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南达北 纵揽山水 ——盘点芜湖轨道交通1号线之“最”

2021-11-03今天,备受全市人民关注的芜湖轨道交通1号线正式开通运营,芜湖自此迈入轨道交通时代,成为我省轨道交通第二城。

轨道交通1号线为芜湖市轨道交通南北向骨干线路,南起白马山站,北至保顺路站,共计有车站25个,全长30.46千米。从空中俯视,轨道交通1号线宛若一条长龙,南北纵贯芜湖中心城区。

随着轨道交通1号线开通运营,江城市民今后出行不但更加便捷、高效,还可借助单轨列车特性俯瞰芜湖。一城之美,或山水相间、或精致繁华,纵揽入怀。

芜湖轨道交通1号线一路走来,有着太多的故事。为此,开通之前,我们采访了相关部门,尝试对芜湖轨道交通特别是1号线进行一次盘点,以期让读者更多了解1号线。准备好了吗?上车!

关键词 

最适合

按照国家相关标准,城市轨道交通分为地铁、轻轨、单轨、有轨电车、磁浮、自动导向轨道(APM)、市域快轨等七种制式。

2016年,芜湖轨道交通项目一期工程获国务院批准,芜湖成为全国第40个获批建设轨道交通的城市。根据芜湖市城市总体规划预测远期客流强度为单向高峰小时约2.2万人次,在综合考虑城市公共交通初、近、远期客流需求的基础上,结合城市总体规划、经济发展、财政承受能力、环境保护等各方面因素,全面对比分析地铁、轻轨、单轨、有轨电车等多种制式核心经济技术参数后,我市轨道交通制式最终确定为跨座式单轨,这是最适合芜湖的城市轨道交通制式。

关键词

最经济

跨座式单轨是一种独具特色的中等运量轨道交通系统,具有占地面积小、适应性强、噪声低、转弯半径小、车辆重心低、爬坡能力强、线路灵活,投资少、可以很好地融入城市环境等特点。据介绍,单轨造价仅相当于同等运量地铁造价的三分之一至二分之一。

跨座式单轨一般为高架线路的立体型交通,单轨建成运营后在低空轨道上运行,拥有独立路权,不受地面干扰,节约用地,能够更好地利用空间,与城市中其他任何交通工具和行人分隔,有效避免发生碰撞;可以快速行驶,最高运行速度可80公里/小时;转弯半径小,最小平面曲线半径仅46米。

芜湖轨道交通1号线以及不久之后将开通的2号线一期均采用源自加拿大庞巴迪运输集团的单轨技术——庞巴迪INNOVIA MONORAIL 300型跨座式单轨列车,运量更大,设备更加完善,技术更加成熟。

关键词

最创新

芜湖轨道交通最大的创新之处在于它是全国首条全自动运行的跨座式单轨。采用自动化等级最高的全自动运行技术,可实现多场景全过程的自动控制与运行:每天自动唤醒、自检、出库,发车、行驶、停靠站、折返,结束运营后自动回库、自动洗车和自动休眠,行车稳定、停车精准、准点率高。

此外,芜湖轨道交通在国内首次将钢混组合结构引入轨道梁设计,极大地提高了轨道梁跨越重要交通路口能力,采用连续刚构轨道梁结构,造型美观,同时提高了乘坐舒适性。道岔采用自主研发的换梁型新型道岔结构,转换速度快,可将列车发车最小间隔控制在120秒。

而在车站设计方面,充分结合了芜湖地域特色和传统文化,1号线标准站造型采用了“江南雨伞”设计理念。对重点站如临近方特欢乐世界的站点,增加了丰富多彩的欢乐元素,使车站更加具有辨识性和观赏性,与周边环境相得益彰。

关键词

最实用

除了前面说到的“全自动”最创新元素,跨座式单轨也是市民出行最实用的一款公共交通,主要体现在安全、便捷、舒适、美观四个方面。

安全性:跨座式单轨列车采用橡胶车轮跨行于梁轨合一的轨道梁上。车辆除走行轮外,在转向架两侧安装有导向轮和稳定轮,夹行于轨道梁两侧,抗侧倾能力强,保证车辆安全平稳运行。车轮采用带安全支撑的防爆轮胎,车端设车钩及防爬装置,安全性、稳定性高。遇突发情况发生时,乘客可通过紧急报警系统,实现与控制中心的直接通话。

便捷性:可实现高频次发车,减少乘客的候车时间;车门的宽度达1600mm(目前地铁车门宽度为1300mm-1400mm),更有利于乘客上下车。

舒适性:环保性能好、零排放、透气、低噪音(一般人们大声叫嚷时约为80分贝-90分贝,列车在80公里每小时运行时的噪音小于76分贝);车顶安装空调单元,为车辆客室提供冷暖风及新鲜空气;车内设置电子动态地图、乘客广播系统、LCD显示屏,为乘客提供多媒体资讯和出行信息,方便乘客出行;坐椅、扶手结合人机工程学设计,乘坐舒适度高。

美观性:列车采用流线型的车身设计,靓丽的外形;车内空间宽敞,内饰简洁大方;车门、侧墙采用大面积透明玻璃,乘客在乘坐车辆的同时可以尽情欣赏沿线美景。

关键词

施工难度最大

1号线建设过程中,施工难度最大的要属跨越芜湖长江大桥、淮南铁路线工程。由于淮南铁路线与芜合高速相距较近,且不具备同时下穿条件。为跨过这两条既有的线路,在考虑公铁路净空、施工空间的基础上,拔地而起修建了12个高近28米的桥墩。为了减缓坡度、提高乘车舒适性,从爬坡到下坡的总长度有1.3公里,共设桥墩47个。

据中铁芜湖轨道交通项目总包部副总经理李希勇介绍,因为梁体跨度长、重量大、桥墩高,还要同时保障既有线的行车安全。在跨越芜湖长江大桥段施工时,建设方起用了750吨的履带式起重机将45米、重约235吨的钢混结合梁吊至离地面23米的空中进行架设,保证了一次性吊装到位。据了解,这也是芜湖市首次使用这样大吨位的起重机。

如果撇开1号线建设现场来看,施工难度最大的要数预制梁场的预制梁生产及搬运。

在跨座式单轨的建设中,轨道梁制作及精度控制是整个系统的关键技术。轨道梁既起着承载车体重载梁体的作用,又起着导向走行的轨道作用,由于市区线路比较复杂,各种弯道、坡道以及高建筑林立,因而对轨道梁制造的精度要求非常之高,并且梁体的各种参数复杂多样。为此,建设方自主研发了用数字化控制、一键开合、自动走行的预制模板。这个模板在全国范围尚属首例,不仅满足了将误差控制在1毫米范围内精度要求,同时还将制作效率提高了7至8倍。

此外,芜湖轨道交通采用庞巴迪单轨技术,轨道梁为矩形断面,轨道结构在简支桥梁体系基础上,创新采用了“连续刚构”桥梁体系,最大跨径为30米,国内亦属首例。

关键词

工程量最大

芜湖轨道交通1号线建设过程中,单体工程量最大的则要属鸠兹广场站及控制中心综合体。它由控制中心主楼、调度大厅、鸠兹广场站、地下车库、天桥、地道等部分共同组成,总建筑面积约为46000平方米,其中地上部分面积约25000平方米、地下部分面积约21000平方米。控制中心未来是市区5条线的调度指挥中心主楼为八层,高度约48米,调度大厅为一层,高度约30米;车库为地下两层,最大埋深约12米,停车位为300个。

关键词

最繁忙站点

鸠兹广场站地处市中心最繁华地段,毗邻安徽师范大学赭山校区、镜湖风景区、中山路步行街,是人流量最为集中的站点,将来又是1号线、2号线的换乘站。可以想见,鸠兹广场站将是1号线乃至整个芜湖轨道交通最繁忙的站点。该站面积约为12000平方米,层数为三层,高度约21米。

关键词

最美风景段

要论1号线最美风景段,非“镜湖段”莫属。单轨列车由北向南进入主城区后,一路在高楼之间穿行,于中山北路与黄山西路交叉口一个转弯,进入鸠兹广场站。短暂停留后,列车驶出站点,眼前豁然开朗,一边是满山葱翠,一边是万顷碧波。

“古剑摩空宇,寒光启太阿。”900多年前,北宋著名文学家黄庭坚读书赭山,留下诗篇。“绕院碧莲三百亩。留春伴我春应许。”800多年前,南宋爱国主义词人张孝祥捐田百亩,遂成镜湖。赭塔晴岚、镜湖细柳由此位列“芜湖古八景”“芜湖新十景”,向来为一城风景最佳处。

1号线径穿赭山、镜湖风景区之间,居高而下,湖光山色,揽胜于怀,且地处闹市,坐拥繁华。远山古塔黄墙、近水亭台楼榭,还有芜湖的标志性城市景观、33米高“鸠顶泽瑞”巨型雕塑,一览无余。夜晚,华灯初上,霓虹闪烁、车水马龙,又将一城夜幕之下的繁华悉收眼底。

镜湖段还是轨道交通1号线与2号线一期交会段。未来,人们将能在此遇见“小红”(单轨1号线列车)与“小蓝”(单轨2号线列车)在此亲密擦身而过的美景。两条线路交会处的10个墩柱上还精心绘有“芜湖十景”主题的水墨画,彰显了城市深厚的人文底蕴,又避免因靓丽色彩分散过往车辆行人注意力可能带来的交通安全隐患。

1号线最美风光段除了镜湖段,还有两处值得一说。一处是飞越银湖段。银湖原名张塘,曾是一天然湖泊。后经政府提升改造,完善了绿地生态系统,突出了水面栈桥主题,又随着体育、儿童乐园的完善,日渐成为一个怡人的水上空间,成为一处市民假日游玩的绝佳去处,其中,彩色环湖栈桥是其中最大亮点。

银湖大桥是上世纪90年代修建的一座桥梁,为避免破坏既有结构同时避让大桥桥西侧的燃气管线,1号线选择距大桥东侧12米处略高横跨约400米宽的银湖,共有15个桥墩伫立于湖中央,其中5孔轨道梁和既有银湖金桥对孔布置,形成了一道独特景观。由于1号线从银湖中央穿越而过,无论是朝阳初升还是夕阳西下之时,远眺旷阔湖面,波光潋滟、心旷神怡。到了夜晚,四周水面栈桥及周边楼宇的灯光倒映水面,绚丽多彩。

还有一处是跨越青弋江段。六百里青弋江从黄山腹地发源而来,在芜湖宝塔根汇入长江。轨道交通1号线选择在中江桥与青弋江相遇。作为全国首例轨交与市政同层合建项目,芜湖单轨架设在来往公路桥之间。在这里,人们可以欣赏到行人、非机动车、机动车、单轨列车彼此并行不悖,共同跨越青弋江的景致。

中江桥段,一边远眺时尚宏伟的都市大厦,一边近观古韵悠然的芜湖古城,现代与历史在这里交汇,铭记一座城池过去的辉煌,也见证一座都市今日的繁华。

轨道之下是繁忙的芜申运河(青弋江),可俯视来往络绎不绝的货船。这也是整个一号线列车唯一一处与水上交通邂逅的地方。

关键词

最长与最短

1号线最大站间距2.176千米,位于衡山路站与龙山路站区间,该区间位于城北人口相对稀少区域,西面为龙山公园、途居芜湖龙山露营地,东面为一处名为清堰塘的天然湖泊,故两站点之间相距最远。这一段也是整个1号线拐弯最多的一段,从衡山路站到龙山路站,2千多米的站间距竟实现了3次转弯。

最小站间距则是位于赭山路站与赭山公园站区间,两站间距仅0.746千米。镜湖区是芜湖传统老区,城市道路密集,人口聚集,各站点之间距离普遍较近。这两站附近小区众多,人口相对集中,又临近赭山公园、皖南医学院赭麓校区。故根据客流实际以及交通接驳的实际需要,选定了合适的位置规划车站站点。

关键词

最高与最低

1号线最高点位于银湖路长江大桥铁路线、芜合高速之上。由于淮南铁路线与芜合高速相距较近,不具备同时下穿条件。为跨过这两条既有的线路,在考虑公铁路净空、施工空间的基础上,故拔地而起,建设了12个高达28米的桥墩。不过为了减缓坡度、提高乘车舒适性,从爬坡到下坡的总长度有1.3公里,共设47个桥墩。

1号线最低位置则位于下穿商合杭公铁桥的正下方,即长江三桥江南下桥处。此处盖梁位置仅4米多,高差约7米,共有13个墩柱,约295米长。这段高低起伏的单轨线路远看像过山车的弯曲线路一样。乘客坐在车中,车前视角有一种似乎要碰到商合杭大桥底部的错觉,穿过之后又马上爬坡向上,有种坐过山车的刺激感。

当然,“过山车”状的设计并非追求刺激感,而是为了下穿商合杭公铁桥。相关部门负责人介绍,商合杭公铁两用桥在设计阶段的时候,芜湖还没有规划轨道交通1号线,在交叉条件上未专门预留。由于该交叉点最上层的公路距离地面已经28米,如采取上跨方案,1号线将达到38米高,行车舒适性较差,再加上商合杭为高速铁路,原则上不宜上跨。最终,1号线选择了下穿方案。不过,由于芜湖采用的跨座式单轨列车的爬坡性能较好,对乘坐舒适性影响不大,客观上反而成了1号线一段最“刺激”的路段。

                                                                                                                                       芜湖日报记者 戴卿 花磊

芜湖轨道交通建设项目是芜湖城市公共交通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芜湖正式迈入轨道交通时代,一方面缓解了城市交通压力,改善居民出行条件。轨道交通的便捷、安全、高效、环保等众多优点,能够充分提高交通资源利用率,为江城百姓提供优质的公共交通服务。另一方面,也缩短了城市内部各组团之间的距离,促进要素快速流动,助力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充分增强城市功能。还有助于进一步完善我市基础设施建设,引导优化城市空间结构布局,提升芜湖城市地位和品质,对芜湖奋力打造省域副中心、建设人民城市具有重要意义。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