从1948年出生到1976年第一次被选为生产队长的人生经历。在讲述宋丰年坎坷的人生经历的同时,作者不回避主人公在成长的路途中所遭遇的青涩,苦难的生活也培育了宋丰年充满豪气、义气、血气的性格。

《丰年之路》的下部,作者用十六节篇幅解读了“宋砦之谜”“宋砦现象”“宋砦模式”,透过鲜活的生活来探视宋砦行政村这个中国治理体系中最小的单元自改革开放以来发生巨变的深层原因,作者运用朴素的文字,继续围绕着宋丰年,从人的情感出发,为读者呈现出了宋砦人所具有的精神财富。

本刊主编李一与著名作家田中禾合影

在《丰年之路》里,作者写家族、写村庄、写社会、写人情,而更多的笔墨是写宋丰年在生活中的细节。正是这些有血有肉的细节,才使宋丰年这个饱经风霜的人物带着人间烟火一步步走来,那样亲切,栩栩如生。

《丰年之路》以时间为序,真实纪录了宋丰年坎坷壮丽的人生之路。全书分上下两部分,前半部从主人公出生到改革开放之前,记录了青少年宋丰年的成长史,他儿时的回忆,长辈及村人对他的影响,为家庭的温饱而奔波劳碌的经历;下半部从改革开放至今,书写了主人公的奋斗史、成功史,他个人率先致富,然后带领宋砦人实现了一次次华丽转身,办企业,闯市场,彻底改变了村民的命运。

著名作家二月河为该书作序写道:宋丰年是个充满传奇色彩的人。星云大师《有道者的心态》说“卑屈不以为贱,艰难不以为苦,迫害不以为意,利众不以为烦”,这四者皆表达于宋丰年的人生命运里。无论人生幸与不幸,他都在无愧于良知的行动为自己的生命意义做着诠释。

开幕式由著名作家、河南省作家协会副主席墨白主持。

开幕式上,省社会科学院院长谷建全在致辞中说:“宋砦村是新时期中国农村改革开放的一个成功范例。'宋砦之谜’'宋砦现象’'宋砦模式’是一个广泛的社会学话题,自然也是一个值得深入的'关于人的存在’的文学话题。”

河南文艺出版社总编辑马达说:“这部书既是宋丰年先生个人的成长史,又是宋砦村的发展史,同时也是一部郑州市在新中国成立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的发展史。”

著名作家田中禾在致辞中说:“《丰年之路》既不是为一个基层书记、也不是为一个成功的企业家树碑立传,而是以人性的视角与人文情怀书写了一个成长在中国社会基层的普通农民的一生。它的真正价值在于,为我们中国当代发展历史提供一个鲜活的个人标本。我们通过宋丰年这个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能够看到我们这个国家和民族,是如何走过了艰难的岁月,走向改革和振兴。”

随后,宋丰年、田中禾等嘉宾正式为《丰年之路》发布新书揭幕,酒店工作人员为全国人大代表、郑州市金水区宋砦村党委书记宋丰年、南阳女作家曾臻、及《丰年之路》责任编辑李永军献花致敬。

宋丰年在致辞中说:《丰年之路》由南阳籍作家曾臻老师,历时三年多经历创作而成,期间曾老师无数次往还于南阳和郑州,不厌其烦地听我唠叨,有时为了其中一个细节,反复查询求证,保证准确无误,让我深受感动,使我由衷敬佩。《丰年之路》虽然写的是我个人,实则反映的是我们这个伟大的国家、伟大的民族、伟大的时代……

研讨会分别由高兴、、孙先科、李伟昉、卫绍生等主持。

研讨会上,中国外国文学学会会长、著名翻译家陈众议说:“关于英雄,我们可以有自己的界定。岳飞是英雄,雷锋是英雄,钱学森、宋丰年也是英雄。邓小平同志说过,如果改革造成了两极分化,那么我们就失败了。然而,正是由于宋丰年这样的时代英雄、改革先锋一直将人民的利益置于事业的中心,一方老百姓的安居乐业和幸福富足置于心中之心,才有了共同富裕的希望,也才有了长治久安的基础。因此,宋砦的经验和道路理应成为中国城镇化建设的典范。”

《世界文学》主编高兴说:“这本书和宋书记本人一样丰富多彩,可解读的角度特别多,涉及到的话题特别多,宋书记的内心始终是充满激情的一个人。有时候唯有带着这样的激情才能成就一番大事。”

《文汇报》副总编缪克构说:“《丰年之路》里面讲到了初心,讲到了拓荒牛,这跟总书记讲到的三牛精神是完全契合的。《丰年之路》把非常真实、可感的人物呈现在我们面前。我们从中不仅了解了宋丰年先生的人生经历,也让我们了解在中原大地上一个村庄的发展史,从更大的来说,也折射了新中国成立七十多年来的历程。”

河南省作协副主席墨白说:“《丰年之路》在讲述宋丰年坎坷青涩的人生经历的同时,用鲜活的生活来探视宋砦行政村这个中国治理体系中最小的单元,在改革开放以来所引发巨变的深层原因,为我们呈现出了宋砦人所具有的精神财富。”

《作家》杂志社主编宗仁发说:“我被《丰年之路》这本书深深打动,宋丰年先生是很了不起的人。我读《丰年之路》有三点感受:一是宋丰年始终在维护着做人的尊严,受到侮辱的时候他也敢于反抗。对恶的东西他是绝不妥协的。人生的苦难经历在宋丰年这里是一块垫脚石,是一笔财富。二是宋丰年对现实始终能够本能保持警觉,他身上有一种实事求是的精神,就是因为他深知我们党思想路线的精髓是什么。第三是宋丰年有自知之明。为什么宋丰年能够在一次次创造出奇迹后并没有止步,为什么宋丰年能够一次次完成宋砦村的转型。为什么宋丰年能够摆脱掉小农经济观念的桎梏,那就是宋丰年对自我和外界有着非常清醒的认识,创业的时候他就求贤若渴,事业如日中天的时候他更能够海纳百川。书中无数的故事,大量的细节都让读者领略到了宋丰年的博大胸怀,也充分感受到君子情怀。”

河南省文学学会副会长卫绍生认为:“阅读《丰年之路》可以从历史的、文化的、人性的、美学的、社会的、经济的等不同视角切入,对作品作出不同的阐释,从而发现作品的不同价值。”

河南大学教授刘进才说:“《丰年之路》通过宋丰年一个人的传记连接了一个时代,宋丰年坎坷丰富的人生经历折射出新中国以来社会变革的崎岖不平之路,他呕心沥血、苦心经营的宋砦世界正是新中国千千万万城中村的缩影。”

……

《丰年之路》作者曾臻从1985年开始发表作品,2008年出版散文集《放牧性灵》,2016年,长篇小说《苍野无语》由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出版。对于《丰年之路》这本书,她说:“从宋丰年先生走过的风雨历程及他脚下的这片热土上,可以领略中国农村历史嬗变的轨迹。

出品/河南阅读学会

编辑/河南文学杂志社

主编/李一

副主编/阿 若  冯新林

编辑部主任/ 任学青

责任编辑/宋  兵      达  林

刘海波      蓝   岛

平台维护:河南阅读学会文化传播公司

出品/河南阅读学会

编辑/河南文学杂志社

主编/李一

副主编/阿 若  冯新林

编辑部主任/ 任学青

责任编辑/宋  兵      达  林

刘海波      蓝   岛

平台维护:河南阅读学会文化传播公司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