酸、麻、胀、痛、痒……是身体在喊救命,别耽误!

↓↓↓

工作时间长了、坐久了、站久了......身体都会发生一些不适现象。更有一些老人,随着年龄的增加、慢性疾病的出现,身体总会出现“酸、麻、胀、痛、痒”等现象。

图片来源◎网络

这些是人体常见的几种不适症状。中医认为,它们的出现与人体气血运行密切相关。

 气血究竟是什么 

一、什么是气?

其实中医所说的气,是一个浓缩了的抽象概念。

中医把人看做是万物的一员:“人以天地之气生”,大到整个宇宙,小到人体的血肉之躯,实质上都是由无形的气凝聚而成。

气的存在可以通过它的运动来证明,比如说风,我们看不见它,但是风通过自身的流动来证明它的存在:树枝的摇曳,水的波纹。

在中医概念里,气是人体内循环的发动机。

血、津液、五脏、六腑、形体、官窍等活动和功能都必须在气的推动下进行,所以我们说肝有肝的气,肺有肺的气,脾也有脾的气...

如果气虚了,推动力小了,脏腑对应的功能就会变弱。例如:肺司呼吸,肺气虚了会出现胸闷。脾主运化,脾气虚了容易积食和消化不良。

二、什么是血?

血的概念比较好理解,毕竟血是能看得见实实在在的东西。《难经》说:“血主濡之”,这里的濡是滋养,滋润的意思。

血液中富含着丰富的营养物质,为五脏六腑,四肢百骸乃至皮毛筋骨提供养分及能量。

正是因为血的滋养,各个器官的功能才得以实现。

一个人如果血足,她的精神状态就会很好,而且神志清晰,思考问题时候井井有条。

还有些姑娘皮肤有光泽,肤色常年白里透红,就是因为血液充足,带给肌肤最有效的保养。

另外,眼睛也要靠着血的滋养才能保持明媚,所以视力下降了别着急戴眼镜,先查查是不是肝血不足了。

气和血之间的关系如同针和线,少了谁都做不了事情,只有结合起来,并且合作得有技巧有方法,才能作出漂亮的绣品。

“气为血帅,血为气母”,说的是气推动血液的运行和生化,血化成气的物质基础和载体。

于是“气馁不能充运,血衰不能滋荣”,气血二者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结合起来构成了人体内最珍贵的“流动燃料”。

人体内大大小小的器官,打扫卫生的,采购原料的,侦查敌军的,都靠着气血运来的“粮草”糊口度日。

我们习惯用水灵形容女孩的容颜,护肤过程中也很注意“补水”。但实际上水是不能滋养深层皮肤和骨骼的。

想拥有凹凸有致的身材和白里透红的柔嫩肌肤,还得靠气血。

如果气和血之间发生了矛盾,或者其中一方功能失调,人体内的营养机制就会被打破。

“血气不和,百病乃变化而生”。——《黄帝内经》

我们现在大部分亚健康问题和内分泌疾病的源头都是从“血气不和”演变而来的。

如果气血不和,必要的营养就无法送达各个器官,但是废物却会留在体内。五脏六腑“粮草不足”又“不堪重负”,就会变得愈来愈难抵御外邪。

所以假如身体被病毒和细菌的入侵,我们不能只从外界找原因,要“向内”反思自己身体的状态。

 气血经络的“晴雨表” 

“酸、麻、胀、痛、痒”这5种感觉,是每个人都会接收到的身体信号,我们完全可以将其视为经络气血的“晴雨表”,通过对这些自我感觉的分析,更好地掌握自己经络气血的真实情况。

“酸、麻、胀、痛、痒”的原因是什么?《黄帝内经》就讲得很清楚!

酸:表明经络是通的,但是气血不足;

麻:表明气能过来,而血过不来;

胀:表明气很足,此类人是爱生气的体质,若体内的气出不去就鼓胀;

痛:单纯性的痛则是因为有血淤;

痒:表明气和血正在过来,伤口愈合的时候都会发痒,但这与全身发痒不同。

 酸麻胀痛痒的病症 

酸字的左边是一个酉, 酉在天干地支中,对应的是17-19点,刚好是肾经当值。而右边的“弁”字,意为:“行走迟缓的样子"。所以,在人体上,基本可以理解为肾虚了。

我们身体最容易酸的地方是哪,是腰对吧?在中医里,腰为肾之府。所以,腰酸,大体上可以找到的原因就是肾虚了,我们身体代谢缓慢了。

还有一种状况,就是我们爬山之后,腿很容易酸,其实,这也是身体血液中乳酸堆积不易代谢的结果。

而中医认为,肾主骨生髓造血,所以,还是和肾虚有关。酸其实和痒一样,也是一种身体的临界状态,往好的方向,就是健康;往坏的方面,可能就是疼痛了。

总之,强壮你的肾,才是解决酸的根本之道。因为,你很少听小孩说他腰酸的。因为他们一个个都是肾气十足。

麻也是一种病态,病字旁里一个林。怎么解释这个词呢?我们什么情况下会感觉麻?是不是肢体被压的时间过长以后,导致气血供应不上而使肌体产生不适之感。

那和“林"又有什么关系呢?“林"字为会意字。从二木。表示树木丛生。本义:丛聚的树木或竹子。那在中医里,什么主木?肝藏血主木,因此,如果肝血正常汇聚。关键是加了一个“病”字旁,说明是不正常的汇聚。

解决麻的方法也很简单,解除这种不正常的压力。这种压力,有可能是外在的,也有可能是内在的。心脑血管病的人,很容易产生肢体麻木,也主要是肝血在人体器官组织中不正常汇聚引起的。

胀是月旁加一个长字。主要是指肌肉组织不正常的扩大。肿,主要是表现在外观;胀,经常会是外观看不到的情况。造成胀的原因很多,外在的,可能是外伤引起的发炎,或者捆绑造成气血不畅

其实大都也是由于管道受阻,造成身体的代谢出了问题所致。要做的工作,也是疏通经络,解决淤堵。

痛,是病字旁,里边是一个甬字,“甬”,什么意思呢,路也。它是由于路被堵住了引起的。那这个路是什么呢?我们可以理解为经络,以及一切与之相关的血管淋巴等各种管道。

像很多女孩子都有痛经的问题,那这部分,大都是由于受寒凉,导致经络堵住,经血下行不畅。那解决的方法,就是要把路打通。中医认为,“通则不痛,痛则不通”,就是这个道理。

在古字中“羊"和“阳”是相通的。在中医里, 阳与人的生命关系密切。得阳者生,失阳者亡。那阳在病字里头,说明什么呢?阳气病了,受阻了。因此,痒,实际上是“痛和健康"的一种临界状态。

什么情况下人体会痒呢?长伤口时,人会痒,说明气血在通达到伤口时,受到一定的阻碍,不顺。人体从一股暖流,变成无数条暖流时,就会感觉痒。

还有人的后背也经常会痒,也就有人发明了挠痒痒的工具。那这种痒,又是怎么回事呢?其实是人体的阳气在往外顶体内的湿。在顶的过程中,由于人体的经络不是很畅通,因此,会遇到一定的阻力,所以会痒。

对于皮肤痒,很多人都爱用激素,其实,那解决不了根本问题,反而对人体有危害。其实,人体很有意思,当你面对痒的时候,人最爱做的事,就是挠,而这个挠的过程,其实也是疏通经络的过程。只不过,这是在表皮。

如果原来痛,现在变成痒了,其实,说明你的身体在向好的方向转换。反之,原来痒,后来变成痛了,那就说明向坏的方向转换。

人体和各种不适症状,从汉字的构成上大体可略见一斑。基本都与病字旁相关联。而且多与寒、外伤造成的经络不通有关。所以,《黄帝内经》之所以强调经络,也就不言而喻了。

 气血怎么调养比较好 

中医常说“正气存内,邪不可干”,意思是如果人本身气血顺畅充足,体内环境比较健康,那么外界病毒和细菌是难以入侵的。

我们能看到很多老中医在治疗身体炎症或者内分泌疾病的时候,不急着消炎杀菌或者补充激素。

而是通过调养气血把人体内的“正气”扶起来,再让身体自己去和病毒斗争,或者自行调整内分泌。

一、中医调养法

这个过程包含很大部分调理、调养等措施:比如配合睡眠,饮食习惯,情绪调节等等,并不完全单靠药物去推进。

气血的概念,奠定了中医以预防为主的治疗思想。

古人云:“上医治未病”,“未病”就是人还未生疾病,但是初步发生气血失和,邪气入侵的那个状态。

这个时候“治”的重点往往不是吃药开刀,是从自身去找气血失和的原因。

然后通过运动,按摩,艾灸,改变生活习惯,调整情绪之类的措施来调整自己的状态。

手是身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整体中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与心、脑密切相关。因此,适当刺激手部,不仅能缓解局部病痛,还能增强脏腑、腺体、组织的功能。

随着全世界范围开始重视反射学在医学领域的发展与应用,生物全息律在医学领域也有了多学科的突破,手部生物信息解读及生物信息反馈在此基础上也逐渐成熟。

“陈氏手穴砭术"通过对手部反射区进行观望、触摸及使用砭具进行滚动、刮按等信息传导方法,判断人体的健康状态,对人体亚健康状态的早期发现、及时康养有着极为重要的价值。

通过使用专业工具,对手部的经络和腧穴反射区进行一系列手法的按摩和刺激,实现活血益气、疏通经络、扶正祛邪、平衡阴阳,继而祛病健身、增强人体自身的免疫力,使人体各项功能重新获得平衡。

对缓解各种疼痛、调理脏腑机能、增强免疫力具有良好的辅助作用,并在一定程度上减少病痛对身体造成的各种伤害。

二、运动调养法

运动是调养气血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平时可练习瑜伽、经络导引术等舒缓运动。

另外,传统中医有“久视伤血”之说,提醒长时间在电脑前工作的人,应特别注意眼睛的休息和保养,防止过度用眼而耗伤身体的气血。

三、膳食调养法

气虚

补益食品:牛肉、羊肉、枸杞、鸡肉、猪肉、糯米、大豆、白扁豆、大枣、鲫鱼、鲤鱼、鹌鹑、黄鳝、虾、蘑菇等。

补益膳食:山药百合莲子汤;参药煨乳鸽;五香牛肉;花生大枣烧猪蹄。

忌食少食荞麦、柚子、柑、金橘、金橘饼、橙子、荸荠、生萝卜、地骷髅、芥菜、薤白、君达菜、砂仁、菊花、茶叶、山楂、佛手、柑、槟榔、大蒜、苤蓝、萝卜缨、芫荽(香菜)、芜菁(大头菜)、胡椒、荜拨、紫苏叶、薄荷、荷叶。忌烟酒。

血虚

补益食品:乌骨鸡、黑芝麻、胡桃肉、龙眼肉、鸡肉、猪血、猪肝、红糖、赤豆等。

补益膳食:当归熟地乌骨鸡;山药牛腩煲;怀菊带鱼;玫瑰怀菊露。

忌食少食:海藻、草豆蔻、荷叶、白酒、薄荷、菊花、槟榔、生萝卜、荸荠、大蒜等。

策划 | 责编 | 排版◎丁香
审校◎桃仁、半夏
(0)

相关推荐