戚家军兵力六千,平倭寇、镇蓟辽歼敌十余万,为何战斗力这么强?

  如果要评选明朝战斗力最强的军队,非戚家军莫属。戚家军建制兵力四千到六千左右,却能做到南平倭寇、北镇蓟辽、援朝逐倭总共歼敌十余万首级的成绩,宋朝至清朝之间任何一支军队都无法达到的水准。戚家军战斗力强悍的秘诀在哪里呢?

  重新拾回的尚武精神

  自打宋朝开始,汉人的尚武精神就丢失了,昔日汉唐雄风打出的“一汉抵五胡”威名已经消失了将近六百年时间。尤其是宋朝开启了重文抑武之路,武将被文官压制得死死的,汉人王朝的军队战斗力大大下降。这倒不是说单兵战斗力下降严重,更多的是指挥的问题。

  文官贪生怕死之辈更多,首先气势就输了一大截。但更关键的是文官大多数没有军事天赋,纸上谈兵之辈数不胜数,往往容易导致指挥失误。而且出现问题了,文官们又爱推卸责任,也很破坏内部团结与纪律性。另外文官们容易拉帮结派,使得分歧更容易出现,也很影响战斗力。

  明朝沿袭了宋朝的很多制度,也是文官制衡武将的一套。文官挂帅经常会出现问题,非常影响战绩。比如明末袁应泰、王化贞等人在沈阳、辽阳、广宁之战中,就充分暴露出来了这些问题。

  戚家军的指挥官可以说是职业的武将,这点跟宋朝、明朝很多军队不同。戚继光、戚继美、陈大成、叶邦荣等戚家军将领都是常年跟士兵一起训练、作战,对打仗这块远比高高在上的文官们精通。经历一次次抗倭战役,而且基本是百战百胜的成绩,经验不断积累,战术水平也在不断提高。

  戚家军是宋朝至明朝最具尚武精神的军队,是其战斗力强悍的根源所在。

  军队体制建设十分完善

  戚家军不仅拥有职业的指挥官,还有职业的军人。值得一提的是,组成戚家军的士兵主要是浙江的农民与矿工,这里面其实也大有玄机。

  唐朝的时候,到了唐玄宗时期府兵制就崩溃了,开始转为募兵制。因为职业军人的缘故,唐军的战斗力也随即达到巅峰水平。这背后其实还隐藏了一个重要信息,就是土地兼并逐渐积累,很多农民失去土地而变成流民。流民本身会产生很多治安问题,将其安置到军队还可以起到维护社会稳定的作用。从另外一个层面来说,流民“一无所有”,对于建功立业的积极性会更高。

  戚家军所处的晚明时期,跟唐玄宗时期一样,土地兼并问题也逐渐变得严重起来了。那些失去土地的农民与本来没有土地的矿工,其本质其实与唐朝的流民是一样的。他们非常适合纳入职业军人行列,不仅可以提高军队战斗力,还可以起到维护社会稳定的作用。

  戚家军很重视阵法,并且首创了攻守兼备的鸳鸯阵,不仅灵活,而且十分克制倭寇。他们平时就很重视训练,自上而下始终能保持饱满的士气。而戚继光本人也是武器专家,擅长研究、发明与使用新型武器,往往能打得敌人措手不及。

  职业的指挥官与士兵,加上重视阵法、武器革新,重视训练,毫无疑问,戚家军的体制建设是十分完善的。

  戚家军的军魂

  当然了,戚家军的特色还不仅限于此,他们还有一股特殊的劲。

  沈阳之战的时候,袁应泰这个草包指挥不力,始终没有派兵去救援正面抵抗后金骑兵的戚家军。即便是在兵种处于劣势,弹药不足,寡不敌众的情况下,戚家军始终没有退缩,直至全军覆没。明末普遍文官怕死、武将贪生、士兵畏惧后金骑兵如虎的大环境下衬托下,戚家军的这股精神就显得十分难能可贵了。

  我认为这是戚家军的军魂所在,纪律严明,组织严密,是保持士气的重要秘诀,这与现代的治军精神已经十分接近了。

  可惜的是,大明有这张王牌,却没有用好。戚家军以及戚继光等一众将领一直是被打压的状态,尽管戚家军战斗力强悍,战绩显赫,但朝廷一直不愿意出资扩建。甚至在万历二十三年还出现了蓟州兵变,导致戚家军被友军屠戮,损失惨重。之后因为建制破坏,戚家军的军事改革就停滞了,逐渐跟不上时代的步伐,对后金作战变得吃力起来。

  戚家军留下的遗憾,也是时代的遗憾,令人唏嘘不已。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