祛风寒湿瘀痹痛肿毒、通经络、补阳的外用中药或保健品.pdf

《祛风寒湿瘀痹痛肿毒、通经络、补阳的外用中药或保健品.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祛风寒湿瘀痹痛肿毒、通经络、补阳的外用中药或保健品.pdf(20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10)申请公布号 (43)申请公布日 (21)申请号 202010308378.3 (22)申请日 2020.04.18 (71)申请人 唐海轩 地址 110000 辽宁省沈阳市皇姑区华山路 木兰河街36号楼1-3-1 (72)发明人 唐海轩 (51)Int.Cl. A61K 36/282(2006.01) A61K 36/8962(2006.01) A61P 29/00(2006.01) A61P 1/14(2006.01) A61P 11/00(2006.01) A61P 11/14(2006.01) A61P 11/06(20。

2、06.01) A61P 1/00(2006.01) A61P 1/16(2006.01) A61P 13/00(2006.01) A61P 19/06(2006.01) A61P 19/02(2006.01) (54)发明名称 祛风寒湿瘀痹痛肿毒、 通经络、 补阳的外用 中药或保健品 (57)摘要 本发明属于中药领域, 特别涉及一种祛风寒 湿瘀痹痛肿毒、 通经络、 补阳 (提升脏腑功能) 的 外用中药组合物, 主要由艾草、 酒配比而成。 本中 药15分钟起效, 热效应持续10小时以上,有效率 99%, 将艾灸、 艾薰洗泡贴敷、 艾草精油外用等艾 疗方法的功效提升几十倍以上。 本发明还提供了 该。

3、中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 使用方法及用途。 权利要求书2页 说明书17页 CN 111407788 A 2020.07.14 CN 111407788 A 1.一种祛风寒湿瘀痹痛肿毒、 通经络、 补阳 (提升脏腑功能) 的外用中药或外用保健品, 含有艾草, 可以是整株艾草或粉末、 艾叶或其粉末、 艾绒或其粉末、 艾叶以外的其他部分的 原型或粉末; 酒, 可以是酒、 酒的主要成分乙醇和水的混和液、 含水乙醇 该药物组合物按如下方法制备而成:准备艾草 (可以是整株艾草或粉末、 艾叶或其粉 末、 艾绒或其粉末、 艾叶以外的其他部分的原型或粉末) 、 要加入的其他植物的原型或粉末, 集合在一起为A, 酒。

4、 (可以是酒、 酒的主要成分乙醇和水的混和液、 含水乙醇) 为B, 耐腐蚀、 可 密封的容器为C, 需要浸泡n次, 就将A分为n份, 取1份A放入C, 将B缓慢倒入C, 直至A被B完全 浸没无浮露为止, 密封浸泡10分钟-7天, 将A捞起挤压将药液全部挤出后将A移除, 将药液中 残渣滤出后药液放回C, 如原料A还有剩余, 再取1份A放入C, 将B缓慢倒入C, 直至A被B完全浸 没无浮露为止, 密封浸泡10分钟-7天, 将A捞起挤压将药液全部挤出后将A移除, 将药液中残 渣滤出后药液放回C, 如此反复, 直到将A用完为止, 将药液中所有残渣滤出, 药液密封保存, 制成外用搽剂、 洗剂、 酊剂、 。

5、溶液剂、 喷雾剂等液体制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外用中药或外用保健品, 其中 “酒” 还可以是无水乙醇, 制备方法如下: 准备艾草 (可以是整株艾草或粉末、 艾叶或其粉末、 艾绒或其粉末、 艾叶 以外的其他部分的原型或粉末) 、 要加入的其他植物的原型或粉末, 集合在一起为A, 无水乙 醇为B, 耐腐蚀、 可密封的容器为C, 需要浸泡n次, 就将A分为n份, 取1份A放入C, 将B缓慢倒入 C, 直至A被B完全浸没无浮露为止, 密封浸泡10分钟-7天, 将A捞起挤压将药液全部挤出后将 A移除, 将药液中残渣滤出后药液放回C, 如原料A还有剩余, 再取1份A放入C, 将B缓慢倒入C, 直至。

6、A被B完全浸没无浮露为止, 密封浸泡10分钟-7天, 将A捞起挤压将药液全部挤出后将A 移除, 将药液中残渣滤出后药液放回C, 如此反复, 直到将A用完为止, 将药液中所有残渣滤 出, 药液密封保存, 将保存的药液加入水制成外用搽剂、 洗剂、 酊剂、 溶液剂、 喷雾剂等液体 制剂; 或将保存的药液、 水各自独立包装做成2个制剂, 使用前将二者混合后使用; 或将保存 的药液做成1个制剂, 使用者自备水, 使用前与水混和后使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外用中药或外用保健品, 制备方法如下: 准备纯艾绒或90%体 积份的艾绒加10%体积分的大蒜、 韭菜、 花椒的混合物 (大蒜、 韭菜、 花椒的比例。

7、为1: 1: 1) 为 A, 白酒为B, 耐腐蚀、 可密封的容器为C, 取三分之一的A放入C, 将B缓慢倒入C, 直至A被B完全 浸没无浮露为止, 密封浸泡3天, 将A捞起挤压将药液全部挤出后将A移除, 将药液中残渣滤 出后药液放回C, 再取三分之一的A放入C, 将B缓慢倒入C, 直至A被B完全浸没无浮露为止, 密 封浸泡3天, 将A捞起挤压将药液全部挤出后将A移除, 将药液中残渣滤出后药液放回C, 再将 剩余的A放入C, 将B缓慢倒入C, 直至A被B完全浸没无浮露为止, 密封浸泡3天, 将A捞起挤压 将药液全部挤出后将A移除, 将药液中残渣滤出后药液放回C, 密封保存, 制成外用搽剂、 洗 。

8、剂、 酊剂、 溶液剂、 喷雾剂等液体制剂。 4.根据权利要求1、 2、 3所述的外用中药或外用保健品的制备方法所得的药液进行加 工, 使其液体或部分液体蒸发, 剩余药物制成外用搽剂、 乳剂、 膏剂、 涂膜剂、 贴膏剂、 医用纱 布剂、 散剂、 胶囊等固体、 半固体制剂。 5.一种祛风寒湿瘀痹痛肿毒、 通经络、 补阳 (提升脏腑功能) 的外用中药或外用保健品, 其特征在于使用方法如下: 在未破损的皮肤表面反复涂抹吸收3-300ml。 6.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中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制备的成品 含有乙醇。 权利要求书 1/2 页 2 CN 111407788 A 2 7.。

9、一种祛风寒湿瘀痹痛肿毒、 通经络、 补阳 (提升脏腑功能) 的外用中药或外用保健品, 其特征在于: 是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 是权利要求5所述的使用方法; 起效快、 好转快、 痊愈快, 有效率99%。 8.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中药组合物, 其特征在于在制备调治亚健康、 预防与 治疗疾病的外用中药或外用保健品中的应用。 9.一种外用中药或外用保健品, 其特征是含有艾草的成分、 乙醇。 10.一种外用中药或外用保健品, 其特征是含有艾草的成分、 乙醇, 使用方法是在未破 损的皮肤表面反复涂抹吸收3-300ml。 权利要求书 2/2 页 3 CN 111407788 A 3 祛风寒湿瘀。

10、痹痛肿毒、 通经络、 补阳的外用中药或保健品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属于中药领域, 特别涉及一种祛风寒湿瘀痹痛肿毒、 通经络、 补阳的外用中 药或外用保健品, 将艾灸、 艾薰洗泡贴敷、 艾草精油外用等艾疗方法的功效提升几十倍以 上。 本发明还涉及该中药组合的制备方法、 使用方法及用途。 背景技术 0002 艾灸在中医疗法中的地位: 名医别录 称艾草为 “医草” 、“灸草” 。 0003 本草纲目 :“艾叶二月宿根生苗成丛, 其茎直生, 高四五尺, 收以灸病, 甚验。 艾以 叶入药, 性温, 纯阳之性, 通十二经, 具回阳、 理气、 逐寒湿、 止血安胎等功效。 故又被称为医 草。 ” 本草备。

11、要 :“艾叶, 通十二经。 ” 景岳全书 :“艾叶能通十二经, 而尤为肝肾脾之药。 ” 本草从新 :“艾叶, 通十二经。 ” 本草纲目 :“艾叶纯阳也。 可以取太阳真火, 可以回垂绝元阳 (振奋唤醒人的元气, 挽 回人的生命) 。 服之则走三阴, 而逐一切寒湿, 转肃杀之气为融合。 灸之则透诸经, 而治百种 病邪, 起沉疴之人为康泰, 其功亦 (更强) 大矣。 ” (沉疴: 重病、 老病、 难治的病。 ) 本草汇言 :“艾叶, 暖血温经, 行气开郁之药, 开关窍, 醒一切陈痼伏匿内闭诸疾。 若气 血、 痰饮、 积聚为病, 哮喘逆气, 骨蒸痞结, 瘫痪痈疽, 癗疠结核等疾, 灸之, 立起沉疴。 。

12、” 本草从新 :“艾叶, 纯阳之性, 能回垂绝之阳, 以之灸火, 能透诸经而除百病。 ” 名医别录 :“艾叶味苦, 微温, 无毒, 主灸百病。 ” 本草分经 :“以之灸火能透诸经而除百病。 ” 药性解 :“主灸百病, 温中理气。 ” 本草正义 :“古人灸法, 本无一症不可治, 艾之大用, 惟此最多。 ” 扁鹊心书 :“夫人之真气乃一身之主宰, 真气壮则人强, 真气弱则人病, 真气脱则人 亡, 保命之法, 艾灼第一, 丹药第二, 附子第三。 ” 扁鹊心书 大病宜灸:“世有百余种大病, 不用艾灸、 丹药, 如何救得性命, 劫得病回。 ” 艾灸, 源于远古时代, 形成于商周年间, 有文字的记载至少有。

13、3000年的历史, 是中华民 族智慧的结晶。 自古以来的中医有四大医术: 针、 灸、 药、 砭。 其中,“针” 是针刺,“灸” 是艾灸。 艾灸: 主要原料是艾绒, 用艾草的叶 (艾叶) 制成。 0004 内经 :“针所不为, 灸之所宜。 ” 医学入门 :“针之不及, 药之不到, 必须灸之。 ” 如果针、 药已经治不了的, 就需要用灸 的方式, 艾灸可以弥补针疗与药疗之不足。 因为针刺需要调动元气, 对于阳虚的情况是不适 合针刺的; 而元气虚弱、 胃功能差的情况是很难消化药物的。 灸法可以避开脾胃直接将药 力、 热力作用于经脉, 通过经络调理脏腑功能。 0005 本草纲目 不仅是中华民族的医学财。

14、富, 也是世界医学的宝贵财富。本草纲目 说明书 1/17 页 4 CN 111407788 A 4 中有35处提到艾和艾灸的用途及灸法, 载艾叶配方52个。 在 伤寒论 中, 涉及有关灸法的内 容十余条, 许多条文有:“可火” ,“不可火” 的记载。黄帝内经 把灸法作为一个重要的内容 进行系统介绍, 从灸疗的起源到各种灸法及其适应症书中记载颇多。 在古代许多医学大家 在实际治疗中都偏爱灸法。 在唐代, 与孙思邈有同等业绩的王焘, 认为火艾特有其能, 针、 汤、 散皆所不及, 灸为其重要。 他在 外台秘要 中指出:“灸法为医之大术, 宜深体之, 要中之 要, 无过此术。 ” 艾灸之所以 “为医之。

15、大术, 起沉疴之人为康泰, 除百病, 本无一症不可治” , 主要因为艾 草具有三大功效: (1) 纯阳之性, 补人体五脏六腑之阳气、 元气、 真气。“日为天之阳, 艾为地之阳。 ” 现代科 学研究表明, 艾草是所有植物中进行光合作用效率最高的植物, 生长过程中能最大限度地 吸收太阳的热能。 艾草最能补人体之阳气。黄帝内经 :“正气存内, 邪不可干。 ” 人体百病皆 因阳气不足。 阴阳平衡, 百病不生, 阴阳失衡, 百病丛生。 0006 人体99%的体质为阳虚 (寒体) 体质, 艾草的纯阳之性正是人体所需。“阴阳” 是抽象 的概念, 在人体, 气为阳 (俗称阳气、 元气) , 血为阴。 气是人体。

16、内无形的热能, 具有气化作用 而生血。 饮食由脾胃化成水谷精微, 经气化作用成营气、 津液, 再经气化作用成血液, 气旺 (阳旺) 血足, 气虚 (阳虚) 血少。(轻度阳虚称为气虚, 气虚得严重称为阳虚, 两者虚的程度不 同。 ) 气血转换成精气为精 (精又可转换成气血, 气血精互化) 。 肾主藏精, 除藏肾本脏之精, 还藏五脏六腑之精气, 肾为先天之本、 一身之根, 肾主宰人体的生长、 发育、 衰老。 所以人体 整体的体质寒热是看肾的寒 (阳虚: 生外寒) 、 热 (阴虚: 生内热) 。皇帝内经 :“男16女14以 下为阳孩, 阳常有余阴常不足” ,“男40女35肾气渐衰” 。 所以在临床上。

17、, 孩童多为阴虚体质 (肾阴虚) , 成年人多为阳虚体质 (肾阳虚) , 很少见到成年人有肾阴虚的, 男40女35以后肾阳 虚会越来越明显。黄帝内经 :“十病九寒, 祛一寒而治百病。 ” 被誉为 “中医脊梁” 的李可老 中医50多年临床经验 “论阳虚之人十有八九, 阴虚之人百无一二。 ” 而患者常常感到的 “阴虚体热” , 分为两种情况: 第一种: 局部 (某个脏腑) 有热而非整体 热 (肾阴虚) , 如心阴虚、 肺阴虚、 胃实火、 肝阴虚、 肝阳抗等, 局部不代表整体。 第二种: 肾阴 阳两虚, 脾是一个系统 (消化系统) , 包括脾脏、 胃、 小肠、 大肠, 生血养五脏 (脾是五脏之母) 。

18、, 人体立命之本 (后天之本) 。 脾每日不停运转的动力之源是肾, 肾以命门火化脾胃土, 如同机 器 (脾) 运转要插电源, 肾就是 “电源” 。 脾的工作量大, 本身易虚弱, 肾阳虚到一定程度, 使脾 动力不足, 生成的血液、 津液就更少了, 细胞缺乏滋养, 干燥生内热, 就会出现肾阴虚症状, 这属于阴阳两虚。 需补脾肾之阳, 用阳化阴。 0007 所以真正阴虚 (热体) 的人很少, 99%的人是阳虚 (寒体) 体质, 人的生命就是阳气衰 减、 耗散的过程,“阳强则寿, 阳衰则夭” 。 清末 郑钦安医学三书 :“万病皆损于一元阳气” 、 “治病重在扶阳” 。 艾灸是最重要的扶阳, 纯阳之性的。

19、艾草, 补阳扶阳, 阴阳平衡释放潜能, 潜 能治愈百病。 0008 (2) 祛风寒湿瘀痹痛肿毒: 黄帝内经 :“百病始于风, 风必兼寒。 十病九寒, 祛一寒而治百病。 ” 寒乃百病之首, 寒 湿是万病之源, 有寒就有瘀, 有瘀就有病。 寒则湿, 湿则凝, 凝则瘀, 瘀则堵, 堵则瘤, 瘤则癌。 所有病皆起于风寒湿瘀, 风寒湿瘀又导致痹痛肿毒。 说明书 2/17 页 5 CN 111407788 A 5 0009 名医别录 :“艾味苦, 微温, 无毒。 主灸百病, 可作煎, 止下痢, 吐血, 下部匿疮, 妇 人漏血, 利阴气, 生肌肉, 辟 (排除) 风寒, 使人有子。 又, 艾, 生寒熟热。 。

20、” 本草分经 :“艾理气血, 逐寒湿。 暖子宫, 止血温中, 开郁调经, 杀蛔。 ” 药性解 :“艾之温能令肝脾疏畅, 而无壅瘀之患。 ” 景岳全书 :“艾善于温中逐冷除湿, 行血中之气, 气中之滞 (即 “瘀” ) 。 凡妇人血气寒滞 者, 最宜用之。 ” 本草新编 :“祛寒气而温湿痹, 安疼痛而暖关元。 ” 本草求真 :“能出陈寒痼冷, 凡一切病因寒湿而见血衄崩带, 腹痛冷痢, 霍乱转筋, 胎 动腰痛。 0010 本草备要 :“而艾性又能杀虫也。 ” 药性论 :“治一切冷气, 鬼邪毒气, 最去恶气。 ” 湿和瘀会导致肿胀, 艾草能袪湿、 瘀, 故能消肿散结。内经 :“风寒湿三气杂合而为痹 。

21、也。 ” 艾草祛风寒湿, 故能解决痹症。 艾草辛味的具挥发性的芳香成分是强效的解毒剂, 而且 杀菌、 杀病毒。 现代医学的药理研究表明: 艾叶是一种广谱抗菌抗病毒的药物, 对好多病毒 和细菌都有抑制和杀伤作用。 所以艾草祛风寒湿瘀痹痛肿毒, 能除掉病因, 使人体恢复健 康。 0011 (3) 通十二经。 0012 每条经络都与脏腑相连, 经络是气血运行的通道, 就是脏腑的供养通道。 食品、 药 物消化后入血, 通过与脏腑相连的经络才能运送到各脏腑发挥作用。 经络瘀阻, 食品、 补品、 药物不能很好地运送到各脏腑, 脏腑得不到滋养和修复而老化失衡,“脏腑失衡, 百病从 生。 ”黄帝内经 灵枢经脉。

22、篇:“经脉者, 绝生死, 处百病, 调虚实, 不可不通。 ” 艾草通十二经, 打通脏腑的供养通道, 使五脏六腑恢复年轻的状态。 0013 艾草的二大特性, 将其三大功效发挥得淋漓尽致。 0014 (1) 渗透性 (走窜性) : 艾叶, 是芳香类中药的代表, 现代药理研究证明, 艾叶的主要 药效成分是挥发油具有挥发性的芳香成分, 而且挥发油含量多, 芳香成分的品种也多, 现代科技从中分离出几十种芳香成分。 百度百科:“芳香性中药” : 是以挥发油为主要成分的 中药。 有效成分是挥发油。 共性是在水中溶解度较小。 芳香成分与普通植物成分的最大区别 是分子小, 穿透性强, 3秒钟到达真皮, 5分钟进。

23、入血液, 半小时循环全身。 有人做过实验, 将 从大蒜中提取的挥发油 (芳香成分) 涂抹在某人脚底, 半小时后从这个人嘴里闻到大蒜味。 一个河南女孩脚上长出跖疣, 我判断其病因是脾虚湿热下注, 让其每天用水桶装满热水将 膝盖以下泡热后, 艾灸脾经大脚趾隐白穴, 十多天后跖疣消失。 女孩告诉我, 艾灸隐白穴, 明 显感觉到有种力量顺着穴位向上走, 走出2条线。 这就是艾叶中的具有挥发性的芳香成分因 燃烧遇热挥发, 穿透皮肤循经走窜。 具有挥发性的芳香成分是小分子, 可穿透皮肤具有走窜 性, 普通植物成分 (除芳香成分以外的植物成分) 分子大, 没有走窜性。 艾草的根茎叶均含有 大量的挥发油, 具。

24、有极强的走窜性、 穿透力。 0015 (2) 亲水性: 艾的性能是找水。 古时的西域商队用艾草来寻找水源, 沙漠上干旱缺 水, 人们燃起一堆艾草, 艾烟顺着地下走, 如果艾烟从另一个地方冒出来, 那么就在冒烟的 地方挖下去, 就能挖出水来。 艾能找到大地的水, 也可以找到我们人体的的津液、 血液, 因为 艾为纯阳之物, 水属阴, 所以阴阳相吸。 人体70%都是水, 很结实的骨头也有20%以上的水。 艾 说明书 3/17 页 6 CN 111407788 A 6 草成分进入人体就会在体内循环不止。 这就是艾不同于附子肉桂等其他温热药的独特之 处。 0016 艾草的走窜性、 亲水性, 使其能入经络。

25、、 脏腑、 入筋、 入骨, 及关节缝隙、 寒湿邪气滞 留的犄角旮旯, 人体最深、 容易留邪的地方, 它都可以透进去, 将其补阳扶阳、 祛风寒湿瘀痹 痛肿毒、 通十二经的三大功效发挥的淋漓尽致。 0017 当代社会 , 艾灸等与艾草相关的艾疗方法只是一种辅助疗法, 对疾病治疗没有显 著效果。 并不是像古代那样 “为医之大术, 起沉疴之人为康泰, 除百病, 本无一症不可治” 。 主 要有以下原因: (1) 现代人生活节奏快, 没时间定时定量的艾灸, 不能坚持。医宗金鉴 曰:“凡灸诸病, 要持之以恒, 必火足气到始能愈。 ” 要坚持到足够的时间, 灸到足够的量, 就一定能得到想要 的结果。 0018。

26、 扁鹊心书 : 艾灸心法 “大病宜灸” : 在充分灸量的情况下, 机体出现灸治感应, 方 可凸显艾灸的神效, 须要 “重灸” 并 “长期灸” 。扁鹊心书 言:“世俗用灸, 不过三五十壮, 殊 不知去小病则愈, 驻命根则难。 ”铜人针灸图经 亦言:“凡大病宜灸脐下五百壮。 ” (2) 辩证选穴、 找穴准确的技术人员缺乏。 施灸前必须准确辩证, 而后选穴。 同一个咳嗽 选穴都不一样: 伤风咳嗽灸风门、 合谷 ; 气喘咳嗽灸风门、 肺腧、 大椎。 万人一方, 效果差。 找穴位不准确也影响效果。 0019 (3) 艾绒不纯正, 影响效果。 大面积种植的艾草, 多使用除草剂、 化肥, 一些艾草能 闻到化。

27、学药味。 陈放艾叶需大量场地、 资金、 人力, 损耗大, 要承担风险 (防火防潮) , 所以造 假日新月异, 参杂参假参毒很常见。 市售艾绒有的参入杂草, 有的参入服装原料: 化学纤维。 发明内容 0020 本发明找到了一种祛风寒湿瘀痹痛肿毒、 通经络、 补阳疗效显著、 安全无毒、 药源 广泛、 使用方便、 费用低廉的中药复方, 15分钟起效, 热效应10小时以上, 有效率99%, 将艾 灸、 艾薰洗泡贴敷、 艾草精油外用等艾疗方法的功效提升几十倍以上。 本中药外用, 避免了 传统口服药物的所有弊端, 减少药物对人体的损伤。 0021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祛风寒湿瘀痹痛肿毒、 通经络、 。

28、补阳 (提升脏腑功能) 的外用中药或外用保健品, 含 有艾草, 可以是整株艾草或粉末、 艾叶或其粉末、 艾绒或其粉末、 艾叶以外的其他部分的原 型或粉末; 酒, 可以是酒、 酒的主要成分乙醇和水的混和液、 含水乙醇。 0022 该药物组合物按如下方法制备而成: 准备艾草 (可以是整株艾草或粉末、 艾叶或其 粉末、 艾绒或其粉末、 艾叶以外的其他部分的原型或粉末) 、 要加入的其他植物的原型或粉 末, 集合在一起为A, 酒 (可以是酒、 酒的主要成分乙醇和水的混和液、 含水乙醇) 为B, 耐腐 蚀、 可密封的容器为C。 需要浸泡n次, 就将A分为n份, 取1份A放入C, 将B缓慢倒入C, 直至A。

29、被B 完全浸没无浮露为止, 密封浸泡10分钟-7天, 将A捞起挤压将药液全部挤出后将A移除, 将药 液中残渣滤出后药液放回C。 如原料A还有剩余, 再取1份A放入C, 将B缓慢倒入C, 直至A被B完 全浸没无浮露为止, 密封浸泡10分钟-7天, 将A捞起挤压将药液全部挤出后将A移除, 将药液 中残渣滤出后药液放回C。 如此反复, 直到将A用完为止, 将药液中所有残渣滤出, 药液密封 保存, 制成外用搽剂、 洗剂、 酊剂、 溶液剂、 喷雾剂等液体制剂。 说明书 4/17 页 7 CN 111407788 A 7 0023 所述的外用中药或外用保健品, 其中 “酒” 还可以是无水乙醇。 制备方法如。

30、下: 准备 艾草 (可以是整株艾草或粉末、 艾叶或其粉末、 艾绒或其粉末、 艾叶以外的其他部分的原型 或粉末) 、 要加入的其他植物的原型或粉末, 集合在一起为A, 无水乙醇为B, 耐腐蚀、 可密封 的容器为C。 需要浸泡n次, 就将A分为n份, 取1份A放入C, 将B缓慢倒入C, 直至A被B完全浸没 无浮露为止, 密封浸泡10分钟-7天, 将A捞起挤压将药液全部挤出后将A移除, 将药液中残渣 滤出后药液放回C。 如原料A还有剩余, 再取1份A放入C, 将B缓慢倒入C, 直至A被B完全浸没无 浮露为止, 密封浸泡10分钟-7天, 将A捞起挤压将药液全部挤出后将A移除, 将药液中残渣滤 出后药液。

31、放回C。 如此反复, 直到将A用完为止, 将药液中所有残渣滤出, 药液密封保存, 将保 存的药液加入水制成外用搽剂、 洗剂、 酊剂、 溶液剂、 喷雾剂等液体制剂, 或将保存的药液、 水各自独立包装做成2个制剂, 使用前将二者混合后使用; 或将保存的药液做成1个制剂, 使 用者自备水, 使用前与水混和后使用。 0024 所述的外用中药或外用保健品, 制备方法如下: 准备纯艾绒或90%体积份的艾绒加 10%体积分的大蒜、 韭菜、 花椒的混合物 (大蒜、 韭菜、 花椒的比例为1: 1: 1) 为A, 白酒为B, 耐 腐蚀、 可密封的容器为C。 取三分之一的A放入C, 将B缓慢倒入C, 直至A被B完全。

32、浸没无浮露为 止, 密封浸泡3天, 将A捞起挤压将药液全部挤出后将A移除, 将药液中残渣滤出后药液放回 C。 再取三分之一的A放入C, 将B缓慢倒入C, 直至A被B完全浸没无浮露为止, 密封浸泡3天, 将 A捞起挤压将药液全部挤出后将A移除, 将药液中残渣滤出后药液放回C。 再将剩余的A放入 C, 将B缓慢倒入C, 直至A被B完全浸没无浮露为止, 密封浸泡3天, 将A捞起挤压将药液全部挤 出后将A移除, 将药液中残渣滤出后药液放回C, 密封保存, 制成外用搽剂、 洗剂、 酊剂、 溶液 剂、 喷雾剂等液体制剂。 0025 如上所述的外用中药或外用保健品的制备方法所得的药液进行加工, 使其液体或 。

33、部分液体蒸发, 剩余药物制成外用搽剂、 乳剂、 膏剂、 涂膜剂、 贴膏剂、 医用纱布剂、 散剂、 胶 囊等固体、 半固体制剂。 0026 如上所述的中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制备的成品含有乙醇。 0027 一种祛风寒湿瘀痹痛肿毒、 通经络、 补阳 (提升脏腑功能) 的外用中药或外用保健 品, 其特征在于使用方法如下: 在未破损的皮肤表面反复涂抹吸收3-300ml。 0028 一种祛风寒湿瘀痹痛肿毒、 通经络、 补阳 (提升脏腑功能) 的外用中药或外用保健 品,其特征在于: 如上所述的制备方法; 使用方法; 起效快、 好转快、 痊愈快, 有效率99%。 0029 如上所述的中药组合。

34、物, 其特征在于在制备调治亚健康、 预防与治疗疾病的外用 中药或外用保健品中的应用。 0030 一种外用中药或外用保健品, 其特征是含有艾草的成分、 乙醇。 0031 一种外用中药或外用保健品, 其特征是含有艾草的成分、 乙醇, 使用方法是在未破 损的皮肤表面反复涂抹吸收3-300ml。 0032 本发明的组方原理: 双强组合。 0033 被称为 “医草” 、“灸草” 的艾草具有三大功效, 二大特性, 尽吸天地精华之气。 但是, 艾草用艾叶, 以越陈越好, 陈放时间大于一年以上, 三年为佳。纲目 :“凡用艾叶, 须用陈久 者, 治令细软, 谓之熟艾, 若生艾灸火, 则易伤人肌脉。 ”神灸经论 。

35、:“凡物多用新鲜, 唯艾取 陈久者。 待三年后, 燥气解性温和, 方可用。 ” 新艾含挥发油较多, 燃烧速度快, 点燃后烟大, 火力强, 有灼痛感, 艾灰易脱落, 易烫伤皮肤, 新艾的烟味大, 呛人, 刺激呼吸道, 引发咽喉干 说明书 5/17 页 8 CN 111407788 A 8 热等不适症状。 选择陈艾, 是为了散去过多的芳香成分, 减少燥气, 阳热减少, 不呛人, 不会 烫伤皮肤。 0034 艾灸的原理是利用热力和药力的双重作用, 药力便是艾草的具有挥发性的芳香成 分遇热挥发, 穿透皮肤进入肉、 筋、 骨、 经络发挥作用, 非芳香成分没有挥发性、 穿透性、 走窜 性, 不能透过皮肤,。

36、 走窜到皮肤内部。 所以艾草的药力作用完全是艾草的芳香成分的作用。 芳香成分越多, 功效越强, 但芳香成分多, 热量大易烫伤皮肤, 烟味大呛人。 所以只能存放1- 3年散去过多的芳香成分。 0035 新艾陈放三年, 高挥发度 (挥发快) 的芳香成分已经挥发完了, 中低挥发度 (挥发 慢) 的芳香成分也挥发了很大一部分。 艾草吸收的天地精华、 有效成分造成很大的流失。 因 为艾灸的方式是点火, 有明火, 只能让其流失, 才方便操作。 本发明的中药组合物选择当年 新艾, 芳香成分品种全、 含量多、 浓度大, 完全保留了艾草的天地精华、 纯阳之气, 比艾灸的 有效成分大幅度地增加。 0036 根据临。

37、床实践, 使用1年以上的陈艾制作的本发明的中药, 其功效只能达到用当年 新艾制作的本发明的中药功效的三分之一以下, 温热效应也差了很多, 因为存放时间长了, 芳香成分已经挥发了很多。 0037 本发明的中药组合物的另一味中药: 酒。 酒的主要成分是乙醇和水。 作为芳香类中 药的代表的艾草, 其有效成分是挥发油, 挥发油在水中溶解度较小, 而乙醇是常用溶剂, 有 很强的溶解性, 能很好的溶解植物中的药用成分, 其非极性的烃基使得乙醇可以溶解非极 性的物质植物具有挥发性的芳香成分, 是最天然的有机溶剂, 优于其他化学溶剂。 乙醇 的这种特性能将艾草的所有芳香成分最大限度地萃取。 乙醇的缺点: 溶解。

38、芳香成分后分离 困难, 通常萃取精油, 要让乙醇挥发 (或蒸发) 完留下芳香成分, 而芳香成分会随乙醇的挥发 而挥发, 被带走一部分。 本发明的中药组合物不需要分离乙醇、 芳香成分, 比用乙醇萃取的 艾草、 艾叶精油的芳香成分更全面完整。 0038 用蒸馏法萃取艾草、 艾叶精油, 高温会破坏艾草的植物成分, 而且芳香成分遇热挥 发到空气中流失掉, 难以提取到热敏性活性成分。 用蒸馏法萃取的艾草、 艾叶精油的气味与 艾草本身的气味差别较大。 本发明的中药组合物, 比用蒸馏法萃取的艾草、 艾叶精油的有效 成分更全面更完整、 含量更多。 0039 酒中含的水, 将艾草中亲水性的成分、 水溶性的成分溶。

39、解, 制备过程不加热, 成分 不被破坏。 如果不用酒, 单独用水, 艾草中不溶于水、 溶于乙醇的成分无法有效地萃取, 且易 发生霉变作用; 单独用乙醇, 艾草中部分水溶性的成分难以有效地溶解, 用酒将艾草的有效 成分最大限度地萃取。 0040 中国几千年所用的艾灸实际上是一种芳香疗法, 利用艾草的芳香成分的小分子的 穿透性、 走窜性发挥疗效, 因有明火易烫伤、 烟呛人, 所以将艾存放1-3年散去过多的芳香成 分, 不得不如此。 而西方几千年的芳香疗法 (90年代进入中国) 则是常用蒸馏法、 溶剂萃取法 等 (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工艺复杂、 成本高、 不易普及且芳香成分溶于二氧化碳有损耗) , 提。

40、 取芳香植物的芳香成分都会有损耗。 本发明使用酒提取艾草的有效成分, 是将中国几千年 的艾灸、 西方几千年的芳香疗法相结合, 取中西养生技术之精华, 将艾草的有效成分最大限 度地萃取。 0041 酒是最古老的中药, 在 中华本草 、中药大词典 中酒均为一味中药。 酒素有 “百 说明书 6/17 页 9 CN 111407788 A 9 药之首” 的称号。 功效: 御寒气、 通血脉、 行药势。 治风寒痹痛、 筋脉挛急、 胸痹、 心腹冷痛。 行 药势指帮助药物更好地发挥作用, 药借酒力药效会更强。 艾草与酒二味中药的相同之处: (1) 两者性味相似。 艾草的性温, 味苦, 辛。 酒的性温, 味甘、。

41、 苦、 辛。 性味决定其作用。 两 者合用以苦味为主, 苦清泄坚阴 (泻火存阴) , 补阳不易上火。 0042 (2) 两者均能 “兴阳、 扶阳” 。医林纂要 :“酒散水、 行气、 助肾兴阳、 发汗。 ” 酒 “兴 阳” ,“艾草纯阳之物” 补阳扶阳。 0043 (3) 两者均能祛 “寒湿瘀毒” 。本草纲目 :“老酒, 和血养气, 暖胃避寒。 烧酒, 消冷 积寒气, 燥湿痰, 开郁结 ( “郁结” 即 “瘀结” ) , 止水泄。 杀虫辟瘴。 ” 本草拾遗 :“酒通血脉, 厚肠胃, 润皮肤, 散湿气。 ” 酒性热, 中医认为湿为阴邪, 非温不 化, 因而有 “散湿气” 的功效。 0044 别录 。

42、:“酒主行药势, 杀百毒邪气。 ” (4) 两者均能通经络。汤液本草 :“酒能行诸经不止, 与附子相同。 ”景岳全书 :“能通 十二经, 而尤为肝肾脾之药。 ” (5) ) 两者均具 “渗透性” 。医林纂要 :“酒散水、 行气、 助肾兴阳、 发汗。 ”“行” 指 “走窜、 渗透” 。 0045 (6) 两者均具 “亲水性” 。 酒中所含的 “乙醇” 含有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的亲水基 (团) 。 0046 酒不是一种普通的中药, 为 “百药之首” , 有四性: 药性、 溶解性、 渗透性、 热效应。 陶 弘景:“大寒凝海, 惟酒不冰, 明其热性, 独冠群物, 药家多须以行其势。 ” 酒 “独冠群物” 。

43、, 而艾 草是 “芳香类中药的代表” , 两者强强联手, 双强组合, 单独使用都可补阳扶阳、 祛寒湿瘀毒、 通十二经, 合用的作用更强大、 更彻底。 酒行药势, 起带领、 开路、 导引的作用, 将艾叶的有效 成分迅速带到病灶、 脏腑、 经络, 使艾草的疗效倍增。 艾草的行气走窜作用, 又可带动酒, 使 酒的药性更强, 二者合用不仅是相加的作用, 而具有相乘的作用。 从而使本中药组合物成为 超强渗透、 直入病灶内部的透皮药物。 用纯粮酒制作的本中药, 在皮肤使用, 无不适感, 而用 非纯粮酒制作本中药, 使用后皮肤易过敏。 0047 艾草和酒双强组合所制备的中药组合物, 其浓度、 剂量可随需求增。

44、加, 可自由掌 控。 浸泡次数多, 浓度就加大了。 使用的量多, 剂量就加大了。 经过浸泡3次的中药组合物, 在 病灶的皮肤表面反复涂抹50ml-100ml至吸收, 渗透到病灶内的艾草的有效成分的剂量, 是 艾灸穴位到达病灶的艾草的有效成分的剂量的100倍以上。 由小剂量的、 在皮外、 远距离的 驱赶风寒湿瘀, 改为高浓度、 大剂量的、 直入病灶内部、 彻底瓦解风寒湿瘀痹痛肿毒、 疏通经 络、 提升脏腑功能。 0048 本中药的使用原理: 使用位置: (1) 穴位: 经过辩证所选的穴位。 0049 (2) 病灶: 发病的部位。 例如胃痛, 病灶在胃, 本中药外用于胃部皮肤。 例如腰痛, 病 灶。

45、在两肾, 本中药外用于腰部皮肤, 重点是两肾。 0050 (3) 亚健康与疾病相关的脏腑、 经络。 例如鼻炎, 肺开窍于鼻, 病根在肺, 本中药用 于肺部 (前胸或后备皮肤) 、 肺经。 例如子宫、 卵巢病变, 除在小腹部使用本中药外, 还可在脾 脏、 脾经、 肾脏、 肾经使用本中药。 因脾肾阳虚会导致小腹寒凉, 有寒就有瘀, 有瘀就有病。 0051 使用剂量: 使用量太少不能发挥作用。 世界卫生组织国际协作研究指出: 男性肝脏 说明书 7/17 页 10 CN 111407788 A 10 每天只能承受40克酒精量, 女性肝脏每天只能承受20克酒精量。 20克酒精=白酒50ml (50 度)。

46、 。 每天喝50ml以上的白酒 (50度) 就会损伤肝脏。 本发明的中药组合物为外用药, 在局部 使用, 到达肝脏的剂量较少, 每天可使用3-150ml。 常用剂量为50ml。(如仅在四肢经络使用, 每天使用不超300ml。 ) (1) 穴位: 每穴1-15ml。 反复涂抹至吸收。 0052 (2) 病灶: 3-100ml。 常用剂量为50ml。 反复涂抹至吸收。 0053 (3) 亚健康与疾病相关的脏腑、 经络: 脏腑、 经络各使用50ml左右。 全身使用量不超 150ml。 反复涂抹至吸收。(如仅在四肢经络使用, 每天使用不超300ml。 ) 使用方法: 反复涂抹吸收3-300ml。 达到。

47、五热效应。 0054 (1) 一热: 艾草为纯阳之物, 阳为热, 本中药组合物萃取了高浓度、 大剂量的艾草的 有效成分, 积聚大量的艾草热能。 0055 (2) 二热: 酒性热, 发热量高, 热效应明显。 0056 (3) 三热: 使用剂量大, 量大作用大。 本中药的常用剂量为50ml。 可在病灶反复涂抹 吸收50-100ml, 使药液渗透到病灶内部, 充足的剂量产生强大的热能, 病灶区域温度很快升 高, 热效应比艾灸明火的热效应强很多倍, 覆盖面积大很多倍。 0057 (4) 四热: 使用前, 将装有本中药的密封玻璃瓶, 放入100度的开水中加热几分钟再 使用。 用后, 病灶区域温度会更高、。

48、 更热。 0058 (5) 五热: 使用完中药后, 外敷保险膜。 待保鲜膜出现水雾、 水珠后取掉, 并擦干皮 肤上残留的水分。 敷保鲜膜会增加病灶区域的温度, 热效应更明显。 即使夏季药液不加热, 外裹保鲜膜仍然局部明显发热。 0059 本中药的热效应持续10个小时以上, 1-2小时能明显感觉到。 如在手臂使用本中 药, 感知能力强的人10小时以后仍能感觉到有热流涌向手指。 0060 本中药的有益效果: 四个同步。 0061 (1) 大补阳气 (元气) 。 艾草补阳扶阳, 酒兴阳。 0062 (2) 快速瓦解风寒湿瘀痹痛肿毒. (3) 快速疏通经络。 0063 (4) 病苦大幅度减轻或消失。 。

49、0064 本中药的双强组合、 五热效应, 使用后, 以上四个效果是同步的。 最初使用本中药 的目的是祛风寒湿瘀痹痛肿毒, 在使用过程中发现其补阳、 通经络的功效超越目前同类产 品很多倍, 于是查阅中医经典, 发现古人早已阐明艾之三大功效。 本中药最大的特点是快: 快速起效、 快速好转、 快速痊愈。 根本原因在于高浓度、 大剂量。 有益效果能看到: 唇白无血 色用本中药后唇色红润 (脾开窍于口) , 说明脾胃功能提升。 舌两边 (肝区) 褐斑使用本中药 后褐斑消失, 说明肝瘀化解, 肝功能提升。 舌裂纹 (脏腑精气耗损) 使用本中药后裂纹消失, 说明本中药补脏腑元气, 脏腑得以修复。 有益效果能。

50、摸到: 四肢经络的硬块、 结节, 使用本中 药后, 硬块体积变小, 硬度变软, 说明瘀血、 瘀毒化解, 经络疏通。 有益效果能感知到: 由痛到 不痛, 由痹症不能走到能走, 由屈伸不利到屈伸无碍, 由尿频频繁起夜到不起夜了, 由气管 炎上不来气到完全好了, 由困倦到精力充沛, 等等。 0065 本发明的进步在于: (1) 配方为双强组合: 两味药的双强组合是绝配, 最佳组合。 说明书 8/17 页 11 CN 111407788 A 11 0066 本中药补阳特性: 不管使用本中药治什么病症, 连续使用一周, 脏腑功能都会明显 提升, 精力体力明显提升, 补阳效果非常明显, 与口服药物、 保健。

(0)

相关推荐

  • 【中医药文化】中药煎服小窍门(六)中药煎煮中会遇到哪些问题

    中药浸泡之前不需要清洗.如果一定要清洗,请装入淘米篮中,放在水龙头下快送冲洗即可,避免浸洗造成有效成分的损失影响药效. 中药煎煮前需用冷水浸泡30分钟,使植物细胞膨胀,药材变软.煎煮时随 着水温逐渐升 ...

  • 中药香囊,养心安神又驱蚊!

    什么是香囊? 香囊,亦称"容臭(xiu)",俗称"香袋",是把单味或多味中药细细研磨装入袋中,其源自中医的"衣冠疗法",不仅局限于端午时节, ...

  • 痛证最怕一味中药,不管你疼痛有多久,合理...

    痛证最怕一味中药,不管你疼痛有多久,合理应用效果好,建议收藏备用 痛证,中医辨证为经络不通则痛,主要病理还是风寒,湿热,痰瘀等病邪导致经络不畅通,日久导致出现疼痛,常表现为颈椎疼痛,肩背酸痛,腰椎疼痛 ...

  • 通经络的最强中药

    痛风这种疾病还是比较多见,对于这种疾病在发病期间会导致病人在急性关节炎区确实会导致病人出现非常明显的疼痛感,而且当痛风关节炎发展处于急性期其发作会更加迅速,因此在这一时期患者会有强烈想要控制症状.缓解 ...

  • 通经络的最强中药有哪些 三个办法帮助人们通经络

    经络堵塞容易导致血气无法运行到身体各个部位,使得身体器官缺血缺氧,从而引发严重的身体健康问题.所以大家可以通过更有效的办法来通经络,比如说服用中药.针灸按摩的理疗方式以及热敷法,那这些办法都能够帮助患 ...

  • 通经络的最强中药是什么

    概述 蒙医之灸疗是用灸草炷或灸草条在体表一定的穴位上烧灼.熏熨的治病防病的一种疗法.灸疗有温通经脉,调和气血,调理体素,增强抵抗力,以防治疾病的功能.蒙医应用灸疗历史悠久,如在<四部医典·总则本 ...

  • 风寒湿重全身疼痛不能转身怎么办?推荐一张祛风寒湿通经络的好方

    #哪些食物是真正的"祛湿大师"# <金匮要略>:伤寒八九日,风湿相搏,身体疼烦,不能自转侧,不呕不渴,脉浮虚而涩者,桂枝附子汤主之:若大便坚,小便自利者,去桂加白术汤主 ...

  • 夏季将到体寒血淤,不艾灸?那你就错过了排淤、寒湿,通经络的机会!

    女性体寒血瘀越来越普遍,而体寒血瘀简直是万病之源,会引起生理痛.肥胖等诸多的疾病. 腰痛.关节痛.神经痛等"疼痛"也经常会随着体寒出现. 有时疼痛的部位会发热,是身体本身试图通过发 ...

  • 十个人九个腰疼,常用此草泡酒喝,能祛风除湿,通经络,来了解下

    马齿苋是农村地里一种非常常见的野草,它含有极度丰富的营养价值,此野草不仅仅可以做菜,还可以用它泡酒,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的功效,而且对于风湿骨病具有非常不错的功效,起到祛风除湿,通经络的功效,经常腰 ...

  • 老中医奶奶的故事第609 通经络养气血 通气排瘀养心养脑

    老中医奶奶的故事第609通经络养气血 通气排瘀养心养脑 好友祖传问: 乐乐姐,你好!因为2岁女儿得了霰粒肿我不愿意手术!开始网上查资料!通过贴穴位自医小宝成功!尝到甜头开始看中医知识!一次偶然的机会看 ...

  • 野地瓜--祛风除湿通经络

    四川一带有六月六地瓜熟,七月七地瓜烂的说法,因此,吃地瓜果的时机是在盛夏.野地瓜又叫地瓜泡,它是落叶性匍匐地上的木质藤本,有白色乳汁,分枝多,生长快,攀附力强,多分布在四川等地.同时野地瓜是集食用.药 ...

  • 豨莶草,别名肥猪草,常吃身体好,能祛风湿、通经络,改善血循环

    能治疗全身体表肌肉.韧带.关节红.肿.热.痛的祛风湿药,我们讲了几个.分别有防己.秦艽.络石藤.雷公藤,以及今天要讲的豨莶草. 其中络石藤.雷公藤.豨莶草能祛风湿.通经络.清热解毒. 雷公藤的寒性最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