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考点解析
1、经纬网图的判读及其应用
(1)利用经纬网进行区域定位
(2)利用经纬网确定地理事物、计算两点之间的距离
(3)利用经纬网进行面积计算,比较实地范围的大小
2比例尺的计算及应用
(1)根据比例尺的大小,确定两点间的实际距离
(2)根据经纬网和图幅大小,比较比例尺的大小
(3)在同一等高线地形图上,比较坡度的大小
3、等高线地形图上的计算
(1)根据等高线地形图上的等高距、比例尺,计算两地之间的相对高度,比较坡度的大小
(2)计算区域的实地面积
(3)根据两地的相对高度确定两地间的气温差
(4)根据陡崖处相交的等高线估计陡崖的相对高度
4、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与应用
(1)根据等高线的形状判读地表起伏形态
(2)判断等高线地形图与景观图的对比关系
(3)根据区域等高线图进行区域特征的分析
(4)判断河流流向、气候特征、水库与坝址、交通线点的布局等
5、地形剖面图及其应用
(1)根据地形剖面图判读地形特征及确定国土整治的方向和具体措施
(2)绘制地形剖面图,判断区域特征
(3)沿剖面线判定地形剖面图的正确作法、实际应用问题等
1、地球的宇宙环境
(1)分析天体系统的层次,确定不同天体之间的相互关系
(2)结合人类对宇宙的探测分析太阳系的基本特征,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特征
2、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
(1)从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特征和地球内部条件分析地球存在生命的原因
(2)结合人类对月球、水星、金星、火星的探测,分析地外生命存在的可能性
3、太阳辐射及其地区分布
(1)分析太阳辐射的能量来源,判断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
(2)分析中国不同地区太阳辐射能的分布特点及其成因、主要影响因素
(3)判断分析全球不同纬度地区在不同季节的太阳辐射能分布特点及其成因
4、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1)根据太阳大气结构图判断太阳活动的类型
(2)根据不同太阳活动的类型及特点,分析太阳活动对地球具体区域的影响
5、探月工程与月相
(1)根据我国探月工程所取得的新进展,分析判断月球的环境特征
(2)分析人类探索宇宙的基地——卫星发射基地的条件
(3)根据太阳、地球、月球的位置关系,判断月相的成因和特点,推断月球对地球的影响
1、地球自转和公转的特点及相互关系
(1)地球的自转特点的分析和应用
(2)地球的公转特点的分析和应用
(3)黄赤交角的形成及其地理意义
2、地方时、区时、日期的计算
(1)不同地区的地方时计算
(2)不同时区的判定和区时的计算
(3)国际日期变更线、自然日期分界线的判断及其在日期计算中的应用
3、晨昏线的判读及应用
(1)根据图文信息判断晨昏线
(2)判断晨昏线上的时间信息,确定太阳直射点的位置
(3)根据晨昏线的位置特点判断时间、日期、季节、昼夜长短
4、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及其应用
(1)正午太阳高度随纬度和季节变化的特点
(2)分析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与昼夜长短、四季的形成之间的联系
(3)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及其实际应用
5、昼夜长短的变化
(1)根据太阳直射点的位置、移动趋势及所在纬度判断昼夜长短的变化情况
(2)昼夜长短的计算及日出日落时间的计算
6、日照图的综合判读
(1)日照图与地方时、区时、日期的判读
(2)日照图与昼夜长短、季节的判读
(3)日照图与正午太阳高度、太阳出没时刻的判读
1、地震波与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
(1)根据地震波传播速度的变化,判断地球内部组成物质的不同特点
(2)判断地球内部不同圈层的特征
(3)比较岩石圈和地壳的异同
2、地球的外部圈层及其特征
(1)根据地球外部环境特征判断圈层结构
(2)描述大气圈、生物圈、水圈的基本特征
(3)判断人类活动对地球外部圈层的影响
3、大气的垂直分层及逆温现象
(1)根据大气垂直分层的依据判断各层气温变化状况
(2)判断对流层、平流层的特点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1、大气的受热过程和热力环流
(1)从大气受热过程分析不同地区气温日较差大小的原因
(2)根据大气受热过程判断不同下垫面状况下形成的热力环流
(3)分析热力环流在实际中的应用
2、等压线及风向、风力的判定及其影响
(1)大气水平运动的三力分析和比较
(2)等压线图的判读,判断风力的大小和风向
(3)根据等压线图判断天气状况
3、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分布、影响
(1)判断全球气压带、风带的成因及其季节移动的原因
(2)确定具体地区的气压带、风带,描述其影响
(3)推断某地区的气候与气压带、风带的关系
4、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影响
(1)根据北半球海陆分布状况和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判断北半球气压中心的季节变化
(2)根据季风的形成原理及分布,判断季风的风向
(3)季风的实际应用
1、锋面的类型与天气
(1)根据气团的性质、移动方向、雨区位置等判断锋面类型
(2)根据气温、气压状况分析锋面国境前、过境时、过境后的天气状况
(3)判断不同锋面系统控制下的地区天气状况
2、低压(气旋)和高压(反气旋)的特征及天气
(1)根据等压线或地面气压分布状况判断低压(气旋)和高压(反气旋)的天气状况
(2)判断低压(气旋)和高压(反气旋)系统的气温、气压、气流和天气特征
3、等温线的判读
(1)根据等温线的稀疏判断温差的大小
(2)根据等温线的弯曲情况判断气温的高低
(3)根据等温线的延伸方向分析影响气温分布的因素
4、锋面气旋及其对天气的影响
(1)根据锋面气旋的形成原理,判断低压槽、冷锋、暖锋的位置
(2)判断锋面气旋给不同地区的天气带来的影响
1、影响气候形成的主要因素
(1)分析不同地区形成不同气候类型的主要影响因素
(2)比较太阳辐射、下垫面状况、大气环流等因素对气候形成的影响大小
(3)分析判断影响某地气候形成的主导因素
2、气候类型的成因、特征、分布及判读
(1)根据气候资料图表判断气候类型的成因、特征、分布
(2)根据气温、降水、地理位置等信息判断、评价气候特征对地区发展的影响
(3)比较分析不同地区的气候类型的特征、成因
3、不同时间尺度的气候变化
(1)判断不同时间尺度的气候变化规律
(2)判断近百年来全球气候变化的趋势
(3)依据气候变化分析的方法和手段判断气候变化
4、全球气候变暖问题及其对策
(1)根据气候资料分析全球气候变暖的趋势
(2)判断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及影响
(3)理解并运用解决全球气候变暖的应对措施
1、陆地水体类型及其相互关系
(1)判断不同类型的陆地水体,明确其分类依据和特征
(2)根据陆地水体的相互关系,判断各种水体的补充来源
(3)根据水位、流量变化判断河流水、湖泊水和地下水之间的补给关系
2、河流的补给类型及其特征
(1)根据不同地区的自然环境特征,判断河流的补给形式、时间、特征
(2)判断我国不同地区河流的补给类型及其特征
(3)根据河流年径流量变化曲线图等资料判断河流水文特征
3、水循环及其地理意义
(1)根据水循环形成的基本原理,判断水循环的过程和类型及主要环节
(2)分析不同类型的水循环的主要环节
(3)明确水循环的地理意义并用以指导人类活动
1、洋流的名称、性质、流向的判断
(1)根据海水等温线的弯曲方向判断洋流的性质和流向
(2)根据海陆位置、纬度位置判断洋流的名称、性质、流向和分布
2、世界洋流的分布
(1)根据具体地区的海陆位置、纬度位置判断该地区洋流的名称、性质和形成原因
(2)依据洋流的成因判断不同海区洋流的分布及洋流流向
3、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1)根据洋流的性质、流向判断洋流对沿岸气候的影响
(2)分析洋流对海洋生物特别是渔场形成的重要影响
(3)根据大洋环流确定海上航行的方向及其海洋污染的影响范围
1、地壳内部的物质循环
(1)根据岩石的形成、特点判断岩石的类型
(2)判断地壳物质、循环过程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2、地质作用及其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1)根据地表形态的类型分析内、外作用的影响类型
(2)进行常见外力作用形成的地表形态的判断和成因分析
(3)综合分析某区域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3、板块构造学说及板块运动对地表的影响
(1)根据全球六大板块的范围,确定某地所在的板块名称或板块边界类型,判定其是否处于地壳活跃地区
(2)根据板块构造学说解释全球地貌类型的形成
1、地质构造和构造地貌的判定
(1)根据岩层弯曲形态和新老关系判断地质构造类型,特别是背斜和向斜的区分
(2)根据地质构造规律判断构造地貌的类型
(3)分析山岳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2、地质构造、构造地貌及其实际应用
(1)根据地质构造形成的构造地貌分析其在实际生产生活中的运用方式
(2)根据地貌分析地质构造的类型
3、河流地貌的判断和应用
(1)根据河流河谷形态特征判断其形成原因、分析该河段的水文特征
(2)分析河流侵蚀、堆积地貌的类型、特征
(3)根据河流在不同河段外力作用的特点指导工程建设
4、山岳及河流地貌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1)从方式、选线原则、技术要求等方面分析山岳对交通的影响
(2)根据河流地貌发育特点判断其对聚落分布的影响
1、自然地理环境中的物质迁移与能量交换
(1)根据一地的自然环境特征,判断影响其形成的主要自然地理要素
(2)根据不同地区的自然地理要素的特点,分析该地区的环境特征
(3)判断地球各圈层之间的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途径
2、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1)根据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分析某地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
(2)分析和判断某地因自然地理要素的变化导致其他要素乃至整个地理环境状况的改变
1、自然带的水平地域分异规律
(1)根据某区域的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及地形条件,判断水平地域分异规律
(2)根据自然带的水平地域分异规律,判断自然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2、自然带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1)根据地理位置、地形地势条件判断自然带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2)判定自然带的水平地域分异规律与垂直地域分异规律的相似性
(3)分析自然带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3、非地带性规律的分析和应用
(1)判断某地自然地理现象的分析的地带性因素或非地带性因素
(2)根据地形起伏、海陆分布等非地带性因素,判定某地自然地理现象具备的非地带性规律
(3)分析非地带性规律对人类生产、生活的意义
4、垂直地域分异规律的实际应用
(1)根据山地的海拔、地理位置等的变化,确定山地自然带的分布情况
(2)根据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判定雪线、林线等的海拔高度以及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1、河流对城市的形成、发展的影响
(1)分析某区域城市的形成和发展与该区域的河流之间的相互联系
(2)根据区域自然条件的特点分析城市的区位因素
(3)分析城市的形成和发展的优势条件、限制性因素,判断城市发展的合理方向
2、地形、气候等自然条件对聚落(城市)的影响
(1)根据区域自然地理特征,分析地形、气候、矿产资源等自然条件对村落、城市的形成和发展的影响
(2)根据城市、村落的自然条件分析其发展方向和趋势
3、自然条件对交通线路的影响
(1)判断山地、平原、丘陵等不同地貌对交通线路走向的影响,根据路线选择原则确定线路的走向
(2)判断自然条件对交通线路的密度和分布格局的影响
1、水资源及其合理利用
(1)分析水资源的时空分布规律
(2)分析世界和中国水资源短缺的自然和人为原因
(3)根据我国水资源的时空分布特点,分析水资源问题产生的原因和解决措施
2、能源分布及能源问题
(1)根据世界能源的分布和消费状况,分析世界能源问题的产生和解决措施
(2)根据我国能源问题的现状,判断我国能源问题产生的原因,解决能源问题的措施
1、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特点及地区分布
(1)根据坐标图、柱状图、区域图、构成图等数据,判定不同人口增长的时间差异、空间差异
(2)根据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特点及地区分布,判断不同人口增长模式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2、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
(1)根据一个国家或地区的资源特征,判断其环境承载力的大小和影响因素,根据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环境承载力,确定其人口合理容量
(2)区别环境承载力和人口合理容量,寻找谋求人口合理容量的措施
3、人口问题
(1)根据不同的人口增长模式,分析不同国家或地区出现的人口问题的类型
(2)根据不同国家或地区出现的人口问题,分析其对环境、社会经济发展带来的有利或不利的影响,寻求解决措施
1、人口迁移的类型及原因
(1)根据人口移动的特点判断是否是人口迁移
(2)根据人口迁移的方向判断人口迁移的类型
(3)根据人口迁移的类型分析影响其的主要原因
2、人口迁移与环境
(1)根据国内人口迁移的方向、特征、原因,分析人口迁移对迁入地、迁出地的环境的影响
(2)根据国际人口迁移的方向、特征、原因,分析人口迁移对环境的有利或不利影响
(3)结合三峡移民等时政资料,分析人口迁移与环境的关系
3、中国的人口迁移
(1)根据我国不同时期人口迁移的类型、方向、特点,分析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
(2)结合材料分析现代我国国内人口迁移的原因、方向、特点及人口流动对社会经济、环境的影响
1、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影响因素
(1)根据不同的经济活动类型,判断城市的土地利用类型
(2)根据城市地价的高低和交通通达度,确定城市的功能分区
(3)根据功能区的布局分析城市形态和地域结构模式
2、城市功能区的主要特点及形成原因
(1)根据城市的发展和变化,判断城市主要功能区及其区位特征
(2)结合实际,分析城市的空间结构,解释其形成原因
(3)判断影响城市功能区的主要因素,明确经济因素的重要作用
3、城市功能区的布局及影响因素
(1)根据城市土地利用方式的不同,判断城市主要功能区的区位
(2)综合经济、环境、交通等因素,合理布局城市功能区
4、不同等级城市的服务功能
(1)根据城市的规模、提供的服务种类判断城市的等级大小及影响因素
(2)根据不同规模城市服务功能的差异,判断城市等级体系
1、城市化的内涵
(1)根据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判断其城市化水平
(2)根据一个国家或地区乡村人口、城市人口的变动及其用地规模的变化,判断其城市化的阶段
(3)推断城市化对具体地区带来的有利或不利影响
2、世界城市化进程和特点
(1)根据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判断两类国家的城市化水平差异
(2)根据世界城市化进程所表现出来的三个阶段和特点,判断两类国家在城市化进程上的差异
3、城市化及城市化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
(1)根据某地城市发展的态势分析城市化发展的动力以及城市化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
(2)根据城市化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判断城市环境问题并寻找解决措施
(3)分析城市化带来的问题及其解决途径
1、农业生产的条件和农作物的分布
(1)结合实例分析影响农业生产的自然条件如气候、地形、土壤、水源的优劣,以及农业自然条件的利用与改造
(2)分析影响农业生产的社会经济条件
(3)结合中国和世界其他国家的实际,判断主要农作物的分布
2、农业区位因素及农业区位选择
(1)以具体或假想区域为媒介,判断农业的区位因素
(2)结合实例分析影响某地农业生产的主导区位因素及社会经济条件的发展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3)综合某地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进行农业区位选择
3、农业地域的形成及农业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1)综合分析区域自然环境特征,判断影响农业发展的不利和有利自然条件
(2)分析农业地域形成的原因和主导因素
(3)根据农业生产的特点,分析农业生产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1、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
(1)以某区域为载体,综合分析其发展种植农业的区位优势及不利条件,了解农业地域类型的形成原因及其特点
(2)分析、判断某种植业地域类型的经验和存在的问题,与中国某地的生产实践相对照得到可借鉴的材料
2、以畜牧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
(1)根据某区域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判断其适合发展以畜牧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
(2)分析以畜牧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的形成原因及其特点
(3)综合分析世界以畜牧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对我国畜牧业发展可供借鉴的经验
3、中国农业地域类型及粮食问题
(1)根据中国具体区域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判断农业地域类型的特点及形成原因
(2)结合中国农业发展状况和自然条件,分析商品粮、棉等基地的建设
(3)根据中国人口、耕地、粮食生产的特点,分析确保我国粮食安全的途径和措施
1、工业区位因素与区位选择
(1)根据区域地理特征,判断某区域工业发展的区位条件
(2)根据工业类型的特点,判断某类工业发展的主导区位因素
(3)综合分析某区域地理特征,对某区域工业分布进行选择和评价。
2、工业区位因素的发展变化
(1)根据某地某种工业区位的变化,分析影响其变化的主要因素
(2)以钢铁工业为例,认识工业主导区位因素的变化
(3)以某地区工业发展和变化情况,判断社会需要对工业区位选择的影响程度
3、环境因素对工业区位选择的影响
(1)结合实例,分析某类工业对环境造成的影响,从而合理布局该类工业
(2)理解环境质量成为工业区位选择的重要因素,因地制宜对某地的工业进行合理布局
1、工业地域的形成
(1)分析工业发展的区位因素及工业区位选择
(2)分析、判断工业联系、工业集聚与工业地域的关系
(3)判断工业生产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4)综合分析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途径、措施
2、传统工业区的特点
(1)分析传统工业区形成的条件、基本特点
(2)分析传统工业区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寻找解决问题的措施
3、新工业区的特点及应用
(1)结合某区域实际,分析判断其形成新工业区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
(2)分析判断某地工业发展的方向、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措施与途径
1、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及选择
(1)分析五种现代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
(2)根据某区域的地理环境特征、运输货物的种类选择适当的运输方式,并说明选择理由
2、交通运输线、点的区位因素及区位选择
(1)根据具体交通运输线点的分布判断影响其分布的区位因素
(2)根据某区域的自然、人文地理特征,进行交通线、点的区位选择
3、我国交通运输的发展和特点
(1)分析判断我国某地区主要交通运输方式和线路分布
(2)根据资料分析我国交通运输发展的状况和特点
(3)根据我国某区域交通运输现状提出改进的措施
1、交通运输布局变化对聚落的影响
(1)通过材料分析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变化对聚落的空间形态以及对其发展速度的影响
(2)结合城市化的进程,分析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变化对城市的工业、商业等功能区布局的影响,对城市环境的影响
2、交通运输布局变化对商业网点的影响
(1)分析商业网点的形成条件,判断城市商业中心的区位因素和布局
(2)根据资料判断交通运输对商业网点的密度、分布的影响
3、交通运输布局的变化对区域的影响
(1)分析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的变化对某区域自然环境的影响
(2)综合分析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的变化对某区域的农业、工业、商业、旅游业等方面的影响
(3)分析交通运输布局变化对城市的发展的影响
1、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演变
(1)根据资料信息判断人地关系思想在不同历史阶段的特点
(2)分析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演变的形成原因、特点,以及寻求人地关系协调的途径
2、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特点、影响、防治
(1)分析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特点、分布
(2)根据环境问题的特点,判断该环境问题可能带来的危害及影响;寻求防治环境问题的基本措施
3、人类所面临的环境问题
(1)根据区域环境特征和人类活动方式,判断该区域可能产生的环境问题
(2)判断人类所面临的环境问题的类型、地区分布特点、危害及对策
1、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内涵和原则
(1)辨析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和基本内涵,理解可持续发展是一个复合系统
(2)结合实际判断可持续发展的三个原则,明确其具体含义
2、实施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观念和途径
(1)分析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观念与传统发展观念的不同特点
(2)理解实施清洁生产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途径
(3)分析要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必须加强国际合作的重要意义
3、中国的可持续发展的实践
(1)分析中国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必然性
(2)结合实际,分析、判断中国实施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及其现实意义
(3)理解循环经济模式的含义、意义及应用
1、区域的地理特征
(1)判断区域的类型,理解区域的含义、地理特征
(2)分析不同区域的自然环境特征的差异及其形成原因
(3)比较分析不同区域生产、生活差异及其与区域自然环境的关系
2、区域地理环境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1)比较分析不同区域的地理环境差异与人类生产、生活的差异
(2)综合判断不同区域地理环境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3)区域发展条件的评价
3、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1)根据区域地理特征,分析区域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2)根据区域发展阶段分析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3)根据我国三大自然区和三大经济地带的不同特征,分析区域发展条件
1、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
(1)根据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地理特征、经济发展状况,分析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
(2)根据不同产业的特征,分析影响不同产业转移的主要因素
2、产业转移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
(1)分析具体区域的地理环境特征和区域经济发展状况
(2)根据区域特征分析产业迁入区、迁出区的产业结构及产业结构调整对产业转移的影响
(3)分析产业转移对迁出区、迁入区的环境影响
3、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
(1)根据我国资源分布特征和经济发展特征,结合重大工程分析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原因
(2)判断某地区域地理环境特征以及区域经济发展状况
(3)分析资源跨区域调配对调出地、调入地及沿线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环境的影响
1、荒漠化产生的地理背景及主要原因
(1)分析具体区域的地理环境特征,判断该区域可能发生的生态环境问题
(2)结合区域地理环境特征,分析荒漠化产生的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
2、荒漠化的危害及防治
(1)根据某区域的地理环境特征,分析荒漠化对该区域及周边地区的生态环境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2)结合发生荒漠化的区域实际,寻找防治荒漠化的区域实际,寻找防治荒漠化的有效措施
1、水土流失的治理
(1)以某区域为载体,分析该区域存在的环境与发展问题
(2)分析某区域发生水土流失的原因、危害和治理措施
(3)以某一区域的发展与环境的关系为切入点,分析该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与环境保护的联系
2、森林的开发和保护
(1)结合全球气候变暖,分析森林的生态效益,结合分析热带雨林的全球环境效应
(2)结合热带雨林破坏的原因、表现,分析合理开发和保护森林资源的措施
1、流域开发的自然条件
(1)根据某流域的地理位置判断和分析该流域开发的地形、气候、水文特征、矿产资源等自然条件
(2)分析、评价流域开发的自然条件方面的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
2、流域的开发与综合治理
(1)分析某流域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
(2)分析某流域开发存在的主要问题
(3)综合分析判断流域的开发方向以及具体措施
1、能源问题
(1)分析中国和世界能源消费构成的异同点
(2)分析中国能源生产与消费的特点和地区差异
(3)综合分析中国能源问题的形成与应对措施
2、区域能源和矿产资源的综合开发
(1)分析区域能源和矿产资源开发的地理条件
(2)综合分析区域能源和矿产资源开发建设的基本内容及综合治理的对策及措施
(3)分析区域能源和矿产资源的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1、区域农业发展条件、特点及成因
(1)结合具体区域的地理特征分析区域农业发展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
(2)结合区域地理特征和农作物特征,分析区域农业布局特点及其成因
2、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1)根据实际区域的农业发展条件、发展特点、分析该区域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2)结合区域地理特征,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因地制宜,寻求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方向和措施
1、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发展的地理背景及条件
(1)根据具体区域的地理位置,分析该区域工业化、城市化水平的高低,判断其发展的国内国际背景
(2)分析某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发展的地理条件、发展阶段及其特点
2、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产生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1)分析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特征
(2)结合实际总结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所产生的问题
(3)寻求解决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所产生的问题的对策及措施
1、RS、GPS、GIS及其应用
(1)遥感(RS)在资源普查、环境和灾害监测中的应用
(2)全球定位系统(GPS)在定位、导航中的应用
(3)地理信息系统(GIS)在城市管理中的功能
2、“3S”技术的比较及其应用
(1)根据实例分析RS、GPS、GIS技术之间的相互联系
(2)根据应用领域判断“3S”技术
(3)“3S”技术在不同领域的应用
1、区域空间定位
(1)根据经纬网进行区域空间定位
(2)根据海陆轮廓、河流、海峡等地理事物进行空间定位
(3)判断区域自然环境特征和人文地理特征
2、世界海陆分布
(1)判断世界海陆具体分布状况,根据大洲分界线和大洋分界线判断七大洲、四大洋的地理位置
(2)分析七大洲和四大洋的面积、地形特点
(3)判断世界重要海峡、运河、河流、板块分布
3、世界的气候类型
(1)根据具体区域的气温曲线图、降水量柱状图分析判断气候类型及其特征、成因
(2)根据具体地区的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等因素分析气温、降水的差异
1、亚洲的地理特征
(1)结合实际区域特点,分析判断亚洲地区的位置、范围、自然地理特征及其影响
(2)分析亚洲地区的人文地理特征及其主要影响因素
2、世界重要区域
(1)根据经纬网、轮廓、河流等重要信息判断世界重要区域的地理事物的分布
(2)根据某区域的位置特征、地形特征等判断气候类型的分布、特点、成因
(3)分析该地区的农业、工业、城市、人口等人文地理特征
3、世界重要国家——发展中国家
(1)世界重要的发展中国家——中国、印度、巴西等国的位置、范围和自然地理特征的判读
(2)分析世界重要的发展中国家的人文地理特征
4、世界重要国家——发达国家
(1)世界重要的发达国家——美国、日本、澳大利亚、俄罗斯等国的位置、范围和自然地理特征的判断
(2)分析世界重要的发达国家的人文地理特征
1、我国的自然地理特征
(1)根据经纬网、海陆轮廓等判断我国区域地形地势、气候、河流等特征
(2)根据区域地形、气候等自然地理特征分析区域经济发展的特征
2、我国的经济发展特征
(1)结合区域自然环境特征分析区域经济发展的条件、影响因素
(2)我国农业、工业、商业的发展特征及其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
(3)我国铁路、公路线的建设、布局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1、我国南方和北方地区的地理特征及差异
(1)南方、北方地区的地理位置、范围、地形、气候特征及自然资源、自然灾害的分布
(2)南方、北方地区的经济发展条件和发展状况
(3)南方、北方地区地理差异比较及成因
2、我国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地理特征
(1)我国西北地区干旱的环境特征分析及其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2)分析青藏地区高寒的自然环境成因及其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3、省级区域地理特征
(1)根据经纬网、轮廓、地形、河流等判断我国省级区域
(2)分析某省级区域的自然地理特征和人文地理特征
4、省内区域、跨省区域的区域发展
(1)根据经纬网、河流、地形等判断我国重要的区域
(2)分析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环渤海地区、长江沿江地带等省内(或小)区域的自然地理特征和人文地理特征
1、气象灾害及其防御
(1)主要气象灾害的类型、分布、成因、危害及其防御
(2)结合实例说明我国气象灾害多发区的自然环境特点
2、地质灾害及其防御
(1)主要地质灾害的类型、分布、成因、危害及其防御措施
(2)结合实例说明我国地质灾害多发区的自然环境特点
3、水文灾害及其防御
(1)分析洪涝、风暴潮的成因、危害及防御措施
(2)分析我国水文灾害多发区的自然环境特征
4、防灾与减灾
(1)分析自然灾害的类型、特点、成因和危害
(2)根据地区自然环境特点,分析防灾与减灾的具体措施
1、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的表现、产生原因、危害及应对措施
(1)分析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危害及应对措施
(2)结合实际,分析人类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必然性,分析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途径
2、资源问题及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
(1)结合区域实际,分析资源问题的类型、成因、影响
(2)分析水资源、土地资源、矿产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的主要措施
3、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及生态环境保护
(1)结合实例分析主要生态环境问题生产的原因和形成过程,分析其与周围环境的相互关系
(2)针对具体区域的具体生态环境问题,分析生态环境保护的主要措施及其作用
4、环境污染的类型、成因及防御
(1)分析大气污染的来源、危害及防治途径
(2)分析水污染的成因、危害及防治措施
(3)分析固体废弃物污染的类型、危害及处理方法
(4)分析区域工业化、城市化发展对环境的影响和危害
5、环境管理
(1)了解环境管理的基本内容和手段,分析中国环境管理的基本思想
(2)根据全球性环境问题的产生原因、危害、分析环境管理的国际合作的必要性和具体措施
(3)公众参与环境管理、环境保护的态度、责任和行为准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