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笔记||不能把社会问题简化为道德问题

导语

我们昨天讲到,儒家的思想家,他们的本意是好的,但他们给不出一套合理的治理国家的办法。他们有一个毛病是把复杂的社会问题看成了简单的道德问题,过分夸大道德感化的作用,这在现实中是极其有害的,我们今天也常常犯这样的错误。

我为什么说不能把社会问题简化为道德问题呢?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

在不道德的环境下,个人的道德是没有意义的

儒家的理想主义在于,他们把社会看成了个人的简单叠加。他们天真地认为,只要个人讲道德了,进而影响身边的人,大家都讲道德了,这个社会道德水准就提高了。事实上,根本不是那么回事。大的环境不是某一个个人能左右的。在不道德的大环境下,要求某一个个人讲道德,这本身就是不道德的。

例如,孔子和孟子周游列国,他们劝国君实行仁政,为什么推行不下去?其实那些国君不想做好人吗?他们不想对老百姓好一点吗?当时的周天子已经没有影响力,国家处于实际上的分裂状态,各诸侯国相互斗争,政治环境十分恶劣。哪个诸侯敢放松警惕,不扩军备战,安心休养生息?其他国家都在虎视眈眈,你让这个国家的国君施行仁政,放弃战争,那行不行?

我们今天其实也犯有一样的错误。例如,很多人看到老人摔倒了,不愿意去扶,而选择视而不见。我们能站在道德的制高点上,说这些人没有良心吗?社会风气坏了,有的老人,你扶他起来,他或者他的家属不仅不感激你,还可能讹诈你。在这样的情况下,谁还敢冒险做好事?

你要让大家讲道德,你首先要有一个能讲道德的环境。没有那样的环境,个人再有道德,也是没有意义的。道德连自己都不能保护,如何保护别人?

没有惩戒措施,道德也不能得到保障

我们说过,儒家过分看重礼治而轻视法治,这是他们的局限性。有的时候,道德感化是起不了作用的,效率低下,不如法治来得直接。

韩非就批评过儒家称颂的尧舜。老百姓争田畔、水中高地,做出的陶器质量差,尧派舜去和老百姓一起生活,带头做示范,扭转不良风气。韩非就指出,人民内部矛盾层出不穷,舜的寿命有限,跟这样下去,要忙到猴年马月啊!你如果定了法律制度,做得好就奖励,做得不好就惩罚,那不简单多了吗?

还比如,我们今天教育学生,有中小学生守则和日常行为规范,还把品德与社会这门课改为道德与法治,由国家统编。可是,为什么学生素质还这么差呢?有个关键的原因,我们剥夺了老师的惩戒权。不准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只能靠说服教育,学生还有敬畏之心吗?他们犯了错误不用承担后果,还会改正吗?

要想保护道德,必须要有惩戒措施,否则就是空谈。

道德要有经济条件作支撑

孟子对梁惠王和齐宣王说,只要种桑、养家畜,不剥夺老百姓务农的时间,人民就能安居乐业。然后发展教育,让人民懂得尊敬长者、兄弟和睦,社会的道德水准就能提高。这套理论听起来很美妙,现实中却是行不通的。那个时候生产力低下,老百姓生产出来的产品除了要供养家人,还要交租税,压力很大。而且,古人信奉多子多福,子女一大堆,还有好几个老人要养活。国家有战争时,还要去服兵役,家里农活顾不上。资源就那么一点,你如何要求他们在尊老和爱幼上、尽忠和尽孝上两全?注意,孟子说的是“老者衣帛食肉”,古代和今天不一样。今天把爱幼放在前面,古代把尊老放在前面。年轻人累死累活,资源就么点,好的还要先给老人。你觉得普通老百姓中的年轻人都有这么高的思想觉悟吗?年轻人都是圣人吗?孟子的话是不是在制造矛盾?

即使在今天,类似的问题也不能简单地看作道德问题。有的人动不动说某某人不孝敬父母,他们哪里知道下层人民生活的艰辛呢?本来就贫穷,孩子的教育投入很大,他哪里还有精力去给父母更好的照顾呢?还有的年轻人,父亲去世,母亲准备找老伴,年轻人不答应。有人说,年轻人冷酷无情,无视老人的情感需求。问题是养老本来就要消耗大量的钱财和精力,多一个老人就多一份负担。家里有个老人去世,本来负担减下来了,母亲再找个老伴,等于给他重新增加了负担。我们考虑过年轻人的感受吗?

不考虑别人的经济条件,以局外人的身份批评别人不道德,这同样是没有良心的表现。

总结

我们这个社会上很多问题是复杂的,不能简单地用道德去评判。儒家式的道德感化,意义没有那么大。想提高社会的道德水准,需要从各个方面通盘考虑,那样分析问题才不会片面。


作者简介

李灿,生于1987年8月。湖北竹山人,祖籍湖北英山。十堰市作家协会会员。作品多发表在《演讲与口才》《堵河》《交通文化》等。

(0)

相关推荐

  • 牟宗三:对儒家五部经典的不同态度

    我们刚才说,我们了解先秦儒家并不是单单了解某一个人,而是把先秦儒家整个通过一个发展来看,所以我们并不单单以某个人或是某部书为标准,我们还说,儒家的五部书观念虽然复杂,可是它们还是连在一起,但是现在有许 ...

  • 道德论

    道德论 (一)论人生:人为何生?不可知,不须知.既生也,其性动,动的效果宜美,美可爱,爱生乐,乐乃生.死生一也,生实死之因,死乃生之果.生须动且勤,死乃安与歇.生宜乐,死不须怕.无乐之生,不及死.对生 ...

  • 国学笔记||以德报怨的孝子促退了道德

    导语 我们都知道,儒家是讲究孝道的,可是孔子并不主张愚孝.曾皙和曾参父子俩都是孔子的学生,曾参被父亲打了,还装作若无其事.结果孔子很生气,你怎么这么笨,父亲打你你不知道跑吗?孔子担心的是,如果父亲失手 ...

  • 5位考霸为您支招南大社会学考研之四:如何记笔记 | 南大社会

    D.考研笔记的问题 南大老师的课件有必要找到看看么? 现在开始看专业课,有点不走心,是需要边看边做笔记吗? 想请问一下学长学姐们记笔记有什么方法和需要注意的地方吗?是要记得特别细还是只需要大纲梳理就好 ...

  • 国学笔记:和气迎人,平情应物,抗心希古,藏器待时

    清人王永彬在<围炉夜话>中说:"和气迎人,平情应物:抗心希古,藏器待时." 这段话的意思是,以和蔼态度与人交往,以平常的心应对事物:以古代贤人高尚心志自勉,厚积才能待机 ...

  • 国学笔记||《弟子规》不能代表优秀传统文化

    导语 这几年,全国各地都兴起了"国学热".人们能意识到让少年儿童接受经典教育,这是值得肯定的.然而,想法是好的不代表行动也一定是好的.有的学校或其他的机构让少年儿童去读<弟子 ...

  • 国学笔记||经典的事物有哪些特征

    导语 记得前几年,有个长者曾经语重心长地告诉我:"你记住,能够传承几千年的东西,绝对是经典."老人家说的是书法,其实他也建议我多读<论语><道德经>等传统文 ...

  • 国学笔记||我们凭什么还要批判孔子?

    导语 最近,有个阿姨发了一段其他网友批评孔子的话,问我是什么意见.我说,这样的话是偏激的,这样的观点是要不得.其实,网上这样的话很多,看了让人觉得又可气,又可笑.这段话是这样说的: 孔子是剥削阶级思想 ...

  • 国学笔记||别拿虚幻的事物当作标杆

    导语 我们都知道,传说中的尧.舜.禹.商汤.伊尹.周公等人都是贤人,人们都认为他们统治的时代是中国最好的时代.春秋战国时期,从孔子到屈原,他们都把这些贤人作为自己的偶像,梦想着当下的政治能够像古时候那 ...

  • 国学笔记||孔子真的轻视生产劳动,看不起底层人民吗?

    导语 <论语>中有这样一段对话: 樊迟请学稼.子曰:"吾不如老农." 请学为圃.曰:"吾不如老圃." 樊迟出.子曰:"小人哉,樊须也!上好 ...

  • 国学笔记||评判道德,效果比目的更重要

    导语 <吕氏春秋>上有这样一则: 鲁国之法,鲁人为人臣妾于诸侯,有能赎之者,取其金于府.子贡赎鲁人于诸侯,来而让,不取其金.孔子曰:"赐失之矣.自今以往,鲁人不赎人矣.取其金则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